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佛教寺庙

 玄中寺


   日期:2009/9/19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玄中寺在山西交城西北10公里处,寺区奇峰陡立,绝壁如削,又名石壁寺。是中国净土宗最早的道场,创建于北魏孝文帝元宏延兴二年(公元472)距今已有一千五百年的历史。


净土宗传入中国约在东汉时期,它能够成为一个佛教宗派,在中国拥有众多信徒,却是在东晋以后,真正使净土宗发扬光大,深入到民间,发生深远影响,应归功于“称名念佛”的修持方法。首先倡导这种方法的是北魏名僧昙鸾大师,他著书《住生论注》经典为净土宗的立宗和发展奠定理论上的基础,被中国净土宗尊为初祖。东魏静帝元善封其“神鸾”,敕舍并州大寺,晚年昙鸾移住玄中寺。继昙鸾之后,使净土宗得以继承和发展的则是唐代的道绰和善导。善导以《安乐集》广布将土教义,名声远扬,仰慕他的信徒满山满谷。公元645年,又经他弟子善导鼎立开拓和传播,净土宗引向了昌盛,尤其善导撰《观经疏》经典,在教理上为净土宗建立了根据,中国净土宗正式形成。


玄中寺玄中寺 又名壁寺。在山西省交城县城西北10公里石壁山中,面积6,000 平方米,四面石壁陡立,翠柏环布,为风景幽雅的佛教圣地。北魏延兴二年(公元427)兴建。日本佛教徒视玄中寺为祖庭。为中国净土宗的祖庭,并不是因为它在历史上作过净土宗的道场,而是由于昙鸾、道绰和善导,曾先后为玄中寺住持。玄中寺是念佛法门修持“往生弥陀净土”的发祥地。玄中寺在过去漫长的岁月里,经历过繁荣和昌盛,在无情的战火和***中,也忍受了灾难和摧残,解放后,曾进行了大规模的修葺,如今,寺貌焕然一新,中外游客络绎不绝。

沿着崎岖的公路南行至吕梁山,一路上那浩如烟海的群峰,那险峻峭拔的石壁,吸引着游人观望、欣赏。穿过万紫千红的山林,踏越清流澈透明的涧水,进入玄中寺区,迎面龙山之上的一座白塔矗立。白塔,俗称秋客塔,是一座砖塔。作两层叠石出檐,宋式建筑风格。它不是用来藏舍利或佛经的墓塔,好似这座古寺的“报信塔”:登临远眺,吕梁群峰,陂陀起伏,如浪似海。俯视古寺,殿宇亭台掩映于绿林之中,分外妖娆。

顺着蜿蜓穿流的清溪,通往玄中寺门前深涧上,架着一座石拱桥,叫玄津桥。这座桥既不高大,也不雄伟,桥式结构也很普通。然而,在这幽静的狭谷间,把它与神秘的古刹联结在一起,则显得格外清爽雅静,别有风韵。过玄津河,越上弯弯的漫坡,就会看到一座青砖绿瓦,雕梁画栋的明代牌楼。牌楼前方是玄中寺山门,山门上额兰底红字书写“玄中寺”三个大字,格外醒目。进入山门,首先看到的是天王殿。天王殿建于明代,格调古朴,结构别致。威武雄建的四大天王分侍于过道两侧,大肚弥勒佛端坐中央,比例适度,肌肉丰润,神态自若。天王殿两翼钟、鼓楼耸立。钟鼓是中国佛教丛林、日常早晚功课集众的号令,或举行盛大法会时敲奏的乐器,素有“晨钟暮鼓”之称。

在通往大雄宝殿的庭院,鲜花四溢,清香扑鼻,建筑四周绿荫簇拥,环境怡情悠然,仿佛进入佛国圣境。大雄宝殿是玄中寺的主殿,也是僧侣的念佛殿。殿内中央供奉弥陀佛像。弥陀佛是净土宗的主要信善对象,尊他为“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认定他能接引念佛人往生“西方净土”。每天凌晨四时,信徒们都聚集在这座大殿里,焚香击罄,口念弥陀至日出东山。傍晚,几声暮鼓,这里又是香火缭绕,石罄、木鱼齐鸣,直到万籁俱寂。

由大雄宝殿往后,便是玄中寺的第二院落。七佛殿从落在殿院正北,建筑古朴清新,装饰雕刻精细。殿内正中莲台上,七尊金佛盘踞,他们依次为:毗婆尸佛、尸弃佛、毗舍婆佛、拘搂孙佛、拘那含佛、迦叶佛、释迦牟尼佛,通称“过去七佛”,他们都举行过盛大的说法集会。

七佛殿内东西两侧,是排列整齐的藏经柜,所藏经卷系明代的南藏,计一千余函,包括全套的《大藏经》,是研究佛学的重要文献,玄中寺的瑰宝。七佛殿两侧是玄中寺的文物宝库—碑廊,这里历代书法荟萃,行草隶篆争芳斗艳。这些碑碣,是一批颇具价值的金石文献,其中北魏延兴四年造像碑,是玄中寺创建的实物例证;北齐阿清三年造像碑和隋开皇六年造像碑,是玄中寺仅有的遗物。尤其唐碑铁弥勒颂,字体俊秀,文理通顺,出自唐开元年间、我国女书法家、太原参军房嶙之妻、高氏之手,誉为文物珍奇。整个碑碣工整流利、飘逸奇石,吸引了许多文人墨客的仰慕。

从千佛殿往右,沿小径拾级而上,顺碑廊登高,就到了玄中寺的最高处千佛阁。千佛阁始建于何时,没有确切的记载,展现在我们面前的这座千佛阁,是解放以后重建的。建筑悬挂在石壁山半山腰,背靠山崖,三面奇峰环抱。阁内供奉佛像近五百尊,其中许多是北魏时期的作品。两尊流鎏金铁佛,为宋代建中靖国元年铸造,艺术价值较高。站在千佛阁回廊上,净土古刹便一览无余,那金碧辉煌的佛殿,那高耸入云的楼塔,那独具匠心的雕塑,那玲珑剔透的碑亭,交织成一幅绚丽多姿的图画,令人心旷神怡。


玄中寺不仅是中国净土宗的祖庭,也是日本净土宗的祖庭。中日文化深远流长,早在公元十二世纪时,大量的佛经就由中国传入日本。日本净土宗的开宗祖师源空,承袭中国净土宗昙鸾,道绰和善导三位祖师的净土宗教义,认定“称名念佛”,信奉善导大师的《观无量寿经疏》,就肯定了日本净土宗与中国净土宗是同祖同宗。继源空之后,他的弟子亲鸾又承师旨意,开创了净土真宗。时至今日,日本皈依净土宗和净土真宗的信徙,上至皇廷宫卿、下至庶民百姓,仍是日本佛教中著名的大宗派。

尽管中日净土宗有着不同的经历,发展中形成了各自的特点,但却有着共同的祖师,共同的祖庭。1957年日本净土宗接受中国佛协的邀请,参加了庆祝玄中寺修复法会,并且奉献了三位祖师的画像。这三幅画像现在就供奉在玄中寺祖佛殿内,接受着净土宗僧侣和信徒们的叩拜。玄中寺凝聚着中日两国净土教共同的信仰,共同的感情和共同的命运。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相关文章:玄中寺)(五明学佛网相关文章:玄中寺)  

 温金玉教授:玄中寺在中国净土宗史上地位的再检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