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大德居士

 刘余莉:为了获得幸福首先要去除气恼


   日期:2014/4/29 19:56: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一天之中不生气恼。刚才我们说幸福是充满喜悦的生活,一旦你气恼了,喜悦就不存在了,所以为了获得幸福首先要去除气恼。

 
我们中国的文字都是一个智慧的符号,你看这个“怒”字,上面是奴隶的奴,下面是一个心字,看到这个字就是提醒我们什么叫做“怒”,就是我们的心变成了奴隶,我们已经不能掌控自己的情绪了,所以才会发怒。《黄帝内经》上有一句话说:“气伤肝,怒伤心,脾伤肾,苦伤胆。”一个人经常生气,他的肝上就会出现问题。中国还有一句话“怒发冲冠”,所以经常爱生气的人还有一个比较明显的特征,就是我们看到地方很燥热的植物就很不爱长,一个人经常喜欢生气,血气经常往上涌,头顶会经常发热,他的结果就是头发不太爱长。当时中国还有一句话“聪明绝顶”这个聪明的人头发为什么不爱长呢?我观察了一下,聪明人看别人做事都是笨手笨脚,说这么简单的事你都做不好,于是他就容易上火,最后的结果是怎样呢?怒发冲冠,把自己的头发都弄的不太爱长了。既然发怒是拿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我们就应该想到改变爱生气的习惯,要转怒为恕,将心比心。我们如果把怒这个字变一下就变成了恕,恕上面是如下面是心,告诉我们能够站在对方的角度换位思考,将心比心,那你就能够转怒为恕了。

 
孔老夫子有一个弟子向他请教,说:“老夫子有没有一个字我可以终身奉行的”,孔老夫子说:“有啊,这个字就是恕,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是《弟子规》上说的,“将加人,先问己,己不欲,即速己。”我们对待别人的时候,先想一下我希望不希望别人以这样的态度对我,如果别人不希望以这样的态度对他,我就不要以这样的方式对待别人。

 
那么我们怎么克服爱生气的毛病呢?我们通过心理暗示的方式,在晚上的时候,我们站在镜子面前,或者拿一把镜子对着自己,然后对着镜子这样说“你从今以后,对于任何事情都不要生气”,早晨起来方法也是一样,然后说的话也所不同,你对着镜子这样说“你已经不生气了,你已经不生气了”。

 
当然,江山易改,秉性难移。每一个人的秉性都是纯尚的,但是由于后天的环境,秉性是不一样的。如果有三两天让你遇到不高兴的事,你仍然会火冒三丈,但是只要有耐心、不断的成熟,“发怒是拿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我们从来没有一次是因为发怒把问题处理好的,为什么我不变得聪明一点,换一种方式呢?”只要你坚持不断的练习三个月以上,即使罪大恶极的人出现在你的面前,你都不会轻易的发火了。

 
大家知道我为什么说的这么肯定呢?告诉大家一个秘密,凡是老师讲的特别肯定的地方,那都是他自己亲身的经历。我小的时候,没有学习过《弟子规》,脾气特别的暴躁,大家有看的出来吗?那个时候的脾气是一点火就着。结果到了大学的时候,我们宿舍有六个同学,有一次同学说的一句话,让我觉得很不中听,然后我就对她说,我说你再说一遍,结果她果真就再说了一遍,当时我是怎么做的呢?大家可能都想象不到,我上去就打了那个同学一拳,后来这个同学很生气,就把这个事情告到班主任那里去了,班主任就把我叫到面前,他说:“都大学生了,男同学都不动手打人了,居然女同学还动手打人。”脾气就是坏到了这种程度,因为那时候我语言能力不是很强,也不愿意和别人辩论,实在过不去了,就动手了。

 
后来学了传统文化,才发现原来发怒是拿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而且中国古人还有一句俗话说“火烧功德林”,说你平时特别的善良,特别喜欢助人为乐,特别讲义气,结果到了不高兴的时候说了两句伤害人的话,结果这个人对你耿耿于怀,把你以前对他所有的帮助都抹煞了,所以“火烧功德林”你以前对他所有的帮助都化为云烟了,所以我们记住这句话,要想方设法的调解自己的脾气,使自己的脾气慢慢的下来。

 
最初改变也很难,虽然明明知道是惩罚自己,但是那个火总是控制不住,所以怎么办呢?要经常的重复,“发怒是拿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既然我自己都不是完美的人,也要犯过错,我怎么能够要求别人一点错误都不犯呢?

 
当然我们很多人生气是因为嫉妒别人所导致的,所以我们看“嫉妒”这两个字很有意思,全都是女字边,这个提醒我们什么呢?身为女子,怎么样啊?不要做小女子,要做有德行的人,那就是要克服嫉妒心。黑格尔说说:“嫉妒是拿别人的成就来惩罚自己。”

 
确实当别人获得成就的时候,我们看了不高兴、不满意,心里升起了这种不好的想法,可能别人还不知道,首先受伤的是我们自己。中国有句类似的话“君子乐得做君子,小人冤枉做小人。”别人做好事我们去成就他、帮助他,结果别人好事做成了,我们的心中有一份喜悦。小人看别人做事,特别是做好事就想方设法的去干涉他,结果别人做好事不会因为你的干扰而做不成。为什么呢?这就告诉我们“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人家的财富不是偶然的,那是因为他们家都是积善之家,所以他们要从根本上培养自己的德行。

 
《论语》上告诉我们面对别人的成就应该有的正常态度,它说不要担心没有一个好的位置发挥自己的才能。很多人都会面临这样的问题,比如刚刚考上研究生就开始想“三年以后我毕业的时候有没有一个好的工作”,现在好多人刚刚提拔为科长就想着“下一个副处长的位置应该怎么样获得”。每一天为了这些斤斤计较,他的心理就很难有喜悦。所以孔老夫子说我们不要把关心的重点放在这个上面,要是把你关心的重点放在哪里呢?“患所以利”,就是有什么样的德行有什么样的能力,来立德、立言,立功于这个社会。

 
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不要觉得天下人都不知道我,要追求一个足以使你的名声可以显扬,甚至流传后世的能力。《论语》上有一句话“见贤思齐言,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见到比我们强的人,我们想向他学习,而不是嫉妒他;看到那些不好的,不贤得的人,做得不如我们的人,我们不是轻视他,而是想着马上反省自己,我是不是也有和他类似的问题,我们现在的人看自己的问题都看不到,看别人的问题是一目了然,那怎么办呢?我们就通过看别人的问题来反省自己,所以我们要善于学习。

 
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这三个人是善人、恶人,还有我自己。从善人身上学他的善,从恶人身上避免他的恶,这样你从早到晚遇到的人都是你的老师。

 
道家《太上感应篇》中说说:“见人之得,如己之得;见人之失,如己之失。”见到别人有获得有成就,就像自己有获得有成就一样的高兴、一样的喜悦。就是诸位朋友我们反省一下自己,我们是这样的心态吗?我感觉自己都没有做到这一点,为什么呢?假如领导在表扬我的同事,我的心里在怎么想呢?我心里在想:“我做的比他还好,为什么领导看不到我呢?又去表扬他了?”心理就愤愤不平,嫉妒心就升起来了。

 
“见人之失,如己之失.”就是看到别人有损失就像自己有损失一样的难过。可是我们呢?也不是这样的。我们在听领导批评某一个同事的时候,我们是为他感到难过的吗?我们恰恰相反,我们心里在窃窃乐喜,你看他做的坏事又被领导发现了,所以我们心里很高兴,在幸灾乐祸,所以我们都没有一种宽宏观大量的心。没有一个宽广的胸怀,我们怎么能够让我们的孩子有宽宏的心量呢。所以“行有不得,反求诸己”,如果这个问题你想从外界寻找答案,那永远找不到答案,问题永远是在自己的身上,而当你的心量放大了,你才发现,原来我们周围的环境也都改变了,每一个人都有可爱之处,这是我们讲的第一个原则。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