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一行禅师:太阳我的心33其大无外,其小无内


   日期:2010/1/1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其大无外,其小无内

  请你跟我一起打坐。坐的时候全身放松,觉得舒适,然后注意你的呼吸,让呼吸变得越来越柔和,越来越轻微。过了一会儿之后,再把你的注意力转向你身体的觉受。如果你感觉到不舒服,或者感觉到很愉快,那你就把注意力集中在那儿,用清醒的觉照来感受这种觉受。过了一会儿,再去观照你体内不同器官的活动,如心、肺、肝、肾、消化道,等等。正常情况下,这些器官工作的时候毫不费力, 不会引起你的注意,除非它们生病了。接着再观察血液的流动,如同一条小河,穿过林子,滋润着土地。

  你知道,血液循环滋润着你身体的所有细胞和器官,反过来,这些器官(它们由细胞构成),如消化道使血液不断生长,肝和肺不断使血液净化,心脏不断推动血液运动。身体的所有器官,包括神经系统和腺,都是相互依赖而存在的。肺对血液来说是必不可少的,所以血液属于肺。同样的道理,我们可以说肺属于心,肝属于肺,等等。由此我们明白体内的每一个器官都暗示着其它所有器官的存在。这就是《华严经》中所说的"法界缘起"、"互即互入"。因和果不再被看作是直线条的,而是一个网,不是平面的二维之网,而是多维度、全方位相互交织的无穷无尽的网络系统。不仅仅是每一器官包含着其它所有器官的存在,而且每一个细胞也包含着其它所有细胞的存在。一是呈现在全体里面,全体亦呈现在一里面。在《华严经》中,这被清晰地表述为"一即全体,全体即一"。

  当我们完全领悟了这一点,我们就可以从一和多的思维圈套中挣脱出来,这种思维习惯将我们缠缚得太久。当我们说"每个细胞包含着其它所有的细胞"时,不要误解了我,认为有某种方法可以把每个细胞的容受力扩大到把所有其它的细胞都含摄于其中。我的意思是说,每个细胞的存在暗示着其它所有细胞的存在,因为它们不可能独立存在,不可能与其它的细胞割裂开来。一位越南的禅师曾经说过,"如果这颗尘土不存在,那么整个宇宙也将不存在。"一个觉悟的人从一粒微尘中可以看到整个宇宙。初习禅的人,虽然不能够做到像观察手中的苹果那样清晰地明了这一真实,但是借助观察和反省,还是能够理解这一点的。《华严经》中有不少语句,会令那些对法界无尽缘起规律不曾作过沉思的读者感到震惊和糊涂。"一粒微尘见无量佛刹,一一佛刹有无量诸佛,一一诸佛现无量威光。""一世界入多世界,多世界入一世界。""一一毛端纳无量须弥。"在现象世界,每一个事物看起来都是作为一个独立的实体存在,各有各自的特殊位置,"此"在"彼"之外。当我们深入地洞彻了万物无尽缘起规律,我们就会明白,独立的观念是错误的。每一对象都是由其它所有事物构成的,并包含着其它所有的事物。根据对无尽缘起规律的沉思,一和多的观念瓦解了,其它诸如大和小、内和外之类的观念也是如此。诗人Nguyen Cong Tru 明白了这一点之后,惊呼道

此界与他界
无与佛比伦
其小无有内
其大无有外。

太阳我的心

  现在我们既明白了我们体内"一即多,多即一"的道理,那就让我们进一步冥想我们体内整个宇宙的存在。我们知道,假如我们的心脏停止了跳动,那我们的生命之流将立即停止,因此我们非常爱护我们的心脏。然而,我们很少注意到,存在于我们身体之外的其它事物,对我们的生存来说也是必不可少的。观察一下我们称之为太阳的那个很大的光源吧,假如它停止了发光,那我们的生命之流也将随之停止。因此可以说太阳是我们的第二心脏,体外的心脏 。这个巨大的心脏为地球上所有生命的生存提供了必要的光和热,植物的存活要感谢太阳,它们的叶子吸收太阳的能量以及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为树林、花朵、浮游生物提供养料。而我们人类以及其他动物能够生活,得感谢植物。所有生物,包括人类、动物和植物,都直接或间接地在"消费"太阳。我们不可能把太阳 我们体外的这颗巨大的心脏的所有效能一一描述出来。事实上我们的身体不仅仅局限于我们的皮肤范围以内的东西。它比这个要大得多,广阔得多。假如围绕地球的大气层消失了,哪怕一刹那,我们的生命将完蛋。宇宙中没有哪一个现象,从沉睡在海底中的一颗卵石,到数百万光年以外的星系的运行,不与我们人类密切相关。诗人沃尔特·惠特曼(Walt Whitman)曾说过:"我相信,一片草叶并不比运行的星星渺小。"这些话虽不是哲学,但它们发自诗人的灵魂深处。他说:"我是巨大的,我包含着万物。"

互即互入

  我刚才提到的禅观内容也可以称作无边无际的互即互入,也就是说,所有现象的存在都是互相依赖的。这种观想可以帮助我们从同与异、一与多的概念中摆脱出来,可以把"我"的观念消解掉。因为自我的观念建立在同与异的对立基础之上。当我们观想一粒微尘、一朵花、一个人的时候,我们的思维无法从"同"、"一"和"自利的打算"等观念中摆脱出来。我们总是直线条地看待一和多、一和非一的关系。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这样做是必要的,好比火车需要轨道一样。但是,假如我们真的领悟了微尘、花朵和人类的无尽缘起性,我们就会明白,没有差异性就没有同一性。同和异之间是相互渗透的。同就是异,异就是同。这就是《华严经》中所说的互即互入的规律(也就是法界圆融)。

  互即意味着"此即彼","彼即此"。互入意味着"此在彼中","彼在此中"。当我们深入地沉思互即互入的规律,我们就会明白,一与多的观念仅仅是我们用来描述真实的一种心灵结构,好比我们用水桶装水一样。一旦我们逃脱了这种心灵结构的束缚,我们就像火车脱轨一样,自由地飞出去。正如当我们意识到我们站在星球上,这个星球一方面正绕地轴自转,另一方面绕太阳公转,我们的上下等方位概念就会瓦解一样,当我们意识到事物的相互依赖性,我们就会摆脱"一和多"的观念。

  在《华严经》中,"因陀罗网"这个意象是用来说明万事万物之间相互作用、相互交涉之无穷无尽的变化性。这个网是无数不同的宝珠织成的,每颗宝珠有数不清的面,每一颗宝珠可以一一映现网上其他的宝珠,其他的宝珠亦互相映现。从这一角度来讲,每一宝珠都包含了其他所有的宝珠。

  我们也可以举一个几何例子来说明。假设有一个圆,以C为圆心。这个圆周是由所有从圆心C发出的等距离的点构成的。这个圆周之所以存在是因为圆周上所有的点存在。假如周围上哪怕有一点消失了,那么这个圆周也就立即消失了。这好比孩子用纸牌搭成的一间房子,拆去其中一张纸牌,其它的牌都会塌下来。每一张牌都依赖于所有其它的牌,去掉其中之一,房子就不复存在了。周围上每一点的存在都依赖于所有其它的点。从这里我们可以明白"一即多,多即一"的道理。周围上的每一点都是同等重要的。纸牌房子上的每一张牌也是如此。每一个个体对整体的存在都是至关重要的,对整体中所有其它的部分也是如此。这叫做"相互依存"。

  为了想象一下事物之间相互关系的那种相互交错性(它说明了事物互即互入的特征),我们可以画一个球体,这个球体由球面上的所有的点和球内所有的点构成。这个球体尽管有非常非常多的点构成,但是缺少其中的每一点,它都将不复存在。现在假设我们把其中的每一点都同其它的所有的点连接起来,比如我们先把点A同其它每一个点连接起来,然后我们又把点B同其它每一个点(包括点A)连接起来,这样直到所有的点都连接起来了,这时我们就可以看到我们已经织成了一个非常稠密的网,它把所有的点都编结在一起。

  "菩萨明了法界无尽缘起,在一法中见到万法,在万法中见到一法,在同一性中见到多样性,在多样性中见到同一性,在无量中见到一,在一中见到无量。诸法生灭变化,所以非真。"

  早先的时候,我提到,现代物理学中的靴襻(Bootstrap)理论与我们这里所说的相即相入观念是非常相近的。"Bootstrap"理论放弃了物质基本元素的观念,认为宇宙是相互依存之诸现象构成的一个网络,其中每一现象都是由其它所有现象共同协作构成的。宇宙是事物之间相互依存而构成的一个动态"织品",它们当中没有一个事物是究竟实在的。我们称作粒子的东西只不过是粒子自身之间的一种相互关系罢了。

  或许有人问,"虽然我同意,每一现象的生存都依赖于其它所有现象的存在,但是,那个包含一切现象的全体则来自何处?"请您给他一个回答好吗?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一行 禅师       内 外)(五明学佛网:一行 禅师       内 外)  

对不起,暂时还没有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