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定弘法师:净宗根本戒(第2集)


   日期:2014/10/16 10:35: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尊敬的诸位法师,诸位大德同修,请坐。我们继续来学习「净宗根本戒」,请看《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第三十五品:

  浊世恶苦第三十五】

  我们用这一品经文来做为我们学习五戒的教材。净宗也重视戒律,净宗的第一经《无量寿经》整整用了很长的一品经文来讲述五戒,就是不杀生、不偷盗、不邪YIN、不妄语、不饮酒,这不仅是净宗的根本戒,也是佛法一切法门的根本戒。我们来看这一品经的注解,我们采用了北京黄念祖老居士的《大经解》加上我们师父老人家的科判,合在一起叫《科注》,我们用这个教材来学习。

  黄老的注解说到,「此品广明浊世恶苦。恶者五恶,苦者五痛、五烧。劝令舍恶行善,离苦得乐」。我们这个世间叫五浊恶世,浊就是染污的意思,现在我们感触也特别明显,整个地球都被染污了,而且染污得非常严重。科学家们警告我们,如果我们不知道保护地球环境,可能五十年之后地球就不适合人类居住了,我们可能都看得到。所以这种严重的程度,看到释迦牟尼佛三千年前在经上讲的『浊世恶苦』,我们想想,佛真的是很有预见性。恶是讲五恶,就是世间所谓杀生、偷盗、邪YIN、妄语、饮酒,这是五恶。烧和痛都是讲它的报应,五痛是讲现世报,五烧是讲来世恶道的恶报。我们看到现世几乎是每个人都会尝到苦痛,无论是贫富贵贱统统都有苦,没有乐。我们问苦是怎么来的?苦是因为恶来的,它是恶的果报。乐从哪来的?乐是从善而来的。所以佛劝我们离五恶,这才能够去五痛、离五烧,离苦得乐必须要断恶修善。

  黄念祖老居士的解文里头引用了《净影疏》,净影是隋朝净影寺沙门慧远大师。这位慧远大师不是净宗初祖,这两位慧远是同名同姓,可是不同人,隋朝时代这个慧远叫小慧远,净影寺的慧远,有别於东晋时代的净宗初祖慧远大师。因为他的寺院叫净影寺,所以世间人称他的这个《无量寿经义疏》也叫《净影疏》。《净影疏》是这么说的,「五戒所防,杀、盗、邪YIN、妄语、饮酒。是其五恶。造此五恶,於现世中王法治罪,身遭厄难,名为五痛。以此五恶,於未来世三途受报,说为五烧」。这就把五恶、五痛、五烧给我们定义出来,五恶是恶因,就是杀盗YIN妄酒;五痛是花报,现世报;五烧是果报,开了花必定有结果。这五恶,我们仔细观察一下,这个世间造作的人有多少?造作这五种恶业的人将来多半是到地狱去受报,现世,这里讲的可能遭到王法治罪,违法就要受到法律制裁。譬如说犯法的,那当然就要被抓起来判刑,甚至情节严重可能会遭到死刑,身遭厄难;或者是跟人结了怨,被人所杀、所伤;或者造恶严重,罪业很深,身体得了重病,这是业障深重。尤其是临命终的时候,那是痛不欲生,这叫五痛,未来都是到三途地狱、饿鬼、畜生受报。

  黄念老又引用了《嘉祥疏》,《嘉祥疏》也叫《无量寿经义疏》,它是唐朝嘉祥寺吉藏大师撰写的,因为他是在嘉祥寺,所以我们就称他是嘉祥大师。他的《无量寿经义疏》也叫《嘉祥疏》,这都是对他的尊称,不称他的法号,直接称他寺院的名字。他解释五恶说,「何故但明此五?由世人喜造,故偏彰」,彰是彰显。为什么佛在这经里头特别举出五恶来说明?五恶就是五戒的反面,是因为世间人很喜欢造。为什么会喜欢造?原因就是缺乏了伦理、道德、因果教育,所以人的这种恶习气就控制不了。在过去,古时候,因为人从小都受到伦理道德教育,都知道有因果报应,都比较能够收敛,虽然有造恶的倾向,但是不会太过分,他有个底限,不敢太越轨,所以社会的秩序基本维持得还不错。可是现在人们都崇尚科学、崇尚竞争、崇尚享受,伦理道德教育被视为是过时了,因果教育被视为是迷信,都不相信这些东西,所以恶习气就泛滥,五恶、五痛、五烧,差不多可以说是拼命的干,穷凶极恶,所以感得天灾人祸的报应。

  要帮助社会恢复安定和谐,帮助人心回归到伦理道德上,最重要的还是要提倡因果教育。所以我们这次讲「净宗根本戒」实际上是讲什么?讲因果,你不懂因果,你根本不可能会持戒,所以讲戒律必须是从因果上讲。大家能够真正相信因果,那自然就有防非止恶的心,自然就能够持好戒。现在人不相信有轮回,不相信有地狱,所以讲的因果光是讲现世报讲得不够透,他们会觉得为什么有的人造恶,他偏偏得好报?有的人人心很善良,为什么还会遭到种种的不幸?他只看到这一世,所以讲因果总有不圆满的地方,必须要看三世。所以《无量寿经.浊世恶苦第三十五》品,非常好的教材,它比《太上感应篇》讲得更为圆满,《太上感应篇》讲五恶五痛,它讲的现世报,但是它没有讲到五烧,它没讲来世报,这一品经文也讲到来世。

  现在人就会提出质疑,到底有没有来世?人有没有轮回?现在人相信科学,都要你拿出证据来。有没有证据?有证据,现在西方科学家、医学家、心理学家经过几十年的研究,发现了大量的案例,提出大量的证据证明轮回真有。我过去讲的「因果轮回的科学证明」这个专题,在全世界各地巡回去讲,至少讲了五十场以上,从大城市到农村、从监狱到大学都讲过,最后第五十场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讲演,当时也引起了不小的影响。我是把这些西方的科学家、医学家他们的科学报告汇集在一起跟大家讲,证明人有灵魂,灵魂会轮回。证明灵魂的存在,现在医学界有专门做濒死体验的研究,就说明人他在临死之前往往会出现灵魂出体,抢救回来之后他就又回魂了。回魂之后,他把刚才灵魂出体之后的现象跟医生讲,一开始医生可能都不相信,只以为他是幻觉,但这些例子不是一个两个,是几万个、几十万个,就引起了科学家们的注意。

  在一九五九年,美国精神研究会专家卡里斯.奥西斯博士,他率先调查这个事实真相,他分析了几百份抽样的调查,他去调查研究这些病人死亡过程中的体验。一九七二年他发表了一个科研报告,题目叫「死亡时刻」(At the Hour of Death)。这篇文章里面他总结说,多数病人临终前进入一种模糊、健忘甚至无意识的状态,但仍然存在著有坚持到最后的意识清醒者,他们说见到了来世,并能在临终前报告他们的经历。譬如他们见到了已故的亲属和朋友的幽灵,见到了宗教和神话中的人物,见到了灵光、美丽的非尘世环境,这些体验很有影响力,带给他们祥和、宁静、安逸和宗教情感。这些有临终濒死体验的人,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特点,神智清楚,一般来讲他们都是比较善良的人。如果是造恶多端的,那临终肯定糊里糊涂的,所以他才会堕恶道。如果清清楚楚的,他不会去堕恶道。

  一九七二年到一九七四年之间,美国的内华达大学雷蒙.穆迪教授研究了一百五十多个濒死体验的实例,后来一九七五年发表了一篇著作叫《生命之后的生命》(Life after Life),他就把这个濒死体验的研究做了一个整理。他是这样描述,他说一个正在死去的人,当肉体痛苦到极点时,他听到医生宣告自己死亡了,他最初开始听见噪音、响铃的声音或嗡嗡的声音,同时感到自己很快的通过一条黑暗的隧道,然后他发现自己离开了肉体,他在远处看自己的身体,如同一个旁观者。过了一会儿,他镇定下来,渐渐习惯於这种奇怪的感觉(他还没有习惯,因为原来都以为那个身体是我),然后他注意到自己现在仍有一个身体,这就是所谓的灵体,与以前的肉体的性质迥然不同。紧接著他看到了已故亲友的幽灵,并见到了他从未有见过的亲切、热情的神灵,如果他是信仰宗教的,而且是一位虔诚的信徒,这时候看到神灵来接引他;如果他是念佛人,他会见到阿弥陀佛来接引他。这种神灵,他们描述是一种闪光的生命,一种光体,这个神灵用非语言的方式问了他一个问题,让他评价自己的一生,同时瞬息为他展示一生的主要事件。所以一个人他在断气以后从身体里出来,他就会看到自己的一生,神灵都很清楚。中国人所说的「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又说到「举头三尺有神明」,这些科学有证明了。

  穆迪博士又继续描述,说之后他发现自己正在靠近某种障碍或者边界,这代表著今生和来世的界限。迄今为止,他已对死后的经历和感受发生了兴趣。这都是比较善良的人,所以看到的境界是比较好的境界,他不想返回人间,然而他发觉自己必须回到人间,因为死亡的时刻尚未到来,他寿命还没完全到,就回魂了,所以不管愿意与否,他最终还是与肉体重新结合而复活了。这是科学家们的报告,证明人的肉体就像一件衣服一样,这个灵魂出体之后就不受肉体的拘束。他所见到的现象都是跟他自己一生造作的业有关,如果他造作的业是善的,他就看到善的境界,这些闪光的神灵,这些优美的环境就是上天堂;如果他一生造恶的多,他在临终的时候会见到可怕的现象。有一本外国的报告叫做《天堂印象—一百个死后生还者的口述故事》,调查了一百个濒死体验的人,其中记载了有一个人是德国的警察局长,叫斯塔因.海德勒,这位先生他就在临死的时候遇到很可怕的体验,他发现自己被许许多多贪婪丑陋的幽魂包围著,这些幽魂都张著血盆的大口扑上来要咬他,这是他自己说出来的体验。这个警察局长为人冷漠、凶残、粗暴,大概他对於犯人是很残酷,所以恶因自然会感得这些恶报。

  《地藏经》上就有这样的描述说,「阎浮提行善之人,临命终时,亦有百千恶道鬼神,或变作父母,乃至诸眷属,引接亡人令落恶道,何况本造恶者」。阎浮提就是讲我们这个地球,地球上的人类,即使你是行善之人,到临命终的时候,都有很多的冤亲债主,这些冤亲债主是你前生的,他来索命的,他来讨债的。他怎么样来讨债?他肯定不会变成一个凶神恶煞,这样的话你就害怕,你不会跟他走的。他会变成什么?父母、眷属,这样来勾引你,让你跟著他去,等去到了他的地方,他就原形毕露,那时候你想逃都逃不了,他引接亡人令落恶道。更何况本来就是造恶之人,他的罪业很重,没有冤亲债主来勾引他,他都要堕恶道的。

  所以,临终的时候要护持好,对他未来的去向起关键性的作用。《地藏经》上讲,临命终时若能够「念佛菩萨,及辟支佛名字,一名一号,历临终人耳根,或闻在本识。是诸众生所造恶业,计其感果,必堕恶趣,缘是眷属为临终人修此圣因,如是众罪,悉皆消灭」。这讲得很清楚,不管你是行善的人,还是造恶的人,你能够在临终的时候听到有人给你在耳边念佛菩萨名号,乃至辟支佛(辟支佛是缘觉),就是念三宝名,你只要真听进去了,历临终人耳根,从耳根入进去,闻在本识,听到了。这样的众生即使是造了很多的恶业,这个恶业本来是要堕恶趣的,但是因为有眷属、有助念的同修给他念佛、念三宝,修这样的圣因,他罪恶悉皆消灭,也就是他不用堕三恶道。所以念得一佛名号就功德无量,原因就在这里,这一句佛名就能够帮助他从恶道里超拔出来。除非他听不到,他昏沉就没办法了,要闻在本识。所以临终的时候清醒是最重要的,清醒就有救,无论他造的罪业多重,或者他的病有多痛苦,只要他头脑清醒,就可以帮助他。

  如果是他罪业很重,头脑实在不清醒怎么办?譬如说老年痴呆症,他根本就是不能领会,或者是昏迷不醒,那就要帮助他消业障。怎么消?大家至诚的在一起念佛、读经,印光大师讲「念佛方能消宿业,竭诚自可转凡心」,消业最好的效果莫过於念佛。当然如果他有留下来财物,我们要把他的财物拿去布施,给他做功德来加持他,这样能够帮助他清醒过来。只要他一清醒,立刻劝导:「放下娑婆世界,放下身心世界,念阿弥陀佛求生净土。」他生起了信愿,一念十念,必得见佛,必得往生,这种方法非常有效,真正帮助临终的人可以往生净土。如果他不愿意往生,他清醒过来,闻得一佛名号,也不堕三恶道。

  所以像西方、美国,这些科学案例非常多,证明人确实有轮回,不是说死了以后,肉体死了就什么都没有,灵魂没有死。有一位死亡问题专家,心理医生伊丽莎白.居伯乐.罗斯博士,她就研究过两万多个死亡的经历,她的对象都是昏死以后又救活过来的病人,他们口里说出自己灵魂出体时候的遭遇大体都是相似的,都会见到光,或者见到黑暗的隧道,或者见到过世了的家亲、朋友,甚至见到神灵等等,这些科学报告确实已经相当丰富,有力的证明人确实是有轮回。除了濒死体验研究以外,还有心理医生用催眠的方法研究,帮助受催眠的人进入了安定的这样的心理状态,回忆起前生的事情。另外还有通过对一些小孩的研究,很多小孩子他能够回忆自己的前世,特别是还没有受到污染的小孩,他们的心比较单纯、比较清净,这些前生的记忆都能够保留,但是慢慢长大,这些记忆就没有了。这些案例,以维吉尼亚大学史蒂芬森教授为首的科学家的研究相当之丰富,所以科学也证明了有六道轮回。

  释迦牟尼佛三千年前就在给我们讲述,讲述得很明白。实际上,六道轮回也不是释迦牟尼佛讲出来的,比释迦牟尼佛更早,印度婆罗门教早就讲了,只是释迦牟尼佛他承认。因为什么?他看到了。在古印度,六道轮回的讲法非常普遍,因为很多宗教师他们在禅定当中都能看得到,他们都修四禅八定。佛教也特别重视禅定,所以世尊当年在世,僧团里面几乎每个人他的基本功都是四禅八定,在禅定当中突破了空间维次,所以他能够看到六道轮回。这种禅定也不是很深的禅定,但是你就能看到天道,天有二十八层天,下面你能看到地狱道,都清清楚楚。这不是用研究,像现在这些西方科学家用科研的方法推理出来的,不是,他们真的看到了,不是假的。五痛、五烧这种现报和果报,当时的这些宗教师都相信,所以宗教都相信因果报应。我们再看经文,这是开端的经文:

  佛告弥勒。汝等能於此世。端心正意。不为众恶。甚为大德。】

  先看到这里,这是第一个段落的开始。这一品分为五个段落,按照我们师父老人家的科判,分五个段落,这是第一段,叫「赞无恶成德」。在整部经里面,它是排第庚一,正宗分里面的其中一段。佛在此地告诉弥勒菩萨,《无量寿经》后半部是弥勒菩萨当机,佛跟他讲『汝等能於此世』,你们在这个世间能『端心正意』,不去做『众恶』,这就是『大德』。

  「端心正意」怎么解释?黄念老的《大经解》说,「指正心诚意,善护己念,远离三毒,不思邪恶」,这是讲端心正意。实际上,端心正意不仅佛家讲,儒家也讲,中国的老祖宗虽然跟佛陀没见过面,讲的都是同一个道理,真是英雄所见略同。你看在《大学》里面讲诚意正心,这是三纲八目,这是朱子把《大学》分的。实际上这三纲八目是一不是多,所谓是「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於至善」。八目是讲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身、家、国、天下根源於心,所以你能诚意正心,就能够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正心诚意从哪里做起?从格物、致知做起。格物是什么意思?物是物欲,格是格除,印光大师对格物是这么个讲法的,讲得好,直接到位。我们的意为什么不真诚?我们的心为什么会不正?就是因为有欲望,欲望太浓了,所以我们要降低欲望,这就是格物,能格物,心才能够端正。所以格物致知,这个致知,知就是良知,用良知,不是用烦恼,不是用自私自利,不是用欲望来行事。所以致知是用理智,不用感情和烦恼,待人处事接物你才能做得正,这样的心正了。善护己念,自己的念头要善护,我们的念头不能有贪瞋痴慢,不能有自私自利,从这里下手。远离三毒,这个三毒就是贪瞋痴,念头里有贪瞋痴,行为上就会有杀盗YIN妄酒这个邪恶,这是邪恶的行为,邪行是因为心念不正。所以教我们远离三毒,不思邪恶。现在天灾人祸频繁,大家有目共睹,如何来挽救地球、挽救人类、化解灾难?

  前年二0一0年八月,师父老人家让我跟净宗学院的几位同修到澳洲悉尼开了个会,听取了一些美国来的科学家们的报告,他们公开的讨论二0一二年马雅人的预言,这是讲到灾难,讲到世界末日。有没有可能?有的人认为可能,有的人不相信。认为可能的人用了很多的科学证据来证明二0一二(也就是今年)将会有很多灾难。其中一个讲的是太阳风暴,也就是中国人讲的太阳黑子,太阳黑子的运动是有周期性的,每十一年一次比较大的爆发。它的爆发当然会对地球有影响,太阳风暴吹到了地球上,就会影响地球的通信,影响地球的磁极、电磁场。刚好二0一二年太阳风暴预测是很高的一次,如果这个风暴它对地球的影响剧烈,可能也会影响地壳的运动,包括导致海啸,地震、海啸、火山爆发等等。最低的影响,会对地球的电磁波有冲击,影响了它的磁极的转换,或者是对无线电有大的干扰,所以飞机、轮船导航系统可能都不准了,这个就会带来不少的麻烦,你就不能飞行了,不能够在海上航行。如果大的,引起了大的地震海啸那就更麻烦,像日本政府已经发布公告,是说今年将会有很大的一次地震,他们预测大概是九级以上,引起海啸可能有二十米,东京羽田机场的海啸可能有十米,所以他们正在做一些避难的准备和训练,这日本人都知道。

  这些灾难怎么来的?佛法里就讲得很清楚,一切法由心想生。量子科学家普朗克博士也说,「心识是一切物质的基础」。如果我们整个人类都在造杀盗YIN妄酒,念头里面都是贪瞋痴慢疑,这地球上当然就会出现种种灾祸。《楞严经》上讲,贪心感得水灾;瞋恚心感得的是火灾,火山爆发、全球温度上升这些;愚痴感应是风灾;傲慢不平感应是地震。还有一种怀疑,尤其是怀疑圣教,对老祖宗的教诲、对因果的道理不能相信,这些怀疑它就导致了整个地质的疏松。所以像近来我们常常看到的泥石流、山体滑坡这些灾难,《楞严经》上讲,这是因为人内心中充满了怀疑、不信任导致的。现在真的不仅是对圣贤教诲怀疑,一般人就是家里的人都会怀疑,夫妻之间都会各自的有一个小钱箱,不让对方知道,同床异梦,父母、儿女之间都不信任,所以导致整个地质都疏松不坚固。

  《地藏经》上有一个坚牢地神,地要坚牢才可靠。为什么会不坚牢?疑心破坏了地质的坚牢。这个地在《地藏经》里面是表法,心地。让我们的心地要是坚固,必须要从信上坚固,《华严经》上讲,「信为道元功德母」,它是道的根源,功德之母就是能生一切功德的意思。所以这个信现在真的非常缺乏。五伦五常,五常讲仁义礼智信,这个信也是非常重要,如果没有了五常,社会就乱了,自然就会感应地球灾变异常。所以这个信我们要恢复,恢复的方法就是靠教学,用传统的圣贤的教学。传统圣贤的教学最重要的一点,在《三字经》开端就讲,「人之初,性本善」,就是相信人本来都是好人,人人是好人,没有不好的人,首先我们相信。这是教育的一个原理,因为人人本来是好人,所以我们才能把人教得好。为什么人会不好?《三字经》上讲,「性相近,习相远」,习性使然。如果一个人从小没有接受到良好的教育,受到了社会的污染,就养成了不好的习性,这就好像变坏了,实际上他的本性还是本善的。所以「苟不教,性乃迁」,没有用善法教育他,他习性就增长,本性就被习性给盖覆住。

  教育,用传统教育最重要的就是要相信古人的话,古人都是圣贤。所以孔老夫子一生「述而不作,信而好古」,他不搞创作、创新,他只是完全接受古圣先贤的教诲,把这些教诲能够消化吸收、融会贯通,然后他能够运用,运用得非常的善巧,这是他完全掌握了古圣先贤教诲精神才能做得到。如果一开始就是要自己来创新,不要圣贤教诲,自己所创新的肯定超不过古人。佛家讲得就更彻底,佛家讲一切众生本来是佛,人人本来就是佛,你是佛,他是佛,我也是佛,大家都是佛。现在为什么沦落成凡夫?就是因为迷了,迷失了自性。把自性恢复,我们就成佛了,成佛并不是说增加了什么,只是把染污的这些习性全部去除掉。所以你不可能比人家创新,你不会增加什么,佛佛道同。所以这些三毒、这些邪恶就是障覆自性的污染,要把它们去除,要远离,先让心纯善,然后逐步到纯净,连善的念头都没有,这就净了。所以学佛它的修学次第,首先第一个断恶修善,然后破迷开悟。迷就是染,善和恶这些念头都是染念,把善恶离开了,就得清净,清净就能开悟。

  黄念老的《大经解》里头又引义寂师的话说,「直趣菩提名端心,不求余事名正意。其义更深」,这是讲得更深的一个意思。义寂师说的直趣菩提名端心,这个端心正意,他把儒家的正心诚意再往上提升了一个境界。儒家所说的还是世间法,义寂所说的提升到大乘,用大乘佛法的标准,叫直趣菩提。菩提是梵语,意思是觉悟,直趣菩提就是所谓的发大菩提心,这叫端心,端是端正,所以真正端正的心是大菩提心。什么是大菩提心?我们师父老人家常提的二十个字,前面十个字讲的菩提心,后面十个字讲的是菩萨行。菩提心就是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这是端心,大乘菩萨的用心,这五种心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在净宗里面就是用一句「阿弥陀佛」可以总持、可以含摄。你一心求生净土,这个心就是大菩提心,这蕅益大师讲的。

  不求余事名正意,你其他事情都不求了,什么念头都没有,这叫正意;换句话说,你还夹杂著其他的念头,你不是真正老实念佛的,你的意还不够正。所以端心正意概括起来就是什么?老实念佛,求生净土。求生净土为了什么?就是为了去作佛的。除了为去作佛以外,我其他念头没有了,不仅不愿意在六道里搞轮回,甚至四圣法界我都不想去,要我去做一个阿罗汉、做个辟支佛、做个菩萨,我不甘心,我不要,我就要作佛,这个端心正意就讲到极处了。能够这样端心正意,当然自然就『不为众恶』,一切恶都远离了。恶概括起来五大类,杀、盗、YIN、妄、酒,这些事情都不干了,为什么?跟菩提心不相应。你有菩提心的人,绝对不干那些杀盗YIN妄酒;起心动念远离三毒,就是贪瞋痴,加上两个慢、疑,这是五毒,情绪上远离怨恨恼怒烦,那你的心和意全正了。

  我们要是起了恶的习气怎么办?这难免的,因为轮回当中造恶造习惯了,忽然起了一个贪念怎么办?立刻提起阿弥陀佛这句佛号,这句佛号是正中之正、善中之善,你一念佛,那个恶习气也就不能再起作用。所以起念头不怕,怕的是你觉悟得太晚。觉悟得要快,提佛号要提得早,不要理会那个念头,那些妄念自然就淡化了,只理会一句佛号。如是修行,『甚为大德』,「大德者德之至也」,至就是到至高无上,所以一个人老实念佛、求生净土,这人就是大德,他没有恶念,更不会有恶行。那我们自己是真的老实念佛了吗?怎么检验?就是要从自己的行为上来检验,从自己念头上检验,从自己情绪上检验,看看我们的行为还有没有杀盗YIN妄酒,还会不会干这些事情?我们的起心动念还有没有贪瞋痴慢疑?有,心就不正。我们的意地上、情绪上,还有没有怨恨恼怒烦?要有这些东西,那就不老实,不是真修。虽然口里念佛号,那不管用,到最后该怎么轮回还是怎么轮回。所以你看清朝慈云灌顶法师他有一个《大势至菩萨圆通章》的注疏,里头讲到念佛人有一百种果报,第一种果报就是堕阿鼻地狱,为什么?虽然口里念佛,心上还是在造杀盗YIN妄、贪瞋痴慢这些罪业,不相应。所以我们自己好好想一想,我们现在念佛,我们的行为、我们的心念跟佛相不相应?那我们就知道自己的果报在哪里。下面我们再看第二句的经文,从这里属於第二个段落,叫「徵释所以」,就是佛提出设问,然后进行回答。我们看经文:

  所以者何。十方世界善多恶少。易可开化。唯此五恶世间。最为剧苦。】

  前面佛讲你们能够在此世间端心正意,不为众恶,甚为大德,底下就设问『所以者何』,为什么?佛这是自问自答,他说『十方世界善多恶少,易可开化』,开化就是开示、教化。唯有这个五恶世间最为剧苦,所以讲到「十方世界」大部分世界都是「善多恶少」。且不要说他方世界,就说我们这个世界,在两百年前清朝时代,中国那时候也是善多恶少,相对来讲。那时候儒释道三教都很盛,所以把人都教得很好,大家都懂伦理道德,都能明信因果,佛法也很兴旺,所以社会安定。你看在康熙、雍正、乾隆这个时代,那是盛世,中国最强大、最繁荣的时代。到后来,儒释道的教育慢慢衰下去了,这里面有一个罪魁祸首是谁?慈禧太后,她的关系很大,所以一个国家的领导人决定著整个国家的命运。慈禧当政以后,她对儒释道教育就疏忽了,自己的欲望很强,傲慢,连圣人都不看在眼里,你看她自称老佛爷,比佛还高。历代清朝的帝王都是三宝弟子,自称弟子,不敢称老佛爷,他们对出家人都很尊重,都把这些高僧大德拜为国师。所以慈禧当政以后,她把她放在诸佛菩萨之上,上行下效,她不尊重佛法,底下的人,这些官员、百姓自然也就不尊重,对圣贤教诲恭敬心没有,真诚心淡了,最后清朝亡国。亡国,一亡这佛法也跟著衰,所以真的是善少恶多。人,善多恶少就容易教化,社会就安定。

  我们这个世间现在一看,真是『五恶世间,最为剧苦』,可以说在历史上从未出现过普遍性的人心毒恶像现在这个时代一样。我就举一个例子说明问题,杀人,而且杀自己的孩子,是什么?堕胎。自古以来从没有像现在这样堕胎堕得这么多、这么普遍,世界卫生组织统计,那是个保守统计,它的数字是每年全世界堕胎人数五千万,这个数字相当於人类史上最残酷的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四年多所杀死的总人口,一年我们就杀掉这么多,而且杀的不是敌人,是自己的儿女,你说是不是最为剧苦、最为剧恶?还有残害其他的生命,我看到一个报导说,人类一年平均吃下去的动物五百八十亿,为了满足自己的口欲,残杀了五百八十亿的生命,一年。堕胎五千万,吃掉了五百八十亿,造成的这种怨气有多重,地球怎么能没有灾难?所以想想佛说的话「唯此五恶世间,最为剧苦」,一点没错。

  在黄念老的注解当中引用了《嘉祥疏》的话说,「他土中多有胜缘,又复善报强胜,作善为易。此土无此二缘」。就是他方世界诸佛国土当中都有殊胜的缘,这有两种缘,一个是善报强胜,善报的力量强,作善就很容易。我们这个世界两种缘没有了,善报的缘没有了,作善的缘也没有,作善是困难重重,所谓是好事多磨,你想干好事,障碍就特别多,你想为正法、为众生做一点点,举步维艰,人家都会障碍你、毁谤你、批评你,搞到最后你就会退心,没办法,做不来了。可是反过来,你造恶非常容易,所有人都帮助你造恶,你是得心应手。为什么会这个样?总的原因就是整个社会都失教,伦理道德教育、圣贤教育不去讲求,所以价值观颠倒了,就像《感应篇》里面讲的「以恶为能」,把造恶当作有能耐,争相去作恶。有人作善,大家就觉得他是另类,所以行善非常非常的难,此土没有这样的善缘。

  再看下面,这个解文里面讲,「唯此五恶世间至离五烧,其义如文」,这里就不用多解释了,意思都很容易懂,五恶世间当中最为剧苦,尤其是现代。佛讲「我今於此作佛,教化群生」,佛来到这世间就是为了教育、教化众生断恶修善,离五恶、去五痛、离五烧,舍了五恶才可能舍掉恶报。不光是佛来世间从事这样的教育,所有宗教的圣人不也都是从事这种教育吗?都是让众生舍五恶、去五痛、离五烧。所以因果教育是世出世间圣贤教化众生最好的内容,印光大师最赞叹的周安士先生的《安士全书》,《安士全书》里面有这么一句话说:人人知因果,天下大治之道也;人人不知因果,天下大乱之道也。所以我们这次的讲习就是对舍五恶、去五痛、离五烧的一个学习。我们再看底下的经文,这是进入了第三段,第三段是讲「令舍恶得福」。经文上说:

  我今於此作佛。教化群生。令舍五恶。去五痛。离五烧。降化其意。令持五善。获其福德。】

  『降化其意,令持五善』,五善就是讲五戒,不杀生、不偷盗、不YIN欲、不妄语、不饮酒,这个五善。黄念老引《嘉祥疏》的话说,「降化其意者,悕心入道」,悕就是愿的意思,就是很希望入道。「令持五善」,首先我们要把这个五恶要断除,五恶的反面就是五善,我们这一生能够守五戒,将来就不失人身。佛讲因果,五戒十善这个因是能够让你得人身,如果五戒十善做得非常的好,还有四无量心,你将来能得天身。每一个人来到世间作人都有两种业,第一种是引业,第二种是满业。引业是什么?引导你来投胎的,来人道里头投胎是五善,就是五戒,所以你要修五戒修得不错,这一生能到人道里投胎。可是来到人道当中,人与人之间的福报相差就很远,这个业叫满业,圆满的满,满业不一样,就是你过去生中修的福报有多少,积的功德有多大,决定你这一生得多大的福报。这一生大富大贵、聪明才智的,过去生中都是修布施,布施财,这一生得财富;布施法,这一生有聪明智慧;布施无畏,这一生得健康长寿,这是满业。如果得不到这些福报的,过去生中就修得少,就欠缺。所以我们想希望这一生得到财富、得到聪明智慧、得到健康长寿,必须要好好的修因,就是持五善。如果持得好,不用等来世,这一生就得报。

  明朝的袁了凡先生就给我们做了很好的示现。你看他年轻的时候,孔先生给他算命,跟他讲他这一生的祸福吉凶,了凡的命中没什么财,也没有功名,也没有儿女,这个命是比较艰苦的命。给他算哪一年考第几名,吃多少斗米的俸禄,给他算得很清楚,一点都不错,二十年就没有说算不准的,所以了凡先生最后他也就什么妄想都没有了。有一次到栖霞山,跟云谷禅师在禅堂里面对坐三日,一个妄念都不起。云谷禅师看到他定功很深,问他:你用的什么功夫?了凡先生很老实,说:我没有用什么功夫,只是我这一生的命给人算定了,所以想妄想也没什么妄想了。云谷禅师听了之后哈哈大笑,说:我以为你是个豪杰,原来你还是个凡夫。了凡先生不解,就问:此话怎讲?云谷大师就说:凡人之所以不能作圣,是因为妄念相缠,你虽然能够把妄念降伏住,但是一生的命运却改不了,听由命运的支配,你看你不还是凡夫吗?了凡先生就问:难道命还能够改吗?云谷就告诉他,「命由我作,福自己求」,能改造命运,怎么改?令持五善,断恶修善就能改。了凡先生他听懂了,顺教修行,依教奉行。先用功过格,每天对照反省自己的过错,错的要把它记录下来,以后不能再犯,善的也记录下来,如果是这一天造了十条善,但是造了五个恶,那要去除掉,去掉了恶之后,还剩下五条,那才是纯净的,这样来修。这个功夫是个钝功夫,但是他用得很得力,很有效果。每天就是在做这个功过格,所以思想里都在想著断恶修善,努力的改习气、改毛病,见到好事就拼命做。

  他发心首先求功名,他本来只有秀才,秀才不算功名,结果很快就得到了举人,第二年就考到举人,这命就开始改了,原来孔先生给他算的命就不准了。第一次发愿三千条善事,做了十年终於完成。第二次再发愿,他希望求子,他命中本来没有儿女的,他发愿求子,结果刚发愿,第二年又生个儿子。这第二次发愿是再做三千条善事。然后他又发愿,第三次发愿做一万条善事,他要考取进士,这是功名里面最高的。就好像学位一样,现在讲学位是学士、硕士、博士,那时候是讲秀才、举人、进士。结果发了愿没多久又考上进士,而且做的官比他命中该做的官要大。所以了凡先生就这样认认真真努力的修,真的把命运都改了,寿命也延长了,本来是五十三岁寿终正寝,他活到了七十四岁,多活了二十一年。所以他能够「降化其意,令持五善」,他自己能够断恶修善,能够随顺圣贤教诲,最后能够将自己提升到圣贤。

  实际上了凡先生虽然他也学佛,可是他所行的、所做的没有离开世间法,还是基本上是儒为主。如果是真正入佛门,要断四相,《金刚经》上讲要「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离了四相你才叫入门。小乘初果须陀洹就已经破了这四相,了凡先生还有我相,他没有破,但是他在世间法里面已经做到了极致。所以印光大师把《了凡四训》、《太上感应篇汇编》、周安士先生的《安士全书》,这三部著作做为我们净宗学人的必修课,这三部书教我们什么?断恶修善,这是大乘修学的基础。佛在《佛藏经》里面教我们,不先学小乘后学大乘,非佛弟子。如果我们不在小乘上面打根基,就直接入了大乘,那个空中楼阁,不能长久,不是佛真正的弟子。所以要先打基础,在中国的佛法用儒、用道做为我们的基础,而印光大师提出了非常具体的教材,就是三部书《了凡四训》、《安士全书》、《感应篇汇编》,儒释道都有了,我们认真的在这修,断恶修善,这个小乘的根基就扎稳了。这就是扎三个根,这就是戒律。

  然后,当然小乘要求要破四相,功夫要更高。大乘不但破四相,还要破四见,就是念头里面都没有我、人、众生、寿者,他无我见、无人见、无众生见、无寿者见,这是大乘菩萨。小乘教我们彻底放下,大乘教我们放下之后还要提起,这个高於小乘的地方在这里。小乘不要求我们提起来,就是要求我们放下,统统放下;但是大乘菩萨教我们要提起来,而唯有真正放下的人,你才能提得起来,提起什么?提起弘法利生这样的事业。大乘菩萨在这世间,他所做的,我们看起来就是牺牲奉献,他无我。小乘人还有无我这个念头,他是无我了,但是还有这个念头在。大乘菩萨连这个念头都没有,心都清净了,一丝毫染著都没有,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而又能够努力做弘法利生的事业,这真正是大德。所以我们要落实「降化其意,令持五善」,降就是降伏自己自私自利的意念,降伏自己贪瞋痴慢的意念,这些恶习气把它降伏住,要化掉,你才能入道;用简单的话来讲,就是改邪归正,破迷开悟。

  「令持五善故,顺教修行」,我们随顺阿弥陀佛、释迦牟尼佛的教诲,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不仅自己做,也为人演说,首先你自己要做到,把佛陀的教诲表演出来给别人看,别人才相信,所以自行和化他是不二的。自行也不是光为自己,是为了化他,化他也能成就自己,这就是修菩萨行。真正落实就是把《弟子规》、《太上感应篇》、《十善业道经》、《沙弥律仪》做到,这就是为众生做最好的榜样。一定要做,不做光说没有用,从细微处把它演出来、做出来,小小的细节里面都有大道理。

  譬如说有一天我陪师父回他的寮房,看到他寮房的洗手间非常的干净,那个水池、冲凉的浴室的玻璃壁上面一点水珠都没有。师父老人家抓住这个机会就教化我,他说我们洗完澡、洗完脸,我这个旁边的毛巾,我就顺手就把水池、水龙头就擦干净;那个浴室也是,水龙头、水管,玻璃罩上面的那个壁上的水,一擦就把它擦掉,他说用不了多少时间,你建立了习惯,这些东西的寿命至少延长十年。所以他说我的东西用了十年的,你看那个浴室这些玻璃壁、水龙头都像新的一样,为什么?因为擦干了之后,它没水它不生锈,有水在那里沤著就容易生锈。师父讲这就是惜福,爱惜常住物,惜自己的福报。

  我看到之后非常受感动,明白了普贤菩萨礼敬诸佛原来就是从这些细微处来做的,你看,对这个厕所的水龙头、浴室壁都这么礼敬、这么爱惜,这就是礼敬诸佛。诸佛是什么?一切众生都是佛,不仅是有情众生是佛,无情众生也是佛。所以我学了师父这一招,我每次洗完澡,我也就擦那个墙壁上的水,擦好那个管子,真的也就是多用个一、二分钟时间,你就在修自己的性德,你就在降化其意,令持五善。降化什么意?自己心浮气躁的意、自私自利的意,只想著自己,用完就算了,没有想到那个物质,没有想到后人(后面要用的人)这么湿他也不方便,这就是从这些细微处把自己的自私自利的意念、习气降伏掉、化掉。另外不能心浮气躁,你要是心急急燎燎的,你也就做不好这些小事。师父老人家给我们做身教,所以他的言教就能令人信服。如果我们只是说到没做到,那总不能让人信服,也就不能让人顺教修行。

  下面黄念老的注解当中又讲,「净影与嘉祥均谓五善即五戒」。就是慧远大师和吉藏大师他们二人都认为,五善(五恶的反面)就是五戒,就是杀盗YIN妄酒这五条戒,「福德乃善行及所得之福利」,这是果报。「《嘉祥疏》曰:获其福德者,举远近二果,成其行也」,远和近有两种果报,这经文中都举出来。近的果就是现世报,《净影疏》上是这么说,「由持五戒,於现在世,身安无苦」,这就是现世的报,你修善积德,你在当生就得到的好处、得到的福利。譬如说你持不杀生的戒,你就养成了心地仁慈、善良,你心仁慈,自然就安定,心安理得。所以佛讲慈心不杀,对一切众生你没有伤害的念头,你就不会畏惧被人伤害。你能爱护一切众生,人家就会爱护你,所以你能够身安,没有苦恼。又譬如不偷盗,不偷盗是没有去想占别人便宜的念头。占人便宜的心叫盗心,即使是没有盗的行为,但是有这个心也不行,都要断掉。在我们的衣食住行、日常生活,我们尽量的节俭,我们不贪,常乐知足、知足常乐,自然就不会想要偷盗。不YIN欲,不邪YIN你就不会有祸害,邪YIN的祸害是太重了!古人讲「YIN为万恶之首」,YIN后面肯定跟著杀,你堕胎是难免的,杀人,所以罪业都非常重。不妄语就是不欺骗别人,不欺骗人你心里也安,人家对你能够信任。不饮酒,你就不会迷惑颠倒,饮酒,酒醉之后往往会造很多罪业,自己不能控制。所以你看我们把五戒落实了,我们自己自然就能够身安无苦,不仅身安,心也安乐,心悦神怡,跟一般人就不一样。这是我们现前就得到的果报,叫近果。

  远果是「得生极乐,定证涅盘」,这是远果,你能够定证涅盘,你能够了生死、出三界、成佛道。黄念老引了《净影疏》的话来说,「后生弥陀,终得涅盘」,我们修净土目标就是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一旦往生极乐世界,就横出三界、究竟成佛,不会再搞轮回了。我们真正想达到这个目标,那轮回业就不能再造,贪瞋痴慢、杀盗YIN妄这些毒恶要把它拔掉,所以你想得生极乐,必须是断恶修善。一个人不想断恶修善的,你说他想求生净土,不可能,因为极乐世界是诸上善人俱会一处,你连恶都放不下,叫你放下娑婆世界怎么可能?所以一定要断恶修善。

  即使是像阿闍世王这种临终忏悔往生的,他生前造了五逆十恶罪,杀父亲、害母亲,跟著提婆达多出佛身血、破和合僧、杀阿罗汉,这些五逆十恶都造绝了,但是他临终能够忏悔回头,他求生西方净土最后依然得往生。他忏悔的心是真的,真的是后不再造,他的心完全从恶转成善,所以他得生极乐。如果我们现在还不肯回头,你说我等到临终的时候回头,那没有把握,而且很可能就回头不了。现在很清醒、很健康你都不肯回头,到临终的时候不清醒,罪业很重,全身都是病痛,你还能回头吗?所以不可自欺欺人。

  所以净宗根本戒就非常重要,它是我们往生净土的保证,这是助行,帮助我们念佛求生净土。而且这里讲到定证涅盘,定是决定,一丝毫怀疑都没有,涅盘是回归自性,往生净土就是回归自性。因为极乐世界是自性所变现的法性土,所以你终得涅盘。这个涅盘不是小乘的偏真涅盘,是大乘圆满的大涅盘,就是无上妙觉佛果,一往生极乐世界就是不退成佛。所以你把心定在这个法门上,你的心就安乐了,这是远果。远果不是现在,就是将来,所以「现世安乐,身后往生」,把这个身体舍掉了,你就往生西方。「故云获其福德」,这样的福报真的是太大、太殊胜了!这种福德,世间人没办法比的,即使是富贵如帝王,现在讲总统、亿万富翁、世界首富都比不上你,为什么?他们未必得安乐。你看很多国家的总统都是愁眉苦脸的,身心憔悴,他们日子很辛苦,不好过。上了总统的位子,没有一个说愈活愈年轻的,都是看到他们一下子就衰老得很快,所以做总统也苦。哪里像修道的人,心安身乐,没有忧虑、没有烦恼、没有牵挂,多么自在,而且知道将来会去哪里,现世得安乐,来生生佛国。

  这个福德我们自己想不想要?想要,那一定是从舍五恶做起,严持戒律,扎好三根。我们就用「浊世恶苦第三十五品」做为我们的功过格,我们扎三个根就用这个,用《弟子规》、《感应篇》、《十善业道经》做为我们的辅助教材。像了凡先生一样,每天都要做这个功过格,每天把它读一遍,对照对照、反省反省,我到底做到多少?没做到多少?没做到的赶紧要做到,做到的要保持,成就自己的大德,成就自己往生。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有讲得不妥之处,请大家多多批评指正。谢谢大家,阿弥陀佛。

资料恭摘:净宗根本戒  定弘法师主讲  (第二集)  2012/1/20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57-068-0002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定弘法师       净宗根本戒)(五明学佛网:定弘法师       净宗根本戒)  

 定弘法师:如何降伏YIN欲 

 定弘法师:虽YIN佚而生,不如贞洁而死 

 定弘法师:YIN欲伤身 

 定弘法师:想求生净土,要伏YIN欲 

 定弘法师:表哥患脑血管瘤,有没有什么好的方法? 

 定弘法师:佛制不饮酒这条戒,是防止我们犯前面四条根本重 

 定弘法师:酒​有十过 

 定弘法师:深信因果,​求生净土 

 定弘法师:遇到重大问题,念观世音菩​萨是否比 

 定弘法师:用功德回向给冤亲债主,他们就得到​ 

 定弘法师:最重​要是心出家 

 定弘法师:早晨一小时念佛、拜佛、想佛,是用念佛机代念还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