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佛教问答

 为何要归依三宝?


   日期:2009/12/24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为何要归依三宝?

(一)归(皈)依三宝是入佛门的第一步。

有人主张:学佛只要心诚,何必一定要归依?这种观念,粗听似有道理,实则不合要求.比如学生求学,首先要办注册的手续;否则的话,校中不会有其学籍,即使勉强旁听也不会得到学历的文凭。一个正常情况下的学生必定是按照学年学程,而逐级晋升的,从小学经中学而至大学,最初进小学,要先注册,进中学与大学,除了注册,还得举行考试,看其是否有此求学的能力,但是不进小学,便想取得大学文凭,乃至取得博士的学位.那是不可能的。因此,如要学佛,应从归依三宝著手,归依三宝虽为进入佛门的第一步,但如不走第一步,岂能走出第二第三步来?要走第二第三步,必定先从第一步开始。

佛弟子的等第,是以所受戒别的层次而定,归依三宝,是最先的基层,往上还有五戒、八戒、十戒、比丘、比丘尼戒、菩萨戒,一切戒皆以归依三宝为根本。

归依三宝既是入佛门的第一步,佛教不舍一切众生,故对请求归依者的尺度放得特别宽大:六道34众生,除了地狱之中的受苦太大太多,无暇归依三宝之外,其余的不论人、天、神、阿修罗、鬼、畜等,只要发心归依,佛教无不接受,这正像凡是学龄已届的儿童,不论贫富贵贱,智愚俊丑,一律可以进入小学。如要再进一步,就要讲求资质的检择了。

还有人以为自己已有读经的能力,自己可以直接向佛经之中,探求他们的成佛之道,所以不必归依,同样可以得到学佛的受用。这在理上说,似乎可以通融,但从事相的规制上说,那就错误了.佛经是由佛陀所说,再由佛的出家弟子们结集成编,传之后世;如说只知佛经而忽略了说法的佛宝,以及流传法宝的僧宝,充其量,只是归依了法宝,这是忘恩的行为!佛教虽以法宝为主,解脱之道,皆由法宝之中流出,但是法宝之产生,必须佛宝与僧宝为之完成,所以三宝是不能分开的。

如果讲到制度或规式,学佛而不归依三宝,等同一个爱好中国风土文物的外国人,跑到中国居住下来,并不申请变更其原有国籍的登记,便自称为他是中国的国民,他或可能受到中国人的欢迎,但他终究不是中国人.他可以尽其中国国民的义务,但终不能享受中国国民的权益。同样的,一个不受归依而又自称是佛弟子的人,他虽或可得到一些佛法的好处,但终不能获得身份上的印证.这不是多余的执著,乃是必须的手续。

(二)归(皈)依三宝是纳受三归戒体。

受归依,既是形式上的问题,更是心性上的问题。受归依时,不仅口中念著,身体拜著,心里还得想著.主要还是在于心的领受——纳受三归戒体,戒体须由先已受了归戒的人,师师相传,这是法统的一脉相承,在凡夫而言,不能无师自证。由此可知,求受三归依的庄严性和重要性了。

如果不受三归依,便想成为一个正信的居士,那是不可能的事;如果只学佛法,而不礼僧宝,他根本先就违背了佛法,佛法之中,三宝不能分家,强予三宝分家,他便破坏了佛法,一个违背佛法而又破坏佛法的人,仍能得到学佛的善果,那是永远不会有的事。

(三)归(皈)依三宝是解脱大道。

另有些人,尚未学佛,但对佛教颇有好感,他们却不愿意马上归依三宝,他们唯恐归依之后,会受到约束,或者归依之后会无法摆脱,所以他们存著观望的态度,他们把归依的意义,看同男女之间的婚姻一样,未到有了相当的认识之时,不敢贸然婚嫁,否则,如果彼此的性格不合,兴趣不投,难免造成终身的痛苦!其实,归依三宝,与男女间的婚姻问题,完全是两种性质的两回事。比如,我们要学任何一种技艺,无不需要投师请益,如其不然,便难成为第一流的专家。投师的好处,是在承受老师的所学所长,老师也是承受于老师的老师,甚至累积数百千年的经验于老师之身,我们投师学习,也就继承了数百千年的宝贵经验。

至于归依三宝,也与投师学艺相似,要想多懂一些佛法,应从归依三宝著手,如果仅仅观望,终究是站在门外,想在门外多懂一些道理,那是妄想。

佛门不是牢笼,而是解脱大道,归依之后,如会受到约束,佛门也就不能称为解脱之道了。佛教固然希望人人归依三宝,并自归依开始,一直走向成佛之境,但由于根机的差别,不能接受佛法的胜义35,不能如法遵行者,归依之后,许可自动去信其他宗教,或者不信任何宗教;尤其难得的,走出佛教之后,佛教的慈悲之门,永远开著,随时欢迎浪子的回头。

来归依三宝,你将必能得到实益,并也不会失去你的自由。但如真的归依了三宝之后,除非有了魔障遮心,否则,你便不会退出三宝之门。

(四)皈依三宝的利益。

在无始轮回中,我们现今有机会得到了圆满的人身,若再有机会归依三宝,并依循归依的要求做人,这一生便变得极有意义了。 归依是十分重要的一步。我们是否三宝弟子,正取决于是否有所皈依。有些人常常去佛寺参拜,自己也看一些经论,心里对三宝也多少有些信仰,这也可称为是信仰佛法的人了。可是,没至心皈依前,他们的功德是间断性的。在他们行善时,例如布施或诵经时,的确是在积聚功德。可是,在他们诵经完毕时,这功德的积聚便暂停了。如果有上述的敬信心,再加上至心皈依三宝,则功德会二十四小时不断增长,即使在我们休息时,由于未舍皈依,这功德仍会在继续增长不停。在睡前,如果我们忆及皈依的对像,即使在睡眠中也在积长功德。 比丘、比丘尼、沙弥及沙弥尼等解脱戒,性质是尽形寿的戒,也就是说,这些戒的有效期是直至我们死时。皈依与菩萨戒则不一样,其性质是超越死亡的,只要我们不舍依止36、不违皈依的要求,这皈依及菩萨戒的有效期是直至我们成就佛境为止,其功德亦然。什么才是舍弃皈依及违犯其要求呢?如果我们有一天对三宝不再信任了,认为因果教法及业力等俱不存在,这就是舍弃了对三宝的皈依,我们的修行也不再会有成果,这就等于烧过的种子不可能发芽一样。譬如说,大家在今天至心生起了依止,但在皈依仪式后,我们听朋友说,三宝并不存在,世上也无因果这回事,然后我们的信心动摇了,对三宝的依止退却了,这就是在这一刹那皈依而下一刹那舍弃皈依的情况。总之,只要我们不舍依止,这皈依及作为一个三宝弟子的身份乃至其功德,是会延至未来生的。这也等于是说,我们在今生死后,不会堕入三恶道。 在皈依仪式中,我们必须以欢喜心去纳受皈依。如果不知皈依的利益,我们就难以生出欢喜的心。所以,在此讲一讲皈依三宝的利益。 皈依的利益十分广大,我们不可能一下子把它们尽说,故此分八点来略说:

(1)在皈依后,我们正式成为了佛门弟子;

(2)皈依为受戒之基础,受戒及持戒是功德的基础。只要我们皈依了,便有资格在以后进一步求受自己能持守的戒,藉以积聚功德;

(3)因为依止了三宝,尤其是正法,我们便会依因果等教法而戒恶行善,所以罪障便会自然消退;

(4)罪障与功德及福报就如跷跷板,此增则彼弱,此弱则彼增。在皈依后,由于罪障消退了,功德及福报便会随而增长;

(5)由于罪障少了而功德增长了,我们一切所愿便会自然成办;

(6)我们一生中,常会有地、水、火、风的灾害及野兽、非人、盗贼等之加害,亦会受种种烦恼等痛苦所煎熬。在至心皈依三宝后,这些违缘皆不能加害我们了;

(7)只要有决定性的依止,尤其是在死前一刹那忆及三宝,我们便不可能在下生落入三恶道;

(8)一旦依止了三宝,我们便踏上了成佛之路,决定最终成佛。

以上乃八大利益之略说。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学佛100问       爱教护法)(五明学佛网:学佛100问       爱教护法)  

 怎样爱教护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