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幸福人生 -->婚姻家庭

 从佛经里感悟爱情


   日期:2014/11/23 15:14: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佛教引导人学习放下万缘,不执着感情,却不是要人无情。因为,人生来就是有情众生,只消把爱情的聚散当成因缘变化来看,明白“缘散则散,缘聚则聚”的道理,爱、恨便能在这一念之间转变、释怀。

  只要是人,就不可能没有感情,佛教称众生为“有情”,就是因众生皆“有爱”的缘故。人活在世界上,除了饮食的养分,还需要精神的滋润。而感情就是最好的精神滋润剂。因此,感情和生命可说是息息相关的。感情虽然带给人很多温暖,却也充满痛苦。相爱的人,感情浓烈,如胶似漆分不开;一旦爱过了头,或失去了爱,就变成了苦。也有人以为只要不动情,就不会为爱所苦,这恐怕是一厢情愿的想法——情爱和生命息息相关,无论是否定它,或硬生生地把它切断,既不合乎佛法的因果,也不合乎人情的道理。佛教虽然劝人学习放下万缘,不要执着感情,却不是要人无情,因为人本就是有情众生。

  ▌遇上触礁的爱情

  男女间的感情,往往非自己的期待所能控制。假如有一天,你的女朋友或是男朋友突然跟你说:“对不起!我已经遇到更适合的人,请你以后不要再来找我。”你会不会觉得晴天霹雳?觉得自己被背叛、被抛弃了?

  曾有位年轻男子,因为感情触礁,非常痛苦,他说:“如果是我要离开她,可能就不会这么苦,偏偏是她要离开我,而我不想离开她,所以我就像被判了死刑一样。”

  失恋的人,常常悲观地觉得生不如死:“连我最爱的人都不要我了,我还活下去做什么?”有时候甚至还会咒骂:“哼!你不要我,我本来就不想要你了。”或是“真是有眼无珠。”时常在报上看到,有人为情轻生,结束自己的生命;有人为情杀人,抱着“你让我这样痛苦,我也不让你快活。”或是“我得不到你,天下人也甭想得到你。”的偏激心理,而把对方杀了,甚至有的在杀了对方之后,自己也跟着自杀。

  大多数的人都知道,爱情是双向的。既然如此,如果对方不爱你,何必苦苦穷追不舍,何不洒脱放下,开启新生。可是,有些人偏偏就是死心眼,非卿不娶,非君不嫁,不但为对方带来困扰,也让自己陷入困境。理虽如此,毕竟人非草木,孰能无情?一般的人,仍常常为情所苦。正如电影《后会无期》的台词,我们听过无数的道理,却仍旧过不好这一生。要放下感情,其实是件很不容易的事。

  ▌以因缘化解爱恨

  因爱而生怨、生恨是很不幸的,因为真正的爱情要双方你情我愿,有因有缘才能成就,不是自己想要就要。

  假使对方已经明白拒绝你的感情,自己却还想尽办法,想把对方追回来,就好像赌输的人一样,心中不服气,老是想翻本,钱输光了就想办法再借,也因而愈陷愈深,不可自拔。既然知道无法挽回,就不要再陷下去了,不如从旧战线撤退,就算是以此为戒,至少学到经验,也就够了,如此就是对自己的慈悲。爱情有时就像橡皮筋,最后放手的,总是伤得最痛的。做到随缘不攀缘,不仅是照顾别人,事实上,也是在保护自己。

  我曾经见过一位女孩,在被男友遗弃时,希望自己能和男友同归于尽,后来,她知道男友早已另结新欢,铁定不可能再回头来爱她,于是便说她已经想通了。既然因缘如此,勉强执著对谁都无益,何不为自他放生,欢喜步入更好的生活呢?如此转念,就不想痛恨他一辈子了。

  当爱情受到挫折时,应试着化解自己心中的愤怒、不平。像这个女孩所体会到的“因缘”,即是“空”的观念,是最能够助人摆脱痛苦的。只要以因缘观爱情聚散,明白“缘散则散,缘聚则聚”的道理,爱、恨便能在这一念之间转变、释怀了。

  ▌以尊重的心态经营爱情

  曾有位太太向我诉苦:“爱情应该是牺牲自己,奉献他人。我丈夫虽然口里说爱我,却从不奉献他自己,反倒要我奉献给他。我想,既然他不爱我,那我也不要爱他了。”为什么奉献爱情,却还有要求回报的附加条件呢?

  照道理说,真正的爱情应该是无私的付出,但是多半的爱情还是以占有、控制为出发点,这与自己的不安全感密切相关。因此,要求情人对你做到全心的奉献,恐怕是很困难的事。也因如此,爱情往往是痛并快乐着。期待、要求,希望得到对方“真心”的对待和付出。可是,这种心是“真心”吗?《金刚经》中有一段话:“如来说诸心,皆为非心,是名为心”。“诸心”是言,每一众生的种种心理活动现象,都是虚妄的。从佛法的观点来看,只要有心,就皆非真心,要“心无所住”,心中无物、无心,那才是“真心”。所以说,占有心、依靠心、期待心,都不叫“真心”,而是“烦恼心”。

  古人说“相敬如宾”虽是老生常谈,却是能够维系长久爱情的真正智慧。如果想避免吵架、误解,或者是想消融不断的期待、要求,在遇到诸如此类的问题时,不妨以尊重的心态,心悦诚服、欢欢喜喜、平平静静去面对、解决,心中的纠结,其实在当下都能即得化解。

  爱情里的关系,并不是在互相执着、纠缠和占有,而是互相的贡献、成长和学习。能够互相关怀、照顾、包容,不去彼此计较、相互猜疑,多沟通,并相互信赖,才能成为菩提眷属。 

  正如嘎玛仁波切所开示的:要学会等待,多一点耐心,两个人一起改变是最好的。“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学佛,慢慢变老。”这是佛化家庭最浪漫的爱情了:为了利益众生,从携手世间的快乐,直到一起成佛;从短暂的人天福报,直到究竟的解脱大乐。这才是最幸福的时光。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佛经       爱情)(五明学佛网:佛经       爱情)  

 会性法师:佛说观无量寿佛经集解 

 其它:读诵佛经的“出入法”(黄震铭) 

 沈家桢居士:沈家桢自述学佛经过 

 杨曾文教授:唐玄奘及其佛经翻译 

 明证法师:我的学佛经历 

 陈星桥居士:佛经教学随想录 

 方广锠教授:现存最早的汉文佛经《四十二章经》 

 方广锠教授:怎样读佛经—佛教研究经验谈之一 

 曾琦云居士:在爱情中实现涅盘——与现代禅一起讨论佛教爱情 

 于凌波居士:佛经结集与佛教流传 

 刘先和居士:一部与中国人十分当机的佛经——学习《六祖坛经 

 韩廷杰教授:符秦时期的佛经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