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净土法门法师示修持方法:來也空空,去也空空


   日期:2009/10/21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我和李會長去看洪恭蘭老居士,送了他一串念珠。老居士說他平常妄念很多,拿到這串念珠後,妄念就少了。他晚上做了個夢,有一男一女來看他,說是玉皇大帝派來保護他的,勸他要忍耐,並告訴他:「來也空空,去也空空。」洪老居士一生沒有耐心,性情很急;他聽了能明白,也很歡喜。醒過來之後,這兩個人就不見了。他說他已經八十歲了,決定不會欺騙人,這是真實的境界。

「來也空空,去也空空」,此二句將般若的義趣完全說出來了。不但我們沒來之前空空,走後空空,現前何嘗不是空空?佛說事實真相是:「如夢幻泡影」。夢、幻、泡、影都不是實在的,都是假相,這種假相存在的時間很短,經上形容「如露如電」。如露是講相續相,如電是講剎那際,說明諸法實相確實如此。明白、覺悟之人就稱為佛、菩薩;迷惑、不覺悟之人,以為這是真有,就是凡夫。所以,佛菩薩與凡夫的差別,就在一念覺迷。覺悟的人在夢幻泡影裡得自在,迷惑的人就過得很辛苦。

由此可知,這就是「緣生」,緣起性空。業緣很複雜,有善、惡、無記三類,唯有真正覺悟之人,能運用得非常恰當,幫助沒有覺悟的眾生開悟,這就是諸佛菩薩普度眾生。明瞭諸法是無所有,空空也是無所有、了不可得,能得的念頭與所得的一切物都是空空,我們的心才真正回歸到平靜,回歸到清淨、平等。清淨平等是我們的真心本性,也是宗門所說的明心見性。因此,我們就能體會到,為何世尊一生講經說法,《般若經》講了二十二年,就是一切眾生不知道諸法皆空的事實真相,不能行菩薩道。菩薩道就是覺悟之道。凡夫走的是迷惑之道,所以才出現十法界、六道、三途。迷得重的是三途現象;稍微輕一點的是六道;再輕一點的是四聖法界。無論三途、六道、四聖法界都是迷,都沒有契入空理,契入空理就證得一真法界。

「一真」也是勉強說的名相,若我們執著有個「一」,執著有個「真」,又錯了。一的對面是多,真的對面是假,惠能大師說,一多、真假是二法,二法就不是佛法。所以,沒有「一」的念頭,也沒有「真」的念頭,才是真正的一真法界。由此可知,稍稍起心動念就錯了。

學佛要怎麼學?宗門常講:「從根本修」,根本就是一念不生,心地清淨沒有一切念頭。若有個「我現在一念不生」,就已經生了一個「一念不生」的念頭,這就錯了。初學時,宗門用盤腿面壁的方法,學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學成之後,要在生活當中去歷鍊,六根接觸六塵境界,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這就成功了,此時所有境界都是一真法界。一真法界沒有離開十法界、六道、三途,所以法界才稱作一真。若真的有十法界、六道、三途,法界怎能稱作一真?故轉變在心,轉變在認知,認識境界的實相,就是認清宇宙人生的真相。

「來也空空,去也空空」意思很深,能認識清楚,就會很歡喜掌握緣,成就無量的功德,所謂是積功累德。凡夫錯認了境界,造作罪業,但造罪不是有意的。佛講所有一切罪業的根源是愚痴,痴就是不了解事實真相,才會做錯事情,用錯緣。覺悟之人了解事實真相,所以起心動念、一切作為都是積功累德。積功累德是世人的概念,覺悟的人沒有這個念頭。十法界的眾生有這個念頭,一真法界的佛菩薩沒有這個念頭,所謂「作而無作,無作而作」。

眾生有感,佛菩薩就有應,自然感應道交,決定沒有起心動念。古德用敲磬做比喻,敲打比喻眾生的感,磬發出的音聲比喻佛菩薩的應。實際上,佛菩薩的應是自性的感應。而我們將佛菩薩看作人,一切諸法看作實體,大乘精義我們無法體會,所以不知道盡虛空遍法界一切事物都是自性。宗門覺悟的人常說:「頭頭是道,左右逢源」,這說盡了事實真相,虛空法界只是一個自性而已。自性是能變,感應是所變,何處有感,何處就有應,感應道交,絲毫不爽。感應的理事深廣無盡,我們要細心去體會,明瞭之後,就曉得怎樣學佛、怎樣做人、怎樣過日子,達到真正的幸福美滿。

世法講「真善美慧」,佛法講「常樂我淨」,這是真有;可是十法界的眾生沒有,一真法界的佛菩薩有;也就是說起心動念的人沒有,不起心動念的人有。佛把心比喻作水,水在平靜不起波浪時,像一面鏡子,把外面的境界照得清清楚楚,這就是比喻真善美慧、常樂我淨。可是水一起波浪,雖然還能照境界相,但是支離破碎,所以真善美慧、常樂我淨就失去了。由此可知,諸佛菩薩的心即使應化在六道,隨類現身,隨機說法,還是平靜的。說法時,「說而無說,無說而說」;示現時,「現而無現,無現而現」,永遠處在一真的境界,心永遠保持像水一樣的平靜。自性功德就是水的光,能照見一切萬法。在十法界裡,愈往下,心的波動幅度愈大,愈往上波動就小。幾時心在境界裡不動了,以《華嚴經》來說,最低限度是圓教初住菩薩,自性的般若、解脫、法身就現前了。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法师       )(五明学佛网:法师       )  

 任杰居士:回忆我的亲教师观空法师 

 大寂尼师:静修法师专访 释大寂(比丘尼) 

 其它:缘起与空性(刘宇光译) 

 傅味琴居士:观师持戒、多闻、解空功德 

 其它法师:我自幼至长因「观音菩萨」慈悲引渡而念佛、学佛, 

 其它法师:七十二条铁证—出家人为社会为国家为世界的贡献( 

 其它法师:世界真奇妙(圣法法师著) 

 自立法师:佛说四十二章经讲记 流通分 

 自立法师:佛说四十二章经讲记 第四十二章 达世知幻 

 自立法师:佛说四十二章经讲记 第四十一章 直心出欲 

 自立法师:佛说四十二章经讲记 第四十章 行道在心 

 自立法师:佛说四十二章经讲记 第三十九章 教诲无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