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净土法门法师:古大德的遗言,教给我们观察兴衰的原理


   日期:2013/10/15 12:50: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古大德的遗言,教给我们观察兴衰的原理

摘自净土大经科注(二次讲)-第404集(净土法门法师)

     我们这个世间五浊恶世,浊恶到极处了。我看到古大德的遗言,教给我们观察兴衰的原理,一个人的兴衰、家庭的兴衰、公司行号的兴衰、社会的兴衰、国家的兴衰、世界的兴衰,都不出这个例子。怎样才兴?一元就兴,多元就分裂。我们中国一千三百年前少林寺上这块碑,「三教九流混元图」,混元就兴。不分,我们都是一家,和睦相处,互相尊重,互相敬爱,互相关怀,互助合作,这兴旺。世界可以兴旺,世界可以达到长治久安,要统一。族群一家人,宗教一家人,宗教、文化、族群、国家,族群统统混元成一体,这世界兴旺了。能不能做到?能。用什么方法?用教育。所以教学为先,不靠教育没别的办法。

  教育要找根源,为什么?那是统一的源头。以佛教来说,佛教的根源是释迦牟尼佛,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佛教没有分裂,统一的。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法,后人把它分的,分宗分派,佛在世没有分。就像什么?像一个大家庭,这个夫妇,父母,养了几十个小孩,古时候大家庭是这样的,一夫多妻制。我们中国黄帝,中国老祖宗黄帝四个妃子,二十五个小孩。小的时候都在一起,都生活在一起,没有分,盛,兴旺。等到小孩长大了,每个人娶妻生子,独立了,分居了,这就好像各个宗派鼎立了,还是互相往来,没有什么大的意见。形式上是分家了,没有小时候在一起生活那种感情,淡了。这就是跟源头相比,它降一等了。再降一等,彼此之间就有不同的意见,这衰相出来了,有不同的看法,有不同的想法,这就衰了。衰下去之后,从不同的意见就产生了不同的争论,彼此不能包容,有互相争论。再其次的,从争论就变成斗争,各个不相往来。现在就变成各个不相往来。

  佛教团体这些寺庙,有大的聚会邀请大家见一面,平常不常往来。而且犯了佛的戒律,自赞毁他,宣扬自己的好处、优点,批评别人。自赞毁他,提高自己的知名度,跟别人争信徒,这就衰到极处了。衰到极处,就接近灭亡。佛门自己互相斗争,外面人民看到了互相斗争,佛教好,哪一个好?他说他好,他说他好,都说别人不好,我跟谁学?这问题出来了。我们认识佛教之后,心里面真的想学,方东美先生告诉我,你真想学,佛经哲学不在寺庙。那不在寺庙,在哪里?在经典。他教我一个方向,你到寺庙去找经典看。因为那个时候书店里买不到佛经,佛的经典只有寺庙有,你自己想得个一本,要到寺庙去抄经。《大藏经》它不外借的,普通宣传的小册子可以借给你看,看完你得还回去,《大藏经》不能出门,只有在它的阅览室里头抄写,这个可以。现在方便,现在有影印,就不要抄了。以前我们抄,很辛苦。抄一个早晨大概能抄到二十页,所以非常辛苦,得来真不容易。现在是非常方便,这个得力于科学技术。我们还是要大量的翻印、大量的流通,让有缘的人统统都能够接触到,这是我们要干的事情。没有想到,虽然是五浊恶世,这些高科技的东西很新鲜,一定要利用,不利用太可惜了。

摘自净土大经科注(二次讲)-第404集(净土法门法师)

       兴衰的气象看这个道场做些什么,如法不如法。如果这个道场上下,领导跟被领导一团和气,这个功德太大了。这是护持正法,道场是正法道场。道场正不正看人,人正法正,道场就正;人要不正,道场不正,挂的招牌是佛的招牌,是衰,不是兴旺。它衰到什么程度?彼此不和就衰了,就是把六和敬丢掉了。把三皈、五戒、十善、六和敬、四摄法丢掉,这是假佛道场,不是真佛道场,我们要认识。真佛道场决定有这五桩事情,有三皈、有五戒、有十善、有六和敬、有六波罗蜜。我们净宗在这个时代特别提出三福,为什么?不明三福,后面全就没有了,衰退了。三福是根,世出世间一切善法的根,这个根比什么都重要。只要守住这个根,依教奉行,佛法传上十万年都不会改变。

  三福里头第一福,「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这第一,这是根。第二条,「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这就接受佛陀教育。前面第一条不是佛陀教育,前面那一条是世界上各个族群做人的基本条件。所以整个世界,无论是哪个族群、国家,乃至于宗教,它的根本都是这一条。你看看所有宗教经典,哪个宗教违背这一条的?孝亲,有没有说不孝父母的?尊师,有没有教人不尊重老师?慈悲不杀,哪个宗教教你杀人,教你杀害众生?没有的。十善是教你做个好人、做个善人,每个宗教都是劝你做好人、做善人。所以这一条是世出世法的大根大本,有了这个基础、这个根本,你才能接受圣贤教育。这里是讲的佛陀的教育,也是用这个做基础,把它摆在三福的第一福。这个做到,这就是有福之人,这个人决定不会堕三途。

  学佛从哪里学起?三皈,三皈天天都要做。一次不就够了?怕你忘掉了。三皈是佛法里面修学的总纲领,时时刻刻要提示,不要忘掉了。真正是个佛弟子,早课、晚课,最简单的,实在工作非常繁忙没有时间,早课在佛前打个三皈,晚课也是个三皈,这最少的。三皈就是决定不忘记,佛教给我们觉而不迷,皈依佛就是觉而不迷。佛是觉的意思,皈依佛翻成中国意思是皈依觉,我这一天起心动念、言语造作要觉不要迷,这第一条。第二条皈依法,法,梵文叫达摩,意思是正,正知正见。我们思想纯正,没有邪思、没有偏见,不偏不邪这叫正,这总纲领。皈依僧,僧是清净的意思,就是六和敬,僧的意思就是六和敬。遵守六和的这个团体,四个人以上在一起住,这个团体就叫做僧团,无论在家出家,四个人在一起,遵守六和敬,叫僧团,清净不染。

     我们早晚念三皈依,三皈依这个文句,「皈依佛,二足尊」,这个二是智慧、福报。学佛学什么?就是学智慧、学福报。智慧福报圆满了,足是满足,就是圆满。佛讲智慧、讲福报,他是一个修到究竟圆满。所以在福慧里面佛是最尊贵的,他得到是真正的大圆满,是我们的模范,是我们的好样子,我们要向他学习,跟他一起学习。法就是佛的教诲,佛一生教学中心的理念是什么?正,正知正见,对于宇宙人生的看法不偏不邪,正知正见,这就是法。第三,皈依僧,僧就代表六和敬,代表清净,代表没有染污,六根清净,一尘不染。这是佛法,佛就是教这些。天天早晚大众在一起聚会,先念三皈依,人心都平了,人心都清净,这个会才开得成功。佛,学佛的人都能遵守,遵守这些纲领原则,和睦僧团。

  佛陀在世,大家都听他的,没有意见,没有妄想、没有杂念,这个团体一团和气,所以它兴旺。什么叫衰?这个和睦的气氛没有了,就衰了。好像释迦佛当年在世,他老人家一个人教,学生几千人跟他学习,以世尊为中心。跟随佛的学的这些人都是佛的学生,大家都是同学,跟兄弟姐妹一样,一团和气,兴盛。佛灭度之后,每个人接触佛的教法,各人有各人的成见,各人有各人的看法、想法,想法不一样,彼此不服,怎么办?立宗,所以就许多宗派出现,这就衰了。宗派虽然出现,还算不错,大家都承认我们的老师是释迦牟尼佛,提到佛,大家虽然意见不同,也勉强,不好意思再争。衰相,没有佛在世那么样的温馨,那么样的团结,那个现象没有了。所以,分作这么多宗派,你看现在这些宗派,谁都认为自己最大,自己是真传,别人都不如我。有这些争论,就衰到极处了,自赞毁他,我这个法门好,别的法门比不上,我叫大家修我这个法门,排斥别的,这个错误。劝大家修学我这个法门可以,不能排斥别人。世尊已经给我们做出样子,《华严经》上最后的五十三参不就是这个意思吗?五十三位善知识就是五十三个派别,但是这些派别还算不错,是衰,没有衰到极处,为什么?每个派别自己谦虚,赞叹别人。《华严经》最后一招,说这个意思,这个意思重大!

净土大经解演义·科注及精华节录(添加中)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净土法门       兴衰)(五明学佛网:净土法门       兴衰)  

 如本法师:净土法门 

 陈兵教授:净土法门实似论 

 净界法师:净土法门的特色 

 净界法师:念佛不等于修净土法门 

 法藏法师:净土深义 第五讲 净土法门的实修与检非 

 法藏法师:净土深义 第四讲 净土法门修持的正助 

 法藏法师:净土深义 第三讲 净土法门的特异方便 

 法藏法师:净土深义 第二讲 净土法门的特质 

 法藏法师:净土深义 第一讲 净土法门是大乘佛法的真实之教 

 净界法师:修学净土法门应该注意的事情 

 竺摩法师:净土法门的信和疑 

 方立天教授:“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佛教兴衰,教徒有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