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太桥旦曾堪布:修行的六种错误(五)


   日期:2014/7/13 20:53: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很多修行者之所以无法取得成就,皆是因为他们对四共加行的体会不够深刻,对财色名利、亲朋好友、五蕴等等此生的贪执都没有断除。由于他们内心还在追求某些此生的利益,因而无法生起出离心,所修的法与内心的追求背道而驰,就像油与水一样无法相融。

然而,修行一切法的根本,就是要抛弃对此生的所有执着,从而让佛法完全融入自心。如果越学佛就越远离佛法,成为“法油子”,是非常可怕的。

“法油子”借用西藏的比喻来说,就如同用水泡过的牛皮,越泡越硬,什么东西都无法让它变软。修行者的心一定要柔软,我们不能越学佛,心变得越硬。很多经典里说,修行得好不好,要看内心有没有像棉花一样柔软。如果有了柔软的心,说明佛法已经起到很大的作用;如果接触佛法越久,心变得越硬,那就是因为自己修得不如法,已经“中毒”,最终将导致堕入恶道。通常来讲,修行有以下六种错误,我们可以一一对照自身进行检验:

第一,不以自身的烦恼是否得以减轻来判断自己的修行成绩,而以学佛时间的长短来衡量,是错误的。

第二,不观察自心、不反省自己,却去观察别人的不足和缺点,是错误的。

在没有修行之前,我们的眼睛是向外看的,习惯于观察别人的缺点过失,而学佛以后就应该反过来往内观察。佛教是内道,学佛之后知道了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什么如法,什么不如法,要用所学的这些标准向内去观照自己,观察自己的身口意,发现自己不足和不如法的地方。而不是去观察他人的身口意,去发现他人不足和不如法的地方,更不要议论他人的是非功过。如果把佛法道理变成衡量别人的标准,那还不如不学佛。如果用佛法道理去对照他人的行为,批评他人由此产生,是非由此产生,诽谤由此产生,甚至邪见也由此产生,这对于修行者而言非常危险,一定要特别注意。

第三,修行或行善时,稍微有一点点功德就自满,是错误的。

第四,心容易散乱,念头容易丢失,是错误的。

比如在面对名闻利养的诱惑时,我们的心很容易会动摇,被它牵动,不自觉地就会去追求,这时候该怎么办呢?要反过来去观察妙欲的过患,想象这些有漏的快乐,最后只会导致痛苦,于是心就不易散乱了。

第五,毫无意义的闲聊,是错误的。

尽量避免接触一些无聊之人,尤其是恶人,因为他们所说的无聊话语,既会浪费我们修行的时间,又会障碍我们的解脱之路。

第六,世间事太过繁忙,对于修行者来说也不是好事。

有些人认为,世间事和佛法修行并不对立,可以结合起来,一起获得成功,做到两全其美,实际上这很不现实。

松赞干布和许多汉地的皇帝们,能够在佛法和世间法上都获得圆满成就,是因为这些圣者拥有强大的正见和超凡的智慧,而我们凡夫则无法拥有,所以切忌把世间事与佛法混在一起来做。

虽然我们目前暂时还摆脱不了世间俗事,譬如工作的责任、家庭的责任等等,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要学会渐渐放下世间之事,尽量在修行方面多用功,这样才能达到不错的效果。如果既想取得世间法的成功,做腰缠万贯的老板或位高权重的领导,还想同时获得如菩萨或阿罗汉一般的成就,也不是完全不可能,只不过难度是相当大的。对于我们凡夫而言,几乎不可能做得到。而有这种想法的人往往最后会赔了夫人又折兵——佛法无法成就,事业也毫无作为。

鱼和熊掌不可兼得,身为凡夫的我们,如果产生了这种不切实际的想法,是源自对于无常的体会还不够,若是不加以修正,最后很可能会成为法油子。

因而我们千万不能把佛法等同于世间的知识,虽然现在科技特别发达,资讯特别丰富,世间知识很容易学到,但佛法却一定要融入自心。就像吃东西一样,吃下后一定要渐渐消化,若不然就很可能变成法油子。一旦成了法油子,还不如不学佛的人。佛法不会加深刚强难化的程度,而是起到调伏的作用,所以不学佛的人还可以用佛法来调伏,但是法油子的修行,反而使佛法成为加深刚强难化的助缘。

成为法油子还不甚严重,若是成为魔鬼那就可怕多了。在西藏,有一些格西把所有的经典、五部大论等等都研究得很通透,佛学知识非常丰富、非常渊博,但却没有调伏自心,傲慢和忌妒愈加强烈,使得所学的佛法无法实修,佛法知识反而障碍了修证、增长了烦恼,以至于死后变成了魔鬼。这种魔鬼头上长着大耳朵,上肢像马蹄,依旧穿着僧人的衣衫,在举办大法会时也一样会参加,但是它会把袈裟披在头上,因为担心大耳朵会被人发现。有时候我们修大白伞盖或狮面空行母法时,会双手击掌。然而对于魔鬼来说,这些法它都会背,所以也会跟着我们击掌,但它的双手是马蹄,所以击掌时会“咵咵”作响,异常明显。

蒋贡仁波切在《了义炬》中也告诫我们,若是不好好思维四共加行,就很可能成为法油子,甚至是魔鬼,后果不堪设想。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太桥旦曾堪布       修行)(五明学佛网:太桥旦曾堪布       修行)  

 其它法师:修行者的消息(恒实、恒朝法师) 

 大寂尼师:成佛必经之路—圆满布施之道 二、布施圆满愿 ( 

 大寂尼师:慈、悲、喜、舍四无量心的深入修行意义 「解脱道 

 大寂尼师:慈、悲、喜、舍四无量心的深入修行意义 在家居士 

 大寂尼师:礼佛忏悔的修行意义 礼忏问答 

 大寂尼师:礼忏是入道的前方便 (礼佛、忏悔「经忏、拜忏的 

 大寂尼师:菩萨修行次第上册 自序 目录 

 大寂尼师:九品往生修行方法广释 下品行者修行之路(下集) 

 大寂尼师:九品往生修行方法广释 下品行者修行之路(上集)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