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明一法师:原来拜经忏悔有来由


   日期:2015/2/27 11:17: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前面看了日记《罕见冬雨降山中》,知道禅七结束之后,自己决定开始拜《金刚经》,希望忏悔一下自己的业障。因为今年自己在禅七中昏沉的业障十分突出,甚至于常常在禅堂里面打呼噜影响别人。自己十分清楚是自己的老毛病高血压复发了,所以想通过拜经的方式来忏悔这个业障。

拜经这一方法自己介绍给很多生病的人来忏悔业障,不管被介绍的人是否完成了自己给他们规定的拜经功课,他们的病苦都因为拜经减少了许多,基本上都恢复了身体健康。因为拜佛、拜忏、拜经本身就是一个最好的忏悔业障的方式,所以有这些现象是很正常的。

拜佛、拜忏、拜经是佛教里面的基本修行方式,尤其是近代很多出家人依靠为别人拜佛、拜忏、拜经谋生。这些人虽然被人看不起,认为是“经忏鬼”,但是多多少少也为佛教撑起了一片天地。虽然比不上参禅悟道的出家人,但是也赢得一些感应的事实。

在《清王朝佛教事务管理》就有定义出家人的职责,其中“代人拜忏诵经,放焰设斋”这样的职责名词。而且在《清王朝佛教事务管理》里面有这样的记载,这样的出家人“占到了百分之九十多,无疑是僧人的主体。”所以,为别人拜佛、拜忏、拜经谋生也是有一定的道理的。

其实,从道理上来讲也很容易明白的。人们在专注地求自己的所愿的时候,尤其是虔诚地求自己的所愿的时候,这种专注力也是很强的。在这样的专注之下,自然会有感应的。只是这种专注的时间太短,不能与禅堂里面的参禅人相比。但是这些作用是现实摆在那里的。

所以在《清王朝佛教事务管理》里面把出家人分出四流。第一流当然是清高之流了,这些应该都是觉悟之后的人;第二流就是禅堂里面的坐香之流,是将要觉悟之人;第三流是讲经之流,是弘扬佛法的主体;第四流就是放焰设斋之流,是维持出家人生计的。

前三流的人很少,基本上出家人都堕落到第四流了。所以,拜佛、拜忏、拜经是有根据的。不但自己拜佛、拜忏、拜经有好处,甚至为别人拜也能得到很多好处。所以,如果有能力为自己拜佛、拜忏、拜经会有更大的好处,是参禅等人员的一种协助手段,也是佛教称为资粮道修行手段之一。

这些修行方式在佛经里面也经常说到的,比如《药师经》里面就有讲到如何帮助临命终的人续命的部分。因为这样的人基本上都是病得起不了床了,自己的行为能力已经丧失,只有靠身边的人来帮助他进行忏悔。希望通过这样的他力忏悔能够消除罪障,消灾延寿,恢复健康,能够在以后做更多的佛事利益更多的众生。

而果竺居士甚至有这样的经历,他在他母亲病危之际,依《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中所说,虔诚发心拜经,回向给身心饱受痛苦折磨的母亲,其孝心感天动地,其精进可歌可泣,终于把踏进死亡之门的母亲保全下来。还有很多的经典都有讲到拜经的好处。

拜经作为一种个人修行忏悔的手段,有诸多的好处,是各种拜忏的一种补充。在历史上有很多这专门用于拜经的地方。比如浙江省台州市天台县天台山风景区内在天台峰 链接下,距观音峰 链接约2华里。通往天台之路要绕寺而过。该寺始建于唐,经历代修建,现在面积898
平方米。相传金地藏曾在此处拜诵《华严经》 链接,僧人建此寺纪念,名为“大愿庵 链接”(佛教称金地藏“大愿菩萨”)。因为“拜经”较通俗易记,所以都称它“古拜经台”。还有很多地方都有专用于拜经的古德留下的遗迹,诸如拜经台、拜经楼等等。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