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轻松学佛法摘要:教育篇


   日期:2013/11/21 14:27: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学佛入门

  我在澳洲带二十几位年轻的出家人,我教他们学《弟子规》。《弟子规》是中国儒家教四、五岁小朋友的,其内容是教行住坐卧,如何与人交谈话的方法,以及对尊长、兄弟应有的礼仪。这是做人的根本,没有根本,其他的不要谈了。

  所以,我定了六门功课:《弟子规》、《了凡四训》、《太上感应篇》、《阿难问事佛吉凶经》和《十善业道经》,另外一种是我编的《净宗同学修行守则》。我限定这六门课两年完成,我不是要求会背、会讲,而是要求每一条要如实做到,变成自己的思想、见解、行为,这样学佛就有基础。好比盖大楼,地基打好了,然后无论修学哪一部经论,弘扬哪一个宗派,有根底才能成就。不在基础上下功夫,空中楼阁,皆不真实。

  我要求学生每天课堂作业八小时,念佛堂念佛八小时,睡眠五小时,吃饭以及其他工作时间只有三小时。为什么这样做?这是唐朝百丈大师订的生活作息,这样做你就没有时间打妄想,你的妄想、分别、执着、杂念自然减少。真正做上两年,你的烦恼、分别、执着可能减少到百分之八十,你的心就自在,心安理得,自然就快乐,真正过幸福美满的生活。因此,要把圣贤教诲落实,光是听了学了做不到,没有用处!

  (节录自「专题访问」21-111-01)

佛学院

  现在一般学佛的人,无论出家在家,总想进佛学院,但现在佛学院的课程是杂修,不是专精。念三、四年佛学院,学到的是些佛学常识,与「戒定慧」三学毫不相干。我这一生学佛,运气很好,遇到两位真善知识,还能学到一点东西。我在台中跟李炳南老师十年,只学了五部经:第一部是《阿难问事佛吉凶经》,第二部是《佛说阿弥陀经》,第三部是《普贤菩萨行愿品》,第四部是《金刚经》,第五部是《大佛顶首楞严经》。这五部经除《楞严经》之外,前四种分量都很少,而这样的分量要用十年的功夫,这是精进。若在佛学院,这五部经不到一年就学完了。我为什么要用这么长的时间?目的何在?古人说得好,「寸金难买寸光阴」。能把光阴抓住,善于利用而不空过,这个人成功了。但是还有一个必要的条件,就是坚持不能中断。有些人很精进、很努力,但他花的时间很短,有的几个月,有的一、两年,以后一松懈就退转了,那就不能成就。精进,进是不退,如何能保持不退转,这个人一生决定成就。因此,我们修学能否一生成佛、成菩萨,关键在精进。要想修精进,必须克服自己的烦恼习气,特别是懒散懈怠,如果不能克服,就无法成就。

  (节录自21-112-09【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

不教佛学院

  过去台湾有很多佛学院找过我,但我不教佛学院。为什么?我觉得佛学院的学生很可怜,这一个钟点上这个法师的课,下一个钟点又换了一门课,又是另一位法师教。四年学二、三十种东西,学得一塌糊涂,我不忍心再给他加一个污染。我虽没有念过佛学院,但我了解佛学院的情形。

  (节录自21-51)

背诵古文

  我非常希望马来西亚古城「培风中学」能教学汉文,一个星期有四堂课(四小时)。初中教「四书」,奠定德行的根基;高中教古文,用《古文观止》做为课本。《古文观止》总共有三百篇,希望三年六个学期能完成。

  从前李炳南老师常讲,要背诵五十篇古文,并能理解,就有能力阅读文言文。如果没有五十篇古文的底子,就看不懂《四库全书》、《四库荟要》,所以五十篇文言文的底子是开启《四库全书》的钥匙,就是开启中国汉学的钥匙。如果能熟读一百篇古文,就有能力写文言文,所以文言文比什么都重要。这个钥匙拿到了,阅读大藏经也没有问题。你没有这把钥匙,书摆在你面前,对你来讲不起作用。

  (节录自21-124「吃亏是福」)

落实教育

  我们常在报纸上看到,广播中听到,儿女杀父母、学生杀老师、兄弟同学互相残杀,这是什么原因?没有教育之所致。今天家庭、学校、社会这三种教育都没有了,这个世界的前途是光明的、还是黑暗的?不难而知。这个问题,政治、军事武力、经济、科学技术都使不上力,唯有靠古老的教学。但是今天要恢复古老的教学是不可能的,所以不得已求诸于宗教。现在我们联合全世界宗教的领导人、传教师,来担负起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所以,我赞叹每个宗教的传教师,我都合掌称他们作「菩萨」。

   而学佛的四众同学要认真努力,将佛教育扩大、落实,依教奉行。经典是教科书,道理明白了,落实在我们自己的生活上,将社会种种污染、种种不善,以佛法来帮助使之不受侵袭。一切的不善,我们以善心、善法来抵抗。一切众生造作杀、盗、YIN,我们以不杀生、不偷盗、不邪YIN来抵抗他。他们妄语,我们不妄语,不欺骗人;他们两舌、挑拨是非,我们不两舌;他们绮语,花言巧语,欺骗众生,我们说话诚恳;他们恶口,说话很粗鲁,我们说话柔和,和颜爱语。我们反其道,不被社会环境所转,我们要转移社会环境,感化一切众生。

   (节录自《华严经》12-17-0301【勇敌大军夜叉王,得守护一切众生令住正道无空过者解脱门。】)

孝道

  孝道很重要。「孝」,即是真心本性。「孝」字上面是「老」,下面是「子」,合起来称为「孝」。;上一代与下一代是一体,此乃孝字之本意。上一代还有上一代,过去无始;下一代还有下一代,未来无终。无始无终是一体。此是从竖而言。有竖就有横,是故,实际上孝代表「竖穷三际,横遍十方」。十方、三际是一不是二。换言之,十方、三际就是一个自己,即佛法讲的法身理体。世出世间一切法都是从此理体而生的,都是从孝生出来的。是故,不孝如何行!

  孝就是一心,孝就是一真,孝就是法界。以孝为修学基础,从孝生出大慈大悲,就是观音法门。观世音菩萨千手千眼,不是真有一千只手、一千只眼。千手千眼是表法,表眼到、手到,亦即观察入微,双手万能之意。文殊、普贤、地藏菩萨,乃至任何一尊佛菩萨都是千手千眼。这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当学习的。

  帮助众生的目标有三个。一、近程目标:「是解决众生现前的困难,帮助其一生过幸福美满的生活。」二、中程目标:「帮助其不堕恶道,来生继续享福,来生的福报比这一生更殊胜。」三、远程目标:「帮助其圆满证得无上菩提,度生目标才真正达到圆满。」佛菩萨教化众生,特别赞叹净宗法门,因为净宗法门将这三个目标圆满含摄无遗。

  净宗建立在孝敬的基础上。《观无量寿佛经》净业三福,第一福就教导我们「孝养父母,奉事师长」。从前人懂得,父母教儿女尊师重道,老师教学生孝顺父母。从小接受圣贤教育,所谓「少成若天性」,阿赖耶识里根深蒂固,永远不变,所以从前人能尊师尽孝。

  孝,包含一切世出世间法。在家能孝亲、友爱兄弟,就是悌。能报效国家,就是忠。「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八德,孝为根本,其余都是孝表现在不同事相上而建立的名相。

  世出世间的正法,都建立在孝道的基础上。一个道场的建立,大众在一起熏修,为何首先要讲《地藏经》?道场硬件的设施建立之后,要建立软件-心理建设。心正则行正,就与道相应,与心性相应,与宇宙人生的真相相应。

  《地藏经》特别殊胜之处,孝是从度母亲做起。婴儿时时刻刻不离母亲的怀抱,受到母亲的关怀、照顾直至长大成人,母亲的恩德无与伦比,所以讲孝亲第一个是孝顺母亲。

  地藏菩萨,是泛指所有修学地藏法门的人。凡是修学孝亲尊师者就称为地藏菩萨;凡是修学慈悲救度一切众生苦难的人,就是观音菩萨。我们要学习地藏的孝敬、观音的慈悲、文殊的智慧(理智)、普贤的落实,即是一身具足四大菩萨。四大菩萨再细分就是无量无边一切菩萨;一身具足一切菩萨才能圆成佛道。「法门无量誓愿学」真正的含意在此。

  《华严经》云:「一即一切」,一个法门含摄一切法门。地藏表孝敬,孝敬里有慈悲、智慧、落实,地藏就具足观音、文殊、普贤。普贤菩萨表实践,实践里必定有孝行、慈悲、智慧。是故,一位菩萨行具足一切菩萨行。此即「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之谓。法法圆融,法法无碍,佛法真正不可思议。我们在本经看到,地藏菩萨为母亲发心,这比什么都亲切。菩萨教给我们,孝顺心是由度母亲生起的。为报母恩,我们不但不可以做错事,连一个恶念都不能生起,才对得起母亲。

  每年举行一次祭祀是提倡孝道,扩展孝道,用意在此。念念断恶、念念修善,方是真正孝顺母亲。孝的力量多大!孝,推动我们在菩提道上精进不懈。

  由于老师的教导,我们才懂得孝道,是故老师的恩德不能忘。世尊在《大般若经》说,二地菩萨主修八个科目,「知恩报恩」是其中之一。忘恩负义是罪行,得苦果;知恩报恩是菩萨行,得乐果。因母亲而发心,这太亲切了。这使我们体会到,世尊教学的高度智慧、圆满智慧,极其善巧方便。我们听到、接触到,不能不信,不能不学。所有一切善法、一切善行,都是从孝顺母亲、救度母亲而衍生出来的,这是真正的大根大本。

  我们在菩提道上的正行、成就愈是殊胜,对母亲的孝敬愈圆满。成佛,成就圆教的佛果,孝道才达到究竟圆满。等觉菩萨还有一品生相无明未破,孝道还欠缺一分。我们发心度众生、断烦恼、学法门、成佛道,就是为报母恩。我们如果不如是做,就对不起父母。如来的正教大法建立在此基础上。所以,四弘誓愿是一切诸佛如来的通愿、本愿。

  (节录自《地藏经讲记》14-12)

文言文如何教?

  文言文如何教?最重要的是背诵。我们从前在台中跟李老师学佛,李老师非常重视古文。我在台中听他老人家讲《古文观止》,这一部书三百多篇全部讲完,每个星期讲一次,总共花了十年的时间。他告诉我们:「你能背诵五十篇古文,就有能力阅读文言文,这就把钥匙拿到了,三藏经典、《四库全书》你也有能力去看;你要是能背诵一百篇古文,就有能力写文言文。」所以,要努力一个星期背一篇,一年就能背五十篇。只要下一年的功夫,你对于三藏经典、《四库全书》,文字上的障碍就突破了。

  (节录自净土法门法师讲述之《阿难问事佛吉凶经》15-14-07)

   电子文件下载:古文观止选读读本

佛教教学的方针是彻底破除迷信

  佛教教学的方针是彻底破除迷信。佛门常讲「破迷开悟,离苦得乐」,迷是什么?对自己、对生活环境的真相不了解,这就是迷。因为你不了解真相,往往你看错了,也想错了,当然就做错了,做错的结果就是苦。如果你对于宇宙人生的真相真正能够理解,你没想错,也没看错,也没做错,你所得的结果一定是快乐。所以「破迷开悟」是从因上说的,「离苦得乐」是从果上说的,学佛没有不快乐的!所以教学的方针是破除迷信,启发我们真正的智慧,让我们有能力在环境里辨别真妄、正邪、是非,乃至于善恶、利害,并且帮助我们建立理智、大觉、奋发、进取、乐观、向上的慈悲济世的宇宙人生观。

  文摘恭录自净空老和尚讲述之《认识佛教》17-01

学佛终极的目标是明心见性

  信佛,你问佛是什么?有几个人能知道?释迦牟尼佛给我们讲清楚了 ,佛是谁?佛是自己,一切众生本来是佛。佛教教学的目的是什么? 回归到佛,我现在迷了,不是佛,变成凡夫,我如何再回到佛的地位。跟中国古人讲的没有两样,中国讲人性本善,教育的目的何在?回归本善,回归本善就是圣人、贤人。所以中国教育是圣贤教育,中国人读书为的是什么?读书志在圣贤。佛教我们,学佛终极的目标是明心见性,见性成佛,是为这个。

文摘恭录—净土大经科注(第六十四集)

伦理道德教育?

  信懂得伦理道德的教育,受过这个良好教育,他有良心,他起心动念不会作恶。作恶觉得对不起良心,对不起父母,对不起老师,也对不起国家,对不起社会大众。

  文摘恭录—2013年5月联合国欢庆卫塞节暨佛教与多元宗教论坛开幕致词 2013/5/23

求学能不能得到善知识的真传,全靠孝敬

「忠孝二字,为世间美德之本」。世法里头讲到根本,真正的根本,忠孝。孝里头最重要是敬,所以我们学佛,求学,亲近善知识,能不能得到他的真传,全靠孝敬。我们以孝敬父母的心孝敬老师,就能得真传,老师传不传你全能得到,不传也得到。为什么?他的言行举止是身教,你常常亲近自然就学到了,口里面教导是言教,身教比言教更重要。

夫子,孔子在日常生活当中,真正做到了温良恭俭让,待人接物温和、善良,都从身上表现出来,恭敬、节俭、谦让,他做出来了。这是什么?能做出来了这个人就是圣人。孔子是什么样的人,学生对老师的赞叹,五德。一切时一切处你看他老人家,所以我们要学温和,要学善良,要学恭敬,要学节俭,要学礼让。

那么佛,佛是以十善,十善里面有温良恭俭让,普贤菩萨十愿,十愿里头有温良恭俭让。十愿是礼敬诸佛,把礼敬摆在第一,一切恭敬。诸佛是哪些人?是一切众生,一切众生本来是佛。对众生不恭敬,就是对佛不恭敬;我们怎样对佛恭敬,要对一切众生跟佛一样恭敬。

我们善于分别,心不平,心不干净,所以普贤行做不到。普贤行谁做的?华严圆教初住以上,声闻缘觉做不到,三乘菩萨做不到,这个我们要知道。我们能做到,就超过二乘,就超过三贤,三贤,十住、十行、十回向,得真干才行,不真干不行。

在哪里干起?就在日常生活处事待人接物,非常重要。你真做,你是好人,你是圣贤。圣贤所居住的地方就有善神保佑,这个地方就不会有灾难。到哪里找圣贤?自己发心去做圣贤,把中国传统,五伦、五常、四维、八德,佛法里面,三皈五戒十善做到了,就是圣贤。你住的地方就不会有灾难,一个人有福,住在这里,这个地区的居民都沾光了,都得到你福德的加持。为什么不干?为什么不认真努力去干?

文章恭录—2012净土大经科注第479集2013/10/17

读书干什么


要深入经藏,就是这部经,就是这部批注。怎么个深入法?古人教我们,「读书千遍,其义自见」,不要有一个妄念,不要有一个妄想,老老实实去念,念上一千遍,其义自见,就开悟了。为什么?一千遍,心就定了,就得念佛三昧。念佛三昧得到之后,我们相信,早的二、三年,晚的五六年、七八年,有十几、二十年,开悟了。开悟早晚,全在三昧。

所以读书大有道理,读书干什么?修禅定,不是为别的。因为你读书就不会胡思乱想了,胡思乱想,就把书念错了。用读书这个方法修禅定,这是从前读书人用的方法。中国古时候的教育,私塾教育,老师教学生背书,不重视讲解。为什么?讲解都是废话,他自己开悟了,那是真的。五祖给惠能大师讲《金刚经》,讲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他大彻大悟,后头别说了,就这个道理。

文章恭录—2012净土大经科注第490集2013/10/25

有三个根加上诚敬,才是你具足学习的条件

佛教里面培养人才的方法,还必须要通过实验,成功了,大家才能相信,才能接受。这个实验就是小座。学生基本的条件就是三个根,净业三福前面四句没有做到,他不能学习,想学他也学不会,因为他没有根。他的学习要具足真诚心、恭敬心,没有诚敬他学不会。

印光大师说得好,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诚敬得十分利益,你对于你所学的没有诚敬,对于指导你的老师没有诚敬,你什么都得不到。这是入学,有三个根加上诚敬,这是你具足学习的条件。另外还有两个条件,你的记忆力要好,理解力要好,没有这两种,学起来很困难。学经教要记性好,理解力强,他就很容易。

文章恭录—2012净土大经科注第489集2013/10/24

三岁是扎根教育

中国古人懂得,确实是佛知佛见,我们老祖宗不是凡人,他知道那孩子要怎么教法。一千天之内,一千天就是三年,三岁,从出生到三岁之前,负面的东西不能让他看见,他看见的正面的,也就是好的让他看见,不好的决定不能让他看见,负面的不能让他听见,不能让他接触到。三岁是扎根教育,这个事情妈妈要负责任。

像《弟子规》、《感应篇》、《十善业道》,不是给小孩念的,是做父母的在日常生活当中,在家庭里要把它做到,做给小孩看。小孩看到他的父母孝顺他的爸爸妈妈,就是祖父母,他就学会了。表演给他看,是身教,不是言教,言教他还不会说话。让他看见的、听见的、接触到的全是伦理道德,与自性相应的,这个要让他看见。所以古人有一句谚语说「三岁看八十」,三岁这个根要是奠定了,到八十岁他都不会改变,为什么?他有能力辨别是非,有能力辨别善恶,有能力辨别对跟错误,他有这个能力。

三岁之后渐渐长大了,可以教他认字,教他识字。一天教他认几个字,再过三年,他可以能认识二、三千字,这才上学。认字是很单纯的,上学老师教他什么?老师还是教他《弟子规》、《感应篇》、《十善业》,不是父母表演给他看,老师表演。他信心坚定,家里父母这样做,老师也是这样做,他就不会怀疑了,完全相信,完全接受了,就养成习惯了。

背古人的书籍用意在哪里?用意在保持他的清净平等心,是修定,用背书来修定。你不叫他背书,他小脑袋还会胡思乱想,那就麻烦了,所以用背书。背书,书会背了,那是副作用,不是真正目的;真正目的是让他的心清净,没有杂念,没有妄想,这就是保持他的天真烂漫,一直大概保持到十岁到十二岁。

背诵的东西不要太多,一样,就是一本书,你天天念,什么意思不要管,就是念。要讲什么意思,就起分别执着了,起分别心了,就是叫你念。字没有念错,句子没有念漏掉,这是什么?修定,定到一定的时间就开悟了。古人,我们常常听说神童,神童不少,不是少数,十几岁小孩,不但明理,文章写得好,他明白道理。这是什么?这是悟处,清净心生智慧,要记住这句话。

染污的心生烦恼,生妄想,生杂念。这就是中国,所以西方人对中国有研究的,认为中国人有教育的智慧,有教育的理念。佛陀这个戒定慧三学是最高的教育理念,戒律就是规矩,小孩从小要把规矩建立,一生不会改变,养成良好的习惯。

文章恭录—2012净土大经科注第487集2013/10/22

不相信古人,是问题之所在

方东美先生把佛法介绍给我,我跟他学哲学,他在课程里面,末后一个单元「佛经哲学」,告诉我,释迦牟尼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哲学家,佛经哲学是全世界哲学的最高峰,学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我在这个单元里面,才认识佛法,向往佛法。以后跟章嘉大师,我跟他老人家三年,我学佛的基础是他老人家奠定的,讲经是在台中跟李老师十年。

一生没有道场,释迦牟尼佛给我们做最好的榜样,世尊一生没有建过道场,什么地方邀请,就到什么地方去,居无定所,日中一食,树下一宿。我们今天由于科技的发达,交通便捷,我们活动的范围大了,到整个地球。世尊当年没有离开印度,我们今天有这个科学技术帮助我们,我们的速度加快了,可以旅游整个地球。随着佛教的传播,我们利用卫星电视、利用网络,在一个小地方,可以跟全世界志同道合的同学们在一起分享学习心得,这是过去我们前一代无法想象的,我们这一代开始用上了。

往后重大的事情是怎么承传,如何一代一代的传下去,这是大问题。你看,理论有,方法有,没有人肯学了,没有人肯守老规矩,没有人肯信古人,这才是真正问题之所在,对于古人他不相信。古人教我们一门深入,我们不甘心不情愿,我们一下手就要广学多闻,所以广学多闻学的是知识,不是智能,智慧是从定中来的。

现在人心浮气躁,学得愈多就愈麻烦。中国古人有一句话说得很好,说「知事多时烦恼多」,你知道得太多了,这烦恼就多;「识人多处是非多」,认识人很多,是非就很多。所以修行人怎样?事情知道愈少愈好,最好全不知道。隐居在深山跟外面完全隔绝,没有电视,没有新闻,没有报纸,住在那里,住太平世界。

每一天是天下太平,什么事都没有,日出而作,日没而息,这就是太古时候,人的真正生活,读圣贤书,跟圣贤做朋友,极少数的人。这叫真正享受人间的清福,要找到人迹不到的地方,人间清福,过神仙生活。他会不会开智慧?会。开智慧他也不出来,为什么?不是不慈悲,人不肯学,人不愿意过这种生活,这是圣贤的生活、神仙的生活。所以我们对于一切诸法性相事理要搞清楚搞明白。

文章恭录—2012净土大经科注第487集2013/10/22

读书千遍是戒律

教学要用传统的、老的概念,教学的理念、教学的方法,跟西方人完全不一样,但是非常有效果,就是一门深入,长时熏修,这是理念。方法呢?读书千遍,其义自见。老师教不教、讲不讲不重要,开悟重要。读书千遍,这就是戒律。千遍不是定数,是概数。每个人根性不相同,善根、福德、因缘不一样,有的人很快,有的人很慢。

我们看过去,佛门这些大德,开悟的人很多,宗门教下,我们概略估计,三千人以上,这个成就非常可观,顿悟的人少,顿舍、顿悟、顿修、顿证,我们在历史上只看到一个人,禅宗六祖惠能大师,但是三、五年开悟的就多了,十几、二十年开悟的更多了,还有三、四十年开悟的,所以功夫要用得深,这个深就是一门。

文章恭录—2012净土大经科注第506集2013/11/08

努力断恶修善

「精进觉支,以勇猛之心离邪行,行真法」。这个精进,用现在的话就是真干。我学了我就真干,不干假的,做真正的佛弟子。我们决定遵守净业三福的指导,是我们修学最高的指导纲领。我们真的要孝养父母,要奉事师长。

一个人生到世界上来,对我们恩德最大的是父母跟老师,我们的身命得自于父母,我们的智慧得自于老师,老师跟父母恩德一样大。要知道报恩!报恩从哪里学起?从孝顺父母、尊师重道做起。所以这个一定要做父母的人把孝顺父母、尊师重道做出来,让你的儿女看,他从出生下来就看到了,天天看你是这个样子,三年,一千天,他的根下去了,根深蒂固。

古人谚语有所谓「三岁看八十」,三岁扎的这个根,到八十岁他不会改变。他有他的标准,就是择法的标准,他知道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误的,他有能力辨别,他有能力选择,凡是属于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仁爱和平的,他知道这个是对的,他会选择;违背这个,不仁、不义、无智、无礼、无信,他绝对不会取,他知道这是错误的,他会把它舍弃,这扎这个根。

对人真诚,对事诚实,对一切万物爱惜,这福报大,这修福。从小就养成修福修慧,福慧双修,他才会有成就,他才能够长大的时候真正荣宗耀祖、光大门楣,对社会、对国家、对人类做出大的贡献。这圣贤事业,谁做的?父母做的。

中国古代的圣人,你仔细去观察,哪个圣人他的父母不是圣人?圣贤是教出来的。在佛教里头,佛菩萨是教出来的。谁教出来?老师教出来的。但是老师选学生,学生要有根。学生没有善根、福德,教不出来。具足善根、福德,这个学生不管多小,他决定懂得尊师重道,他懂得这个道理,他会勇猛精进,一切不善他远离,一切善法他亲近,断恶修善。你看它这个七条,第一条是根本,智慧。有智慧才能真干,他有智慧来鉴别。

文章恭录—2012净土大经科注第503集2013/11/07

真诚恭敬要从小培养

真诚、恭敬,都要从小培养起。愈小愈好教,为什么?他染污得少,染污得轻,年岁愈大愈难教。三岁,三岁已经太迟了,现在三岁小孩不好教了,为什么?现在小孩天天看电视,上小学就用计算机了,电视教他什么,计算机教他什么,他全学会了,根深蒂固,你要把他转过来可难了,它生根了。

中国古人的教学,我们现在回想,那是真实智慧,从什么时候开教?从怀孕,母亲怀孕,胎教。《弟子规》、《感应篇》、《十善业道》,不是教小孩念的,不是教小孩背的,那怎么教小孩?是父母把它做出来,让他看到,让他听到,让他接触到。

从怀孕就要认真去做,他还没有出世,但是他有感觉,到他生出来的时候,他睁开眼睛他看到了,竖起耳朵他听到了,跟父母生活在一起他接触到了,所以父母起心动念、言行举止,都是他在学习的功课。那你心行不正,他就学歪了,你心行正大光明,他那个圣贤的根就从这扎下去了。

文章恭录—2012净土大经科注第503集2013/11/07

汉字是智能的文字

汉语非常重要,尤其是中国这《四库》,几千年古圣先贤智慧的结晶,那你不懂汉文,不认识汉字,不懂得文言文,这个书你不能读,你知道是个宝藏,你得不到,所以我们现在在国外提倡汉字跟文言文。

一定要认真学习,你有这个能力,可以直接读中国的古籍,你得到真实的智慧。所以现在国外学汉语的人愈来愈多了,因为他们看到这部书,这是至宝,全世界最大的丛书。《大英百科全书》,跟我们《四库》比差远了。

文言文有它的长处、好处,你学会了,跟古人就等于面对面谈话,面对面交流,它有能力保持原本的意思,永远不会变质。

所以一定要遵守汉字的规矩,不能变更它,包括汉字的排列,决定是从右到左,决定是直行,没有横排的。横排,譬如说我们看到匾额,两个字的、四个字的、三个字的,要知道它统统是直行,那是一行一个字,是这个意思,不是横排的。你看到它是横排的,无量寿,其实无是第一行,量是第二行,寿是第三行,它一行就一个字,它不是横排。

懂得这个方法,古人到今天,他能看得懂,他跟我们说话不同了,言语不一样,不同了,但是文字同。两百年前,中国的汉字在亚洲是共同的语言,你到韩国、日本,话不通,但是写中国的汉字他们都懂,在南洋,他们也学中国汉字,所以读书人统统都懂,我们用写字就能沟通意见,没有障碍,几千年不变。

所以我们不可以变,我们一变,古人就不懂了,古人要回到我们现在来,他就看不懂了。汉字的优越就在这些地方,能令外国学者专家都佩服,这真正是智能的文字,智能的承传。

文章恭录—2012净土大经科注第499集2013/11/04

上天赋给的女权

佛在经上有说过,哪些人记得前生的事情?没有坐胎的。如果母亲怀孕他就来坐胎,他不记得,为什么?那十个月胎胞里太苦了,受那个罪很苦,佛把它比作地狱,叫胎狱,在胎里面婴儿感受的,就跟地狱受报差不多,非常苦。

做母亲的如果不懂,孩子受罪就更重。母亲不知道胎教,任性,母亲喝一杯热水,小孩就像在八热地狱,母亲喝一杯冰水,就像在八寒地狱,他有感受,母亲发脾气,他最难过,所以他在胎胞里头,随着母亲情绪变化。也正因为这桩事实,所以中国古人知道重视胎教,不是没有道理。

胎教,实在讲大学问!懂得胎教的母亲是圣人,所以教出来的孩子也是圣人。现在社会麻烦,女人要跟男人争权,女权,要争着做国家领导人,男人能干女人也能干。没错,自己干得不错,下一代没有了。中国古时候,我们看中国古时候教学,教女比教子更重视,儿子差一点没关系,女儿可不能差,女儿要全心全力教她。为什么?她的权比男人大,这个权是上天赋给她的。

现在很多人把上天赋给她的,她不要,她要她自己名闻利养,不输给男人,她的成就就一代。如果她要懂得,上天给她的权她掌握住,上天给她的权是什么?相夫教子,妳照顾妳的先生,小孩教好。教小孩是第一个使命,把小孩教成大圣大贤,不必自己去做领导,让妳的儿孙当领导。

中国古时候有典范,周家,周家出三个圣人,文王、武王、周公,大圣人,母亲教的。周家有三个妇女,文王的祖母太姜,文王自己的妻子太任,武王是文王的儿子,周公是武王的弟弟,也是文王儿子,武王的夫人太姒,太姜、太任、太姒。

所以太太名词从这来的,太太是什么意思?圣人的妈妈,她的儿女都是圣人。所以中国人称自己的妻子为太太,就是希望妻子要学三太,要把儿女教成大圣大贤,那个对国家、对社会、对整个人类做出伟大的贡献,是这个意思。不是叫妳去当董事长、当什么,不是叫妳干这个的,妳的那个董事长、领导人什么,要给妳儿子孙子去干去,不是妳自己干的。

所以中国教育教人真正明理,真正懂得,自我会做出牺牲奉献。女人能够做领导,做国家元首,那是圣人,可惜她做了,她没有教她儿子做。她要能教她儿子做,儿子会做得更好,为什么?她自己做上之后,她的心就不清净了;她教给她儿子做,她心清净的,她是她儿子的老师,她是她儿子的顾问,儿子哪个地方做错了之后,她就会去告诉他,去纠正他,所以他成为圣王,成为明君。

文章恭录—2012净土大经科注第498集2013/11/2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轻松学佛       教育)(五明学佛网:轻松学佛       教育)  

 陈兵教授:教育兴教与教育兴国 

 惟觉法师:理想的教育 

 惟觉法师:佛法的教育内涵 

 王雷泉教授:走出中国佛教教育困境刍议 

 惟觉法师:佛法与教育 

 欧阳竟无居士:悲愤而后有学--欧阳竟无文集 第二编《佛教 

 欧阳竟无居士:悲愤而后有学--欧阳竟无文集 第二编《佛教 

 欧阳竟无居士:悲愤而后有学--欧阳竟无文集 第二编《佛教 

 欧阳竟无居士:悲愤而后有学--欧阳竟无文集 第二编《佛教 

 欧阳竟无居士:悲愤而后有学--欧阳竟无文集 第二编《佛教 

 欧阳竟无居士:悲愤而后有学--欧阳竟无文集 第二编《佛教 

 欧阳竟无居士:悲愤而后有学--欧阳竟无文集 第二编《佛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