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麦彭仁波切:交友忠告淡淡相交得久长


   日期:2014/9/3 11:21: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麦彭仁波切在一些教言当曾说:很多人开始都是没有观察,刚交往的时候非常亲密、互相相当执著,但到最后不一定非常好,这种朋友叫作不稳重的朋友;但是如果刚开始的时候很难交往,但慢慢的关系就相当好,而且这种关系经过很长时间也没有什么改变,这就是稳重的朋友。真正“君子之交”并不是一天两天亲热得不得了,表面上可能看不出来他们之间的亲密的关系,但实际上人与人之间的交情、情谊非常深。

     有些人刚开始认识时,感情非常冲动,到哪里去都好像是两人的肠子粘在一起一样,一直形影不离。但好景不长,到最后就互相排斥、诽谤,许多不太稳重的人就有这样的现象。这个主要的根源就是自心没有调整、我执分别念非常重但是好花不常开,好景不常在,短时间内一定会破灭的。即使你对他的印象非常好,觉得世界上再也没有这么好的人了,这种心态也不一定长久。因此,务必要把握自己的心态,不要过于执著,否则后果不堪设想。我们藏地有一种说法是:“夏天特别热的时候,马上会下冰雹;两个人关系特别好的时候,很快会出现纷争。”但好景不长,到最后就互相排斥、诽谤,许多不太稳重的人就有这样的现象。这个主要的根源就是自心没有调整、我执分别念非常重。

    世间当中,任何一种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其实有一种稳重规律。

     麦彭仁波切在一些教言当中也说:刚开始的时候非常亲密、互相相当执著,但到最后不一定非常好,这种朋友叫作不稳重的朋友;但是如果刚开始的时候很难交往,但慢慢的关系就相当好,而且这种关系经过很长时间也没有什么改变,这就是稳重的朋友。所以,我们要寻找,不管是金刚道友还是世间的男女朋友,一定要先观察对方,这一点非常重要。如果没有经过观察,遇到了就马上去依止(上师),把他当作最知心的朋友,到最后心里所想的这个人跟本质上的这个人有一定的差别,当初心里把他刻化塑造成特别美好的一个对境“这个人是世界上最好最可爱的人,他应该不会引诱我、不会欺骗我”,然后将自己所有希望、一切的一切都交付于他。这只是你分别念的朋友,并不是实际上的朋友。当然,你自己心里的影像、这种幻觉对你个人来讲是很好,但最后,你真正外面的这个朋友和你心里的刻化有一定的偏差。现在社会当中,很多人开始都是没有观察,到了最后,你认为他是很好的,但他不符合你的心态(心里所塑造)的时候,就互相排斥、产生痛苦,其实这是非常不合理的。  

    在历史上也有这样一个故事:以前在唐朝贞观年间,有个叫薛仁贵的,当时他落难时,王茂生夫妇对他特别好,后来因为薛仁贵的才华和为人处事相当好,李世民非常重用他。他跟随李世民御驾东征,因平辽功劳特别大,被封为“平辽王”,一登龙门身价百倍。当时许多人前来贺礼,薛仁贵一概拒绝,没有接受任何人的贺礼,但王茂生也送来“美酒两坛”,薛仁贵收下了老朋友的礼物,打开一看,其实不是美酒,而是水。负责启封的执事官吓得面如土色,非常生气:“此人如此大胆竟敢戏弄王爷!请王爷重重惩罚他。”但是薛仁贵说,自己在最贫穷困苦落魄的时候,如果没有王茂生夫妇的帮助,就不可能有我今天的荣华富贵,我知道王茂生贫寒,送清水也是他的一番美意,所谓‘君子之交淡如水’。所以,从那时起,“君子之交淡如水”的佳话就流传下来。不管怎么样,的确世间当中有些“君子之交”并不是一天两天亲热得不得了,表面上可能看不出来他们之间的亲密的关系,不一定看得出来,但实际上人与人之间的交情、情谊非常深。

   道友与道友之间,即使心里非常要好,行为上也要不亲不疏,这样的结果应该会很好。

    要和颜悦色、以欣喜的姿态令他们高兴,但要注意的是,彼此之间不能过于亲密,如果非要朝夕相处、形影不离,一分一秒也不愿分开,这是不合理的。

  有人说:“某某人特别特别好,我觉得这个人是世间第一的。”当时我就说:“前面的路还长着呢,不要太早下定论,今天是阳光明媚,但过段时间会不会阴天也不好说。就算你心里这样想,口上也暂时不要说,藏在心的仓库里,钥匙由自己带着。”意思是告诉他,不要到处宣扬自己和某人关系如何好,毕竟最后会怎么样也很难说。现在的社会这么复杂,再加上心若没有一定的修证和正知正念摄持,今天的心态,明天不一定还会存在。所以,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最好是“淡淡相交得久长”。

  全知无垢光尊者在《三十忠告论》中说:“村落寺院以及深山等,虽住何处不应交亲友,于谁相触不怨亦不亲,稳重自主即是吾忠告。”不管住在城市、寺院、寂静深山,无论处于什么环境中,都不要结交特别亲密的朋友,与任何人交往不要太亲热,也不要太疏远,更不要有嗔恨心,应当稳重自持,自己主宰自己,这就是无垢光尊者的忠告。现在的心理学家和人类学家也认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不能过于亲密,过于亲密势必导致最后的分离。因此在西方国家中,纵然是朝夕相处的一家人,也会保持一定的距离,不是吃、住、睡非要在一起。因为每个人前世的业力不同,今生的性格爱好也不同,没有深交时,觉得对方一切都随顺自己,言行举止随自己而转,实际上是不一定的。在逐渐交往的过程中,不可能不发生矛盾,而这些矛盾的来源,就是各自有不同的方向。很多世间男女也是这样,最初关系非常好,后来为了工作、家庭,甚至做饭的问题上,也是意见不一致,经常吵吵闹闹,在争论过程中,一句看似非常平常的话,结果深深刺伤了对方,对方一辈子记在心里,最后彼此的关系就像水泡一样,在阳光照射下毁于一旦。这种现象在当今社会中,大家也是有目共睹的。所以,佛教的这些殊胜教言,大家应该好好思维,真正地利用起来。

  庄子、孔子等古代圣贤,在为人处事方面,还是有很多地方值得我们借鉴。在他们那个年代,虽然经济不是特别发达,各方面条件不一定具足,不像现在的社会一样,今天你请客、明天我请客,或者几个人的关系整天搅在一起,但人们的心态非常调和,自己是属于自己的,心处于平平淡淡的状态中,人与人之间的冲突极少。

  而现在完全不是这样,今天对这个人非常好就请客敬酒,不能喝酒就敬百事可乐:“祝愿你一切顺利、吉祥如意。”没有过两天,互相怒目相视,见面连招呼都不打了。包括上师与居士之间、居士与居士之间也是这样。当然,你自己有钱的话,我也不阻碍你的这种活动,有些居士特别特别喜欢请客,今天请这个客、明天请那个客,过一段时间,跟这个闹矛盾、跟那个闹矛盾,今天赞叹这个人,明天当着他的面就开始诋毁,这种现象不断在发生、不断在上演。原因是什么呢?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没有处理好,根本不懂这样的教言,如果懂了这样的教言,哪怕是你跟同行道友呆多少年,我觉得也不会有什么矛盾。 

     作为佛教徒应该有颗感恩的心,在相处矛盾时也可以回忆你没有学佛之前哪些人对你怎么样的、学了佛以后怎么样、学佛过程当中别人对你怎么样的,那我能报答恩德尽量报答恩德,如果实在不能报恩,也要有一种感恩心。我们有些人以后可能还是有美好的前程,各方面超越以前的亲朋好友,有些不一定有这样的能力,有些也是前世的因缘所致。但不管怎么样,你以后的人生之路上面,最好凡是对你有恩的这些人应该特别给予关心、关注,这是做人的基本要求。

    有些佛教徒喜欢跟很高的一些境界、口号加在一起,“一切都不执着”、“一切都是放下”、“解脱”、“洒脱”,借用特别美好的几个词,然后所有的关系、感情全部都放弃。当然有些原则上的,比如你受了一些清净的戒律,该放弃的有些感情、该放弃的有些事情,不得不放,这个该放的时候应该放。但是所有的人情,确实也是,作为有些修行人,一定不能放弃。如果放弃,就像《萨迦格言》和《二规教言论》里面所讲的一样,自己也像尸体一样,不懂报恩知恩的人,所有的天尊护法神也会放弃、置之不理的,这样的确也没有必要。所以我们每个人,我都经常在生活当中,这也不是什么因为我有感恩心或者我人格特别好,但是自己以前贫穷、困难的时候有人帮忙,那一直在记忆当中忘不了。

     在人生过程当中,我们每个道友可能包括小学大学的一些同学或者你家里的亲朋好友或者你的邻居、你以前的同事,这些人,有人对你特别好,那么至少也跟他说一声感恩;或者有人可能对你特别不好,各方面都欺负你、抛弃你,在这方面也有很多,但作为学习大乘佛教的人不应该记在心里面,这些事尽量忘掉。这是我们起码的做人的基本原则。不好的行为全部都是分别妄念所造的。(参考书目:修心利刃轮  三十忠告论)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