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大德居士

 蔡礼旭:见富贵而生谄容者,最可耻


   日期:2015/2/4 20:10: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遇贫穷而作骄态者,贱莫甚”。我们传统文化的教诲,都是教导我们要行仁道,去爱护别人,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们想一想,假如自己处在贫穷的状态,人家瞧不起我们,还轻视我们,甚至以言语来数落我们,那我们当然很难受。这就违背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精神,而且一个不对的人生态度,随时在折自己的福报。

  我们一起学习过《了凡四训》,明白到“一切福田不离方寸”,人一天当中,自己的福报都有加减乘除,我们要契入仁道才有福报,那怎么契入仁道?仁爱的大道,首先要如孟子所说的,“强恕而行,求仁莫近焉”,不断的,哪怕是勉强自己,都要时时保持一个恕道,宽恕他人。包含这个“恕”字:如其心。上面一个“如”,下面一个“心”,如其心就是感同深受,人饥己饥,人溺己溺,看到他贫穷了,体恤他的贫穷,看到他生病了,体恤他生病。

  我们想到,新加坡有位很仁慈的长者,许哲女士,她活到一百一十多岁,他的母亲也活到一百多岁,我们从这里就看到“仁者寿”,仁慈的人长寿。她的自传当中,回想到小的时候,家里其实在汕头,那时候生活也是非常困苦,吃得也不是很好。但常常会有这样的情景,就是刚好要吃饭,母亲跟兄弟姐妹突然听到有人敲门,母亲打开门一看,好几个面黄肌瘦、饿了好多天的同胞,她母亲马上回来,把桌上的食物端出去给这些同胞吃,孩子们就跟着母亲出去。许哲女士就回想到,当她看到这些同胞吃下食物,心中那种喜悦,还有对她母亲、对他们那种感恩的心,她就非常欢喜。母亲这种仁爱的行谊,深深影响着他们,所以他们兄弟姐妹,没有一个不从事于社会公益的工作,都是尽力热忱去帮助他人。所以遇贫穷之人,要体恤他们的心情,不可以“作骄态”。

  人应该因行为而尊贵,因能够符合上天好生之德而尊贵。我们从这句“遇贫穷而作骄态者”,提醒我们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延伸开来,我们今天处在富贵的地位,也要常常能体恤贫穷人的痛苦、他的生活情况。比方今天你做大官,做大官是父母官,不能变成享受富贵,反而要深入民情,跟人民在一起,然后更好的去服务、去爱护人民。

  包含我们少壮之时,见到老年人要格外的恭敬,体恤老年人的辛酸,能够更细微的去体恤老人生活上的需要;你不能自己很强壮,反而嫌弃老人,这就非常非常不应该。事实上我们自己也要想一想,我们也有一天会老,“如是因,如是果”,今天我们尊重老人、照顾老人,铁定感来的我们老年也受人家尊重、受人家照顾。天地之间它是一个循环,所谓“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你怎么待人,感召来人家怎么待你。

  老天爷也用心良苦,让人都能有回报别人恩德的机会,就以做人最重要的根本,“孝顺”,我们受父母的恩,才能够成长茁壮,才有今天,我们也要能够回报父母的恩德,这样我们才会觉得良心很安。我们孝顺父母是因,又感得孩子学到了孝道,把这孝道一承传,所以孝顺父母,最后自己也感得子女的孝敬,都是循环。假如这一生不循环回报父母的恩,这样的人生会觉得很空虚,所以你看古人给我们留一句话,“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这是人生很大的遗憾。

  就像《诗经》里面讲到的,“哀哀父母,生我劬劳”。他的父母已经去世了,他觉得很悲哀,没有办法孝顺父母,回到家没有父母奉养,好像没有回到家一样,所以他向着天地感叹,父母的恩像天地一样的厚,想报都报不完,现在没有机会了。当我们的父母年老,确实在父母身上,反而让我们想起自己小时候的状况,小时候父母照顾,现在父母老了,他生活能力差了,变成我们奉养他,就如同父母在我们小时候照顾我们,这是上天非常用心良苦的安排。

  有段老人家的心里话说到,“当我老了,不再是原来的我,请理解我,对我有一点耐心。”老人家可能在生活上动作比较慢,比方走路、吃饭,这些我们都要能设身处地。“当我把菜汤洒到自己的衣服上时,当我忘记怎样系鞋带时,请想一想当初我是如何手把手教你。”确实我们一听到这段话,回想自己成长过程,吃饭不会吃,都是父母手把手这样牵着我们的手,让我们学会这些能力,包含系鞋带都是父母教的。“当我一遍又一遍重复你早已听腻的话语,请耐心的听我说,不要打断我;你小的时候,我不得不重复那讲过千百遍的故事,直到你进入梦乡。”我们的童年,就是有父母这样的爱跟耐性,才能让我们成长。“当我需要你帮我洗澡时,请不要嫌弃、不要指责我,还记得小时候我千方百计哄你洗澡的情形吗?”“当我对新科技和新事物不知所措时,请不要嘲笑我,想一想当初我怎么耐心的回答你的每一个为什么。”“当我由于双腿疲劳而无法行走时,请伸出你年轻有力的手搀扶我,就像你小时候学习走路时我扶你那样。”我们学走路,不知失败了多少次,都是父母的陪伴,才能够走稳每一步,这都是我们该知恩报恩的时候。“当我忽然忘记我们谈话的主题,请给我一些时间让我回想,其实对我来说,谈论什么并不重要,只要你能在一旁陪我说,我就很满足了。”“当你看着老去的我,请不要悲伤;理解我、支持我,就像你刚开始学习如何生活时,我对你那样。”“当初我引领你走上人生的路,如今请陪伴我走完最后的路,给我你的爱和耐心,我会报以感激的微笑,这微笑中凝结着我对你无限的爱。”

  我们念到这篇文章,内心非常感叹,假如让我们的父母提出这样的话语来,那真感觉自己太不孝了,一定是让老人家很难受了,他才会说出这样的话。假如我们真的感父母的恩,化为行动,就会非常体恤他生活的点滴,哪还让老人家讲这些无奈的话?我们效法东汉黄香,他那份细心、耐心,“冬则温,夏则凊”,这样体恤父母生活的需要。我们以体恤父母的心,进而把这个爱心延伸到爱自己的家人、爱邻里乡党、爱社会大众,“凡是人,皆须爱”,再延伸到爱一切的生命。《朱子治家格言》后面有讲,“勿贪口腹而恣杀牲禽”,这就是一个人孝心、爱心继续的延续开来。

  那这份爱、这份体恤能延伸开来,就时时能设身处地。比方我们现在有安定的生活,我们也去体恤正在患难当中的人群,我们每天把修学圣教的功德、福报,回向现在还在苦难当中的人民、人类,这都是落实了仁道,忠恕之道。包含我们处在一个旁观者的立场,也能设身处地在其中的人的辛苦,所谓“事非经过不知难”。人不能设身处地,有时候讲话就会苛刻,就会刻薄,就会把很难的事都说得很简单,把有智慧的人都说得很愚笨,那这就不是忠恕之道了。忠恕之道应该是什么?“忠”,尽心尽力去协助、帮助,不讲风凉话,不批评;“恕”就是感同深受,这时候讲出来的言语,都是体恤的言语,都是鼓舞人的言语,就不是批判的言语。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富贵       谄媚)(五明学佛网:富贵       谄媚)  

 果煜法师:天心明月 20.富贵常在、慧命永存 

 惟觉法师:如何追求真富贵 

 仁焕法师:如何才能富贵双全 

 大安法师·开示问答:佛说二十难中有富贵学道难,佛为什么这 

 宽运法师:不读《华严》不知佛富贵 一 

 宽运法师:不读《华严》不知佛富贵 二 

 宽运法师:不读《华严》不知佛富贵 三 

 宽运法师:不读《华严》不知佛富贵 四 

 宽运法师:不读《华严》不知佛富贵 五 

 宽运法师:不读《华严》不知佛富贵 六 

 宽运法师:不读《华严》不知佛富贵 七 

 宽运法师:不读《华严》不知佛富贵 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