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素食护生 -->健康

 无偿献血,有益健康


   日期:2015/2/25 8:09: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适量献血无损身体健康

  一次献血400毫升,只占全身总量的百分之八,是不会影响健康的。

  据科学测定:正常人体总血量约占体重的8%左右,一个60公斤体重的人,约有血液4800毫升,在一般情况下,这些血液并不都参与血液循环,有1/5~2/5的血液,是贮存在肝、脾、肺和皮下毛细血管贮备而不用的,人们习惯地把这称作人体的“小血库”。当人体从事剧烈活动或少量失血时,贮血库中的血液会立即释放出来,参与血液循环,以维持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

  血夜本身具有旺盛的新陈代谢能力,人体每时每刻都有大量的血细胞在衰老死亡,献血后反而会刺激人体造血功能更加旺盛,加速血细胞的生成,促进血液的新陈代谢,以适应机体的需要。

  人体具有很强的自我调节能力,血量在一定范围内的变动是经常发生的,而且对健康并无妨碍。人体失血后,先是血浆中的水份和无机盐类在1—2小时内,由组织液透入血管而得到补充;其次,在一天左右时间内,血浆蛋白浓度可以恢复,这是由于肝脏加速合成蛋白质的结果。红细胞恢复稍慢,约需要两周左右的时间,即可补足失去的红细胞。所以,在规定的间隔时间内献血200—400毫升是无损身体健康的。

   一次献血400ml更有益

  1、对献血者来说,一次献血200ml不足体内血液总量的5%,由于量少,并未涉及到体内的神经内分泌调节系统。而每次献血400ml,能够涉及到体内的调节系统,促使暂存于肝脾等脏器内的血液参加到血液循环中去,刺激新鲜血液再生,有利于降低血稠度,能有效地避免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2、对于用血的患者来说,血液来自同一个人就比来自两个人的血液更安全,大大减少了感染机会,对于提高临床输血的安全性意义更大。

  3、一次献血400ml与献血200ml相比,可以成倍地节约血源,提高工作效奉,减少差错机会,也有利于成分血的制备和推广。

   适量献血会使人更加健康、长寿

  人进入成年之后,血细胞主要由骨髓来制造,平均每天可造出15亿个血细胞(约40毫升血量的细胞),同时也有相应数量的血细胞衰老死亡。骨髓造血功能也同全身其它器官一样,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减退。坚持长期适量献血的人,由于骨髓造血系统不断受到激发,保持较旺盛的新陈代谢,不断产生出更具生命活力的年轻血细胞,新鲜的血细胞的比例明显高于未献过血的人。

  科学家们应用流体变形学和血液动态学,对血液与献血的关系进行了研究,认为血液流动与血液的粘稠度、红细胞的可变性、血浆蛋白的浓度等因素有关。当血液的粘稠度增高时,血流的速度就变得缓慢,局部血液发生停滞、缺氧、凝血因子活性增高和营养障碍,引起血管壁的改变,从而容易出现血栓、脑血管意外和心肌梗塞等病症,这就是“高粘度症候群”。常见的症状有头重、头晕、头痛、听力障碍、末梢神经感觉异常等。

  当人们献血后,特别是单献红细胞、血小板等有形成分,会降低血液粘稠度,从而使血液流速加快,脑血流量也随之增加,供氧量加大,人会感到身体轻,头脑清醒。

  据世界著名医学家卡尔等人调查1916年1月以前出生的献血者332人,与在同一地区出生而且年龄和性别分布类似的未献血者339人作了比较,献血者平均寿命为70.1岁,未献血者为67.5岁。结果表明献血者存活率显著高于未献血者,献血总量较多的人存活年龄也较长。

  所以说:坚持长期适量献血的人头脑会更清醒、更健康、长寿,1997年3月菲律宾总统拉莫斯第41次参加无偿献血(每次150毫升),以此来作为他69岁生日的纪念。他常说:献血使他年轻20岁。看来这句话不全是玩笑话。

   献血可减少心血管系统疾病的发病率

  近年来,我国青岛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内科的专家,以“关于多次献血者血液稀释状态与动脉压及心脑血管病的关系”为课题,对多次献血者127例、高血压病患者87例、缺血性中见患者60例进行了血液流变学对照性研究,结果证明,献血对心脑血管系统有良好的远期影响,对减少心脑血管发病率具有积极的预防作用。

  1984—1989年芬兰科学院院士萨洛宁教授和他的研究小组在芬兰对2682名年龄在42至60岁之间的男子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献过血的人5年半后患冠心病的比例比没有献过血的人少86%。在另一项研究中,对献血1—12次的153名献血者跟踪观察发现,结果仅1人发生急性心肌梗塞同时对未献过血的2306人进行对照观察,有226人发生急性心肌梗塞,发生率竟高达9.8%,与献血组有明显区别。

  又据美国堪萨斯大学医学中心心血管疾病研究小组对655名献过血的人和约3000名未献过血的人进行的跟踪调查,结果发现在过去3年中献过血的男子患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只有未献过血的人的一半,患某些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只有后者的三分之一。

  研究人员解释说,这一现象与体内铁元素的贮存量减少有关。铁元素在人体合成氧化酶过程中起催化剂的作用。献血后体内铁元素贮存量可以明显减少,献血者每献出500毫升血液,相当于排出200—500毫克铁,因而人体合成的氧化酶也相应减少,这样血液中的脂质被氧化的数量就小,从而减少了附着在血管壁上的沉积物,降低了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

  我国和芬兰及美国科学家的研究结果均表明,献过血的男子患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性将大为降低。为此,芬兰的医生们建议男子每年最少献血一次,这样既有利于预防自己患心血管疾病,又有利于他人,是一举两得的好事。

   献血可减少癌症的发病率

  铁质是人体不可缺少的元素之一,但铁质过高又绝非好事,据最近《国际癌症》期刊报导,如果男子体内的铁质含量超过正常值的10%,罹患癌症的机率就会提高。

  至于女子,由于有月经期间的流血现象,常会失去大量的铁质,所以在研究中就未发现铁质含量与妇女罹患癌症的机率有特殊的关系。

  那么,男子如何排除体内过多的铁质以减少罹患癌症的机率呢?医学家认为,唯一的方法是通过流血排除过多的铁质。因而鼓励体内铁质含量过高的男士们可以定期献血,这样做对人对己都有好处。

   经常献血可以降低血脂

  有些人的血脂长期处于较高的水平,俗称“血稠”。血稠的结果就是脂肪一层层附着在人体的血管壁上,最后导致动脉硬化,血管弹性降低,形成心脑血管病。而经常按规定期限献血,减少了体内一部分粘稠的血液,再通过正常的饮水,填充了血容量,使血液自然稀释,血脂就会随着下降,也就减轻了动脉硬化的隐患。

   献血能净化人的心灵

  梵语说: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意思是说救人性命是功德无量的好事善事。施善,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心中自然而然地会涌起欣慰之感。同时,一个人坚信活在世上对他人有益,对社会有益,会消除自卑感,增强对生活的自信心。施善,可使心理状态获得平衡,而平衡的心理状态是预防许多疾病的基础。科学家还发现,助人为乐、与人为善的思想和行动有益于人体免疫系统功能的建立和完善,情绪对免疫系统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健康的情绪通过神经、体液、内分泌系统沟通大脑及其它组织的器官,使其处于良性的动态平衡状态,使人增强抵抗感染的能力,从而免受各种疾病的侵袭。因而说,做好事、做善事,在帮助别人的同时,也帮助了自己。香港有一幅献血招贴画,其宣传口号就是“施比受更有福”,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无偿献血者用自己的鲜血延续、挽救了他人的生命,体现了人类共同生存、珍惜生命、友爱互助的高尚情操。献血使心灵得到慰籍,使人生更加充实、快乐,经常保持充实、快乐的心绪是健康长寿必备的因素之一。
  【编者按】 按佛教的因果律,无偿献血一定会给献血者本人带来莫大的益处。例如:因为献血能够拯救病人的生命,施血者在将来治病需要输血时同样能够得到他人的献血救助;由于献血能帮助患者解除病痛、恢复健康,献血者能感得健康、长寿、快乐的果报;如果献血者命里注定要遭受“血光之灾”,献血则有助于偿还旧债、化解灾难……。

  以般若智慧指导的无偿献血,就成了菩萨六度中的布施波罗密。这样的布施要求献血不是出于私人目的,不讲任何条件,不要求任何回报(若有回报也是回向给十方法界一切众生),而是“三轮体空”的献血——不执著于献血的我、所献的血、接受献血的患者或献血的组织者。这样的献血才是清净无染的布施,是能够帮助我们到达究竟彼岸的布施。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