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净界法师:安住一念心性是不是会让我们念佛的档次提高?


   日期:2013/12/22 7:31: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问:师父慈悲,关于这个安住大乘一念心性的安住,那结合到念佛的话是不是会让我们念佛的这个档次提高。

  答:对对对,你看,《弥陀要解》就是这个思想,安住一念心性。所以《弥陀要解》讲三种功德力,自性功德力安住真如,然后法力不可思议,佛号现前,然后佛力不可思议,感应弥陀本愿力,它三力不可思议,对不对。

  其中有一个自性功德力不可思议,有没有,三种力,就是安住真如不随妄转。你这样讲,我想到在网路班,有一个学员问得不错,他说我们安住真如什么都不求,那阿弥陀佛佛号来,我们求不求呢?不要求!你有什么好求的呢,你感应是靠你的心去感应,你求,你一念妄动,阿弥陀佛就消失了。你不求,阿弥陀佛就把你忘了?是不是,不可能。

  诸位你要知道,你的往生不是因为你求来的,你往生是因为你心中具足资粮力,你有法,你有信愿行三个法现前,所以你感应弥陀,不是你求来的,你念佛念到阿弥陀佛来的时候,你看到,你也不要求,你该怎么做就怎么做。

  所以印光大师讲,只问因地不问结果,只问耕耘不问收获。你把佛号继续念,他自然把你带走,你有什么好求的呢。求不是功德的因地,它不是一个因地,这是一种严重的过失,就是一念妄动。

  你看看《楞严经》把求、一念的妄动讲得多严重,所有的问题的病根就在这里,离家出走。我们今天会变成乞丐,就是因为离家出走,你离家出走以后,你怎么弄都不对。所以不要求,念佛法门跟禅净双修的结合,禅观的正念真如的安住心性,跟念佛是完全可以结合的。

  你看《弥陀要解》就知道,一一理性具足庄严,一一庄严全体理性,一念心性本来清净,佛号历历分明,历历分明还是本来清净,这两个哪有什么障碍呢。理观不碍事修,这个东西完全不矛盾的,自性功德力现前,名号功德力现前,冥冥当中弥陀本愿功德现前,三力现前,不要求。

  你把你心中的佛号准备好,阿弥陀佛自然会来接引你,他会兑现他的本愿的,你自然感应弥陀本愿,自然感应,谁说往生极乐世界,是求来的呢。所以你临终的时候,你就不要东张西望了,你好好照顾你心中的佛号要紧。我再讲一次,你心中准备好了,外面就准备好了;你心中没有准备好,向外追求,你就糟糕了,你舍本逐末,什么都没有。

  所以我们现在要从业力的思想,提升到心性的思想,我们现在的档次要从万般皆是业,半点不由人,提升到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生命是你的内心创造出来的,所以根本还是在你的心,诸位你的心准备好了,外面是内心准备好,外在的世界就准备好,你相信这句话就没有错。

  整个十卷《楞严经》,就是在讲这个观念而已,你准备好了没有,你不要管外境是谁来,你只要好好的在你的心里忆佛、念佛,魔来都拿你没办法,因为你不动,你不迷、不取、不动,他拿你一点办法都没有,他诱惑你,他会破坏你的善根,但你心不动,他没有下手处。

  何必向外求,但是你要向内去修,离一切相,修一切法,布施的法,持戒的法,忆佛、念佛的法,你心中的法具足了,外面的功德自然显现,不要求,如果你还怀疑,请你去读《楞严经》,把这个疑根拔掉,这个很重要!

  好,还有什么问题没有,关于这个安住的问题,小乘的空观适可而止,这无常,因为这个药用得过度,会伤害大悲心,有些药是很猛,但是适可而止,你贪爱心重,那个小乘的四念处用一下,它的确能够对治爱取、贪爱,这个药适当就好了,太猛的话,这个苦谛的力量太大,伤你的菩提心。但是大乘的向内安住的药,你越吃越好,没有后遗症,没有过患。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