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净土法门法师:怎样念佛成佛


   日期:2009/8/31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陈会长、诸山长老、诸位法师、诸位同修:
今天难得有这样殊胜的因缘,在洛杉矶侨教中心我们一起聚会,谈谈佛法;我没想到今天有这么多同修来参加,有许多是新面孔,这是显示出这个地区佛法的兴旺,学佛的同修逐渐逐渐的年年增加,这对社会来说,是个非常殊胜的现象。
今天我们要谈的题目是「怎样念佛往生成佛」,这个题目的范围非常广泛,老同修都已有很正确的概念,对新同修,我们必须还要简单的将佛法作个介绍。
佛教,一般人都把它看作宗教,这个我们无可讳言,佛教确确实实是宗教,可是我们学佛的人自己必须要晓得,佛教本来不是宗教,而是现在变质成了宗教,这是先要把它搞清楚、搞明白的。佛教究竟是什么?如果我们不能认识清楚,就谈不上修学了,效果那当然就更不必说了。
世尊当年在世也是不辞辛劳,到处讲经说法,足迹遍五印度,所以他是教学,他不是在传教,他是在搞教育,教导一切众生破迷开悟,而后众生才能离苦得乐,这是他老人家一生为社会、为众生所作的贡献,我们不能够不清楚。他在印度的教导就如同我们中国古代的孔老夫子一样,夫子也是一生致力于教育事业。
世出世间真实的功德,不朽的事业,无过于教育,因为这个教育不仅仅是我们一般讲的「可大可久」,它之大,含盖了虚空法界;它之久,那真是无量劫,我们无法想象,如同经典上讲的「不可思议」,这些都是真实的。
世间法所讲的「可大可久」,实在讲,它有限度的,为什么?地球它有成、住、坏、空,你再怎么久也无法超越太阳的将来会死亡,银河系将来也会变坏。由此可知,「久」是有限度的,唯独佛的教学这个「久」是无限的,因为它超越虚空法界。
佛教导一切众生,到底教什么?这一点,我们不能不知道。经论上的术语「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这是音译,实在讲是可以译成中文,它中文的意思是「无上正等正觉」,佛是教我们这些。这句话依旧用梵音不译是属于「尊重不翻」,不是不能翻,我们是很尊重它。这是佛陀对于九法界一切众生教学的目标。
这句话里面就含三个层次,正觉、正等正觉、无上正等正觉;佛告诉我们,一切众生都有无上正等正觉,像《华严》、《圆觉经》里所说的,一切众生本来成佛,成佛就是成就「无上正等正觉」,为什么我们会变成现在这个样子?变成了迷惑颠倒,样样都不觉了,这才受了许许多多的苦难,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佛在一切经中,就是把这个事实真相为我们说破,让我们醒悟过来,一般讲觉悟过来,大彻大悟;悟了之后,你就能离开一切苦难,苦难是迷惑颠倒造成的。
我想今天来参加讲座的同修,无论是老修或是初学,对于佛教多少都会有一点信仰,没有信仰,你不会来这里坐一个半钟点,对于佛法里讲的六道轮回、十法界,虽然不甚清楚,我想都会有一个模糊的概念。六道轮回从那里来的?十法界从那里来的?十法界之外听说还有个一真法界,一真法界是怎么回事情?这些事实真相,我们不能不搞清楚。
佛告诉我们,这些现象的根源就是我们迷失了自性,自性就是无上正等正觉,我们迷失了正觉,起了妄想、分别、执着,所以把原本的一真法界变成十法界,变成六道轮回;我们在六道里面受尽了苦难折磨,六道里只有苦没有乐,如果你觉得你目前的生活环境还不错,你还很快乐自在,那不是真的,那是你想错了,也看错了。佛给我们说了真相,你现在觉得有快乐,是你那个苦暂时没有发作而已,就像病人,病未发作时觉得还不错,发作时问题就来了,就严重了。
那到底有些什么病?病太多了,无量无边,说不尽,经里讲的「八万四千烦恼」,四弘誓愿里大家常念的「烦恼无尽」,那是病啊;我们不能不承认,不能不觉察这个病的严重性。
佛菩萨跟我们的差别在那里?佛菩萨没病,我们是病人,如果你一餐饭没吃,你就觉得饿了,饿是病;换句话说,这一餐饮食是治病的,吃饱了很快乐,下一餐不吃,病又发作了,三天不吃饭就要命,你还能是个健康的人吗?你还能说你自在,你快乐吗?摆在眼前的事实,我们都没能觉察到,佛说我们迷惑颠倒,说的不过份啊,说的都是事实。
六道从那里来的?从执着来的,无论世法、佛法,你只要有执着,这执着就变现出六道,你就出不了六道轮回。古德常说「生死事大」,几个人能够警觉到生死事大?果然警觉到生死事大了,这在佛法里讲,「他开悟了」、「他觉悟了」,觉悟就有救了,没有觉悟的人,那没有法子,遇到佛法,他也不肯认真去修学,佛法里确实有殊胜的功德,有圆满的成就,这些好处,他都得不到,唯有真正觉悟的人,他才能够得到。
所以我们至少要警觉到生死事大、轮回恐怖不是好事情;人在六道轮回里,总是在三恶道的时间长,在三善道的时间短,佛在经论上常常这样说。我们冷静去想一想,它真的是事实,佛不但没有妄语,佛说的话,丝毫都不过份。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经论里讲的太多了,一切经论都是这些道理,给我们讲解方法。
诸佛菩萨都是凡夫修成的,他们将修学的经验提供给我们做参考,帮助我们学习,所以佛法是师道,我们称释迦牟尼佛为「本师」,「本」是根本,「师」是老师,他是我们根本的老师,就是创立这个教育的创始人;我们佛弟子供奉释迦牟尼佛的形象,无论是雕塑的、铸造的、或是彩画的,我们供奉的目的是在尊师重道,不是把他当作神明来看待;如果把佛菩萨当作神明来看待,那就变成宗教了。
我们要依靠神明的保佑,这是一个妄想,神明能否保佑你?中国谚语说得好,「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神明就是这样的,他自身都难保了,他怎么能保佑你?你要是仰赖神明来保佑你,这个念头是妄想的,是错误的。
讲佛菩萨对我们的贡献,我们常讲的对我们的加持,也可以说对我们的保佑,那是什么?为我们说明宇宙人生的真相,告诉我们做人的方法;所以它是教学,教学就是加持,教导就是保佑。
他不但把这些理论说明白了,说清楚了,方法也说得非常周详,就在我们自己现前的生活上,不需要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我们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大家差不多一样的,但是我们跟外国人相差就很大了。生活方式不相同,没有关系;工作的状况不相同,也没有关系,就在你现前的生活方式中,现前工作的岗位上,佛教给你一些原理原则,依照这个方法去修学,你的生活会很快乐,你的工作会很圆满、很成功,这是你现在得到的好处。
更大的利益是它能帮助你断烦恼,也就是破执着,帮助你离开一切分别、妄想,使你自性里面的智慧,正等正觉能够现前;智慧现前了,无论从事怎么样的事业,必定是圆满成功。
所以佛的教学是智慧的教学,诸位看看佛陀当年在世,一生教导的科目之中心,你也能够觉察到,后人集结成为经典,实在讲,若以现在的话讲,经典就是教科书。经典归纳为三大类,经、律、论三藏,三藏里面所阐扬的重点是戒学、定学、慧学,戒定慧三学。
戒、定、慧,诸位要是认识清楚了,这和宗教没有关系,宗教是要讲求宗教的情操,对于神是极力的尊敬拥护,百分之百的服从,那是宗教徒。佛法里不如是,你看看经典里的记载,世尊当年讲经说法,听众、学生提出问题来跟他辩论的,不知道有多少,所以可以跟老师辩论;但是宗教徒对于无上神圣的神明只有服从,不可以辩论,你也不能够怀疑他。我们佛说的可以辩论,可以打破沙锅问到底,这也像现在的政治,佛是民主、自由、开放的,神是专制的、独裁的。
所以我们要认清楚,佛法是师道,不是神道;它是教育,不是宗教。在佛法里,一切众生和诸佛如来的地位是平等的,「生佛不二」,「生」是众生,「佛」是诸佛如来,地位是平等的。我们跟佛都是平等的了,那我们跟法师的地位有什么高下?也是平等的,绝定没有高下,没有差别。他的年岁大,他学佛的时间比我们久,我们后学有问题可以向他请教,这个态度也是属于尊师重道。
我们这种尊敬,对于一切人物也是平等的,普贤菩萨的十愿,第一条就教给我们「礼敬诸佛」,「诸佛」包括一切众生,诸佛讲三世,过去佛、现在佛、未来佛,未来佛是谁?一切众生都是未来佛。所以他对于三世诸佛都是平等的恭敬,你说为什么?平等恭敬是你的性德,平等恭敬就是正等正觉。
你现在对于一切人不甘心,这个人我瞧不起,他不如我,我对他何必恭敬?生这个念头就是你自己的迷惑颠倒,你的烦恼起现行,把你的自性盖覆住了。如果是诸佛菩萨看到这些众生,甚至于下等的动物,他的态度都是平等、恭敬,他跟我们不一样。为什么?他不迷啊,我们迷了,迷了才起傲慢,觉悟里没有傲慢;傲慢是烦恼,大烦恼。
你看讲到烦恼,根本烦恼「贪瞋痴」的底下就是「慢」;现在这个社会,稍稍有一点成就,就值得骄傲,你们想想看,那就是值得烦恼啦,值得迷惑颠倒啦。错就在此地,现在社会上普遍都是迷惑颠倒,几个人头脑清醒,醒悟过来?
我们学佛没有别的,就是要学这些东西,就是要讲求这些东西,特别是初入门,不能有差错;开头错了,一错到底,那太可惜了。一开端就要清楚,佛没有别的,说个普通话来讲,佛菩萨就是明白人而已,清醒人而已,我们愿不愿意作个明白人?愿不愿意做个清醒的人?如果都愿意,那你一定要学佛。
学佛,这里面有二层意思,一个就是学明白、学清醒,佛就是这个意思,佛是觉悟的意思、智慧的意思。第二个意义是我们要学释迦牟尼佛,要学阿弥陀佛,要学和一切诸佛一模一样;他们是已经明白、觉悟,他们是我们的好样子、好榜样。学佛有这么二层的意思,如此,你才真的学会了,真的学像了,真的有成就了。这是我们初入门必须要认识清楚,要搞明白的。
我们再说六道的状况,六道是烦恼变现的,烦恼是执着来的,有执着就有六道轮回,有执着就决定不能超越六道轮回,这一点大家要明了。
说实在话,我们绝不是二、三年前、或十几年前才开始学佛,那你就错了,那有那么容易。学佛的同修大概都承认一切众生有三世,我们有过去世,有未来世,过去无始,未来无终;我们今天能发心学佛,那是因为过去世,生生世世,有无量的善根,佛在大乘经上讲的很多,听说同修们念《无量寿经》念得很多了,《无量寿经》上讲的很清楚。
经中明白告诉我们,像阿阇王子他们五百人,那是一个小团体,常常参加佛的讲经法会。他们听世尊介绍西方极乐世界,他们听了很欢喜,动了心了,希望自己将来成佛也像阿弥陀佛一样。佛有他心通,你一起心动念,他就知道了。佛告诉大众,他们五百人过去生中曾经供养四百亿佛,一尊佛,不讲别的,就说三大阿僧祇劫吧,四百亿,这是天文数字;你才晓得一个学佛人,善根深厚不可思议。
我们在座的同学里,我想大多数的善根福德超过阿阇王子,为什么?他们供养四百亿佛,如此的善根福德在听说西方极乐世界后,只动念头,将来成佛想跟阿弥陀佛一样,还没有发心想念佛求生净土。
我们今天听到了,居然是要发心念佛求生净土,你的善根福德就超过他们太多太多了;不要小看自己,觉得自己烦恼很重,业障习气很深,总感觉到自己没有善根,没有福德,这就是你自己想错了,其实你真正发心求生净土,你的善根福德不可思议。
《金刚经》,我们在去年年底和今年年初讲过一遍,也用了四个月的时间,这部经特别是在中国佛教传诵最深,许多人没念过《弥陀经》,但不知道《金刚经》的人就很少,念《金刚经》的人多。《金刚经》上佛也曾讲,你听到这部经典而能相信,你不怀疑,你能够接受,这个人的善根福德亦不可思议,绝定不是在一佛、二佛、三佛、四佛、五佛所种的善根,这是无量佛来所种的善根。
你把此段和《无量寿经》阿阇王子那段合起来看,佛没有妄语,我们一定要肯定我们自己的善根福德是无量劫来累积到今天的,真正不可思议。现在我们缺的是什么?我们有善根,「因」已经有了,我们缺少「缘」,如果因缘再具足了,那你这一生绝定去做佛,不但超越六道,而且超越十法界,这都是真的事实。我们三天这一点时间就来讨论这个问题,我们确确实实有机会在这一生成佛,在这一生当中成就无上正等正觉。
你要是有这个愿心,那你就要依照佛的教诲,佛教我们怎么做的,我们要认真的去做;佛教我们不可以做的,我们绝定不做。从这个地方建立信心,信心要像《金刚经》上所说「信心不逆」,那这一生当中就有把握成就。这是依靠佛的教训,依靠佛所说的理论与方法,这就是得佛力的加持,得佛的保佑;佛是用经典保佑我们,是用经典当中的理论方法来帮助我们,这里面丝毫的迷信都没有,这是我们必须要认识清楚的。
我们既然知道六道、十法界是怎么一回事情,六道是执着,十法界是分别;由此可知,我们一切都不执着了,烦恼就没有了;一切都不分别,所知障就破掉了,这就能超越十法界。那到那里去了?佛这时候不得已才为我们说出一个名词,叫「一真法界」,你就入一真法界了。
一真法界里面也有很多层次,像《华严经》上讲的,四十一位法身大士,那都是一真法界;在圆教,从初住到等觉共四十一个位子,这四十一个位子怎么来的?妄想来的,诸位要知道,妄想也叫「无明」,所以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四十一品无明破尽了,法身就圆满显现了,这叫「究竟圆满佛」。
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是圆教初住菩萨,天台家称为「分证即佛」;分证位有四十一个位子,到四十二位是究竟圆满,这四十一个位子都叫「分证佛」,是真佛,不是假佛,可见得妄想最难破。
佛在《华严经出现品》说:「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着而不能证得。」,这一句话把我们的病根说出来了,也把六道、十法界、一真法界的状况都包括在里头。我们今天起心动念都落在妄想、分别、执着里面,没法子离开,怎么办?无论你想什么办法,还是离不开,你还是落在这个范围当中,而且生生世世每况愈下,为什么?妄想、分别、执着,生生世世累积,愈累积愈多,愈累积,这个病愈重,这是个大问题,非常严肃的一个问题,不解决,实在讲就不得了,这个严重性,我们一定要知道。
我们在轮回当中,如果这一生不能把这个问题解决,来生再搞六道轮回,必定是三恶道的机会多,三善道的机会少,这个是事实,并不是佛在经上说这些话来吓唬人,佛没这个意思。
我们冷静去想一想,我们从早到晚起心动念是善念多还是恶念多?我一天到晚念「阿弥陀佛」,一天念十万声,念二十万声,嗯,我的善念多啊,都念佛嘛;那是你自以为善念多;你再仔细想一想,你念佛是为自己念,还是为众生念?为自己就是恶念,为自己是增长我执,《金刚经》上说「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你一天念十万声佛号是为自己念的,增长我执,你还是脱不了六道轮回,还是不能往生。
你要知道,十万声佛号,古人讲的「喊破喉咙也枉然」,佛号是念的不少,念得很多,但你那个心是自私自利,你不是菩提心,你看《无量寿经》,三辈往生唯一的条件,从上上品到下下品,没有例外的,「发菩提心。一向专念。」,你是有一向专念,但你没有发菩提心,所以你还是不能往生,一定要发菩提心。菩提心是什么?不为自己就是菩提心。所以我们明白这个道理,晓得这个事实真相,念佛起心动念为众生、为佛教,不要为自己,我们才有出路。
这二句话怎么讲法呢?不能不清楚;「为佛教,为众生」,你好像是听懂了,其实没懂;为佛教是什么?为道场?为寺庙?为佛菩萨?你就搞错了。为众生,我们去帮助一切众生,出钱出力?这都搞错了,都不是佛的意思,换一句话说,都不是觉悟的意思,你仍在迷惑颠倒。
为佛法,你先要晓得什么是「佛」,什么是「法」;「法」是一切诸法,包括世间、出世间。佛法里将法分为很多类,五欲、十二处、十八界,《楞严经》上讲的「七大」,这都是分类的方法。我们从最简单的说法,大家很容易懂的,人、事、物,这个好懂、好分,我们把一切法分做这三大类,这就是在我们眼前的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这是「法」的意思。
「佛」是什么意思?佛是觉,你对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你都能够觉而不迷,这叫做「佛法」,为佛法就是为这个。我对人、对事、对物,我觉而不迷、正而不邪、净而不染,这叫「我为佛法」,是这么一个讲法。
如果你对于一切法还感情用事,那你就是颠倒了,你就不是为佛法了,你是在搞迷、邪、染,那是世间法,那是六道轮回法,绝定不能够误会,把「为佛法」搞成为六道轮回法,这岂不是颠倒了吗?那怎么可以?所以对于佛教的名词术语要有正确的了解,不能把意思错会了,也不能够含糊笼统,要清楚、要明白。
为众生,怎么样为一切众生?要为一切众生做好榜样,如诸佛菩萨,诸佛菩萨是九法界众生的好榜样,也就是说我们要做一个好样子,要做一个「觉、正、净」的样子给人看,这叫「为众生」。觉正净怎么个做法呢?就在生活里而已,穿衣是觉正净,吃饭是觉正净,工作是觉正净,为一切众生做示范,这叫「为众生」。
你要是不相信,你去念《金刚经》,经的一开端,释迦牟尼佛就在生活上示现,「着衣、持钵、入舍卫大城乞食。」,天天这么做,这是做一个出家人的好样子,他现的是出家身份,示现的是一个讲经说法、教化众生的身份;所以他就在这种生活方式、工作环境里做一个好榜样。
我们在《金刚经》上说的很详细,佛就用这个方法度一切众生,做给大家看;所以经典上一再说,教我们这些后学的人「受持、读诵、为人演说。」,这一句在《金刚经》重复了十多遍,重复的遍数多,换句话说,这句话太重要了。
「受」是接受,对于佛的教诲,经里面讲的道理、境界,我们完全能接受;「持」是保持,接受过来,我们要依教奉行,要照作,要把它变成我自己的生活,变成我们自己的思想,我们跟佛就一样了。
「为人演说」,「演」就是表演,就是为众生;我们统统做到,做一个样子。至于怎么个做法,这是活活泼泼,不是死板板的。看众生是什么毛病,我们对症下药,我们做出这个样子给他看。
现在这个社会,无论在任何一个地区,我们常常在各地区旅行,我们所见到的普遍的现象是贪瞋痴正加速度的在增长,这个不得了,贪瞋痴叫「三毒」,什么毒?病毒。你们今天听说得癌症就怕得不得了,癌症有什么了不起?小病一个,贪瞋痴才是大病,不但要你命,还要你堕阿鼻地狱,这个病多严重啊。这个病天天在增长,天天在养这个病,你说怎么得了。
内有贪瞋痴,外有这些妖魔鬼怪在诱惑,你还会有好日子过吗?什么是妖魔鬼怪?五欲六尘就是妖魔鬼怪,财色名食睡在外头诱惑你,里面有贪瞋痴,你怎么会不堕三恶道?几个人能觉悟到这个事情可怕呢?几个人晓得这桩事情严重?佛菩萨晓得。
我们学佛,今天逐渐觉悟过来了,我们要为一切众生对症下药;众生贪,我们做一个不贪的样子给他看,他认为他贪才有受用,我们表演给他看,我们不贪也有受用,我们的受用比他还快乐,比他还自在。让他自己去看,看久了,让他去反省,让他去觉悟,这叫「演」,表演给他看。他如果看明白,觉悟了,要来问了,我们再详细为他解说;所以先是表演,而后才解说。
释迦牟尼佛入舍卫大城,着衣、持钵、乞食,先是演哪,被须菩提看出门道了,赞叹「希有,希有」,这才问释迦牟尼佛,讲出一部《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你看,先表演,有人看出来了,从这里觉悟了,再为他详细说明;我们学佛要学这一套。
在日常生活中,你要学远离贪瞋痴,我们在生活里穿衣、吃饭、日常工作当中,应酬里处事、待人、接物,不贪、不瞋、不痴,做出样子给人看,这叫做「学佛」。
也许有一些同修说:「我要是照这个样子做,我就不能赚钱了,我就不能生活了。」,他的恐惧害怕都来了,问题一大堆,其实他这些问题全是错误的概念,没有一条是正确的。如果你认为天天搞贪瞋痴,就可以天天赚大钱,你真有这种能力,不但释迦牟尼佛,所有一切诸佛都拜你为师,你还得了。他为什么拜你为师?因为你把因果律推翻,而佛没有办法推翻因果律。
「一饮一啄,莫非前定。」,你怎么能够勉强多赚一些呢?那有这种道理?由此可知,你用尽心机,耍尽了手段,你所赚得来的,都是你命里所有的;你命里没有的,想多一分都赚不到。你要是晓得这个事实,你才知道那个心机手段都白费了,冤枉在造业而已,于此事实毫无补助。这个事情,诸位多看看《了凡四训》就晓得了,里面将理论和事实讲的很明白,确确实实「一饮一啄,莫非前定。」。
你命里有的,自自然然会有,无论从事那一个行业,规规矩矩去做,你这个行业是缘,你的财富是命里有的,那是因,有因有缘,果报自然现前。不能说我命里有,我什么都不要做,我坐在那儿不动,钱就会掉下来,那也没有这回事情,你也错了。命里有的是因,因必须要有缘,所以佛法讲「缘生论」,要紧的是「缘」。
财富,财布施是因,你过去生中喜欢财布施,你这一生得财富,你布施得多,你得的就多;你布施的少,你得的就少,这就是你命里头有的,还是自己造的,不是别人给你的。
如果我们命里头没有,哎呀,佛菩萨保佑我,我就发财了,这个观念也是错的;佛菩萨没有办法保佑你,佛菩萨是告诉你前因后果;佛菩萨教你布施,你就能得财富,你种因,后面一定有果报。
法布施得的果报是聪明智慧,无畏布施得的果报是健康长寿。世间人都贪图富贵、聪明、健康、长寿,他又不去修因,只是不择手段,用尽心机,想能得到;殊不知所得到的,都是过去生中所修的,这一生冤枉的造了许许多多的罪业,果报现前享完了,你的罪业成就了,罪业起现行了,这就堕三途,这是真实的道理,是事实真相,我们不能不清楚,不能不明白,绝定不能够迷信。
假如我过去生中修的财布施很少,这一生当中,物质生活比较困难,有没有补救的方法呢?有,怎么补救?多修财布施。
所以《了凡四训》这小册子,我初学佛时,朱镜宙老居士把这小册子送给我,我看了之后非常欢喜;可是真正对于此事有认识,知道它的意义重大,是在一九七七年,我第一次到香港去讲经,我住在中华佛教图书馆,倓虚老法师建立的,那次住的时间较长,共四个月,讲《楞严经》。
我对图书馆的藏书就很留意,特别注意「弘化社」出版的东西,弘化社是印光老法师办的,我才了解老法师一生都将信徒对他的供养全部都作法布施,他没有做别的事情,只做流通佛法这一桩事情。这是告诉我们流通佛法的重要性,唯有帮助人觉悟,才能解决社会问题。
在「上海护国息灾法会法语」,他老人家的开示中,我们知悉那时北方有灾难,到处在捐献救灾,他老人家从印经典的款项里拨三千大洋去赈灾,所以我们才明了印祖老人家一生重视法布施。法布财里当然就有财,你印经需要钱,你所印出的经书是法,这些人读了这些书都觉悟了,他就无畏了。所以这种作法,财、法、无畏三种布施都具足,高明。
所以我从香港回来之后,也搞了一个「华藏法施会」,学他老人家。再仔细看他出版的书籍里,《了凡四训》、《太上感应篇汇编》、《文昌帝君阴骘文》、《安士全书》,这几样东西,他印的数量特别多,我看它的版权页都印了三、四十版,而且每一版数量少的三万册,多的竟到十万册,这个把我吓了一跳,我怎想都想不通。佛经没有这么大的数量,印的版也不多,最多的也不过就是五、六次,十来次是最多了。数量也都是一千册、二千册、三千册,三千册以上的很少,所以我就想为什么他印这么多。
我概略估计一下,他这三样书在那时印超过三百万册,那是民国十几、二十年的时候,印刷术并不发达,铅字排版印的,印这么大的数量,非常惊人哪。而后仔细想一想,能够体会到老法师的意思,在这个时代唯有提倡因果报应才能挽救世道人心,佛法虽然好,来不及啊;儒家经论虽然好,那更缓慢;救急的办法,这三种书太重要了。
它有健全的理论,有周详的方法,所说的皆是事实,如果细读这三本书,我们起心动念自然就会收敛了,知道谨慎,知道应该怎样去做。所以这三本书是挽救现前这个社会唯一的法宝。
我在台湾也全力的提倡,最近这几年有个王警官,很不错,他是个高级警官,居然对《了凡四训》很发心,全心全力的在推行,最近成立一个《了凡基金会》,他要请我当董事长,我说:「不行,我年岁大了,不要再搞这些了,我帮助你。」,我介绍悟道法师去当他的董事长,「你们去做,我帮助你。」。这本书一定要读,实在讲,三种都要读,而后才真正明了我们这一生的命运怎么来的,完全是自己造作的,真的是自作自受,不可以怨天尤人。
现前环境不好,可以改造,了凡先生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他的寿命也不长,福报也并不很大,他得到云谷禅师的指导之后,才明白这个大道理,了解这个事实真相,认真的断恶修善,勤修布施波罗蜜;他后半世的命运完全改掉了,他的寿命只有五十多岁,他活到七十多岁,完全改掉了。
所以我对于这桩事情深信不疑,过去很多算命看相的,说我的寿命只有四十五岁,我四十五岁那年真的害了一场病,害了一个多月,心里一想,寿命到了,看医生也没用处了,医生只能医病,不能医命,这寿命到了,就念佛等佛来接引往生;念了一个多月,好了,就度过了,今年七十一岁了,而我从来没有求寿命。
我的确没有福报,前世大概是经上所讲的「修慧不修福」,我是这样的人。有一点智慧,接触佛法,我一听就能懂,就能明白意思,可是物质生活非常辛苦。这几年好像有一点福报了,是修布施得来的,我是拼命布施,我不干积存一点的事,我是全部布施出去,愈布施就得的愈多,愈多就愈布施,千万不要存在那里,一存就坏了。
所以钱财叫「通货」,「通」就是要流通,你不能把它堵死,你要把它存在银行或置什么产业,那就坏掉了,那个就是死水,不通了,所以一定要教它流通,要认真去修布施。你看诸佛如来给我们做好样子,一丝毫都不留,财布施、法布施、无畏布施。
什么叫「无畏布施」?真诚,以清净平等心关怀一切众生,爱护一切众生,帮助一切众生,这就是「无畏布施」。你要真干啊,认真努力的干,你下半世的命运将完全改变,你再去看相算命,不灵了。
我们这边有一个算命算得不错的翁阳春居士,听说最近生病,好像在台湾,不在此地,他要是在此地,我这里讲经,他一定会来,这个都是学佛的人,都是明理的人,不欺骗人的人。一般的看相算命是江湖人士,骗人的多,说实话的少。
所以我们学佛后要不要再去看相算命?不需要,自己的命运清楚得很,不必要人看,而且自己懂得改造命运,这个时候就高明了;不但改造现前的命运,而且改造自己超凡入圣,把自己从博地凡夫提升到佛菩萨的境界,你才是真正的佛弟子,真正达到佛教学的目的,符合佛的愿望。
能不能做到?人人都能做到,就看你自己愿不愿意了;如果大家真的愿意,当然第一个课题是要正确的了解佛的教诲,要闻正法,要亲近明师,不是名气大的「名」,名气大没什么用处,知名度高没用处。「明」是明白的明,明了宇宙人生的真相,真正通达佛理的,你要亲近这样的老师,要听他的指导。
在洛杉矶,我每一次来,都劝勉大家,法印寺的印海老法师是当代的善知识,这不是假的。他原先也没福报,多少年来,你看看,从前在那个小庙,一点点大,像个土地庙一样,信众也不过就是二十来个人。你看现在福报大了,怎么来的?布施。他老人家也跟印光大师一样,三种布施具足,愈施愈多,我看他的福报会愈来愈大,我今天也勉励他,要认真再加功用行,努力,将来是美国净宗初祖。
希望同修真正接受佛的教诲,学佛第一步,亲近善知识,得善知识的教诲,这个比什么都重要。在现代,实在讲,道场不需要太大,建大道场没有意思,开销太大,需要大众来维护,大家在美国的生活,我们都知道,生活的压力很重,所以不应该要大家再勉强的出钱出力了,道场小容易维护。
我今天建议老法师,一定要建一个标准的录像室,我们在录像室讲东西,录制出这个录像带,就可卫星传播,传到全世界每一个人家里去了,不要辛辛苦苦让大家到道场来,在家里就可以学了,打开电视机就学了。
所以现在要利用高科技,道场愈小愈好,维护容易,简单嘛,不需要找信徒的麻烦,将真实的利益用科技传到每个人的家庭。纵然有疑问,也不必自己来,打个电话,写封信或传真,现在计算机国际网络非常方便,就可以交流了,那里还要用那么大的地方?所以你开销少、省事、少烦恼,心就清净自在,才能帮助全世界的众生,这是我们学佛的起步。
你看《阿难问事佛吉凶经》,佛第一句话就说要亲近明师,接受明师的教诫,关键就是在这二句。如果有疑问,疑是障,必须要破除,破疑生信;没有疑惑,那是福德,有些人他什么都不问的,教他念佛,他就老实念佛,念了几年,人家站着往生。
他什么经教都不懂,他什么都不疑惑,那是福报大,他信得过,这种人很少,很难得。一般的智识份子妄想多、疑问多,这疑问不解除,妄想不把它断掉,就障碍你的信心,信心有了障碍,后头就不必说了,全都障住了。
所以世尊当年在世,四十九年讲经说法,为什么?帮助大家断疑生信,如果人人都老实,教念佛就念佛,佛又何必讲经说法四十九年呢?那么辛苦干什么?就是大家不相信,所以才这么样的辛苦。现在人的妄想、分别、执着比古时候更要严重,故对于经教的研究、探讨、解说,就比什么都重要了。
可是能够讲解的人不多,为什么不多?贪瞋痴没放下,这是讲经说法的人的大障碍,心不清净,讲经说法怎么能如法?贪瞋痴慢要把它断干净,佛法是从清净心里流出来的,我们的心不清净,跟佛就不相应。
所以发心讲经说法,出家在家的同修都不少,常常到我这儿来打听,要什么样的条件?要断贪瞋痴,要发慈悲心,真正为佛法、为众生。这「为佛法。为众生。」,要记住我刚才的解释,为佛法是自度,是为自己的觉正净;为众生是做出觉正净的好榜样给别人看,是度他,自行化他。
你有这样的心愿,出来发心讲经说法,一定得三宝加持。如果自己程度差一点,口才也笨拙一点,那都不要紧,佛菩萨一加持,你就聪明了,就伶俐了,这是真的,不是假的,感应道交,不可思议。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相关文章:6)(五明学佛网相关文章:6)  

 贺继墉居士:三主要道甚深引导笔记·开妙道门 一.序分 6 

 傅味琴居士:制戒缘起十义门第一(60~69) 

 傅味琴居士:缘起性空,转染成净(50~63) 

 傅味琴居士:涅槃不是死亡,是永恒的不生不灭(60~69) 

 傅味琴居士:赞师大乘道功德(2006年能海上师圣诞开示) 

 傅味琴居士:笑口常开 大肚能容(2006年弥勒菩萨圣诞开 

 傅味琴居士:释迦佛成道是成的菩提大道(2006年释迦佛成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 

 傅味琴居士:空观开示(50~60) 

 傅味琴居士:企业家禅定营--怎样才能使员工感觉工作、生活 

 傅味琴居士:企业家禅定营(60~78) 

 傅味琴居士:定学开导(60~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