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幸福人生 -->育儿教育

 《解放孩子的潜能》008


   日期:2014/2/21 20:06: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原文】

比较

把孩子与别人比较,如与成功的哥哥或班级同学比较,会破坏孩子的自我价值感。如果我们问:“为什么你不能像哥哥那样整晚睡觉,不能像苏珊那样安静地玩耍?”就会无形中把孩子置于压力下,如果他们可以,他们一定会说:“我不是哥哥,我不是苏珊,我是我!”最可怕的是用“坏得像你妈”、“笨得像你伯伯泰德”这样的话来谴责孩子,让孩子感到困扰又毫无作用,而且还伤害了所有相关的人。

【学文解读】

这个比较啊,刚才我们学习,我们回头想想我们童年就知道,几乎每个人都经历过这些,都被父母,或者老师,或者亲友用这种比较,给我们进行过一些判断呀,进行过一些好坏的分析呀,弄得我们很痛苦,弄得我们很不安,弄得我们心里不舒服。这么来进行比较,这也是我们人类自自然然呀,天然的一种选择。因为人类习惯于分别,习惯于执着,我们生存在这个世界中间,我们觉得呀,用世间的观念,世间的价值,自然就判定出,什么是个好的,什么是大家期望的,什么是有价值的。然后呢,就用我们自己的这些判断,去给每个周围的人,包括孩子,贴了个标签,期望他们随着我们自己认识的这个价值去实现,去重合。

但是实质上,我们每个人自己判断的价值不见得是对的,我们每个人理解的事物,也不见得是正确的,往往是外在世界经过折射,在我们意识中间留下的一些印象而已。我们再反馈出去呢,用这些扭曲的现象影响别人,这已经是不对的,已经是有了偏离了,和目标呢,和真实的目标有了巨大的差别了。所以我们每个人天然的会把自己的感受说出来,影响周围的人,希望周围的人都能够像我们一样,像我们期望的那样,达到理想的这个目标。但是我们要知道,每个人其实呢,他都是一个完整的人格,每个人他都有六根、六尘对应的这些六识,每个人呢,他都可以去通过自己的感觉、感官去感知一切,在感知中慢慢自己产生自己的判断。如果我们周围的人啊,影响的太厉害了,那么很可能就把孩子成长过程中间,自己完整的感知世界扭曲,在别人影响下慢慢就向某一种方向发展了,这是我们周围的人,父母啊,老师啊,周围的环境,就像我们现在的电视啊,资讯啊等等。一切都给我们形成了一种环境,让我们慢慢趋向于某个方向,某个价值。

对于人来说,这样的影响如果是健康的,好的,那么这就是有益的。比如说,过去我们知道有孟母三迁,我们现在学习《印光大师家庭教育嘉言录》,印光大师也提倡,父母对孩子要教育、要影响,从胎教、从母教就开始做起。用什么来影响呢?用因果教育,用圣贤教育来影响。这个都很好,有益。但是我们要知道,这个世间的影响是千差万别的,是形形色色的,很多的影响都是不正确的。给孩子带来的是压力,带来的是负面的那些力量。慢慢孩子就形成了他那些不良的想法、做法,今后成长起来以后,这些想法呀,这些做法呀,很可能就形成一种力量,很可能就影响周边,很可能今后给我们这个社会,给我们这个人类带来破坏,带来灾难。现在我们知道,过去像希特勒搞的那一套,引起了世界大战,全世界死亡了很多的人啊!最近新闻里边又说,现在法国有人枪杀犹太人,伊斯兰那些人。新闻里边分析,这些人是极右翼分子,那么他受的影响,一定是由父母啊,周围的环境啊,慢慢慢慢影响,形成了很强烈的这种执着的观点,到一定程度,他就形成一种表现了,就去伤害周围的人了。

所以现代的教育理念,更多的是要尊重孩子自己观察、成长的这些过程,尊重孩子自己观摩、学习,培养他们这些自我成长的能力。在尊重孩子这些能力的基础上,我们家长、老师、环境,都应该将我们社会有益的那些内容,将我们这个社会优秀的这些文化,种种的形态、影响,教给孩子,当然我们家长、父母还有老师、周围的人,都应该按照自己理解掌握的,我们这个社会最优秀的、积极的、正面的这些行为准则去指导自己,这样影响自己的孩子成长,这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在新的时代里边,我们教育孩子,不要简单、粗暴的指责他。你和谁比,有多么的差,你和谁比这个不好,不能这样了,千万不能这样了!我们学佛就知道,每个人都有清净如来德相,都有万德万能的这种潜力,只不过呢,因为我们种种的分别、执着、业力障碍了,所以现在我们学习,如果能够学习佛法,如果能够懂得这个根本原则,从现在开始呢,自己也要修行,给孩子呢,影响孩子也要修行。通过佛法的力量,佛法的智慧,使孩子慢慢地消除业障,慢慢地培养福德,慢慢地开启智慧,逐渐地教给孩子一个立本之道。从学习世间法,从学习世间的知识,慢慢慢慢啊,逐渐深入了解佛法,掌握我们宇宙最根本的一个觉悟的真理。这样对孩子今后的成长呢,就有一个改命、立命之本,而且他懂得改命、立命的这些原则,长期下去,孩子在这个生命的历程中间,自己就走上了一条正确的成长之路,这种教育是最积极、最正确的,对孩子最有益的一种教育方式。

【原文】

最好尽力而为

为自己设立的最高标准就是比已经做过的做得更好。学习者的成功标准是相对自己取得的成就。学习是成长、发展过程,不是为了获奖或竞争,我取得的一大进步,对你而言可能是一小步。有些人刻苦努力,却收获甚小。有些人也许轻而易举,进步显著。哪一种情况更有意义?一般而言,有意义的成就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加倍的勤奋意味着个人的良好发展和自我价值观。具有数学天分的人也许难以置信的腼腆,他们在人际交往方面付出的努力,对个人的成长而言,比轻易地求解方程具有更重要的意义。换句话说,容易做到的事,是我们过去奋斗的结果。而现在要克服的困难将塑造我们的未来,未来是潜能的展现。如果我们为自己的孩子设置标准,这类标准可能是可以达到的,并结合孩子现状制定。孩子会被激发去超越他们以前的成就。如果总是和别人比较,孩子就会丧失信心。如果你尽力而为了,从整个一生来说,你就绝不会失败

【学文解读】

这一条是极为重要的,这是一个非常新颖的价值观,这一条价值观的建立,这一条进步标准的建立,对于我们每个人,对于我们孩子,以至于对于我们整个人类都是极为重要的。因为我们不比较了,不和他人比较了,所以我们不沮丧了,没有压力了,不是活在失望、痛苦、沮丧、绝望这种负面的情绪里边了。那么我们把标准设立为和自己过去相比,只要我们在现代化社会的今天,为了我们的生存,为了我们能够更好的生活、工作,我们必须终生学习,去掌握更多、更新的这些知识、能力,以满足于我们这个社会日新月异的发展,这样我们在自己成长过程中间,只要我们今天又多学了一点点,只要我们今天比过去多做了一点点,慢慢地,我们就会不断地进步,不断地提高,不断地取得成就。

我们要知道,农耕时代,经济价值的实现是在土地上完成的。而耕种土地,在农耕时代,基本上是简单的重复,不需要去获得更多、更新的知识就可以实现了。所以在农耕时期呢,没有提出对人类不断学习,天天获得新知识、新能力的这种迫切的要求。所以在农耕时期,人们非常容易的行成一种守旧、顽固,很容易使一个国家变成闭关守国,不容易去接收新鲜事物,不容易去发展新的技术,新的思路,新的生产方式。但是在现代社会和过去完全不同了,那么在这个时代里边,什么是最重要的呢?学习,学习,不断地提高自己的素质,不断提高自己的素养,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这是最重要的。因为我们这个时代,是现代化的时代,所有的事情都在日新月异,很多的产品、技术都在更新换代,如果我们不学习,不加强自己的能力,我们在这个社会中间很难适应,很难生存,我们要知道在现代社会里边,我们如果掌握的技能是简单的,知识是简单的,能力手段是简单的,我们在这个社会里边,实现价值的手段是太有限了,是很难获得价值,高价值。只有不断学习,只有不断地掌握新能力,适应这个社会的发展,我们才能够适应社会,才能完成高价值的实现。所以,现在社会我们必须不断学习,这是最为重要的。

所以,在现代社会里边,我们具备了呀,做好尽力而为这种要求、这种环境,这是大家必须不断做到的。只不过呢,我们要把这个过程做得舒服一点,开心一点,是在大家兴趣的基础上来建立的。这样的情况下,让大家不断地进步,养成一种习惯,形成一种氛围,整个民族,所有的人,都在孜孜不倦地学习、提高,整个民族我们都养成一种互相学习,互相传授,互相帮助,互相提高这么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这样呢,我们每个人活的有价值、有意义,我们活的通过不断地提高自己的素养,提高自己的素质,使自己的价值在这个社会中间有表现的地方,使我们的能力有发挥的作用,这样我们活得就有尊严,我们活得很开心。

现代社会要求我们不断学习,不断地提高自己的素质、素养。所以呢,为了改变过去那种模式,我们现在必须建立一种新型的学习模式。每个人,都要不断学习,不断进步,对于孩子来说,同样是这样的。因为我们这个社会已经建立起学习型的社会了,孩子生下来以后,父母天然的就要给孩子找一些学习的内容,做一些幼教的工作,等到三岁就应该去幼儿园接受学习了,接受教育了,幼儿教育。那么到了学龄六岁,就应该接受义务教育,接受九年义务教育,这已经成为人类共识了。

学习是每个人必须的,任何人都不能不学习了,这是我们现代社会和农耕时期巨大的差别了。我们通过这些义务教育、普及教育,摆脱了过去的愚昧、落后、无知,摆脱了过去那些顽固、守旧、封闭、不思进取,这样的习惯做法、这些观念。但是,所有人都希望继续学习,无论后面学到什么程度,无论在工作中间,我们今后还要学习,一直学到老。那么对于孩子来说,家长呀、社会呀,都要给孩子形成这么一种影响,形成一种普遍的氛围,让孩子在学习中间知道,我们每天都在进步,每天都在跨越自我。这样,孩子就在不断地学习中间成长了。我想我们整个社会都应该建立一个永远学习的这种良好氛围。对于我们地藏七来说,在引导我们同修尊重现有社会学习系统,尊重现在社会学习氛围,尊重现在社会学习价值的基础上,我们引导孩子呢,引导同修慢慢地继续接受培训,继续学习,学习一些基础的知识、能力,慢慢提高自己的素养。在学习世间法的同时,我们要学习一些佛法,用佛法的知识、理念去审视我们现有的一切,看看对不对,看看我们哪些出问题了,然后自我改正,走上一条正确的人生大道。

我们看老年七的日记,很多老年人说,年纪这么大了,看一些打七中间教给他们的短片,才学习到很多过去不知道、不懂的道理,才知道我们这一辈子活过来啊,很多是做错了。通过修行佛法,身体有改善了,心理愉快了,找到了一条光明的大道,心中迎来了希望,有了期盼,活的有价值了。所以说我们人类即使到老年依然要学习,给我们自己希望啊,所以我们地藏七呢,要建立一种学习的氛围,给每个年龄段,每一种人群,我们都要建立学习这种氛围、修行的氛围、实践的氛围,使大家学以致用,知行合一。在学习中、在修行中、在行善实践中间,不断地提升自己,让自己做一个有价值的人。

那么我们从佛法就知道,整个成佛的历程都是一个不断挑战自己,不断跨越自己,不断超过自己,不断学习战胜自己的一个长期的历程。我们学习佛法就知道,我们首先要使自己达到一个人天乘,人天道,然后身心保持清净以后,学习小乘佛法,把自己提高,具备能力,使自己内在那些业力、无明、分别、执着,慢慢减少,去掉,转变了,慢慢地自我有所成就了,再提高,发菩提心为众生服务。为了能够给众生服务好,我们更要学习大量的知识,掌握大量的能力,其中就包含我们自我的修养。那么到菩萨阶段,我们得把自我那些执着、分别的东西彻底去掉,使自己要证悟空性,掌握妙有,才能做好菩萨的事业啊!而整个菩萨成长过程中间,就是在不断地修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完善自我的过程中间,慢慢地成长起来的。这个在《华严经》里面,佛做了大量的描述。所以说成佛的路可以说就是不断成长,不断跨越自己,不断学习,不断实践,慢慢使自己逐渐成熟的过程。我们看佛经里面,佛从来不给人压力,不是说你看你做的不好,不如谁谁谁,佛没有说,阿难你修的不好,不如舍利弗,没有这么说。佛对每一个弟子都是耐心细致地说明,都是根据他的情况不断地分析,我们看阿难,在《楞严经》里面,被摩登伽女迷惑了,佛派文殊菩萨把他救回来,那么阿难特别后怕,就开始问佛。佛啊,耐心细致地给他反复地讲解,反复地说明,用了种种的比喻来启发他,是这个样子的。所以我们也要学习佛祖对待弟子教化方式,我们对于自己的子女,对于周围的人群,我们也都要耐心细致,不要去比较,不要去让他感到压力,而是要给予他鼓励,创造条件让他成长。现在的我们新型的教育观念,和佛法,和佛祖当年提倡的这个整体佛教的教育方式,慢慢都一致了。这都很好,这符合人的本性,符合人成长的规律。只要给我们建立这个观念,为自己设立的最高标准就是比已经做过的做得更好。如果你尽力而为了,从整个一生来说,你就绝不会失败。我们给每一个孩子、每一个人,给我们自己都要建立这种观念,这种价值,这个就没有问题了。

 

【原文】

期望成为负担

过去许多家长要求自己的孩子沿着父母的足迹成长,从事家庭职业或商业,现在已经不常见了。三代医生、律师、或农夫的家庭使得后代很难另择职业,但现在选择自己的道路的人越来越多,很难见到裁缝的女儿成为裁缝。除了纯属偶然外,子女不再从事父母的职业。这种情况很正常,我们希望子女有自己的事业,做出他们自己的选择。要求孩子做的最出色会成为压迫性的负担,如果我们要求的太多,孩子会反抗,不理睬我们或者被迫屈服,产生对我们的憎恨和不信任。我们必须学会尊重孩子,无论他们具备怎样的能力和个性,都给予积极的肯定。唯一合理的失望是我们辜负了他们。如果一位教授能够接受儿子在菜园里种地,而不是他所期望的学术领域,他就是一位快乐的父亲,与儿子了会有良好的关系。如果一位农场主尊重孩子选择音乐事业,最终他会得到极大的满足。男人比女人更多地感受到违背父母意愿的苦恼,哪怕只是因为父母对女儿的期望低一些。父母给予孩子忠告,与要求孩子按照自己的意愿成长是不同的。就像爱与信任只能慷慨的给予,而不能强求一样,我们对孩子的期望是帮助他们找到自己的人生道路,而不是强迫他们按照我们的要求去做。他们像我们一样,有自己的命运。我经常遇到一些家长担忧孩子的情况,潜在的想法是:“我如此聪明/成功/积极,我的孩子怎么会不同呢?这一定是某某的错误,但不是我的。”

【学文解读】

期望,可以说啊,是我们每个人再正常不过的想法了。尤其是父母对孩子,因为孩子是自己生育,自己养育,自己看着长大的,天然就把孩子当作自己的财富,自己控制的对象。想让他们达到我们期望的目标,这个期望中间往往包含了我们自己过去的失望。这个在农耕时期表现尤为明显,因为农耕时期出路少。普遍大部分人都生活在土地上,以在土地上劳作获得价值的实现,为基本的生存手段。而能够出人头地呢,往往通过读书,或者一些比较少的方式手段。所以过去古人期望孩子能够学习,能够出人头地,他们的心理是非常迫切的,因为超越自己的路太狭窄了,所以父母给自己的孩子很容易施加很强的压力,那么这种思维模式、价值观念呢,一直延续,影响到了今天,到了今天我们的父母依然强烈的在期望孩子达到某种高度,实现某个目标,使孩子活的有压力。但是实质上,现代化的今天,我们实现价值,实现自我,他的路宽广极了。每个人有自我的价值,有自我的价值实现方式,都可以在现代社会里边表现出来的,现在社会的价值实现比农耕时期已经丰富到极点了,只要我们有能力,有恰当的表现形式,我们就可以实现某种价值,甚至这种价值是独特的,是高价值。

所以现代化的过程中间,我们具备了改变过去人们、家长对孩子这种强烈期望的这种价值模式了,具备了这种改变的机会了。因为我们家长对孩子有期望,必然给孩子带来压力。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间,在压力之下,他的成长过程会扭曲,会痛苦的。那么他在成长过程中间,他走的路很可能跟自己的期望,和自己的爱好,和自己的愿望是相违背的、扭曲的、分离的,所以呢,他整个的一生啊,心里都是一种不愉悦、不快乐的过程。

所以我们明白这个道理以后,就知道强烈的期望,它是可能给孩子带来负担的,很有可能是不好的。那么在现代社会里边呢,这种改变的可能具备了,那么家长对孩子就不要有强烈的期望了,要改变过去的期望模式了。要学会尊重孩子,理解孩子,了解孩子,把孩子自己的愿望,自己的喜好充分地施展开来,表现出来,成为孩子成长过程中间一条正确的道路。这样,孩子的人生,他的愿望,他的喜好,他的乐趣和他的成长过程中间的学习、工作有可能合一。这样孩子的成长过程就是健康的、快乐的、愉悦的。而且爱好和成长结合起来了,他的热情就迸发出来了,他就可以取得更大的成就,也容易使孩子取得成就。所以现在的父母要尊重孩子,鼓励孩子学习,鼓励孩子沿着他的兴趣去发展。今后成长为什么样的人呢?只要孩子学有所成,只要孩子生活工作的快乐,只要他的身心都是一种健康愉悦,能够给社会带来价值,能够让自己不断成长,这样的过程呢,我想就是成功的价值观念了。

 

【原文】

正确的期望

对你的孩子说:“我希望你把所有的玩具都放好。”以此提示孩子把自己的东西放到合适的地方,或者说:“你能做得更好。”孩子会回答:“是的,我行。”如果我们知道他不能做得更好,就不要强求他。正确的期望需要父母承认孩子的能力,设定可达到的、富有意义的目标。也许孩子一时难以理解,但最终他们会认同并且感谢父母。

总结如下:试着想清楚你对孩子有什么期望。解释你的期望。引导孩子,让孩子自由地成为他们自己。最高境界的期望是让孩子充分发挥他的潜能。

【学文解读】

那么正确的期望是什么呢?就是要了解孩子,一定要了解孩子,不给孩子设立太高的目标。那么在了解孩子的能力、成长的过程,根据孩子现状,按照孩子愿望,在前面设定一小步的目标,让孩子可见到、可操作、可实现。等到他实现了以后呢,他获得心灵上巨大的满足,建立起学习的兴趣,培养起来成功的热情。这样我们再不断地、小步地设立这些目标过程中间,让孩子自自然然就成长起来了,而且培养了孩子一个这种学习期望的一种节奏。他自己也不给自己建立一个不可见、不可预知,无法实现的这么一种目标,而不断的在成长过程中间,根据自己可行,根据自己的能力,一点一点地学习、提高。那么我们每一个孩子如果都能够培养出这么一种态度、学习的方式,那么对孩子一生都是有益的

那么下面总结,期望有四条,这本书里边提出来的,现代化教育理念里边对孩子期望有四条。

第一条,是试着想清楚,你对孩子有什么期望。

那么在现代社会,我想我们不应该对孩子建立一个具体的一种标准,不能够像过去,鼓励孩子考试,以后要去当状元等等这些明确的观念了。那么应该培养孩子一种能力,不断学习,不断地成就,不断提高的这种能力,这种学习的模式。最终孩子依据他的热情,根据他的愿望,最终达到什么高度呢,将来应该由孩子自己去摸索,自己去实现。我想如果我们培养出这种模式来了,这种态度来了,今后孩子的成长路将是无穷的,无止境的,没有尽头的。这样的模式,这样的期待才是最有力,最有价值的一种期望。因为我们现在学佛了就知道,我们不仅仅要学习世间法了。世间法我们要培养孩子一步一步学习、圆满,一步一步的充实自己的知识、能力。慢慢地我们要教给孩子出世间法,学习佛法的知识、佛法的能力、佛法的智慧,慢慢地把佛法和世间法逐渐地学懂、学通、会用,融会贯通,使自己超越世间法,进入到我们心灵的高度上去。回过头来呢,用佛法就指导我们世间法,让我们在世间法里边活的健康,活的有价值,活的正确,不犯错误。

我想我们教给孩子这么样的一个不断成长、不断学习提高的这么一种过程,这是最有价值的。而不是呢,仅仅将来让孩子通过高考,今后上什么学,今后做什么官,今后创业挣多少钱,我想这些仅仅是我们这些价值的表现而已。如果我们有良好的期望,良好的成长历程、价值观念了,把这个过程培养好了,让孩子树立一个不断学习成长的能力了,所有的这些都不会出问题的,孩子的能力一定会表现在某些方面。过去我们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十年树木,让这个木最后成为栋梁,百年树人,我们要让这个人健康成长,具备能力,最后他也成为社会的栋梁。我想,这个就是我们新时代,现代化家长对孩子的一个期望。

第二个呢,就是解释你的期望。

你有了这种这确的观念了,在现实生活中间就要不断地通过一些语言、行为、方式,具体的事情上慢慢地去表达,去影响孩子,让孩子知道你想要表达什么,想要让孩子养成什么样的习惯,想要孩子达到什么样的一种模式,这对孩子是极为关键的。

第三条,就是引导孩子,让孩子自由地成为他们自己。

这就是百年树人最关键的一条,不是约束他,不是强迫命令他,不是天天的呵斥他,而是慢慢慢慢培养他自我成长,自我追求进步,自己不断充实,如饥似渴的去学习,追求新生事物,满足自己学习的热情。

第四呢,就是最高境界的期望,是让孩子充分发挥他的潜能。

这也是我们新时代所有父母都应该明白的道理,因为什么呢?因为我们每个孩子都有无限的潜能。前面我们说了,佛告诉我们,我们每个人都有清净如来德相,我们每个人都有可能像佛那样功德圆满,智慧圆满,福德智慧都圆满,成为解脱的两足尊。我们应该培养孩子呀,在他无限的潜能里边不断地去突破自己,不断地去追求新生事物,不断地破除黑暗无明,不断地走向成就,我想这是新型期望值的一种完整描述吧!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