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幸福在一念之间:蔡礼旭:老师


   日期:2009/12/28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大家好!
今年是我第一年在祖国过新年,开了好几年的支票,今年终于兑现了。“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这一份家人的因缘来自于我们有共同的根,我们都是炎黄子孙。七、八年前,我接触到我的师长释净空老教授的教诲,才真正醒过来,才知道一个炎黄子孙应该尽的本分,对于我们民族的传统文化,我们有责任承先启后。由于自己的能力相当有限,在教完两年书之后,我决定到澳洲去学习中国文化,确确实实,人生的真相、真理不是书上能看得出来的,还要加上自己去力行,去体验。所谓「天道无亲,常予善人」,我们常常希望求得他人的帮助,其实,这个求法是不对的,是“心外求法”,会增添非常多的痛苦,自己「人之初,性本善」的这颗本善之心就具足了智慧、福报、才能。《大学》开篇就告诉我们「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明明德」,第一个「明」就告诉我们,我们学圣学贤就是要做一个明白人,不要再做一个糊涂人。首先明白什么呢?明白我们有那颗本善的心,就是「明德」。「明」代表我们本有的智慧,「德」代表我们本有的才华,还有福分。所谓“福田靠心耕”,一切都要从我们的心上下功夫。心念一转,您所接触到的一切人事境缘都会开始变化,《易经》告诉我们「人以类聚,物以群分」,只要我们有一念善心,就会聚来很多有志之士与我们共同努力奋斗,这是事实的真相。所以,应该是先反思自己有没有一颗牺牲、付出、善良的心,怀有这样的一颗心,自然能够感得众人的相助。人最重要的就要了解如是因如是果,种因才能得果,我们只求结果,那是缘木求鱼,必须要先种种子。

我们都非常期盼念到《论语》那一句话「四海之内,皆兄弟也」。诸位朋友,我们念到这句话的时候,内心有什么感受?希不希望是这样的人生?希望而得不到,这样的人生会怎么样?很苦啊!患得患失,人生的苦,都在求不得。而当人明白了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他还求不求?命由我做!福自己求!心就安住下来了,莫向外求。而这一些如何经营美满幸福人生的道理,都在我们的圣贤教诲当中了。所以,《论语》告诉我们「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与人相交往都是用一份恭敬的态度,则「四海之内,皆兄弟也」。所以,当我们要求「四海之内,皆兄弟也」,首先最重要的要以真诚恭敬的心面对一切来到我们生命中的有缘人。诸位朋友,谁是我们的家人?我们来思考一个问题:假如我们看到家人的时候很欢喜很开心,看到其他的人就不欢喜不开心,这样的人生会不会幸福?不会幸福的。而当我们只是爱护我们的家人,然后对其他人都漠不关心。请问,我们的下一代学到什么?学得到对我们的孝心吗?学不到啊!所有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变化人的气质,就是要把这一颗本善的心引发出来。本善的心具足孝心、具足恭敬、具足仁慈之心,当我们把心量不断地扩展开来,就是给我们的下一代做最好的榜样。所以,家在哪儿?我们的爱心到哪儿,家就到哪儿。那现在我们的爱心要到哪儿?到中国好不好?假如爱心只到中国,那国与国要怎么样?要打仗啊!爱心到亚洲好不好?那洲与洲要打仗啊。其实,当我们真正把这一颗心无穷尽打开的时候,那是人生最快乐,最舒服的感受,因为那是人生的真相。当我们的心自私的时候,是不可能有真正的快乐的。《弟子规》告诉我们「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我们是整个生命共同体,是一体的,就好像我们是右手,朋友是左手,是一体的,现在左手痒,右手舒不舒服?不舒服。右手过来帮左手抓一抓,左手舒服了,右手怎么样?也舒服了,这是人生的真相。今天左手受伤了,结了一个疤,很痛,当我们右手拿着药一下一下帮左手抚慰,爱护他,全身都舒服啊。不止右手左手舒服,右腿左腿都怎么样?都高兴啊。

汤池镇有来自我们祖国各地,甚至海外的同胞,我相信,当王镇长在报告我们在汤池镇推展和谐社会所做的这些工作时,各地来的同胞都会怎么样?高兴不高兴?高兴啊!你看,这个真理印证了没有?印证了。当我们看到整个社会付出爱心的时候,我们的心都升起了那一份随喜,那一份欢畅,而这样的意念就能带动整个社会的风气。所以,现在社会最缺乏的就是榜样,只要榜样出来了,所有人的信心就会全面唤醒,人的善良也会唤醒起来,因为我们是一体,一个地方舒服了,就会传遍全身,但是一个地方痛苦也会怎么样?传遍全身。记得我在去年三月到澳洲讲课,一觉醒过来,突然有一点恍惚,我现在为什么会在这里?有时候醒过来在澳洲,有时候醒过来在马来西亚,有一点不适应。这两年左右的岁月,我觉得自己就像坐云霄飞车一样,速度很快,还没有回过神来。我走向祖国弘扬中国文化最重要的目的是抛砖引玉,抛了两年“玉”出。前段时间,我们的邵老师到马来西亚去讲课,是“元旦”的时候去的。确实,我们在各地讲课的老师都是没有节假日的,全年无休日,牺牲奉献。我常常跟他们说,你们辛苦了,他们说,不辛苦,很快乐。为什么很快乐?当左手不痒,当右手不痛,他们也会觉得全身舒畅。这次邵老师去马来西亚讲课,很多新加坡还有印尼的同胞都一起去听课。听完之后,很多人直接跟到飞机场说:“邵老师,我跟你们一起走,可不可以?”从这里我们看到人心那一份善良,当有机会奉献社会,奉献民主,多少人当下可以舍掉一切,全心全意去做。两年的岁月,我们走下来,体会最深的一句话就是「人之初,性本善」,有很多感人的故事我们在这里都不大敢讲,为什么?我们的功夫太差了,怕是会泪洒现场。

有一个二十出头的年轻人,他在一天偶然的机会看了我们在香港讲课的碟,他只有初中毕业,看完以后非常欢喜,拿着带子刻了25套,开始分发给他的亲友,还有一些他认识的学校。结果,亲友跟学校回馈给他的,也都是有很好的收获。他马上起了一个念头,不能只有这些人听课,我必须去请一个老师到我们陕西来讲课,长期讲学。一个二十出头的年轻人,念念当中都是他的家乡父老。他不知道海口在哪里,直接到了车站,就对人家说我要去海口,然后人家就告诉他,你要先坐车到广州。然后他就上车到了广州,到了广州,就问海口怎么走?人家就告诉他,要坐船。当他坐在船上,他心里开始慌了,还要过海啊。结果过了海以后,他先安顿了一下,然后开始沿街打听,你知道不知道《弟子规》?你知道不知道海口“孝廉”中心?诸位老师,这一个朋友很老实很憨厚,天公就是很疼这种很憨厚的人,他刚好到了我们海口一个很大的公园万绿园,他也很有判断力,他先观察哪一个小朋友特别有礼貌,一看有个小女孩很有礼貌,他就过去问她,你知不知道《弟子规》?小女孩说,嗯,我们学校都有教。他就很高兴,然后接着说,谁教你的?我们老师教的;你可不可以打电话给你们老师,然后就请这个小女孩帮他拨电话,这样就跟小女孩的老师联络上了,然后就知道了海口孝廉国学启蒙中心的地址。当他到了我们中心的时候,笑呵呵地背个袋子就走进去了,我们的老师也不认识他,就说,请问你找哪位?我就找你们,他说。他很高兴,就这样认认真真在海口学习,学了几天以后,心情很激动。

从这里可以看出,其实很多人都有一颗向善好学的心,只因为没有好的缘。我们千千万万的同胞还有多少没有遇到圣贤的缘?还有多少还在痛苦的泥沼之中?我们的祖宗都在流泪了,伤感!我们这些兄弟姐妹怎么没有好好“兄友弟恭”,“互敬互爱”?除夕早上,我们中心的同仁一起祭祖,所有在场的同仁统统都流泪了。在庄严肃穆的气氛之下,我们一步一步走向祖宗的牌位前行礼,当我一步一步在走的时候,突然明白了,祖宗对我们的爱护对我们的恩泽是一步一步的经验积累出来的,而我们的父母我们的师长教诲我们,提携我们,也是亦步亦趋这样用心去栽培。所以,我在这个行走的过程中非常的感动。下午我们又请中心很多位小朋友给父母行三跪九叩首的礼,这些小朋友的家长也在我们中心做服务。行礼的时候,所有的孩子家长都流下泪来。当孩子那一拜拜下去的时候,父母为什么流泪了?诸位朋友,父母那一份泪水为谁流啊?不是因为孩子懂得珍惜他的关怀,不是啊,父母也好,祖宗也好,他那一份泪水是欢喜什么?欢喜孩子懂事了,唯有孩子懂事了,他的人生才能幸福快乐。父母祖宗的泪水还是为我们流的,父母祖宗没有一丝一毫的念头是为自己着想。我们又拿什么来回馈父母?回馈我们的祖宗?我们明白了他们那一份存心,又怎么忍心再让他们伤心!所以,人真正明白孝道,绝对会非常爱惜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很怕有辱父母有辱祖宗。在祭祀的过程中,对于周公这一位圣人的恩德,我们有更深的体会,我们的心能够在这些礼仪当中不断地进化,不断地自我关照、反省。没有这些礼仪,我们的心很可能不知道驰骋纷飞到哪里去了,由于祭祀祖宗,祭祀老师,才能提起我们那一份孝心,那一份恭敬的心。唯有孝敬才能开显我们内在的那一个「明德」,那一份本善。周公念念为了成就谁啊?成就子孙万代。人生的幸福就在一念之间,有了感恩父母、祖宗、师长的那一份存心,人生从此以后会过得非常踏实,非常心安。我们不懂得孝顺父母、感恩师长的时候,日子会越过越空虚,慢慢会走向行尸走肉。

我们还没有闻到圣贤教诲以前,确确实实不懂得孝顺,不懂得敬师,不懂得关爱一切亲朋好友。每天脑子里想什么?都想着吃喝玩乐。其实那个内心是很不踏实,很痛苦的,甚至于我们的认知是——我们每一个月拿钱回去给父母就是孝顺。这样算不算孝顺?当我们起这个念头的时候,已经跟孝心背道而驰了,甚至于还有点恭高我慢——你看别人都没有拿钱回去,我有拿钱回去。我们现代人问题出在哪?都比下,不比上,古代人是「德比于上则知耻,欲比于下则知足」,我们的道德学问一定要跟古圣先贤相比,我们才知道差距,才知道「知耻近乎勇」;而欲望呢,我们跟那一些生活比较不富裕的人相比,我们就很知足了。其实,说实在话,吃得越好吃得越饱,病得越重,有没有?有啊!你看高血压、心脏病、脑中风,有没有像我这种身材的?没有。所以“祸福相依”,在福当中能够提起本份——孝养父母,兄友弟恭,「凡是人,皆须爱」,则福中再生大福;假如身在福中,只是自己享受挥霍,可能三、四十岁以后,人生就要长期跟药品共舞了。所以,人生幸福与否,在一念为他人,还是一念只想到自己的欲望,就在这一念之间。我们要关照回想我们现在的人生价值观是否正确。是否正确要跟真理对照才行,不能是我自己觉得怎么样。真理告诉我们什么是孝子?能够「父母呼,应勿缓」,不要说整本《弟子规》做到,第一句念下来我们的羞耻心跟惭愧心就应该起来了,古代的圣贤是自始至终从头至尾都做到了,我们连头一句都可能做不到。「冬则温,夏则凊」,时时体恤父母的需要,假设我们现在回到小时候,还在襁褓之中,连路都还不会走,躺在那里,父母对我们说:这个月给你两百块,你自己拿去吃。请问,我们能不能活到现在?不能吧。是啊,父母都是用什么心来照顾我们?念念为我们着想,连在睡梦当中都会考虑到我们会不会着凉,在天气变化很大的季节里,自己盖得很少,半夜冻醒了,赶快起身来盖我们已经踢开的被子,这才安心再回去睡觉。连在睡梦当中都不忘关怀我们,而我们回馈的只是丢两百块钱给父母,还自以为孝顺,这是人生的奇耻大辱。

人生最害怕的就是,活了一生,糊里糊涂,但只要真正明白过来,都不嫌晚。从那一刻起,就提起我们的孝心,提起我们的一份爱心。当我们真正能够珍惜老祖宗的智慧,我们的家庭关系就会开始转变。而很多的体会,确确实实要靠我们立身行道,真正去做了才能感受得到。刚刚我们提到,有一位朋友从陕西到了海口,要请一位老师到陕西去讲课。诸位朋友,您觉得他能不能请到啊?这个就是信心的问题,「天道无亲」怎么样?「常予善人」。我们信心不足,跟真理就不能相遇,就跟自己的烦恼相遇。

我们第八期的课程是在汕头举办的,这一次汕头来了一、二十位老师,真是阵容庞大。汕头的老师和乡亲给我们最深刻的感受就是他们很孝顺,很有家族的向心力,由于他们的那一份孝心那一份好学之心,就感得我们邵雅忠老师两个礼拜去给他们讲一堂课。所以,我们刚刚提到莫向外求,要向自己的内心去求。我本人接触了圣贤教诲以后,深深感受到自己人生的很多遗憾,都是因为没有智慧。在过去的讲课中,我曾经提过我有一位结拜大哥,他有两个女儿。当我开始教《弟子规》的时候,马上就想到他的两个女儿,于是带了两本《弟子规》,开了三个小时的车,刚好中午赶到了大哥那里,饭还没吃,就给他女儿讲解《弟子规》,一句一句讲,讲到一半,内心百感交集,泪水就下来了。结果,我的大哥就说了,我听大学教授讲课也没有人讲成你这个样子。那时候,我有一个深刻的感受就是:人生的过程,自己走了很多的冤枉路,很多的弯路,自己走过了还不要紧,在走这个弯路的过程中,伤了多少一心一意爱护我们的亲友啊!而那一份伤能不能再完好如初?很不容易!人生求个无愧,怎么可以伤害爱护我们的人!所以,深深感受到那一份遗憾,不希望我们的学生,下一代,再走我们人生的遗憾。

诸位老师,我们在行走的过程当中遇到了一个陷阱,自己掉了下去,还摔伤了胳膊。请问,当我们爬出这个陷阱的时候,你下一个念头是什么?这个很关键,假如下一个念头是咒骂这个陷阱,这叫意气用事,不止没有学到经验,还在糟蹋自己的身心状态,糟蹋自己的时光。突然又听到远方传来马蹄声,传来行走的脚步声,这个时候你会想到什么?会不会想到,太好了,有人要来了,不是我一个人跌下去,我赶快退到旁边看好戏。我们会不会这么想?现在这样的人多不多?现在幸灾乐祸的人很多,听到别人被男朋友女朋友抛弃了,自己心里很安慰——不是我一个人而已;听到别人被炒鱿鱼的时候,哦,那我很安慰。这个幸灾乐祸的念头把自己半生的福分都失掉了。一个人的福分从起心动念处来积累,我们应该是赶快把这个陷阱怎么样?填补起来,不要让后面的人再跌下去了。假如来不及填,怎么办?赶快站在那里,当招牌给人家看,别再跌下去了。诸位朋友,我们人生已经走过了几十年的岁月,有没有冤枉路?有没有跌入陷阱?有啊!那我们现在是不是应该携手来把这个陷阱填补起来,这是我们的本分啊,这是我们炎黄子孙共同的责任。所以,「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越学,越教,才觉得自己的能力实在是太差了,得赶快趁年轻好好学习。所以,我就先把教书的工作辞掉了,到澳洲去学习。确实,古圣先贤冥冥当中都在保佑我们,我求的两个愿望都实现了。第一个愿望是希望有一个好的中国文化老师来教诲我,因为我知道自己的习气很重,一个老师还不够,还要有另外的一个老师在身边指导我,正好卢叔叔就坐在我的身旁。真是莫向外求,真心能感,感来的一切人、事就是所感。

有一天刚好台湾来了一个传真,有一个妇女她的家里出了一些情况,希望跟我们聊一下,但是相隔海峡两岸,也不是很方便联系。我打了一通电话给卢叔叔,因为我非常了解卢叔叔那一份存心,但愿众生得离苦,不为自己求安乐,这是我在这一些老师、长辈身上深刻感受到的一份为人处事的态度。我在去年七月中旬到八月在台湾讲了一个月的课,我确实是能力很有限,很希望有机会多学习。所以回到台湾,我也请卢叔叔到我们上课的地方。不能只我一个人听,我就通知了几位朋友过来。结果,通知了四、五个人,到最后会变成四、五十人。这一次,我们邵老师回宁波,他老家的一位乡亲刚好跟她联系上了,说要跟她见面吃个饭,邵老师就带了一些光碟,想见面时送给那位乡亲。结果,一到餐厅怎么样?一群人在那里等着。所以说,同胞呼,应勿缓,人饥己饥,人溺己溺。卢叔叔那一天是早上九点到了我们讲课的地方,那一天刚好是礼拜天,平常我们是礼拜一到礼拜六讲课。卢叔叔九点开始讲课,每一个人每一个家庭有什么问题,他都给他解答,给他方法。当天,超过一半的家庭主妇一开口,话还没有讲清楚,眼泪已经掉了下来。家家有本难念的经,人生的经为什么读不懂?因为缺了一个最重要的能力,就是圣贤的教诲、智慧。我们很用心地想把家庭经营好,想把公司下属带好,但是越努力,结果很可能适得其反。所以,这些人内心的呐喊卢叔叔听到了,杨老师听到了,很多志士仁人听到了。那天,卢叔叔从早上九点一直讲到晚上九点,十二个小时。中午,我说:“卢叔叔,要不要休息一下”?他说,我难得来,不用休息,讲到晚上的时候,声音已经有点沙哑了。

我人生最大的幸福是遇到了好的师长,释净空老教授,八十岁的高龄了,还在为世界和平奔波。在与杨老师相处的这一段岁月当中,我看到杨老师每天都是凌晨入睡,早上六、七点就起床,睡眠只是三、四个小时,不疲不厌地为社会付出。而我们的师公李炳南老师,我在看他的纪录片当中,有一幕让我非常感动,那时他已经行走不方便了,九十七岁高龄了,学生一起把他扶到讲桌上。所有的学生都跟老人家讲,老师啊,您的学生都几十个人了,您老人家就别讲了。李老师说,众人需要我讲,我活一天,就要讲一天。这一份精神传给了释净空老教授,传给了杨老师,传给了卢叔叔。我们也要以这一些老师为榜样,继续传下去。

所以,那一天我在大陆接到台湾一位妇女的传真后,就打电话给卢叔叔,卢叔叔说,好,马上把我的电话给她,马上跟她联络,紧急的话当天就处理,假如不紧急,礼拜六我固定去爬山,再请她一起过来。接着,卢叔叔就跟我说,我现在跟你是连体婴儿,分不开了。我讲课的时候都提到他老人家,结果提了之后,忙得他不亦乐乎,很欢喜,因为他内心是希望更多的人能得到圣贤的教诲。所以去澳洲学习,遇到杨老师和卢叔叔这两位长者,对我的人生起了非常大的帮助。而在这几年的过程中,我深深体会到,圣贤的智慧不止是拿来读而已,一定要去做,你才有更深的体悟,所谓「信」、「解」、「行」、「证」。「证」就是你做了以后才真正感受得到,那才是真相。「君子所以异于人者,以其存心也」,君子跟一般人不同的地方在哪里?「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每一次讲到这里,我都会想起孟夫子的一句话,孟子说:「予岂好辩哉?予不得已也」。这一句话的背后是无尽的慈悲,为什么孟夫子要这么“耳提面命”?因为在那个时代,人已经不懂得判断是非善恶,基础非常地不牢固,孟夫子生怕人不懂得如何做人,把人生搞得畜牲不如,所以他必须把理讲得非常清楚透彻才行。你看孟夫子这一段话,把一个君子的存心,到他表现出来的行为,以至于当他这样去待人所感召来的人生境界,分析得多么透彻。仁慈,礼敬他人,表现出来就是时时为人着想,时时恭敬人,感召来的人生际遇是什么?人敬人爱。这一段话我们自己学到了没有?什么是学到了?「信」、「解」、「行」、「证」,唯有力行才能体证。说实在的,这一段话几个人相信呢?要没有「信」,就不可能有提升,有发展。所以,我们首先要相信「人之初,性本善」,这是相当关键的一个人生态度。我们不相信「人之初,性本善」,你就不可能演出这样的人生,因为当我们在跟人相处的时候,对方可以感受到你的那一份不信任。

前年我们在天目山讲课,有一位朋友四十岁,以前当过武警,武艺高强,主办单位就安排他照顾我们这些主讲的老师。大家对他都不陌生,可能不知道他姓什么,但现在很多人都叫他“太好了先生”,因为他听完课之后对着我们说:太好了,太好了,真是太好了。他现在也在大力推展中国文化,做得非常认真。因为他提到,他终于明白太太为什么跟他离婚,孩子为什么不能跟他沟通,同仁为什么这么怕他,原来问题都不在别人,而在他自己身上。我在大庆讲课的时候,他跟我见了一面。隔天要上课了,他过来跟我说,蔡老师,我要回去了。坐了十几个小时车来,结果,见了我一面就要回去了,也不听课。他说,我不用在这里听课,老师你每天都在我们家,所以,我不执着,看了你就好。真是拿他没办法,结果,我到了庐江,好像第三天,他又出现了,然后拿了三包芝麻糊,说:蔡老师,这是我亲手磨的芝麻糊,你一定要吃。诸位朋友,我的芝麻糊已经吃不完了,可以开一家专门卖芝麻糊的商店了。知道初四到初十二,我们要办这个课程,他带了二十个人,还开了一辆游览车,人还没出来,先出来上千斤的红萝卜,还有他们当地产的板栗等,一袋一袋搬出来。我们真正感受到了人心的善良,一个外表这么粗犷的男子,读了圣贤教诲之后,如此的谦恭、有爱心。

确实,每个人都有这一份善心,只要他遇到圣贤的缘,他那一份善心就会被点燃。而人的善良也唯有我们自己去爱人,敬人,你才能印证得到。这一段话,我们讲课的老师听起来,一定非常有感受,「四海之内,皆兄弟也」。我们的王贵清老师,夫妇两人到山东庆云去讲课。当地有一对夫妻,她的先生比较没有责任感,整天在外面吃喝玩乐,太太也很烦恼,后来他的太太来听我们讲课。诸位老师,太太听完课以后怎么办?是不是叫先生:坐好,跟我一起念《弟子规》!我们要信真理,信哪一句呢?要信字字句句,不可以打折扣,假如我们打开《论语》,然后说,这一半我要做,这一半我不做,这样对不对?诸位朋友,我们跟谁学?谁是老师啊?我们比孔老夫子还有智慧,对不对?我们还在那儿挑捡呢,比孔子还能耐,那还学什么?所以,字字句句都要做。所谓「其身正,不令而行」。我们学圣贤教诲,头一个最重要的是态度,每一句教诲都在讲「我」,回不到这个点上,你的人生铁定转变不了,这没有侥幸,没有偶然,一定要回到「修身」为本,《大学》里最重要的一句话「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所以,王老师夫妇先去付出,先自己做好,然后就开始有很多当地的人一起来共学,其中刚才提到的那一位太太学了之后,回去自己先做好自己的本分,慢慢地,先生会提醒她,你赶快去上课吧,再然后,她先生也走入教室来。确实,惟有我们修身,自己先做,才能唤起对方那一份善良,所谓「愧之,则小人可使为君子」,为什么?每一个人都有善良的本性,但是「激之」呢,我们只是看到对方的过失,「则君子可使为小人」。所以,很多夫妇关系处理不好的,其实不是他先生他太太不好,是自己不好,当自己转变了,整个家庭就和乐了,这是人生的真相。

那位先生一来学习,也很认真。他观察到王老师夫妇穿得比较单薄,家里面当时还没有来暖气,刚好他们的家乡生产棉花,就做了两床棉被送到王老师的家里。你看「人之初,性本善」,相信王老师他们夫妇盖着这个棉被,暖不暖和?可以暖多久?暖一辈子啊。所以,你看有什么投资报酬率会比用爱心对待人更有收获的?所有推展中国文化的老师都有一种感受——舍一得万报,才付出了那么一点点,就得到这么多人的爱护、照顾。我们在深圳办的一个幼儿园,有一位家长本来住在深圳市中心,后来,他把这个房子租出去,自己回到郊区老家居住。这一位父亲每天坐车要一、两个小时去上班,一来一回,足足要在路上三个多小时。他为什么这么做呢?因为他知道推展圣教不容易,看到“明道”中心这些老师很辛苦,他把房子租出去,拿这一笔钱来支持我们的老师,他自己每天坐三个多小时的车,还乐在心头。我们这一些老师真正感受到一个真相——人心太厚道了。当我们把人的那一份厚道之心唤醒,和谐社会其实并不遥远,惟有我们相信、理解、真正去做,就会感得这个结果。你的感受越深,你的信心就越深。所以,「信」、「解」、「行」、「证」是一个无止境的循环。

当我们真正照着《弟子规》的教诲来做,其实幸福并不是很远的事情。凡事都要从我们的心上下功夫,幸福来自于懂得如何感恩,如何爱人。我们能不能「冬则温,夏则凊」?对谁“冬温夏凊”呢?要把这个心不断延伸开来,不止是对自己的父母,也要对自己的公婆。我们有一位老师,她在除夕帮她的婆婆洗脚,洗得非常认真。然后,也想给公公洗脚,她就先请他先生去帮公公洗脚,结果这个公公不大适应,就说:“…啊!啊!不用了,不用了。”因为这位老师的女儿也学中国文化,就跑过去,把她爷爷的脚压下去:“爷爷,我来帮你洗。”结果,他的爷爷还是不习惯。最后,媳妇也加进去了,三个人压着公公的脚,怎么样?要帮他洗。他的儿子就说了,连媳妇都要帮你洗了,你还不让儿子先洗一下。接着,老父亲的心就安定下来了,就让他的儿子帮他洗脚。诸位朋友,幸不幸福啊?幸福遥远吗?一定要赚一千万才能幸福吗?我们对人生的理解错误了,幸福就在尽孝之中;幸福就在用智慧教育孩子当中;幸福就在我们跟孩子讲德育故事当中;幸福就在先生回来,我们帮他倒杯热茶,然后跟他说,你辛苦了,然后帮他按摩,这个就是幸福。

人不学,不知道。很多教课的老师都有这样一个感受,我才付出一点点,我的先生,我的太太就回馈我太多了。有一位老师,学了《弟子规》以后,就觉得自己对婆婆不够孝敬,回家以后,她跟婆婆道歉,从此以后,每天早晚都跟公公婆婆问安,自己能够做的家事都尽力去做,减少公公婆婆的负担。诸位朋友,当我们对公公婆婆好的时候,请问,谁最有感觉呀?谁最欢喜啊?当然是儿子最高兴了。所以儿子就主动说,我陪你回娘家。结果,他陪着丈人、岳母、以及他太太的兄弟姐妹一起去游玩了好几天,一家人非常和乐。回来以后,这位先生很感动,就发了条短信给他的太太——这几天是我人生最幸福的日子。当然,这个幸福的日子会过多久?会过一辈子。所以,幸福就在一念之间,懂得反省自己,懂得从自己开始改起,开始做起,所谓「依报随着正报转」,「正报」是我们的存心,「依报」就是我们周边所有的人事环境跟物质环境。人与人不能和谐,问题在我们的心,这是毋庸置疑的一个真理。

宋朝的时候,有一个读书人叫苏东坡,这个故事大家听过没有?请问,谁是苏东坡啊?噢,苏轼,字子詹。「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假如我们听故事,哦,那是孔子,那是颜回,那是某某某,都不干我的事,那我们学什么?诸位朋友,你在看《孔子传》的时候,你是谁?当我们完全契入孔子作为圣贤的存心,你才能从中获益。说回苏东坡,有一天苏东坡静坐,觉得身心轻安,诗兴大发,写下一首诗「稽首天中天, 毫光照大千, 八风吹不动, 端坐紫金莲」。诸位朋友,当他在写这一段诗的时候,“八风”动了没有?所以,一个人修行,一个人求学问,真正的功夫要用在「善观己心」,那是懂得「修」的人。假使自己“八风”动了,要三天、五天、甚至一年、两年之后,才在人家的提醒下明白过来,请问,这一段岁月,我们自己跑到哪里去了?都不知道学问退了几丈远,还沾沾自喜呢。当然,一开始要有这么好的观照能力,也不大可能。这个时候,就要有好的老师,好的同学一起帮忙提醒我们。苏东坡写了这一首诗,就想拿给佛印禅师看一下,为什么要给佛印禅师看呢?炫耀一下,起了跟别人攀比的心,佛印禅师高深,我的学问也不比他差。结果,佛印禅师看完,回了一个字“屁”。苏东坡一看,“八风”动得更厉害了,气得半死,赶快坐船过来,结果还没入寺门,看到大门口贴了两行字:八风吹不动,一屁打过江。诸位朋友,一个人开智慧什么时候开?时时刻刻可以开。假如这个时候苏东坡马上回光返照到自己的的傲慢心,虚荣心,他当下可能就开悟了。所以,一切人都在成就我们的道德学问,我们在求学的过程中,只有一个人是学生,谁是学生?我们自己啊,一切人都是老师,你还生什么气?一切人都是老师,那一切时一切处你都在恭敬、感恩当中,幸福啊!你看苏东坡,当下他假如体会到佛印禅师那一份苦心,提醒他不要再被自己的「贪瞋痴慢」、「五欲六尘」所沾染,他马上看到自己的那一颗妄心,他会深深地鞠躬下去,鞠一躬还无法表现他的感受,可能马上跪下去,磕三个头。苏东坡那一生的学问就怎么样?可能就成就了。很多人说,我都没有贵人,错了,是我们没有好学、感恩的心,人生不能责怪任何人。结果,苏东坡怎么做的呢?没有顶礼,也没有感恩,走的时候可能心里还在想:你给我记住。下一次,苏东坡刚好又跟佛印禅师一起打坐,打完以后,苏东坡就问佛印禅师:你看我像什么?佛印禅师说,你非常庄严,看起来就像一尊佛。苏东坡想,没有比佛更高的了,我这一次赢定了。诸位老师,读书人的攀比心,造罪很大,为什么?读书人,知识分子,是社会的标杆,读圣贤书的人都互相嫉妒障碍了,所有的人民看了怎么样?起而效法,破坏社会的和谐,为此,读书人要负最大的责任。古代说,「文人相轻」,其实这一句话对他们太抬举了,「相轻」的人还是不是文人?是不是真正把圣贤教诲学进去了?没有啊,真正学进去圣贤教诲的,就知道君子成人之美,这才是真正学进去了。

说回苏东坡,他想这次赢,所以,当佛印禅师问他,你觉得我像什么?因为佛印禅师有一点胖,所以身上的肉一坨一坨的,苏东坡说,你看起来像一坨粪。说完,他很高兴,就回去了。苏东坡的妹妹一看哥哥,就感觉今天可能发生了什么事,就问他,苏东坡就把经过告诉他妹妹。结果,他妹妹说,哥哥,你实在是输得太惨了。苏东坡很纳闷,他说我像佛,他像粪,我为什么输了?妹妹说,人家禅师心里有佛,见人是佛;你心里有粪,见人是粪。诸位朋友,这个故事在讲谁?人生就好像一面镜子一样,我们笑,镜子就对我们笑,我们哭,镜子就对我们哭。诸位朋友,我们现在的镜子是笑还是哭?所以,当人们以恶意对我们,回光返照,是我以恶意对人,当我以宽恕对人,就会赢得他人的宽恕。我们思考一下,脾气越大的人,就越看不顺眼人家脾气大,有没有?他遇到一个脾气比他更大的,他就在那里发牢骚了。谁会看人家贪心不顺眼?贪心的人看人家不顺眼,有没有?越愚痴的人,他就笑人家愚痴,看不到自己愚痴。真正有修养的人,看到脾气大的人,只会感受到他的苦,只会希望念念引导他不要再自讨苦吃,自作自受。这个故事很有含义啊,让我们回光返照,我们用什么心待人,就能感得什么样的人生境界。

诸位老师,你有没有看一切人都是老师?为什么这么讲呢?我在海口讲课,讲了半年多,有一个朋友听了半年,每一次都告诉我,蔡老师,你讲的真好。当然,这时候我“八风”有没有动?有没有晃?讲了半年,每一次都说,你讲的真好,我突然觉得我很对不起他,为什么?他用半年的岁月跟我相处,我对他的人生一点帮助都没有。因为真正对他有触动,他一定会去做,做了之后他的人生一定会转变。他来了一定会告诉我,我的孩子变乖了,我婆婆对我很好,一定是这样。所以,蔡老师对大家没什么帮助,最有帮助的人是谁呢?是你一看到他就会生气的人,那个人对你最有帮助,为什么?因为他在告诉你,你脾气这么大,还不好好修啊!你看蔡老师讲了半年,我们还不知道从哪里提升自己的学问。他一出现,你马上就怎么样?就知道了。所以谁是老师啊?所有让你起贪心,发脾气的人,就是你生命当中最好的老师。因为我们的「明德」被什么遮盖住了?就被「贪」、「瞋」、「痴」、「慢」、「疑」盖住了,你把这个「贪」、「瞋」、「痴」、「慢」、「疑」拿开来,你的智慧、福报、德能就通通彰显出来了。《大学》里面说:「身有所忿懥,则不得其正」,所以,这一些让我们发脾气的人就是我们的贵人,让我们知道有下手处,不然我们学了三年、五年,心里面还在那里想,我学五年了,我学十年了,这样是自欺欺人,自己学问都没有提升。所以,要感谢一切来让我们知道我们问题的人,要用感恩心,要用把他们当贵人当老师的心来对待他们。

我们的目标是要成就和谐的家庭,和谐的社会,但是,登高必自卑,行远必自迩,一定从我们眼前这第一步先跨出去,想要家庭社会和乐,最重要的是自己的心先和谐、和乐才行。那我们要把「贪」、「瞋」、「痴」、「慢」、「疑」去除,我们要把对立去除,把对立去除了,心才能平。我们的心平了,别人的心才会平;要把疑虑去除,要把矛盾、冲突放下,这样,心才能安定下来。所以,心净则佛土净,心安则众人安,心平则天下平,我们要追求这个目标,首先要在我们自己的心地下功夫。《古兰经》当中有一段话非常好,接济与我们断交的人,原谅对我们行不义的人,照顾与我们绝情的人。诸位老师,做不做得到?接济与我们断交的人,照顾与我们绝情的人, 原谅对我们行不义的人。诸位朋友,我们跟他人是一不是二,原谅对我们行不义的人,就是原谅谁?原谅自己。当我们不原谅别人,我们的心不平,我们的心不安,我们的心不净,这样的人生态度是自讨苦吃。当我们自讨苦吃,有没有做到「入则孝」?当我们眉头深锁的时候,父母知不知道?我们的孩子能不能感受得到?当我们心胸狭隘,孩子就潜移默化地受到了影响;当我们的心胸宽阔,你的家道可以绵延像范仲淹一样千年不衰;当我们提起对一切人的包容,对一切人的照顾,我们的家庭我们的团体,就能成为他人家庭团体的榜样,惟有榜样的力量才能唤起所有人的本善之心。所以,我们互相期许往后的人生要演一场好戏,要学为人师,行为示范。

今天这里有很多朋友,我们是第一次相会,也在这里跟大家拜个晚年,祝大家吉祥如意,新年快乐!我们行圣贤教诲的人,要求结果,首先要种什么?种因!不然又不明白了,诸恶莫做,岁岁平安,众善奉行,才能万事如意。祝我们新的一年活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好,谢谢大家!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幸福       一念之间)(五明学佛网:幸福       一念之间)  

 普献法师:十个幸福方程式 

 果煜法师:天心明月 2.幸福贴心 

 贤崇法师:简单就是快乐,就是幸福 

 贤崇法师:踏上八正道的幸福人生路 

 慧净法师:做人的佛法 上篇做人的佛法.《善生经》讲记 第 

 明奘法师:复旦大学幸福企业家高级研修班《金刚经》解读 

 湛如法师:认识幸福 创造幸福 

 刘元春教授:缺乏幸福感的我们该何去何从 

 佛光法师:如何增进人生的幸福 

 衍慈法师:如何活得幸福 

 圣凯法师:佛教:一种幸福观的教育 

 悟妙法师:皈依三宝是幸福之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