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把最恐怖的死亡,变成一件最欢喜的事情!


   日期:2014/7/25 12:39: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佛说无量寿经讲记(五十七)

下面讲上品往生后的情形:

即随彼佛往生其国,便于七宝华中,自然化生,住不退转。智慧勇猛,神通自在。

上辈(品)往生者跟随彼阿弥陀佛生到极乐世界,之后在七宝莲花当中自然化生,住于不退转地。当即成就智慧勇猛,获得神通自在。

极乐世界“生”的方式全都是“化生”,这不是世间胎卵湿化四生当中的化生,而是“自然化生”。即当时莲花和往生者同时显现,自然化现出来。也就是,行者的净业和佛的悲愿一和合,自然就化生出来,这跟世间的“生”完全不同。

上辈人往生之后,当即获得了“智慧勇猛”、“神通自在”。《弥陀疏钞》说:“则上上品中,从一地以至八地,已容多品,余可知矣。”可见,上辈往生之人,在见佛闻法的同时,就证得无生法忍,可以直登八地。这就是“智慧勇猛”。

像我们熟悉的觉明妙行菩萨,他原本只是晋朝的一个穷人,后来对阿弥陀佛生起了很大的信心,七天七夜不吃不睡一心念佛,结果见了佛,并得到了授记。后来,七十五岁的时候无病往生。往生后很快就证得了很高的菩萨位。之后,他又回到娑婆世界,化现为各种形相,像是比丘身、居士身、王臣身、女人身、屠夫身等等,随缘说法,度化众生。

像这样,上辈往生的人成就非常快。只要见到阿弥陀佛,听佛说法,或者得佛摸顶授记,就能很快证得无生法忍。之后神通自在,可以随意分身尘刹。那时候,你到生死界任何地方都没有问题,你的一灵真性不会迷失,你可以不断地变化。这就叫做智慧勇猛、神通自在。可见,这个法门是极其圆顿的。

是故阿难,其有众生,欲于今世见无量寿佛,应发无上菩提之心,修行功德,愿生彼国。

释迦佛又说:由于这个原因,阿难!现在以及将来的一切众生,想在今世就见到阿弥陀佛,就应当发无上菩提心,修行六度等功德,发愿生彼阿弥陀佛的国土。

“欲于今世见无量寿佛”,就表明不是来世见佛。毕竟来世的情况难以预料。所以,你一定要想:“我今世就要见阿弥陀佛。”这里的“今世”,通常指临命终时。当然,那些修得非常好的人,即生就能在禅观、梦寐之中见阿弥陀佛,这种情况就不用说了。但大多数人暂时还做不到,所以要争取在临终时见佛,这一点只要认真修行,就都能做到。

从这里就能看出,我们现在就要有一个决定的志向。那就是——我今生最后一刻,一定要见阿弥陀佛,然后直接往生极乐世界。应该让“一心想见阿弥陀佛,一心想去极乐世界”,成为你心中非常强烈的一种愿望。就像藏族人一心想去拉萨,想见觉沃佛一样。我们一定要有那种迫切的心情,这就叫做“净土情怀”,这是绝对不能缺少的。即使其他念佛方面稍微差一点,也还可以慢慢训练。关键就是,你一定要有这个心。

那么,临终时见阿弥陀佛的情形具体如何呢?

首先,上品上生的情况,《观经》说:“上上品人往生的时候,由于他精进勇猛的缘故,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无数化佛、百千比丘声闻大众、无量诸天,以及极乐世界的七宝宫殿,充满虚空,全都现在他面前。观世音菩萨手里拿着金刚台,跟大势至菩萨一起来到行者面前;阿弥陀佛放大光明,照在行者身上;佛和那些菩萨全都伸出手来,接行者往生净土。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以及无量无数的菩萨,都对他赞叹,并且劝进他的发心。行者见到后,内心受到极大的鼓舞,欢喜踊跃。之后见到自身乘着金刚台,随同阿弥陀佛和净土圣众们,在弹指间,就往生到了极乐世界。[1]”

这样就知道,净土法门是大安乐的法门,它能把死亡变成一件最欢喜的事,这就是弥陀愿海极伟大之处。“死”原本是人世间最可怕的主题,人们不仅不愿意接受、面对死亡,就连听到“死”的名称都很忌讳。而弥陀愿海却把这种最恐怖的死亡,变成一件最欢喜的事情,让它成为你生命中最辉煌的时刻。那一刻象征着决定胜的开端,那就是你超凡入圣、永离轮回的时刻,也是你真正实现生命意义的时刻。也因此,那是人生当中最重要的一件事,也是最令人欢欣鼓舞的事。

“欢喜踊跃”,指行者当时内心非常欢喜,就好像要跳起来一样。我们看到,世间人为了功名利禄,像是得了世界冠军时,就会高兴得跳起来。但那只不过是为了世间的名利而激动,而净业行者在临终时见到佛和圣众,就意味着从此彻底超出了无量劫的生死轮回,所以内心极为欢喜,也因为能生到这么殊胜的弥陀净土,而深感荣幸。

它真正超出了世间上的一切事情。比如,一个人一直想上北京大学,当他得到梦寐以求的通知书时,觉得自己以后能在中国最高学府学习,就会高兴地叫起来,兴奋得几天几夜睡不着觉。其实,这只是一种世间法,跟往生极乐世界相比,完全可以忽略不计,那是无量百千万亿倍也比不上的。想一想,世界上还有哪种事情、哪种成功,比往生极乐世界的意义更重大呢?而且,从成办的难度上看,它比你读完小学还要容易,何乐而不为呢?

“如弹指顷”,上上品往生的行人,直接乘着金刚台,跟在阿弥陀佛后面,弹指间就到了极乐世界。什么是“弹指顷”?意思就是,刚才还在娑婆世界,就这么弹一下,马上就到了极乐世界。这是极快的事!依靠净土法门出生死就是这么快。

所以,我们一定要把握机会。人们总是对于容易得到的事情不珍惜,看不到这其中所具有的重大意义,结果常常失之交臂,实在可惜!阿弥陀佛给我们创造了最简单、最容易实现的条件,这是方便至极的,但它所成就的利益,却是极其不可思议,以至于很多高僧大德、诸大论师们都不相信,一再地判定,只有圣者才能往生,想想看,极乐净土有多高、多殊胜!

事实上,净土法门人人都能修得上去。一个凡夫,凭着如此简易的法门,一下子就能升到那么高的菩萨地位,使得全世界的一切人都为之惊叹,感到难以置信。也因此,我们说净土法门极其不可思议,佛也说它是“一切世间难信之法”,是“难中之难,无有此难”的事。

其次,上品中生的情况,《观经》说:“上中品人命根快断的时候,阿弥陀佛和观世音、大势至、无量大众眷属,围绕在他面前。观世音菩萨持着紫金台,来到行者面前,赞叹说:你修行大乘,能解了第一义,所以我们现在来接你。(像这样,对于他一生的修行给予嘉许。)与此同时,观世音菩萨和一千化佛,一时之间全部伸出手来接引他。行者当时见到自己就坐在紫金台上,并且自然双手合掌,叉手赞叹佛。好像一念的功夫,就生到了七宝池里。[2]”

当时的情形,是无量无数的佛菩萨一起伸手来接你。这不是我们在世间上大学,在机场、火车站,校友们举个牌子迎接,你自己也觉得很不错。我们往生极乐世界的时候,那是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以及无数的化佛菩萨,全都伸手来接你,这是多么荣幸的事!

听到这里,你就再不应该拒绝了。不要说“我不愿意去,我不肯去”,那就真的很奇怪了!你应该愿意去,这是阿弥陀佛最欢喜的事。其实,阿弥陀佛巴不得你赶紧到极乐世界,就像一个母亲巴不得自己的孩子回家一样。家里什么都给你准备好了,吃的、穿的、用的,还有无微不至地关怀和照顾。同样,阿弥陀佛无量劫来,通过精勤努力,为我们建立了极其殊胜的极乐净土。那就是我们的家园,阿弥陀佛是我们的慈父,他已经把一切都准备好了。而且已经给你发出了邀请书,通过释迦牟尼佛,已经寄到你手上,你也已经看到了。如果你还说不想去,那就真的没办法了。

所以,我们要感戴佛恩,佛真是慈悲到了极点,那是世间父母百千万倍也比不上的。极乐世界这么殊胜,人们只要愿意去,就都可以去。而且,去的时候是多么荣耀!这不是坐飞机,而是坐在观世音菩萨手里拿的金刚台、紫金台上,它就是你上极乐世界的太空梭。那时,观世音菩萨直接交给你,你一攀上去,瞬间就生到极乐世界了。不仅如此,当时还有那么多圣众为你护航。阿弥陀佛来了,清净海会的圣众也来了,一千个化佛同时伸手接你,这是世界上最光荣的事,也是最值得欢呼雀跃的时刻。

虽然从人间来看,这个净业行人还坐(或者站、躺)在这里,但实际上,他面前已经出现了这些境界,瞬间就往生了。我们看他一下子就没气了,不再念佛了,其实那时候,他已经往生了,所以没了声息。有的人还会跟大家透露一下,他会说“佛来了”等等。但你要知道,修得好的人,临终的时候就会出现这些境相。不然的话,你还会觉得莫名其妙:他怎么搞的,怎么死了还在笑?

其实,往生极乐跟一般人的“死”是截然不同的,他不必经过中阴,临终的时候,跟弥陀愿海一相应,得到佛力的加被,整个人就完全不一样了。他留下来的躯体只是给人们透露一个消息,最关键的是,他的心在临终的时候,已经得到极大的转化,已经超凡入圣了。我们看《往生传》就很清楚,净业行人往生的时候,光明遍照、异香充满、四肢柔软、面带微笑等等,这些瑞相都会出现。正在人们为他念佛、超度的时候,他的心已经生到了极乐净土,已经处在莲池海会里面了。他那时已经具足了三十二相、八十种好,神通自在、智慧勇猛,他早已不是人间的凡人了。那是无量千万倍地超过了成为世间天人的受用。本经前面也是一再地比较,从六欲天最底层,一层一层地比较上来,往生极乐净土的受用,无数倍地超出三界的安乐,那是一个界外净土。

相比于其他人,比如,一个人不愿意走这条易行道,但今生也没获得成就,结果临终的时候,只能以手抓胸,不自在地走入中阴险路,那是多么的悲惨、凄凉。而且,往后还要继续在生死当中飘零,无依无靠,那多苦啊!这就是因为,他不愿意投入阿弥陀佛的怀抱,不愿意上极乐世界的太空梭,那就没办法。想想看,同样是凡夫,一个人把握了机会,一个人没把握住,结果就相差得这么远。

像这样,我们从正反两方面衡量,就会生起一种希求、向往的心。不然的话,你怎么听都好像无动于衷,好像这事跟你没有任何关系。其实,当你真正知道了往生的利益,就会明白:自己过去怎么那么愚痴呢?这么不可思议、无与伦比的事情,为什么我连一点点兴趣都没有?就像在狗面前放青草一样,根本没意乐。实际上,我们必须多熏习净土经教,净土情感才能熏得出来。你越是熏习、了解,就越是希求、向往。有了真实的欢喜心、希求心,一切就好办了,就会很有希望往生。

最后,上品下生的情况,《观经》说:“上下品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带领很多菩萨,手里拿着金莲花,化为五百尊佛,来迎接他。五百化佛也是一时伸出手,赞叹说:法子!你现在很清净,已经发了无上道心,我来接你。见到这个情景的同时,行者自身就坐在了金莲花上面,之后花就合起来,随着阿弥陀佛就生到了七宝池当中。[3]”

以上引用了《观经》的经文,本经也说,行者临命终时佛来接引,这就是“今世见无量寿佛”的情景。

其实,见佛也不是很遥远的事。想一想,人生百年如寄,我们现在就像寄居在一个旅馆里,第二天早上马上就走了,所以,临终很快就会到来。

尤其是年纪大的,六、七十岁的人,自己掰着手指也能数得清,一年、两年,三年、五年也就差不多了。如果你能够在这有限的几年里,好好下一番工夫,必定会赢来轮回当中最大的胜利,会出现最欢欣鼓舞的时刻,从此之后,永超生死,再没有痛苦了。你现在只要好好努力,花个两三年的时间,临终的时候,就决定见到阿弥陀佛,这是真实不虚的事,完全可以保证。以弥陀愿海保证,以释迦佛的谛实语保证,以西天东土无数的菩萨、祖师来保证,以历代往生的净土圣贤来保证,这事绝无虚妄。

要知道,在这个五浊恶世,尤其是佛已经灭度,能见到阿弥陀佛,实在是相当稀有难得。本来在这个时代里,本师释迦佛已经灭度两千五百多年,我们已经见不到了。要见下一尊弥勒佛,不知道要经过多少天文数字的年代。但是,你现在有机会在今生几十年或者短短的几年之后,就见到阿弥陀佛,然后直接往生净土。这就是依靠弥陀愿海,凭借六字洪名不可思议的力量来成办的。否则,见其他佛非常困难,往生其他净土谈何容易。

当然,行者自己也要发菩提心,一向专念阿弥陀佛,并且广积功德,发愿回向,求生彼国,这样才能跟佛的愿海相应,才能见佛;因为见佛的缘故,就决定能够往生;因为往生净土的缘故,就决定永不退转,证得无上菩提。

“应发无上菩提之心,修行功德,愿生彼国。”也因此,佛经说,要想今生见阿弥陀佛,就要发无上菩提心,并且平时多修集六度等的功德,把这些都用来回向,愿往生彼极乐国土。以这种殊胜的因,决定能得到微妙的果。你能这样做,必定会实现极大的意义——临终时决定见阿弥陀佛,生到彼阿弥陀佛的国土里,从此踏上不退转地,迅速成佛。

这是一条光明坦途,你人生的分界线就在这里。在这之前,你只是一个陷落在轮回里的凡夫,无量劫来,单凭自己的力量,很难超出,所以善导大师也说“常没常流转,无有出离之缘”。但依靠弥陀愿海的力量,十念就超出了。此后,你已经不是轮回客,成为了净土的圣人。

大家要认清这一条光明大路。其他方面你都不知道,糊里糊涂的,也没什么关系。像是不会用电脑、不会开车,算不来加减乘除、不会解方程式,不认识原子、分子、量子场等等,这些都没关系。世间的事仅此而已,并不重要。你只要好好念阿弥陀佛,就没问题了。

你一定不要把这最关键的事忘了,其实,它比吃饭穿衣还重要。我们不会忘记穿衣,更不会忘记吃饭。会觉得三餐一顿也不能少,但我们却认为念佛可有可无。其实,这种想法是非常颠倒的。吃饭穿衣只能保住你的肉身一世的短暂延续,它不能让你不死,更不可能让你不再轮回。但是,念阿弥陀佛,却能让你解脱成佛,让你得到永生,得到无死,得到一切一切不可思议的功德。所以,它无数倍胜过吃饭穿衣等的事。

如果你真能认识到,念佛比吃饭穿衣还重要,真有这个心,那必定是珠不离手、佛不离口,再怎么忙也要念上这一串。因为这比吃饭重要,所以即使不吃饭我也要把它念完,念完了再吃。你不要想,我宁可先吃饭,也不先念佛,那就错了。比如,你今天就是想看这部片子,因为对它很贪著,但你想明白了就知道,片子可以不看,但佛不能不念。还有,你不要想,我一定要去九寨沟玩,去泰山观日出。其实这些也没什么意思,都可以不做,但佛不能不念。

同样,像是生日派对、大片、歌舞、春晚、球赛、闲聊等等,这些世间事都没有意义,你却非做不可,而念佛确实能让你即生出生死、得菩提,你却不做,可见这已经严重地颠倒了主次。对于没有任何利益,并且会招致无量劫沉沦生死的事,乐此不疲,但是,对于能够实现永久大乐的事,反而置之不理,这就是颠倒。

懂了这些,我们才知道,什么叫做“发无上菩提之心,一向专念阿弥陀佛”,才明白为什么要这么做,才会理解,原来我忽视、小看了这件事,是多么颠倒!

下面讲中品往生的条件和往生时的情况:

佛告阿难:其中辈者,十方世界诸天人民,其有至心愿生彼国,虽不能行作沙门,大修功德,当发无上菩提之心,一向专念无量寿佛,多少修善,奉持斋戒,起立塔像,饭食沙门,悬缯然灯,散华烧香,以此回向,愿生彼国。

佛告诉阿难:中辈往生的情况是这样的,十方世界里的诸天人民,至心想要往生彼极乐国土,虽然不能离欲出家作沙门行,全身心地投入到善法当中,修集广大的功德,但也应当具足七个因缘:一、发无上菩提心;二、一向专念阿弥陀佛;三、多少修善,奉持斋戒。四、起立塔像;五、饭食沙门;六、悬缯燃灯,散华烧香;七、以此回向,愿生安养。

前两者,发菩提心、一向专念阿弥陀佛与上辈往生相同。

三、多少修善,奉持斋戒

“多少修善”,指在各种善法功德里,按照自己的能力,随分随力地修一些善法。也就是在自己日常生活当中,尽量修一些善法,每天都要行持。

《龙舒净土文》[4] 里讲了葛繁的事迹:宋朝的葛繁能得幽冥的敬重,就是因为他每天会做一件乃至十件利人的事,四十年不间断。他说:我看到什么东西摆得不正,我就把它放正,这是利人的事;如果有人口渴,我给他一杯水喝,也是利人的事。总之,随时都可以做利人的事。葛繁是修持净业的人,他总是把所做的利人之事回向往生,他寿命很长,最后坐化了。有一位僧人神游极乐世界,见到葛繁已经在那里了。

像这样,上供下施、帮助他人、矜孤恤寡、敬老怜贫,为人传授经法、礼拜念诵等等,都要随自己的能力,尽心尽力地去做,这很重要。不要把时间和精力放在无意义的事上,更不可以去造恶业。

“奉持斋戒”,“戒”,指防禁身心恶行。“斋”指过午不食。中午之前为正时,中午过后是非时,正午之前适合饮食,过午之后不适合饮食。能够守住过午不食,就叫做“持斋”。“斋戒”,就是指清净身心,禁止身心上的一切过失。这里“奉持斋戒”,广义地说,就是守持八关斋戒,以及大小乘的戒律。

净业资粮要依靠修积功德来成办,而功德的首要基础就是持戒。戒律就像地基,不能持净戒,就无法建立起功德,也就是一切上上的成就都不可能出现,所以持戒非常重要。而且,心清净才能生净土,持戒清净能使心得到清净,这也是因果相应的道理。

四、起立塔像

“塔”是安置佛舍利的地方。《法华经》[5] 说:“佛灭度之后,供养舍利,可以起各种形式的塔,以金、银、玻璃、砗磲、玛瑙、玫瑰琉璃珠等清净广大的装饰物,用来庄严宝塔。或者起石庙,或者用栴檀木、沉水木、砖瓦、泥土等做成佛的塔庙。或者在旷野当中,堆积泥土成佛庙。乃至儿童游戏时,把沙子聚成佛塔。像这样的一切人等,都已经成就了佛道。”

“像”指佛像。《增一阿含经》[6] 里讲:“当年佛升到忉利天为母说法,大家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见不到佛。优填王由于非常思念佛,就用牛头栴檀,雕成一尊五尺高的佛像。”这就是人间有佛像的开端。《法华经》[7] 说:“如果一个人因为念佛的缘故,建立佛的形象,这样雕刻佛庄严像的人,都已经成就了佛道。”

所以,大家不要执理废事,认为泥塑木雕不是真正的佛,不能这么想。如果能在事相上这样做,缘起力是不可思议的。就像前面引用的《法华经》所说,能这样做的人都已经成就了佛道。《造像功德经》也说:“如果一个人临终时说要造像,下至于只有面麦那么大,也能灭除三世八十亿劫生死之罪。”

http://d7.sina.com.cn/pfpghc/c7ed48ee90e14c1b869fffc66cd33b27.jpg



[1] 《佛说观无量寿经》:“上品上生者……生彼国时,此人精进勇猛故,阿弥陀如来,与观世音,及大势至,无数化佛,百千比丘声闻大众,无量诸天,七宝宫殿。观世音菩萨执金刚台,与大势至菩萨至行者前,阿弥陀佛放大光明照行者身,与诸菩萨授手迎接。观世音大势至与无数菩萨,赞叹行者劝进其心,行者见已欢喜踊跃,自见其身乘金刚台,随从佛后,如弹指顷往生彼国。”

[2]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上品中生者……行此行者命欲终时,阿弥陀佛与观世音及大势至,无量大众眷属围绕,持紫金台至行者前。赞言:法子!汝行大乘,解第一义,是故我今来迎接汝。与千化佛一时授手。行者自见坐紫金台,合掌叉手,赞叹诸佛,如一念顷,即生彼国七宝池中。”

[3]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上品下生者……彼行者命欲终时,阿弥陀佛及观世音并大势至,与诸眷属,持金莲华,化作五百化佛,来迎此人。五百化佛一时授手,赞言:法子!汝今清净发无上道心,我来迎汝。见此事时,即自见身坐金莲花,坐已华合,随世尊后即得往生七宝池中。”

[4] 《龙舒增广净土文》:“且问葛何以见重于幽冥如此?答云:予始者日行一利人事,其次行二事三事,或至十事,于今四十年,未甞一日废。问:何以利人?葛指座间脚踏子云:若此物置之不正,则蹙人足,予为正之,亦利人事也。又若人渴者,能饮以一杯水,亦利人事也。唯随事而行之,上自卿相,下至乞丐,皆可以行,唯在乎久而不废耳……葛后以高寿坐化而去,葛兼修净业,以是回向。后有僧神游净土,见葛在焉。”

[5] 《妙法莲华经》:“诸佛灭度已,供养舍利者,起万亿种塔,金银及颇梨、车璩与马脑、玫瑰琉璃珠,清净广严饰,庄校于诸塔。或有起石庙,栴檀及沈水,木櫁并余材,砖瓦泥土等。若于旷野中,积土成佛庙,乃至童子戏,聚沙为佛塔,如是诸人等,皆已成佛道。”

[6] 《增一阿含经·听法品第三十六》

[7] 《妙法莲华经》:“若人为佛故,建立诸形像,刻雕成众相,皆已成佛道。”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恐怖       喜欢)(五明学佛网:恐怖       喜欢)  

 仁俊法师:作吉祥事离恐怖 

 大安法师:《西方确指》精诚持咒除恐怖、祈母病愈法、何名念 

 永海法师:去除恐怖 

 卢志丹居士:为何富豪喜欢捐赠和布施? 

 仁俊法师:学佛者亟应大惊防处︰自己就是恐怖分子! 

 传喜法师:趋于正觉 魔王恐怖 

 界定法师:漫说《杂阿含》(卷四十九)~X 1320经:本 

 界定法师:漫说《杂阿含》(卷三十二)~F 910经所述的 

 界定法师:漫说《杂阿含》(卷三十)~E 845经和846 

 喜欢烧香拜佛的人都看看,不要再浪费金钱了! 

 恐怖,一时心软不出家,流浪生死九十一劫 

 YIN欲是这个多界并存的世界的毒药,却是魔妖非常喜欢的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