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佛教知识

 普陀山:山名及观音道场由来


   日期:2014/1/12 22:19: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普陀山:山名及观音道场由来

普陀山是淅江省杭州湾外舟山群岛中的一个小岛。春秋战国时,普陀山及附近诸岛被称为“甬东”。秦朝安期生、晋朝葛洪等人都先后来此山采药和修炼,后来均得道成仙。汉代时,学者梅福曾来山练丹隐修,故普陀山初名梅岭山。山上长满小白华树,所以也叫小白华山。山东南紧邻一更小的岛屿,悬峙海中,称洛伽山,因此,普陀山又往往连称普陀洛伽山。

普陀洛伽山之得名并成为观世音菩萨的道场,确实与佛经有关。《华严经》68卷中记载,稗瑟胝罗居士指示善财云:“于此南方有山,名补怛洛伽山,彼有菩萨名观世音自在。”又云:“海上有山多圣贤,聚宝所成极清净,华果树林香遍满,众流池沼悉具足,勇猛丈夫观自在,为利众生住此山,汝应往问诸功德,彼当示汝大方便。”善财童子受教向南而行,渐至此山:“见其山岩谷之中,泉流萦映,树林翡郁,香草柔软右旋布地,观自在菩萨,于金刚宝石上,结伽跌坐,无量菩萨,皆坐宝石,恭敬围绕,而为宣说大慈悲法。”众所周知而又极其灵验的大悲咒,就是当日世尊驾临观世音菩萨的道场时,观世音菩萨于世尊前说的。《千手千眼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云:“一时佛在补陀落迦山,观世音宫殿,宝庄严道场中,坐宝师子座……”经文中的“补陀落迦”及现称的“普陀洛迦”等都是梵语的音译(potalaka),汉语意为“美丽的小白华(花)”。

但是,佛经中所说的补怛洛伽(也译补陀落迦),本在印度南部海中(玄奘《大唐西域记》有记载),而不是指现在中国浙江的普陀山。

据明代高僧宏觉国师所撰普陀山《梵音庵释迦佛舍利塔碑》载:“补怛洛迦山者,则普门大土化迹所显,以佛菩萨慈悲因缘故,自晋之太康、唐之大中,以及今上千龄,逾溟渤,犯惊涛,扶老携幼而至者不衰。”据此可知,最迟在晋太康年间(公元280年——289年),普陀山(当时未叫此名)已被信众视为观音菩萨应化圣地。

梅岑山改称“普陀洛迦”是在唐僧玄奘去西天取经以后的事。“唐初四杰”之一王勃所撰《观音大士赞》中已有:“遥望洛迦之山,稽首聊申歌赞,南海海深幽绝处,碧绀嵯峨连水府,号名七宝洛迦山,自在观音于彼住”等赞偈。而据《传灯录》记载,唐文宗李昂(809--840年)喜蛤蜊,东南沿海,频年入供,民不胜苦。一日御馔,获一巨蛤,刀劈不开。帝自扣,乃张,中有观音像。文宗惊异不已,急令宫监,以金饰檀香盒,贮起来供奉。即召当时德高道隆的惟政禅师入朝请问,禅师对曰:“物无虚应,乃启陛下信心,以节用爱人耳。经云:应以菩萨身得度者,即现菩萨身而为说法”。帝曰:“朕见菩萨矣,未闻说法!”师曰:“陛下信否?”帝曰:“焉敢不信?”师曰:“如此陛下闻其说法竟!”文宗大悦感悟,誓戒永不食蛤蜊。因诏天下寺院,各立观音像敬奉……“则洛迦所从来也”。(现观音像的蛤蜊现已无存,磐石庵珍藏有现罗汉像的蛤蜊,半个蛤蜊内天然长成十八尊罗汉像,乃菩萨显化不可思议的神异奇迹,是一件无价宝物)

不久之后,也就是唐朝大中年间(公元848年),有一天竺僧人来到普陀山,于潮音洞前燃指,指尽,亲见观音菩萨现身说法,并授以七色宝石,灵应始启(潮音洞后称观音显圣地)。其言称观音“身长80万亿那由旬,身紫金色,项有圆光,面各百千由甸……其余身相,众好具足,与佛无异……”

唐咸通四年,即公元863年,日本天台宗始祖最澄大师高足慧锷第三次入唐,从山西五台山请得一尊观音圣像,经明州(今宁波)乘船回国,途经普陀洋面,突遇大风,且海面上出现了数百朵铁莲花挡住去路。虽几经努力,船仍无法前行。慧锷夜梦一僧谓之曰:“汝但安吾此山,必令便风相送。”乃祈祷说,若观音菩萨不肯去日本,那么就在船到之处建寺供奉。话音刚落,铁莲花随即隐去,船飘到了普陀山下的潮音洞,乃敬置此观音像于潮音洞侧,尊称其为“不肯去观音”,山上居民张氏舍宅供奉此观音像,是为普陀山供奉观音圣像之始。至后梁贞明二年(公元916年),在张氏宅址正式建“不肯去观音院”,此乃该山最早的寺院。

宋乾德五年(公元967年),宋太祖赵匡胤曾派太监来山进香。宋神宗元丰三年(公元1080年),钦差大臣王舜封奉旨出使三韩(今朝鲜),遇风暴而望潮音洞叩祷,得以平安济渡。归国后,奏知宋朝皇帝,神宗即赐建“宝陀观音寺”。南宋绍兴六年(公元1131年),宋高宗下令岛上渔民迁出,辟为“佛地净土”。南宋嘉定七年(公元1214年),宋宁宗应主持德韶之请,赐宝陀观音寺圆通殿钱万缗,御书“圆通宝殿”、“两道场”两额,由此钦定为观音道场。

到了明代万历三十三年(公元1605年),将原来的“宝陀观音寺”敕赐为“护国永寿普陀禅寺”,正式改称为普陀山。元、明、清各朝都对普陀山寺庙进行了修缮和扩建。随着国内外高僧、名宦及善信男女们闻讯而聚,渡海不绝,历代帝王和朝廷也一再扶持、敕赐,帝后妃主、王公大臣们也纷纷供养财物,修建佛像和寺塔,使普陀山佛教日加兴盛,响誉海内外。观音道场在中国除了普陀山,还有陕西南五台观音降龙之处、大香山,浙江天竺山等,都有菩萨示现垂化,且香火不绝,不过以普陀山最为殊胜。

原文地址:http://www.xhfb.org/article.asp?id=1004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普陀山       观音道场)(五明学佛网:普陀山       观音道场)  

 王雷泉教授:观音信仰与佛教慈悲精神——在普陀山观音文化论 

 如瑞法师:普陀山佛学院与五台山普寿寺尼众联谊会开示 

 陈坚教授:和谐世界,从何开始?——《普陀山宣言》、《全球 

 煮云法师:太虚大师与普陀山 

 法忍法师:朝圣圣地的形成――中国普陀山 

 普陀山观音菩萨求子须知 

 普陀山​{观世音菩萨道场}资料集 

 普陀山观音菩萨道场应​迹资料集 

 普陀山​观世音菩萨资料集 

 普陀山的文化生态和生​态文化 

 额森法师:普陀山僧粮捐款报告书 

 拈花微笑|泐潭法会禅师悟道因​缘——中国佛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