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明如居士:如何面对诽谤?


   日期:2014/12/17 8:59: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日常生活中,有时我们会遭遇他人当面或背后的诽谤,诽谤者有时会用很难听的话语加在我们身上,甚至到处传播这些恶言。此时,大多数没有智慧与修炼的人,首先会怒火中烧,然后就是以牙还牙地与之恶斗一场,结果是鱼死网破、两败俱伤。古今中外,人与人之间很多刻骨铭心的仇恨就是这样形成的。内心怀着仇恨,使自己的生命染上痛苦的色彩而生活在世界上的人,真是举不胜举。所以,每一个热爱生活与珍惜自己生命的人,都要学会正确面对他人的诽谤,避免让自己与他人的生命被不理智的行为所破坏。

据说,南非总统曼德拉因反对种族隔离而被囚禁在监狱时,三位看管他的狱警曾对他很粗暴;后来,他出任总统时,邀请他们来做客,过后朋友们私下表示不理解,曼德拉向他的朋友们说了一句流传后世的睿智话语:“当我走出囚室,迈出通往自由的监狱大门时,我非常清楚,自己若不能把悲痛与怨恨留在身后,那我其实仍在狱中。”曼德拉的这句话确实值得每一个热爱生命的人仔细阅读与思惟一百遍:当我们遭遇他人的伤害时,如果不能将悲痛与怨恨留在身后,我们的生命就被“伤害”紧紧地束缚、囚禁与染污了,每一个有智慧的人真的应该像曼德拉那样,学会将悲痛与怨恨“留在身后”。

曼德拉的这种面对伤害的方法其实也是中国古代圣哲们所竭力倡导的。《百丈清规》中说:“是非以不辩为解脱。”《格言联璧》中说:“何以息谤?曰无辩;何以止怨?曰不争。”这些经圣人们仔细观察过的至理名言异口同声地在告诉我们:当面对诽谤与是非时,不要去辩解、争吵、怨恨,这就是最理智的止息诽谤、化解仇恨的方法,也是最智慧的让自己从是非中解脱出来的方法。一棵树能够存活下来,甚至枝繁叶茂,需要土壤源源不断地提供养分;如果土壤不再提供养分,树很快就会枯萎。同样,面对他人的伤害,如果不能停止怨恨与争吵,那我们就是在继续向这件事投注负能量,既然得到了能量,这件不愉快的事情就会继续延续下去;相反,如果我们不去辩解与争吵,将怨恨与痛苦“留在身后”,心就向这件事停止了能量的供给,这件事就会很快平息下去。从因果法则来看,一件事得以存在,都是因为心在这件事情之上投注了能量;如果心不再投注能量,这件事就从根本上失去了存在的可能,这确实是息灭痛苦与是非的釜底抽薪之法。

虽然知道了上述取舍之理,不少人由于嗔怒的习气重,遇到他人诽谤自己时恐怕一时难以做到,因此还需要不断观察诽谤本身及其后果的真相,来去除对诽谤的恐惧与不接受。

一、观察诽谤本身:诽谤之语,既不能伤害自己的身体,也不能伤害自己的心灵;但是,如果自己怨恨诽谤者,自己的心灵与身体就会受伤。

他人的诽谤之语是口腔发出的声波,在空气中传播的声波在本质上只是空气的振动而已,这种振动的频率极低,根本无法伤害我们的身体,对于这一点我们通过观察就可以认定。

他人的诽谤之语能不能伤害到我们的心灵呢?也不能。这是因为我们的心灵是无形无相的,如虚空一般没有任何物理实质,而声波则是有物理实质的空气的振动。有物理实质的东西永远不可能伤害到虚空,就像有形的利刃无论在虚空中如何挥舞,都不可能伤害虚空分毫。同样道理,即便有一万个人在用难听的话语诽谤我们,其实也不能伤害自心分毫。

既然他人的诽谤之语既不能伤害我们的身体,也不能伤害我们的心灵,为什么我们听到他人的诽谤时,内心会痛苦,甚至身体也会感到种种不适呢?应该知道,自己身心的这种痛苦不是他人的诽谤造成的,是自己的心对他人诽谤的态度造成。我们的内心已经习惯于听到他人的诽谤立即生起“不接受与怨恨”的情绪,让自己的心感到痛苦的正是内心的这种“不接受与怨恨”的情绪。心痛苦了,身体当然也会跟着痛苦,因为自己的心会极大地影响自己的身体。他人诽谤我们时,如果我们的内心没有不接受,也没有怨恨,内心自然就感受不到任何痛苦。

如果一只纸老虎出现在面前,我们误将其认作是吃人的真老虎,就会吓得四处奔走,惊慌而痛苦;当认识到这只是一只纸老虎时,内心的惊慌和恐惧就会消失。同样,如果认识到他人的诽谤于自己的身心根本无损,内心就不会产生不接受与怨恨。

所以,以后遭遇他人的诽谤应当牢记住:“诽谤只是纸老虎,既不能伤害自己的身体,也不能伤害自己的心”。正如《入行论·安忍品》中所说:“轻蔑语粗鄙,口出恶言辞,于身既无害,心汝何故嗔?”又说:“心意无形体,谁亦不能毁。”永嘉大师《证道歌》中也说:“从他谤,任他非,把火烧天徒自疲。”

二、观察诽谤的后果:虽然他人的诽谤,可能会使自己的名声与财富遭受损失;但是,即便真的失去了这些名声与财富,自己照样可以快乐地生活。

有人想:诽谤虽不能伤害自己的身心,但却可以使自己失去名声与财富,而失去名声与财富是我所不能接受的,因此我要怨恨对方。

首先,在遭受诽谤的情况下,名声与财富是否失去、失去多少,以自己对诽谤者的怨恨根本于事无补。如果对诽谤者的怨恨能够阻止或减少名声与财富的失去,那我尽管可以去怨恨。但是,实际上怨恨除了让自己痛苦并丧失理智做出愚蠢的错误决定之外,不会带来任何好处。名声与财富是否失去或失去多少,都是自己过去所造的善恶业来决定的,而不是由对方的诽谤来决定的。

其次应当思维,即便失去了名声,没有别人的喜爱与相信,自己照样可以快乐地生活。想想在我们周围有很多人,他们虽然没有名声,却可以快乐地生活,为什么我没有了名声就不能像他们一样快乐地生活了呢?这都是愚痴的“我爱执”在作怪!我为什么要高人一等,将“他人的喜爱与赞扬”用作决定自己是否快乐的砝码呢?

再次应当思维,即便失去了财富,自己也没有必要嗔恨。为什么呢?第一个原因是,因失去财富而嗔恨就会在自己内心留下恶业的种子。财富在自己临终的时候就不能跟随自己了,而恶业的种子却会跟随自己到来世,因缘成熟时就会让自己感受痛苦,想到这一点,就会止息嗔恨。第二个原因是,即便获得财富,享受一生的快乐,但临命终时回忆一生享受过的快乐,其实与自己曾经做过的梦根本就没有什么差别。生活既然如梦境,富有也好,节俭也好,何必那么执著呢?富有有富有的活法,节俭也有节俭的活法,但只要内心快乐,节俭一点又何妨呢?如《入行论·安忍品》中说:“梦受百年乐,彼人复苏醒,或受须臾乐,梦已此人觉,觉已此二人,梦乐皆不还。寿虽有长短,临终唯如是,设得多利养,长时享安乐,死如遭盗劫,赤裸空手还。”

总之,别人对我们作诽谤,说粗言恶言、传播恶名时,我们要思惟:生命是极其珍贵的,我不能用怨恨来染污自己的生命;这些诽谤的声音根本无法损害我的身心;即便因为他的诽谤等而导致其他人不喜欢我,这也只是他自己心里不欢喜,与我无关;即便因此损失了财富也不要紧,财富本来只是梦中的财富,终归会化为乌有,与其为了它生嗔心造恶业,还不如今世节俭快乐而活。当上面所讲的这些观察非常娴熟时,面对别人的诽谤,内心就会释然了。

 

        摘自《永不抱怨》(明如居士 著)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明如居士       诽谤)(五明学佛网:明如居士       诽谤)  

 陈士东居士:佛门无上妙法 切莫胡乱诽谤 

 侯松蔚教授:诽谤宗乘即犯戒 

 纯祥法师:四十八愿 第十四讲:唯除五逆,诽谤正法 显明恶 

 界定法师:漫说《杂阿含》(卷四十八)~E 1278经:本 

 方海权:遇到贬低、诽谤、欺凌、寡情薄义要怎样对治 

 心包太虚,把"诽谤"当作是善知识 

 呷绒多吉上师:如何面对他人的指责和诽谤? 

 赞叹和诽谤对你的成就没什么影响 

 呷绒多吉上师:杀掉全世界的人的罪业大,还是诽谤僧人的罪业 

 宏圆法师:犯五逆、诽谤正法还能往生吗 

 宏圆法师:犯五逆、诽谤正法还能往生吗? 

 千万不要去诽谤到任何,连世间的宗教你都不要诽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