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痛苦烦恼的本质是什么?什么可以帮助我们远离痛苦烦恼?


   日期:2013/8/2 11:17: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痛苦源于无明。无明指对人、事、物的错误认识。就人而言,认为有一个独立、恒一存在的“我”,继而对这个“我”生起执著,然后对“我的”生起执著。就事物而言,认为有独立、绝对、固有存在的事物。这样的见地之所以错误,是因为它与人、事、物的真实状态相反。世间万象皆依缘起,随条件的聚合、变化而生成、变化、坏失,无可执持。  
见地与真相的偏离,使我们处于愚蔽、扭曲、不得自在的状态,把原本无常的误认为本该恒常,把无我的执为固有,因而一再地幻灭、失落,求而不得,无从安心。  
因缘和合的现象,包括我们自己和一切身外之物之事在内,都不离痛苦的本质。拿我们每个人来说,有生便有死,在生死之间有无常老病、种种缺憾,这一副身心不过是变化的相似相续,哪里有什么是真正靠得住的?  
身心之外,如果我们认为有所得,则必定会经历失去。有积聚,必有消散时。有爱恋,必有怨怼时。这不是说你需要刻意地以消极悲观的眼光去看待事物,而是你要看到得、聚、爱、福背后失、散、恨、祸的势。你也许会说,何不反过来看,失去必有得到时,遇祸必有得福时。的确可以这样看,但之后呢?还是得失得失,反复反复。留心观察,便慢慢体会到,轮回就是这样不由自主的无尽轮转,周而复始的无可奈何。所以佛陀说,要完全远离痛苦,只有出离轮回。  
什么样的方法能帮助我们远离痛苦烦恼?具体的方法要依各人根器而定,没有一刀切、放之四海皆准的固定套路。就大多数人的根器而言,把贪婪、嗔恨等作为需要断除的对象,以不净观等方法加以对治,是更具有可操作性的。在此基础上,通过学习佛法,增进对空性的了解后,可以逐渐把贪嗔等作为净化的对象,以观修空性等方便法门摄持,了达烦恼的本性为空,从而息灭痛苦。  
修行最好按照次第一步一步来,除非是罕见的上根利智,否则一开始就说不用对治贪嗔痴,只要知道它们是空性的就可以,这对初学者不会有很大的帮助,反而可能误导他们,让人以为不用持戒、不用实修就可以解脱烦恼。  
我们总喜欢为自己的懒惰和无知找借口,不是么?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痛苦       烦恼)(五明学佛网:痛苦       烦恼)  

 普献法师:烦恼像婴儿 

 果煜法师:天心明月 13.烦恼与菩提 

 杨云唐居士:如梦如幻的烦恼 

 杨云唐居士:勇敢面对烦恼 

 杨云唐居士:让烦恼打开天窗 

 许士群居士:烦恼的根源分析--集谛 

 陈兵教授:烦恼的辨认及对治转化 

 惟觉法师:习气的困扰及化解烦恼之道 

 惟觉法师:如何跳脱烦恼的束缚? 

 惟觉法师:如何消除冲突矛盾与烦恼? 

 王雷泉教授:“烦恼即菩提”辨析——以《六祖坛经》为中心( 

 王雷泉教授:“烦恼即菩提”辨析——以《六祖坛经》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