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洛桑陀美仁波切:和谐中的宗教


   日期:2014/6/28 18:01: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整个世界上所有的人,具体地说,地球上六十多亿人,都希望快乐,不希望痛苦。世界上所有的众生,但凡是六道的众生都是喜欢快乐,不喜欢痛苦,不管是善的众生还是恶的众生,在这一点上是一致的。

    那么,我们从人类的角度来讲,六十多亿人口当中,大致可以分成三个类:一种是从不信仰任何宗教,另一种人,约30%不但不信仰而且反对宗教,剩余的是信仰宗教的人,约占30%。不管信仰或不信仰宗教,追求快乐的思想是一致的。

    为此,很多人都在付出自己应有的努力,想方设法将自己应有的智慧发挥出来,寻求一些快乐。不信仰宗教的人会认为:只有从物质上才会得到他们所追求的人生快乐,为此他会学习很多的知识与技能,以便实现自己的目标从而让自己感受快乐,除去痛苦。这部分人因为不信仰宗教,没有任何因果善恶的准则,因此,会在追求自己所要达到的物质标准,实现自己人生目标的过程中,造成很多对人类及人类环境的伤害。

    信仰宗教的人,会根据自己不同的因缘选择不同的宗教,有的人承认有一个万能的主或是上帝存在,相反有部分人不相信或不主张有万能的主或是上帝存在。信仰基督教、伊斯兰教、天主教、或是犹太教、印度教,他们中大多数人都认为世界上有个万能的东西存在,或是上帝或叫其他的名称来主宰这个世界。其实不论信仰任何宗教,人若有一个信仰的话,如果他遇到困难或是走投无路的时候,就会有一种精神上的寄托,他的心里不会觉得空虚、无助,他会想,我的身心已经交给了上帝或万能的主,我请求,相信他能帮我。

    就像犹太教与印度教到现在已经三千多年了,基督教、依斯兰教、天主教也有二千多年了,信仰这些宗教在心灵上确实也能得到帮助,不但是过去,直至今日也有很多人去信仰,他们也得到一种心灵的解脱,这也是此类宗教对人类世界做出的贡献,这是非常好的,我们应该赞叹随喜。

    从佛教的角度来讲,佛教不承认有个万能的主宰存在,印度教当中有个叫“数论派”的人也不主张有个万能的东西,但他们承认“有我”。佛教最大的一个特点是:不主张“有我”。但对于其他宗教,因为使很多人获得了帮助,我们不应该排斥和诽谤它们,不能说我们信仰佛教是多么好,信仰其他的宗教就不好,我们对他们也要尊重!好比我们生病的时候,不能简单地说吃贵的药能得到帮助,可以解除痛苦,这是不可能的事,而是应该根据我们的病情来看,对症下药,得胃病就吃胃药,这样才会管用。因此,佛教之外的其他宗教也值得我们尊重,我们不能反对。他们在对教化人心向善的方面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我们进行讲法之前要认识到这一点,宗教与宗教之间要提倡和谐。

    同样,在佛教内部当中也有很多的宗派,有毗婆沙宗、经部宗、唯识和中观宗,佛陀根据众生的根基不同而宣讲了四种不同的法:包括有我与无我;一切法都是唯心所造,就是属于唯心的法;有的时候是心存在,其他的什么也不存在,有时候讲一切都是无自性的空。都是因为根基不同所以讲的不同,并不是佛陀的教法互相矛盾,而是众生的因缘所需,但最终目标是相同的,就是从轮回中解脱,证悟正等觉的佛果。所以我们也不能排斥信仰别的宗派的人。通过这样的分析,我们佛教内部也要更加团结一致。

    释迦牟尼佛非常慈悲善巧方便度众生。佛教诞生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中,当时在印度传播的语系是梵文与巴利文语系,后巴利文的佛教逐渐传到了泰国、缅甸、老窝等地,这种语系的称之为小乘的法教。梵文的这种教法,从印度慢慢地传入到中国内地,从汉语系翻译成其它文字,慢慢传到了韩国日本等国家,这些都已经有二千多年的历史了。

    梵文的佛教可分为显宗和密宗,此两宗又逐渐地传至西藏,属于藏族文字的语系,至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藏传佛教中,大的宗派有宁玛派、萨迦派、噶举派、觉襄派、格鲁派等,分成这么多,但都是学习释迦牟尼佛的教法,通过不同的修行的方式来证明这种教法,所以我们也应该尊重和相互团结。现在这三大佛教思想同时存在,今天我们大家应该不分是藏传佛教还是汉传佛教,也不论是哪种宗派,都应该团结一致、和睦相处。

    佛法是非常圆融的,我们不能把它当成一种狭隘的思想。我们信仰佛教的人更应该进一步去教化自己,去感受到它的圆融。大乘佛教或是小乘佛教都是在慈悲的基础上进行的修行,小乘也是用四谛、三法印、或是四法印,不论是小乘、大乘还是金刚乘,基础都是共同的,不管如何,我们大家都是释迦牟尼佛的弟子,我们更应该互相谅解,宽容。

    我们学佛的人要着重完善自己的人格,所以我跟大家讲法的时候,喜欢用太虚大师所说的话,我觉得特别好,“仰止唯佛陀,完善在人格,人成即佛成,实名真现实”,意思是信仰佛教的人,要完善自己的人格,我们要学习佛陀的道德观念,佛陀做人的本质,佛陀的慈悲,佛陀的宽容,相反,如果我们学佛越学越执着,越学越偏,这样我们学佛就没有多大的意义。我们学佛应该更进一步去改变自己,更宽容别人,完善自己的人格。

  讲到这里,想起过去很多在汉地、藏地,因所学的法门偏差很大,产生相互排斥的现象实在不够妥当。我们根据自己根基修法,不管是否同一个上师的弟子也好,非同一个上师的弟子也好,都要团结,不应该互相排斥。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洛桑陀美仁波切       宗教)(五明学佛网:洛桑陀美仁波切       宗教)  

 其它:仪式、宗教与佛法(张大卿) 

 陈兵教授:坐听无弦曲,明通造化机——访宗教文化学者陈兵 

 单培根居士:佛法非宗教非哲学不违背于科学 

 其它:印度早期宗教源流略讲(于晓非) 

 惟觉法师:宗教与社会发展之展望 

 王雷泉教授:法华精神与人类宗教的未来——序心皓法师《〈法 

 王雷泉教授:印顺导师的宗教观与宗教史观 

 王雷泉教授:揭开印度宗教的神秘面纱——读《印度教与佛教史 

 王雷泉教授:佛教在市场经济转轨中的机遇与挑战——兼论当代 

 王雷泉教授:“热中有冷”与“热中有乱”——如何看待当前社 

 王雷泉教授:世纪之交宗教研究的反思与展望 

 欧阳竟无居士:悲愤而后有学--欧阳竟无文集 第一编《佛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