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情绪的轮回


   日期:2015/1/16 7:39: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达 照

  除了生命现象的轮回外,其实更重要的是我们现实情绪上的轮回。佛法讲“一切唯心造”,就是说明了一切外在环境的存在,也就是我们内心世界的一种投射,特别强调了我们作为生命主体的主观能动性。生活的环境和生命的表现形式,都是随着我们内心世界的美丑好坏来展现的。也就是说,六道轮回的各种情形和性质,实际上都存在于我们的情绪之中。

  据说南北朝时期的梁武帝曾经问志公禅师,如果有天堂地狱,能否带他去亲自一看。志公说可以。当时禅师就对着梁武帝破口大骂,惹得梁武帝怒火中烧,拔剑就想刺杀志公禅师。禅师一看,赶紧躲到柱子的后面,大声叫道:“这就是地狱。”梁武帝猛然发现自己上当了,这才立即表示惭愧,并向志公禅师道歉。禅师就从柱子后面出来,大声笑道:“这就是天堂。”梁武帝对此表示非常满意。

  这是一种“推因知果”的解答方式。六道轮回的因就是善念和恶念,杀盗YIN等十恶是三恶道的因,不杀不盗不邪YIN等十善就是三善道的因。只要具有这些善与恶的心念,就会在条件具足的情况下,因缘和合,而得到相应的结果。因此,现前一念心的善不口恶,就已经决定了当时体现的生命素质了。我们每个人的心念和情绪,就是如此的不稳定和循环不已,此目口现实情绪的轮回。

  如果从“依果寻因”的角度来看,那么生命现象的轮回就是现实情绪轮回的外在表现。情绪的轮回就是我们现实生活中的情绪不稳定,而这种不稳定的情景,也直接相对应于六道的性质。亦即在情绪上可以分为六大类。对应情况是:(嗔恨)无奈——地狱、(贪欲)不满——饿鬼、(愚痴)无知——畜生、(五戒)正义——人道、(刺激)挑战——阿修罗、(十善)纯善——天道。

  每个人都有这六类根本的情绪,而且都没有超出这些情绪,不停地在重复着这些善良或者错误,这就是“轮回”的意思。当一个人的情绪经常处于无奈、不满、无知时,他所体现的现实生命就是痛苦的、黑暗的;而当一个人的情绪时常处在正义、挑战、纯善时,他的现实生命也就充满了光明和喜悦。这是必然之理,也是因果缘起的立足点。

  在十二因缘的流转门中,无明、爱、取三烦恼,就是轮回的动力,即是现实轮回的主要情绪,目口所谓“流转三界中,恩爱不能脱。”因此,对于自己的情绪进行有效管理,就能体现出生命层次的提高。这也是佛教临终关怀之所以要特别对于老、病、死者进行引导的悲心所在。希望凭藉这种关怀能够使亲人、朋友或者陌生人,都能够获得更完美自由的生命。因为,轮回的束缚,是完全可以超越的。
           摘自《广东佛教》2003年第4期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情绪       轮回)(五明学佛网:情绪       轮回)  

 郑振煌居士:佛法与情绪管理 

 谈锡永居士:生与死的禅法 三、在一座中经历轮回生死 

 郑振煌居士:情绪的四放 

 惟觉法师:禅与情绪管理 

 惟觉法师:禅与情绪管理 

 演培法师:部派时代的轮回观 

 徐文明教授:轮回的文化渊源与精神意蕴 

 怖畏轮回恶趣苦 皈依三宝求庇护 

 宋智明居士:圆觉经直讲 第八章 轮回种性 示现方便 

 陈兵教授:“六道轮回”在心理学中怎么解释? 

 开愿法师:杂修一气谓世间法,轮回心仍造轮回业 

 黄庆澜居士:初机净业指南 成仙未出轮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