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索达吉堪布:佛陀说法非常重要


   日期:2014/12/26 20:58: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今天接着讲五种他圆满的第二个。

己二、佛已说法:

佛陀虽已出世,但若恰巧赶上佛没有说法示道,而安住于入定境界中,那尽管佛陀在世,也不会有正法的光明,众生依然不懂取舍之理,如此与佛未出世几乎无有差别。

有些佛虽然来到人间,但因众生福报不够,佛长时间入于等持,或者暂时没有宣说佛法,在这种情况下,众生就得不到真实利益。比如,我等大师释迦牟尼佛因地时历经三大阿僧祇劫,积累广大的福慧资粮,最后在尼连禅河畔苦行六年之久,方于印度金刚座菩提树下现证菩提。然而,佛陀成道后说:“深寂离戏光明无为法,吾已获得甘露之妙法,纵于谁说他亦不了知,故当默然安住于林间。”(此教证在《方广大庄严经》,亦即《广大游舞经》中也有。)佛陀证悟的境界具有五种特点:1、甚深:本体无相;2、寂灭:自性无思;3、离戏:远离一切常边;4、光明:远离一切断边;5、无为法:远离一切是非等诸边。佛已获得犹如甘露般的这五种境界,能治疗八万四千烦恼疾病,可由于它太过甚深,对任何众生揭示都难以了知,所以,佛陀安住在鹿野苑林中,七七四十九天没有讲法。龙猛菩萨在《宝鬘论》中亦云:“此法甚深故,知众难领悟,故佛成道已,默然不说法。”如果我们恰好转生在那时,即使得了一个短暂的人身,佛陀也已经出世,但佛陀并没有说法,佛法对自己有没有利益呢?并无真正利益。

后来,大梵天、帝释天依前世的殊胜发愿,前者在佛前供养千辐金轮,后者供养松石曼茶和右旋海螺进行祈请,佛陀才开始给五比丘为主的有缘众生,先后在鹿野苑、灵鹫山、广严城等处转了三次法轮。因此,从这个道理可知,纵然佛陀已出世,但若没有说法,众生也难以得到受益。

我们平时念诵的偈颂中有一句是:“无上救护即法宝。”法宝是什么呢?就是救护众生之法。要想救护众生,必须生起佛法的智慧,以此才能遣除无明黑暗,治愈自他的烦恼疾病。而若想生起佛法的智慧,现在务必要修行。当然,修行时不能像有些道场所提倡的,什么前行都不需要,直接就趋入最高修法。比如密法的直断、顿超,在整个修行次第中至高无上,可是自己根基还没成熟的话,上面砌得再高,对你帮助也不大。

所以,对于《前行》的每个道理,大家应该反复思维。例如,佛未出世对众生无有利益,字面上看似简单,实际上真正生起这样的定解,是极为困难的。若能对此有深刻的认识,自相续就会慢慢调柔。好比春天种庄稼一样,只有把地耕耘好了,种下青稞或麦子,很快的时间才会成熟;反之,假如地既没有平好,也没有开垦,又没有洒水,就算把最好的种子播下去,也不可能发出苗芽。我们修行也是如此,必须先耕耘自己的心田——对基本道理再再修持,直至得到感觉为止。至于入无想定、观风脉明点,或观修精脉、血脉、中脉是什么颜色、粗细如何,我们还没有达到这个境界,可先暂时不谈。暂时要谈的是什么?就是最基本的人身难得。自己要真正懂得:“无常的到来那么快,人身又是如此难得,因此一定要修行!”这并不是别人说的,而要发自内心时时有这种理念,只有这样,一辈子的修行才会成功。

《悲华经》中说:“投生为人极难得,逢佛降世极难得,于善法心生好乐 ,发起善愿亦极为难得也。”我非常喜欢这个偈颂。我们每个人务必要记住:投生为人、值佛出世、对善法心生喜乐、发起善愿,这四者确实相当难得。虽然口头上谁都会说,可这样的感受,你们能不能生起来,还是有待观察。若能明白自己在那么多暗劫中,今生值遇佛陀出世的明劫,实在非常不容易;佛陀虽然出世了,但佛法住世十分短暂,自己不早不迟正好遇上了,则更为不容易。若有如此想法,说明你对加行还是有比较好的认识。

不仅佛陀不传法对众生无有利益,就算是诸位持教大德,如果没有展开正法的讲闻事业,也很难以直接利益众生。因此,若要帮助众生、利益众生,就一定要讲经说法。我经常想:与法王如意宝同一时代的很多大德,藏地也好、汉地也好,其内在证悟非常了不起。但这些境界相当高的人之中,有些不知道是什么缘起,一生中几乎没有广传佛法,也没有广摄弟众。尽管这么了不起的开悟者哪怕住世一天,对全世界也能带来和谐快乐,对众生也有无比利益,但从直接利益他众的角度看,每天跟在他旁边的有些人,好像并没有通达他的境界,基本上没有真实证悟。所以,作为高僧大德,没有以佛法饶益众生的话,就跟佛陀没有说法无有差别了。

如今,佛陀的教法虽未隐没,但若缺少善知识的传授与引导,对许多道理,我们不一定会懂。就如同教育厅允许在各地办一些学校,可一个老师都没有的话,乡村里的孩子就算有这么好的机遇,也依然难逃文盲的命运。为什么呢?因为没有老师来讲课,孩子们不可能无师自通。且不说佛法这么深奥的内容,就算是开车、画画,没有老师带着的话,恐怕也很难自学成才。因此,现在各大寺院、佛教团体中,一定要请利他心强的人来传法,如果没有这样,对众生的利益将微乎其微。

举个例子来说:美德嘉那尊者,是印度极为著名的大班智达。他有一次经由神通得知,自己过世的母亲已投生为青蛙,被困在藏地一户人家的灶石中,正感受着无量痛苦。(孤独地狱的众生因业力不同,受苦方式也不相同。像悬崖或海里的石头中,就有许多有情转生其中。)于是为了救度母亲,他不顾年纪老迈,且需由翻译伴随,翻山越岭千辛万苦地从印度赶到西藏。当时随同前往的,还有另一位班智达——察那忍摩。

正当他们越过尼泊尔和西藏的分界线时,不幸的是,他的翻译竟患急症死了(也有说拉肚子而去世)。他们两位班智达都是印度人,一点藏语都不懂,察那忍摩只好修夺舍法,转生为藏地的荣索班智达;而美德嘉那尊者,则孤身从西藏漂泊到康区,最后终于找到了那户人家。

在那间房子里,住了一个老妇人。由于语言不通,他只好在那家打杂当仆人,没有人知道他是印度最博学的班智达。老妇人让他天天放羊,担负着最艰辛的杂役,甚至坐在他身上挤牛奶,以代替坐垫。这样过了很长时间。

那个老妇人信仰佛教,经常外出寻找上师。美德嘉那尊者就在她家提了一些诗,其中一首的大意是:“天空皎洁的月亮在某人家中,但某人却不知,反在他处寻找水月。”意即像他这样明月般的印度大班智达,正好住在她家里,她却根本不知道,还整天到处找水月般的相似善知识。(记得《藏文文法》中有这首诗。)

关于尊者的后来,历史上有两种说法:

一、他为了救度母亲而忍受了一切苦难,最终成功地超度了母亲。要离开的时候,他通过神通发现,当地的山马上要崩塌,于是用蹩脚的藏语警告老妇人和邻居们尽快离开。

老妇人早就觉得他的行为超越一般人,绝不是普通的流浪汉,于是听从他的劝告,把家当都驮在牛背上,跟他一起离开了村子。但其他人都想:“那么高的一座山,怎么可能塌下来?那人连藏语都不会讲,一定在胡说!”没想到第二天,果如尊者所言,整座山塌了下来,将村子埋在了下面。据说在石渠滇阔附近,山崩塌的裂缝至今仍清晰可见。

二、尊者的一位弟子恰罗扎瓦,得知尊者在那里,就迎请他到寺院作了小范围的讲法,之后尊者便示现圆寂。

美德嘉那尊者生于藏地前弘期与后弘期的交界之时,在当时非常著名。他不但是阿底峡尊者的上师,据历史记载,格萨尔王也依止过他。他来到藏地以后,好像宣讲过《俱舍论》,后来藏文学得不错,还写了一些藏文文法方面的书,这些法的手抄本至今仍流传在那一带。但纵然是这么了不起的大成就者,没有传法的话,不要说整个藏地没有得利益,甚至是他朝夕相处的那户人家,也没有得到什么法益。

历史上还说,当他接近离开时,因为做了很久的仆人,那家准备给他付“工资”,结果他什么都不要,只要那个灶石——那家肯定高兴坏了,一块石头就把他打发了。他把灶石带到别处去,给它沐浴、供灯、念诵,最后不但是转生为青蛙的母亲,还有跟青蛙一起的无数小虫,也都超度到清净刹土去了。他来藏地救母的任务倒是完成了,但除此之外,并没有大范围地广利有情。

后来阿底峡尊者来到西藏,正好路经那一户人家,发现那家有梵文写的诗,其文笔跟印度美德嘉那上师的非常相似。于是他到处打听,得知他上师曾来过这里,但整日被人役使放牧,未能以正法广利有情。听到此事后,尊者不禁感慨万分地说:“呜呼,你们西藏人的福报实在太浅薄了!在我们印度东西两方如群星般的班智达中,无有一人能胜过美德嘉那大师。”(这样的一位班智达,竟被当作挤牛奶的坐垫!)说到这里,他情不自禁地双手合十,流泪满面。

据说,阿底峡尊者准备示现圆寂时,说道:“你们藏地人福报浅薄,我如果在这里圆寂,可能藏地的大地承受不了,我还是回印度去。”他身边有些人说:“应该承受得了。像无与伦比的菩提萨埵尊者,就是在藏地圆寂的。”尊者答言:“菩提萨埵虽然戒律清净,但他智慧不如我,所以他跟我不相同。”有些人说:“应该可以吧。无与伦比的莲花生大士也是在藏地示现消失,前往邬金刹土的。”尊者还是摇头道:“莲花生大士的成就虽了不起,但智慧也肯定比不上我,还是不行。”又有些人说:“应该没问题。像美德嘉那那样的大德,都是在藏地圆寂的。”尊者思索片刻说:“嗯,他还是很了不起。既然这样,我就留在这里吧。”

其实,如果没有译师,有时候语言隔阂还是很麻烦的。曾经有位居士说:“我的上师非常慈悲,他每次笑眯眯的,我就感动得要命。但上师一直动嘴巴,我不知道在说什么。”所以即使上师特别慈悲,有时也没办法跟弟子沟通。以前法王如意宝刚摄受汉僧时,没有进行同步翻译,偶尔在课堂上开个玩笑,藏族僧众全部哄堂大笑,极个别汉僧左看右看,不知道在笑什么。直到第二天我翻译出来,他们才恍然大悟,但故事好像也不那么精彩了。因此,译师之所以被称为“世间明目”,原因也在这里。

假如没有译师和上师,虽然佛法很殊胜,上师的密意和智慧很高深,可末法众生完全以自力接受不太现实。尤其是一些高僧大德,没有讲法的话,想利益众生特别困难。我寺院有一位拉雪堪布,他八十多岁了,修行真的很好,听说他小时候前往很远的地方,依止了许多上师,对教理相当精通,但遗憾的是,寺院里的人对他没有特别重视。去年,我让部分出家人在他面前听了一个白玉派简短的前行法,由于该法的持有者比较少,为了传承能延续下去,我算是强迫他们去听,时间大概一个月。堪布年纪很大了,文字基本看不见,我就让人打印特别大的字,在眼前把字稍微读一遍,他马上便了然于胸,一会儿用这个教证,一会儿用那个教证……我事后听了一盘磁带,感到万分惊讶,这样的大德竟被埋没了这么久,太可惜了。他讲完以后,给我捎口信说:“非常感谢,这次给我这么好的机会传授佛法!平时我很想讲一些《前行》、《入行论》,可惜实在找不到人。有时候看寺院里的小和尚,行为不太如法,应该给他们讲些道理,可他们都不来听。我也跟有些人说过:你们有兴趣的话,我虽讲不来甚深法,但关于修行方面、菩提心方面的,我这辈子也串习过,还是有一些感觉,可以给你们传。但那些小僧人都不来。”

我听到之后,的确感慨良多:这个世间上,也许还有很多这样的老修行人,他们相续中充满悲心、慈心,有非常好的境界,可是很多人往往不屑一顾。人们追随的是什么?就是口头讲得非常漂亮、内容却很空洞的东西。一点境界都没有的人面前,弟子常常多如过江之鲫,而真正具实修实证的人座下,去求法的却屈指可数。假如没有求法的话,这些大德表面上只是一般人,根本无法显露其内证功德。

对我们普通人而言,上了七八十岁后,很多教理都忘光了,但有些老修行人真的不可思议。拿上师如意宝来讲,他老人家接近圆寂时,虽然已有七十多岁,但传法时不断引用大量教证,如行云流水般滔滔不绝。不信佛教的公务员听了,都感到十分惊讶——“那么多丰富的教证,法王全部能背下来,好精彩呀!”“哇,好可怕!”每个人有不同的感觉。这些老修行人的一辈子,不像我们一样,每天看得多、听得多、想得多,所有精力不专注于研究佛经论典,都耗费在无意义的琐事上了,以至于脑海里有一堆乱七八糟的知识,各种流行歌可以信口唱来,而佛法的甚深道理不一定显得出来。

所以,遇到真正的上师很重要,倘若只有法而没有上师,修行无法趋入正途。当然,假如语言不通,则还需要一些译师。我平时喜欢翻译法本,有人说翻译得太多了,但静下心来想一想,现今毕竟时处末法,若能译出一个好法本,令后人从中获得利益,哪怕只有一点点收获,我付出再多也值得。有时候观察自己的发心,还是比较清净的,所以不管别人说什么,我都会尽心尽力多翻译一些,在短暂的人生中为佛法多做一点事,这样得个人身也没白费。

总而言之,佛已说法非常重要。如今释迦牟尼佛依次转了四谛法轮、无相法轮、分别法轮,应机示现不可思议的身相,以九乘次第 法成熟解脱所化众生。不但佛已说法,善知识也已说法,故第二个条件完全具足,大家应当生起欢喜心。

   摘自《前行广释》第二十课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索达吉堪布       前行广释)(五明学佛网:索达吉堪布       前行广释)  

 索达吉堪布:济公的另二句话:世人若学我,如同进魔道 

 索达吉堪布:临终注意事项与丧事办理之细节 

 索达吉堪布:爱箭的痛苦 

 索达吉堪布:对学密女众​的忠告 

 索达吉堪布:邪YIN的可怕果报 

 索达吉堪布:所有不幸都是自己所致,而不能怨天尤人 

 索达吉堪布:如何善巧地跟人谈话? 

 索达吉堪布:当观少女身背后,臭气显露九孔门 

 索达吉堪布:什么样的人加持力特别大? 

 索达吉堪布:吸烟饮酒的可怕果报 

 索达吉堪布:很多人为亡人做的事情,远远不够 

 索达吉堪布:什么东西最可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