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元音老人:学佛要先正知见,知见不正不堪学佛


   日期:2015/1/1 12:59: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现在的人学佛不得力,有多种原因,大概分起来,不外下面几种:

第一、心外求法。遇事即求佛、求法、求僧,殊不知向外求皆属于依赖心,学佛必须要自学、自修、自证。

第二、误以为求佛可以消罪灭障得福报,而自己依然迷执事境为真,贪求不舍,以致烦恼如故。殊不知学佛是依照佛的教导,扫除自己的迷误,而明见自性,以脱出烦恼窠臼。而不是求佛消罪业、得福报的。

第三、于初下手时,不明学佛的究竟,没有正确的决定。因地不正,故不免流于盲从。我们应该知道,学佛第一须明心见性。

第四、依赖他人。为使修道能够速成,所以,一心想求得最高最无上的法、最好的师父。于是就生起种种较量高低的分别之见,生起诸多门户纷争的见解,时时萦回于心中。尤其在分别挑选不定时,这个法修了一点点,又去修那个法,而不能一门深入地专修下去。结果往往是走回头路或走错了路,空耗时光,一事无成。

第五、因为空耗时光、久无消息,于是就疑人谤法,或者是退转不修了,半途而废。

第六、贪取于法,以多为胜,样样兼之,不能一门深入,结果是徒劳无益。

第七、终日向外驰求,不知痛切参究自心。想起来了或有了空闲时间,则在佛堂里修一下。念念佛、打打坐、或参参禅,一曝十寒,终不得益。有的人甚至把修法当做消遣之事,无关痛痒。结果毕竟是毫不相干,一事无成。

第八、不明“法无定法”之意。法法各有立场,不可强同,不依规矩而自生法见,妄自改篡,以致修持不如法,而不得成就。

第九、以修行入善,为学佛之极至,不知究竟了义。以为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是学佛唯一的成就,却不明白如何往生之义,以致修到中途,不能再进。

第十、纵然遇到善知识,但以耳为目,遇而不识,当面错过。

第十一、喜欢妄测他人的意境,而自成妄。如说:某人开悟了,某人没有开悟。却不晓得你要分别人家开悟与否,你自己须先开悟。你自己没有开悟,如何能断定人家是否开悟呢?人云亦云,妄自猜测,实在无意义,反而自心不清净。

第十二、由于贡高我慢,对他人生疑生嫉,且耻于下问,自己不明白的地方,不肯或不好意思去问,更或轻慢初学,而不知自障其道。

第十三、先入为主,于法不知圆通变化,真性现前,不敢承当。

第十四、误认无明为实,烦恼难除,菩提为佛独有,我辈此生无份,而不敢担当如来家业,不敢切实修证。

第十五、当行住坐卧、人事往来、种种习气发生之时,一点也不自觉,任其流浪往返,决不回顾自心。结果往往是:虽然学佛修道,但却不得受用。

学人果真能将上述种种弊端弄明白,切实精进修行,对境不生爱憎取舍之心,知道这些都是自性的妙用、自性的显现,能透过现象而见其本质,这就是见性!再经过除习的锻炼,就是保养圣胎,让它发扬光大,即能圆证菩提。倘若对境心有粘着,更或念念不舍,那就不能自诩见性。要知道妄自尊大,未证谓证,未得谓得,是要下地狱、遭恶报的!不管是念佛、参禅、或者修密,均须妄念消融,内而身心、外而世界一起消殒不可得,连虚空粉碎也不可得,连不可得也不可得,那才是证悟!证悟后对境才有力量,不致为五花八门的物境所动摇。否则,说食不饱,遇境即失,不得真实受用。所以,我们要时时反问自己,对境是否心还粘着?是否真的识得本来?假如对境为妄想所左右,产生爱憎取舍之心,那就生死不了,就须深自惭愧内疚,痛下苦功,好好地修行。

从这段开示中我们看到共有十五种原因使我们学佛不得力,末学自己看了也深感惭愧,正把末学学佛不得力的痛处点到了。在这十五种原因中,第三种,和第十四种正好说明了“佛说一切法皆是佛法,只能是佛可说,是佛境界,非凡夫境界,凡夫说此为大妄语”这种说法即为“因地不正,故不免流于盲从。”“误认无明为实,烦恼难除,菩提为佛独有,我辈此生无份,而不敢担当如来家业,不敢切实修证。”所以是不正解,误入迷津。

在佛法讲来,有五种知见:

第一种是人天见。知道有因果,要做好事,不做坏事,帮助别人,牺牲自己。但是不知道怎么学佛,不知道怎么修法。这个就是人天乘。它能够保持人身不失,还可以升天,在天道享福。

第二种是罗汉见。他们也知道因果,但是偏空了,不知道妙有。假如一切都空无所有,还成什么世界?还要修什么佛法?佛教讲的不是空无所有的空,而是无可取、不可得的空,是妙有真空,不是偏空。所谓空者,是指佛性无相可见,看不见,摸不着,所以是空。但是它不是空无所有,它有灵性在,一切作用都是它起的。我们能看见东西、听见声音、工作、走路等等,都是佛性所起的作用,一切色相都是佛性所显现的幻相。我们的身体、眼睛、耳朵等失去佛性就不能起作用,同样宇宙万有离开佛性也无从显现。譬如我们一口气不来了,这个身体就像木头一样没有知觉了,眼睛不能看,耳朵不能听,嘴巴不能讲,手足不能动,大脑不能思维,世界也就无从建设了。所以现在能讲、能看、能闻、能做都是佛性的功能,所以它是妙有真空,不是偏空。二乘不知此理,只空人我,即只知这个身体不可得,所以能了分段生死,反过来执法相,认为法我是有的。法我就是认佛性的地水火风四大种性为我,认为有法可修,有菩提可证,有生死可了。所以二乘是偏空而不知妙有,着在法上,这就是偏空智。

第三种是外道见。是带异计而修者。所谓异计,就是执断执常。有的说,人死了之后一定是有的,有的是冥谛,像木头一样,不知道了,那不对;有的说没有,死了就完了。所以就争论。计常,就是常有;计断,就是没有。所以外道见就是心外取法带异计而修。

第四种是菩萨知见。就是依深明因果和我法二空之理修行者,就是知道人我不可得,法我也不可得。如上所说,法我是我们佛性中最根本的元素,即地、水、火、风四大种性。种性就像稻种、麦种,种下去可以长出稻子、麦子来一样。我们的世界和一切东西都是由佛性四大种性地水火风生成的。假如执牢这个种性是真实的我,还是执着,法我不空,不能成道。须进一步达我法二空,就是人们的身体及一切现象不可得,本性的地水火风四大种性也不可得。才能了两种生死而成道。一着相即有一个东西梗在你心中了,就遮蔽了心光,不能圆明朗照了。所以这个也要空掉,才能真正成佛,这就是菩萨知见。

第五种是佛知见。若能明白我们自己就是佛,一切众生都是佛,不仅我一个人是佛,大家都是佛,以这种知见来修法,就是佛知见。我们学佛、修法第一要树立这种佛知见,认清我们大家都和佛一样具有无漏智性,本来清净,原无烦恼。此心是佛,不是用个什么法修成佛。只因为我们不明白,看外面东西以为是真的,就像凡夫知见一样的,认为外面一切东西都是实实在在地有,贪得无厌地追求。如果我们明白大家都具有佛性,不迷于外相,一切放下,返本还原,就成佛了。佛不是修成的,是本来现成的,所以叫作本性天真佛,本来如此。只是我们迷于外相,走错了路,贪取无厌,造业受报,才落到六道轮回,生死不了。佛看我们可怜,一切众生都有佛性却不知道,在这里浑浑噩噩造业受报,枉受生死轮回之苦,因而出世现身说法。叫我们大家梦醒,不要执着。我们能放下就成佛,所以很快、很便当,不是没有希望。大家不要疑惑:“唉呀,我没有希望啊,我们的业障重啊,不能成佛啊。”那是错误见解。所以第一要知见正。

若在因地上心存人天知见,将来果地上就成为人天乘。若在因地上存罗汉知见,将来就成为罗汉乘。若是存佛知见,将来就是佛乘,所以说学佛第一要先正知见,佛最后说法,直指一乘法,无二亦无三,直接指出人人都是佛,都具佛性,都堪作佛,就是要我们学佛要以佛知佛见来学,学佛的知见,将来才能成佛。先知见正,理悟了,再事修,勤除习气,才能渐而圆成佛果。所以学佛知见不正好比一个富家子小时和家人走失流浪在外惯了,做了多年乞丐。后来富翁终于找到自己儿子了,给他公子般的生活,他因多年乞丐生活的习性所然,不敢承受这种生活,一定要和下人一般生活才住得安稳。如同佛说你即是佛,你不敢承担,我怎么就是佛,我还是凡夫俗子,有种种无明存在。佛说你把无明持着放下,一切都是假相,只有自己佛性是真实不虚的。你的本性于圣不增,于凡不减,一切都是你佛性的影子,不要着相持着在里头。住在这着境界上。你还是不敢承担,于是就住在凡夫境上,天天着相,以虚幻为真实,有相有所住才觉得安稳,所以在世间就着世间相,对于西天净土也要着相,认为要有个净土可生才是,若不生净土生个边地也行,实不知西天净土也都是自己自性所化现,本来一无所有,是阿弥陀佛见众生不敢承担自己是佛,一定要着相,才化显出个西天净土来接引着相持着的众生,却不知到头到西天净土升到最高品位还是如佛一般,一无所有,一丝不挂。但众生不敢承担这个实情,所以“误认无明为实,烦恼难除,菩提为佛独有,我辈此生无份,而不敢担当如来家业,不敢切实修证。”这样就成为学佛之障碍了,不敢学一乘法,而自己分别持着心作怪,生出二乘,三乘,就持着在这个境上,此生能得人天乘足矣,不敢学佛乘,怕自己学不来。有这种知见怎么能学得成佛道呢?这谓“因地不正,故不免流于盲从。”

佛说:一切众生都是佛,都本具如来智慧德性,都堪作佛。于是有人就说这只能是佛,及达到佛的境界才能说出这样话,我们凡夫境界如此认为就是大妄语。因此不敢承担自己的佛性,死认请凡夫境界为实有,自己都否定了自己,怎么能正知见而理悟而事修,渐圆佛果呢?正如现在一些人认为:佛说一切法皆为佛法,是佛境界才能有此知见,非凡夫可说可想象。其实不然,我们修行人只有存佛之知见,认清一切法皆为佛法,实皆为自身佛性之显现,皆是化影,皆不可得,才能正知见而不去持着它,不以其为真实,善亦不可得,恶亦不可得,知此是空花水月不可得,一切法都不可得,时时观照自己本心不动摇,不随习气所左右,才能渐除自己持着的习气而不粘染,才能见性成佛。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正知见       学佛)(五明学佛网:正知见       学佛)  

 静波法师:如何学佛 

 圣轮法师:念彼观音力 波浪不能没─ 学佛人的「口德」修养 

 果煜法师:破茧而出 发心学佛 

 果煜法师:禅林风雨 1.修学佛法的几个通则 

 果煜法师:一苇过江 附录:十年学佛出家的心路历程 

 果煜法师:一苇过江 修行篇 放下——学佛参禅的不二途径 

 果煜法师:一苇过江 教理篇 青年学佛次第之我见 

 杨云唐居士:学佛十字路口—择法觉支 

 果煜法师:从指月的比喻,看学佛的旨趣 

 沈家桢居士:学佛缘由 

 沈家桢居士:沈家桢自述学佛经过 

 陈兵教授:论出家学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