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洛桑陀美仁波切:放下执着,提升自身品质


   日期:2014/8/28 18:54: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初学佛人很不自觉地就犯一种毛病:心很敏感,整天看别人一举一动的过失,而忘了反观自己的内心。人就是这样,总想保护自己,怕自己受到丝毫的伤害,不敢坦诚自己的错误,感觉这样会伤害自己,想方设法地去掩饰。我们学佛后,要明白,真正伤害自己的正是自己这样愚痴的行为,内心的贪、嗔、痴、无明,才是造成自己烦恼的根源、痛苦的根本,正是这些促使自己造恶业而受恶果报。这是“聪明人”最容易走的误区。

佛法是内明,是在与人、与事的对境中清楚地认知自己内心的烦恼相(贪、嗔、痴、慢、疑等),真正的聪明人是举起锋利的慧剑和它们斗争,斩断它们、战胜它们,这才是修行,才是解脱之路。否则和外境争、和他人斗就是颠倒、背道而驰,烦恼也会越来越重。

前段时间,有位弟子向我抱怨她家的物业不负责任,卫生收拾不到位,越说越激动,最后,她愤怒地说:“这次我一定要让他们知道自己的过错,向我赔礼道歉。”我回答说:“是的,即便是他们存在过错,可是你要知道,你是很难改变其他人和外在的环境,你要改变的是你自己。”她说:“上师,你说的这些我都懂。”是啊!好像很多人都懂得这个道理,那么为什么做不到呢?那是没有真正地把这个道理摆在心上,而明知道事情是这样,真理如此,却偏偏不这么做,那不是自己欺骗自己、自己给自己找烦恼吗?我们学佛后,不要再试图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他人,而是要用慈悲包容他人,包容他人的见解和行为;用怜悯体谅他人的感受和痛苦;用自身的德行感化他人,引发他人的善心,弃恶从善,这才是唯一正确的方式。

我们要时刻记得《菩提道次第广论》中告诉我们的“具六想,断三器”,就是把自己当病人想,要认识到自己无始以来都在生死轮回的大病中,都在烦恼无明的痛苦中,而自己不自知;上师就是技术高超的医生,能断种种的疑难杂症;佛法是根除一切痛苦疾病的灵丹妙药,我们天天所渴望的就是自己早日从大病中解脱出来,用佛法治愈自身的疾病。

另外我们要了解缘起性空的道理,对一切人、事看待都应是平等的、感恩的,要知道红尘中的一切,都是成就自己的因缘;而师徒、金刚道友之间的因缘,更像阳光、空气和水一样,是学佛人生命中必不可少的;尤其要特别感谢逆境,这是助我们成就的神奇果实。面对逆境时,胆怯的人退缩、逃避,狭隘的人怨天尤人、愤世嫉俗,而真正勇敢的人则坦然,并把它们当成试金石。世间和出世间的所有成功者无一不是依靠逆境磨练,无论是古代帝王将相所建的丰功伟绩,还是现在社会中,在某一领域作出突出贡献的人,亦或是佛教中的高僧大德、一代祖师、莲花生大士、阿底峡尊者、宗喀巴大士,这些对人类社会发展起到巨大贡献的人,哪一人不是历经坎坷、荆棘呢?连佛陀都要经历六年的苦行啊!正是逆境磨练人的意志、坚定人的信念,培养人的智慧,所以,我们学佛人要感激逆境,把它们当成上师三宝给予我特别地加持。

不管看到、听到什么,内心不要起凡俗的分别和执着。因为清净才能生智慧,所以自然了知各种事物表相和理体,大悲之心自然生起,烦恼之心自然熄灭。总之,只要有了烦恼心,我们就必然会错到不知哪里去了,应该时时反省,如法对治,这样烦恼就转变成了菩提。

《华严经》云:“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这种智慧德能和相好,人人本具,个个不无,“但以妄想执着而不能证得”。今天,我们本有的智慧(本明)变成无明,妄想把无量圆满的德能变成了贪执和烦恼。修行就是找回我们本具的智慧德能。密宗即是诸佛菩萨用的种种适合我们凡夫的观修方法,帮助我们将凡夫的心念转化为佛菩萨的心念,所谓“佛由心作、佛由心生”。其他法门也是如此道理,不过观修的方式不同而已,但无论选择何种方式都还是要先完善自己的人格,比如谦让、诚实等,先要巩固小乘佛法所说的“孝敬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在此基础上再学出世大法,一步步、一点点扎实渗透,修行的真正入点就在平凡的生活中!

有个很有趣的现象是:世上的人贪执世间的追求、财富、权位、亲眷等。初学佛人往往执着佛法,自己修某一法门,并执着自己修的最好,排斥、贬低其他的法门,这样很容易造下谤法的重罪。诵读某部经,就执着这部经;看到家人的行为与佛法所倡导的不同,就执着、干涉,这是因为没有正确、全面、深刻理解佛法的缘故。佛法是活泼的、讲究对治的,不是呆板、不加思索地抉择、糊里糊涂一片的。

在所有执着中,最容易执着的还是自己的身体,为了打破这种执着,佛教有一个特别的方法,叫“美女白骨头观”,就像把如花似玉的少女放在X光下,看到可怕的骷髅一样,运用这种观想方法,包括自己在内,看到每个人皮肉里面包的都是白森森的骷髅,从可爱变成可怕,还会留恋、执着这个臭皮囊吗?有些人还把皮肉包的脸蛋打扮的漂漂亮亮的,虽然外面好看,但是里面很复杂、很丑陋,不清净不好看,光外面好看是不行的,内心世界充满了杂念,包括贪、嗔、痴、欲望等,好比杂货店、垃圾桶、大烩菜一样的复杂。酒是穿肠毒药,色是刮骨钢刀,气是下山猛虎,钱是惹祸根苗,贪是填不满的无底洞,嗔是毁灭功德的烈火,痴是迷惑颠倒的根源,嫉妒是不忍受毒蛇,傲慢是自大自高的狮子王。里面也要装修好,修慈悲、忍辱、布施、禅定、持戒、智慧、知足等等,内外配套才是真正好看的可爱美女。知足是无量功德的宝藏,戒是诸佛欢喜的雪莲花,定是不动心的须弥山,慧是砍断轮回烦恼的宝剑,忍是圆满佛果的庄严相,精进是修行道上奔腾的骏马,舍是财运滚滚来的摩尼宝。在庄严内心的基础上,照顾好身体,保养好皮肉,修行还得依靠这个身体才行。我们看到坟墓中很多人骨骷髅,从这个问题上看,认识到死亡的恐惧,体会到人生的悲观、生命的结局,无常随时来临!有一位哲学家说的很透彻,“美女”就是花容月貌后面隐藏的骷髅,佛法就是揭露这种本质,让人们看清楚事物的真相、骗局和虚假。

我们修行人不能在名誉、地位上用功夫,要知道这些都是南柯一梦、虚幻不实的,要有替代众生受苦的精神,要有普度一切众生的平等心。再者,修行人见到什么都不要动心、不执著,善的境界不动心,恶的也不动心,能忍受一切磨难,像虚空一样包容一切,犹如清澈平静的湖面映出的一切景象。

以上是我的一点点体会,愿共勉、共享法喜甘露。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放下执着       品质)(五明学佛网:放下执着       品质)  

 许士群居士:正念的品质 

 济群法师:造就慈悲品质 

 黄国达居士:七觉支——心灵品质的提升 

 学佛是​精神世界的寄托,修行是灵魂品质的升华 

 独尊湛现:认清真相是自在,放下执着是解脱 

 呷绒多吉上师:我们要正常地生活,但是我们要放下执着 

 星云大师:做事成功,少不了这​个品质 

 达真堪布:缺一不可的十种品质 

 做一个主动想要提升生命品质的人 

 济群法师:佛像 佛陀品质的象征 

 从呵护身体到改变生命品质 

 圣严法师:感同身受,就能放下执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