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大德居士

 刘余莉:不尊敬自己的父母亲,去尊敬别人,这是和礼相违背


   日期:2014/6/2 12:59: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第二叫「行笃敬」,行笃敬这个「笃」就是实实在在的,行为要实实在在的恭敬,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说,就是要一切恭敬。所以我们的《礼记》开篇就说「曲礼曰:毋不敬」,一切恭敬,包括了敬人、敬事和敬物。所以我们《弟子规》,其实整个通篇就让我们学会一个「敬」字。从哪里做起?我们现在人对人没有恭敬心,对事没有恭敬心,对物更没有恭敬心,原因在哪里?其实刚才李部长他的讲座已经给我们答案了,就是因为我们已经不知道尊敬父母。《弟子规》告诉我们「首孝弟」。「首孝弟」,从对父母的孝敬开始,培养起我们对人的恭敬之心。《论语・颜渊》上也讲,「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以前我走到哪里都不是很受欢迎,我还不知道自己错在哪里,学了《弟子规》之后才知道,原来自己不懂礼,处处就是表现出无礼的要求,所以大家看我不顺眼,我也不知道自己错在哪。当你不受欢迎的时候,你就从这句话中去反省,我是不是做到了一切恭敬?是不是做到了敬而无失、恭而有礼?这个问题肯定在我这,不在别人那。

  所以要从对父母的孝敬,培养起对他人的恭敬,对事的恭敬,还有对物的恭敬。刚才李部长也提到了《孝经》上这句话,「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孝,上面是一个「老」字,下面是一个「子」字,看到这个字就是告诉我们,上一代和下一代是一体的,不是两个;如果有两个的观念,这个孝已经不存在了。我们在国外看到很多华人还保持著祭祀祖先的传统,我们看了之后都不明白,就问说为什么几百年、几千年前的祖先,我们认识都不认识,还要祭祀他们?这是他们不懂得「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的道理。我们想一想,一个人他连自己的祖宗都能够念念不忘,想著去祭奠的话,他对於自己眼前的父母哪有不照顾的道理!他不可能一面去祭祀祖先,一面对自己的父母又打爹骂娘,甚至给他们生活上不予照顾,这是不符合人情的。所以祭祀祖先实际上也是教人孝道,教人慎终追远,就是教人知恩报恩、饮水思源的意思。

  孝很重要,是由谁来教导的?孝是由老师来教导的。所以孝亲和尊师就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孝的内容很广泛,不仅仅要养父母之身,而且要养父母之心、养父母之志、养父母之慧。当时有弟子认为,现在所谓的孝,只要能赡养父母就尽到了孝道,但是孔老夫子说,如果仅仅赡养而不尊敬父母,养父母和养狗养马又如何区别开来?所以他强调赡养父母,最重要的是从内心表达出对父母的尊敬和感恩之情。养父母之心的第二个方面,就是不能让父母经常的担忧,如果你做为一个儿子,经常让父母担忧,那就不是孝了。譬如说你在学生的时候功课不好,让父母担忧,这就是不孝;你和同学不能相处,让父母担忧,这也是不孝;走上工作岗位,对领导交给的职责不能尽心尽力的完成,让父母担心,这还是不孝。真正的孝子,他就是做到了「父母唯其疾之忧」,也就是你的父母仅仅为你的疾病而担忧,完全不为其他事情而担忧。

  古人对於孝敬父母这个「敬」字也是看得很重,要求也很高,所以在《礼记》上又说到「孝子之有深爱者,必有和气;有和气者,必有愉色;有愉色者,必有婉容」。也就是说,一个对父母深爱的孝子,他对父母一定表现在外是和颜悦色的,不能因为父母做错了事,你就对他厉声厉气,这样就是有失孝道了。

  刚才李部长实际上是为我们补了一堂孝道的课,我自己听了也非常的受益。「百善孝为先」,实际上它就是教导我们一种恩义、情义、道义的处世原则,因为这个世间,对我们恩情最大的就是我们的父母。但是我们对这么大的养育之恩都不能想著去报答,在这个世间上,还有谁的恩情能够让我们念念不忘,想著去报答?一个人恩义、情义、道义的原则没有树立起来,取而代之的就是一种以功利为取舍的这种处世方式。也就是说这件事有利於我,我就会全力以赴;当这件事从利变成害的时候,我可能就会做出一些忘恩负义的事情来。所以中国人说「求忠臣於孝子之门」,这句话是非常有道理的。所以我们做为领导,如果选拔一个可靠的部属的时候,你首先要看他是不是孝顺父母,还有看看他是不是友爱兄弟;如果他对自己的兄弟姐妹都不照顾的话,对於朋友更不可能尽心尽力的去相处了。

  在一篇「你留意过自己的父母吗」,这篇文章中就告诉我们,现代人对於自己的父母留意的确实很少很少了。文章这样说道,「如果你在一个平凡的家庭长大,如果你的父母还健在,不管你有没有和他们同住,如果有一天,你发现妈妈的厨房不再像以前那么干净;如果有一天,你发现家中的碗筷好像没洗干净;如果有一天,你发现家中的地板、衣柜经常沾满灰尘;如果有一天,你发现母亲煮的菜太咸、太难吃;如果有一天,你发现父母经常忘记关瓦斯;如果有一天,你发现老父老母的一些习惯不再是习惯时,就像他们不再想要天天洗澡时;如果有一天,你发现父母不再爱吃清脆的蔬果;如果有一天,你发现父母爱吃煮的烂烂的菜;如果有一天,你发现父母喜欢吃稀饭;如果有一天,你发现他们过马路行动反应都慢了;如果有一天,你发现他们在吃饭的时间老是咳个不停,千万别误以为他们感冒或著凉,那是吞咽神经老化的现象;如果有一天,你发觉他们不再爱出门,如果有这么一天,我要告诉你,你要警觉父母真的已经老了,器官已经退化到需要别人照料了;如果你不能照料,请你替他们找人照料,并请你请你千万千万要常常探望,不要让他们觉得被遗弃了。每个人都会老,父母比我们先老,我们要用角色互换的心情去照料他,才会有耐心,才不会有怨言。当父母不能照顾自己的时候,为人子女要警觉,他们可能会大小便失禁,可能会很多事都做不好。如果房间有异味,可能他们自己也闻不到,请不要嫌他脏,或嫌他臭,为人子女的只能帮他清理,并请维持他们的自尊心。当他们不再爱洗澡时,请抽空定期帮他们洗身体,因为纵使他们自己洗,也可能洗不干净;当我们在享受食物的时候,请替他们准备一份大小适当、容易咀嚼的一小碗,因为他们不爱吃,可能是牙齿咬不动了。从我们出生开始,喂奶、换尿布,生病时不眠不休的照料,教我们生活基本能力,供给读书、吃喝玩乐和补习,关心的行动永远都不停歇;如果有一天,他们真的动不了了,角色互换不也是应该的!为人子女者要切记,看父母就是看自己的未来。孝顺要及时,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您留意过自己的父母吗?」这个诗,我第一次看的时候也是非常的感动,因为每看到这个文章,我就想起我自己的母亲。有一次我看到她一个人在外边散步,忽然感觉到她真的已经老了。但是我们每天为了自己的工作而忙碌,却很少的去关爱她。如果我们到现在为止,还没有尽到为人子女的责任,千万不要再等了,否则的话,我们确实会在人生中留下很多的遗憾。

  在《孝经》上也告诉我们,它说「不爱其亲而爱他人者,谓之悖德;不敬其亲而敬他人者,谓之悖礼」。也就是说,你不爱自己的父母亲,去爱其他的人,这和德行是相违背的;你不尊敬自己的父母亲,去尊敬别人,这也是和礼相违背的。我们想一想,很多的人他出差之后回到家里,买了很多的土特产,不是去探望他的父母,而是去看他的领导,去看他工作的合作伙伴,那我们想一想这个人,他是以什么心在和人交往?显然不是以恩义、情义、道义的原则与人交往,他是以一种功利的心在与人交往。这句话实际上就是说我自己,譬如我们领导说,你今天有没有时间,我们去有一个什么事情。那我会觉得受宠若惊,然后就去跟领导吃饭了。结果我母亲说:「你有没有时间?我们要去超市买一点东西。」我就会说:「哪里有时间,我还忙这忙那,有一堆的事。」这个事情确实是非常值得我们自己去反思。古人也告诉我们:「以利交者,利尽则交疏;以势交者,势倾则交绝;以色交者,花落而爱渝;以道交者,天荒而地老」。我们都是以利害来交往,利益没有了,利尽,这个交情就疏远了。我们都是以势力来交往,这个人是领导,所以我要去送礼给他,当他不是领导的时候,不在位的时候,那就是「门前冷落鞍马稀」了,势倾,这个交情也就决裂了。以色交者,花落而爱渝。如果看的是男女之间的美色,这个人年轻的时候年轻貌美,两个人卿卿我我,到年老的时候,脸上皱纹一大把,这个爱也就没有了。最后应该怎么办?以道交者,天荒而地老。就是应该以道义、恩义、情义来彼此交往,这样才是天荒而地老。


2009年山东青岛企业家交流会(第二届)—中国传统文化及其当代价值  刘余莉女士主讲  (共一集)  2009/5/1  中国山东青岛  档名:52-374-0001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       弟子规)(五明学佛网:       弟子规)  

 其它:论佛教的孝道思想(远尘) 

 萦绕心头千年的孝思(盂兰盆经) 

 董群教授:略论禅宗对儒家伦理的会通——以礼、孝、忠为个案 

 正如法师:岭南第一大刹光孝寺 

 开愿法师:孝道的真实意义 

 锺茂森博士:浅谈青年应有的美德 —— 孝与戒YIN(八) 

 锺茂森博士:浅谈青年应有的美德 —— 孝与戒YIN(七) 

 锺茂森博士:浅谈青年应有的美德 —— 孝与戒YIN(六) 

 锺茂森博士:浅谈青年应有的美德 —— 孝与戒YIN(五) 

 锺茂森博士:浅谈青年应有的美德 —— 孝与戒YIN(四) 

 锺茂森博士:浅谈青年应有的美德 —— 孝与戒YIN(三) 

 锺茂森博士:浅谈青年应有的美德 —— 孝与戒YIN(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