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大德居士

 安士全书白话解:容人之过


   日期:2013/8/19 19:08: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容人之过

〔发明〕孔子曰:「攻其恶,无攻人之恶」。又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意思即:抨击那些过错,不要去指责某人的过错。又说:「责备自己要重」。圣贤千言万语,无非是要人自己寻找自己的过错罢了。自己寻找自己的过错,就会时时反省自己,没有时间去指责别人了。

人有有心的过错,有无心的过错。无心的过错容易宽恕原谅,有心的过错就难以容纳得下了。但是有志于道德修养的人,偏偏要从那些有心地方下手去容纳别人的过错。有心的过错尚且能容忍,何况无心的过错?

事情发展到无可容忍的地步,还要强迫自己去容忍,确实是件难事,但是不可不强迫。强迫的办法是什么呢?一是原谅对方无知。天下大抵平凡人多,怎么能用圣贤的标准去责备对方?这是自己不明智,原因在自己。二是怜悯别人寿短。人在世间,好像白驹过隙[1],过一天就少一天。正如囚犯押往刑场,一步一步地走近死亡,怎么能不对这种人产生怜悯?三是作为良药。自己的过错是怎么发生的?自己难于发现,如今看见不好,才能反省自己,觉察到不好的人正是我的老师,我怎么还能与老师较量呢?常常心存以上想法,就能容忍别人的一切过错了。

因此,在不能容忍之前,心情常常急躁;已经容忍下来后,怒气自能平息。心躁,则前途荆棘满地,虫蚁也足以挡路。气平,则胸无城府[2],即使是吴越互相为敌,也可同舟共济。如果不能容忍别人,就一定会与对方相斗,要求别人没有过错,但对方的过错反而更多;如果能够容忍别人,就会使自己惭愧反省,不求对方没有过错,而对方的过错也自然少了。因此说:见人不是,诸恶之门;见己不是,诸善之门。

发明:启发、阐明之意。

注:[1]白驹过隙:驹,少壮的马;过,越过;隙,缝隙。意思是像少壮的马在细细的缝隙前飞快的跑过,后形容时间过的很快。

[2]城府,比喻心机深隐难测。称人胸怀坦白为胸无城府,反之则叫深于城府。

 下附征事(原文译白一则)

举不避仇

帝君说:先父之所以死(被周厉王放逐),是因为南风成毁谤中伤,满朝都知道这件事。杀父的痛恨,我从来没有忘记。以后风成死了,他的儿子温叔,很有才能而且贤良。韦师氏曾对我说:「风成的儿子,勤奋学习,从不满足,讲话符合礼法,当今贵族子弟中没有他这样杰出的人。天命难测,竟没有意料到风成会有这样一个好儿子!」我与风成虽有不共戴天之仇,但听到他的儿子的善行,心里非常爱慕高兴。我升为大夫后,保氏职位缺人,就推荐温叔任这个职务,并且自始自终帮助他做好这个职务。

〔按〕鲧[音:滚]虽然没有治好洪水,被放逐而死,他的儿子禹却很好地继承了父亲的事业。杀了弟弟管叔和蔡叔,周公披肝沥瞻辅佐成王。帝君不因为父亲被害的缘故,就使国家失去良臣,贤人屈居下辈,这才是真正的孝啊!

我读《礼记》,里面有:「父之仇,不与共戴天」的话,意思即:父亲的仇人,不能与世共存。再读佛典则有:「一切怨仇,皆不得报。」的话。两种说法似乎相反,而实际上各有高深的道理。儒家以眼前来说,如果不思报父仇,那么就忘记了自己的亲人,这种不共戴天之心,正是孝心的流露。佛知道过去未来的事情,看见前世的父母其数无量;与父母为仇的人其数无量;就是父母与父母互相为仇人的也其数无量,这么多人不共戴天,关系又这么复杂,怎么能够一一相报?况且今天多一仇杀,白白地连累父母又多增一个怨家。所以看破幻缘假相,暗忍不报,也是真正的孝心。例如武王伐纣,太公带兵征战,伯夷则拦马强谏,两个人有如水火。但孟子说:「这两个老人是当今世界上伟大的老人啊!」未曾轻率地划分他们优劣。如果把儒佛异同的地方,融会贯通,那么愈读佛书,就越理解儒家的道理了。帝君想要人们广泛推行三教,道理就在这里。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安士全书       文昌帝君阴骘文)(五明学佛网:安士全书       文昌帝君阴骘文)  

 明清居士名家文集:文昌帝君阴骘文广义节录卷下(周安士) 

 明清居士名家文集:文昌帝君阴骘文广义节录卷上(周安士) 

 明清居士名家文集:重刻《安士全书》序二(周安士) 

 明清居士名家文集:重刻《安士全书》序一(周安士) 

 曾琦云居士:论《安士全书》的思想内涵 

 净土法门法师:文昌帝君阴骘文节要 

 寿康宝鉴悔过案六,施送文昌帝君阴骘文的华亭人张某 

 安士全书:佛法难值难遇 

 安士全书:吉凶的道理,错综复杂,是祸是福,肉眼是看不清的 

 《安士全书》:富贵家庭,如果有穷亲戚来往,就是忠厚有福气 

 文昌帝君阴骘文原文及白话文 

 文昌帝君阴骘文原文与白话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