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到寺院结缘培福,很关键


   日期:2014/3/11 18:55: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到寺院结缘培福,很关键

 

这次供米给千家寺院,大家都很发心,和许多寺院结缘,很欢喜和赞叹,也感恩大家的支持。能和寺院结缘,是我们的福报。我师父讲过一个故事,关于韦驮护法的故事。以前有个出家人,很偷懒,常住叫他做事情,他就常常假装生病,不去出坡。常住要盖庙,挑石头砖头,他动都不动。有次就挑了两个砖头,放在韦驮殿下。在寺院住了那么久,就挑过两个砖头。后来被常住迁单了,迁单后他就到处云游。过了几年,寺院换了人,他再次回来。虽然客堂师父从没有见过他,但见到他就不欢喜,就不让他入住。他没有办法,就躲到了韦驮殿下,发现韦驮殿下有两个砖头。他就在砖头下打坐休息,抱怨韦驮菩萨不护法。晚上就梦见韦驮菩萨说:你在常住里,什么事情都不做,因为你挑了两个砖头,你今晚才有福报在这里休息。否则你休息的地方都没有了。醒来后,这个修行人就很忏悔,看到韦驮殿前草长的很高,就去拔草,把草拔得很干净。第二天住持看见,草被除得干净,很欢喜,就问是谁,大家都说是昨晚在韦驮殿下的修行人。后来就让修行人来挂单。

跟寺院结缘不容易。你看他挑了两个砖头,才有福报在韦驮殿下过夜。要和寺院结缘,以前的人,喜欢拜庙,走道场,就是和这个地方结缘。供养千僧斋,更是如此。和这个地方有缘分,都不是一辈子的事情。我们行走了许多寺院,都很欢喜,这就是前辈子和寺院有结缘。我刚来观音寺时,每天都是扫地,拖地板,整理卫生,清理垃圾。因为这个因缘,和观音寺缘分特别深厚。那其他寺院就似乎缘分少一些。所以说,大家不要小看他,我们要和寺院结缘,可以通过做义工和布施,这样护法神就会护持我们。

这次护持千家寺院,以后慢慢的,希望能护持万家寺院。不是靠我一个人,我只是发起者,这个功德要归于每位参与供米活动的师兄菩萨们。大众成就,大众来分享。那以后,大家到所有寺院去,就能很欢喜。

古人讲,中土难生,要生长在中国,不容易。佛教对中国的建筑,文化,艺术,书法,绘画,乃至思维方式的影响,都很深。比如去山上玩,最喜欢的,就是能碰到一个庙。山上要是没有庙,没有修行人,总觉得缺少了那点灵气。深山藏古寺,古寺都是藏在山里,这样去玩,就很有意味。你看,单单从这点审美来看,我们都要感谢佛教的存在。

佛弟子的心量要打开一些,在南方佛教发达,大家佛教善根都很深厚,我们更应该把精力,财力多多的投放给边缘地区的佛教,他们最需要的是物质的,我们就应该从物质上给予帮助。佛教之间应该要互助,一佛出世,千佛护持。你看,一座寺院的存在,我们都要去护持他。护持的,是一方解脱的善根。所以说,有赖于大家的鼎力护持,把这个活动做大。

学佛就是要成佛,那没有成佛前,先结善缘。法华经中,讲到每一尊佛的国土不同,佛号不同,教化众生数量和根器不同,教化时间长短不同。为什么呢,就是每尊佛愿力不同,缘分不同。结的善缘多,成佛后,国土众生就多。我们念念要回向给法界,那供米给万家寺院,也是回向给万家寺院,和万家寺院结缘。

以后到寺院去朝拜,不仅要供香,最好能供养钱到功德箱,财布施和寺院结缘很好。我们每次到四大名山朝拜,那些没有去的,都会把钱给我们带去菩萨道场,和他们结缘。这个缘分结了,以后大家去朝拜,去拜佛,都会得到许多贵人相助。

人和地方的缘分,也有不同。有的人在佛门,做的很欢喜,结的缘分很多,这不是这辈子就结下的,而是好多辈子都有这个缘了。所以说,大家先结善缘,善缘多了,菩提路上成就就比较快。那供米,也是结善缘很好的方式。

转自:福安观音寺 新浪博客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寺院       结缘培福)(五明学佛网:寺院       结缘培福)  

 王雷泉教授:关于“寺院与景点门票收费”之我见 

 徐文明教授:刍议当代佛教寺院建设的规范 

 方立天教授:寺院组织与内修外弘 

 万行法师:降伏其心 一 寺院里的规矩 

 明奘法师:我想给自己几个寺院定位如下 

 戒法法师:当代寺院本位的反思 

 戒法法师:禅宗寺院管理在当代语境下的诠释 

 王志远教授:关于对所谓“寺院承包”的看法 

 悟光法师:密教思想与生活 密教与寺院生活 

 曾琦云居士:佛教从寺院走向世间 

 清净法师:居士戒律与礼仪 第五章 寺院常住居士礼仪 

 李向平教授:寺院经济是佛教发展之必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