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人与人之间宿缘的关系


   日期:2015/2/27 16:25: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劝发菩提心文》讲记     省庵大师著        大安法师讲解

下面看看人和人的关系:“当年恩爱,今作怨家。昔日寇雠,今成骨肉。昔为母而今为妇。旧是翁而新作夫。宿命知之,则可羞可耻。天眼视之,则可笑可怜。”这是人和人的因果关系,也是非常错乱颠倒的。

“当年恩爱”,当年就是指过去生是很恩爱的,今生一过来就成为怨家对头。要知道恩爱和怨仇是最容易转化的,怨从恩生,所以无论是父子之间还是夫妇之间,见面分外眼红,都是怨家碰头啊!去年我在北京看到一个人,说他娶了个老婆,真的是天天晚上胆颤心惊,他老婆天天晚上都拿了把刀,随时要杀他。所以他若干年胆颤心惊地度过。这都是怨家碰面的。那么以前的仇人,现在成了你的骨肉子女,为报仇来作你的儿子,还爱得不得了。尤其前生是你的母亲,今生转过来成了你的妻子;前生是你的父亲,今生成了你的丈夫,这种事情是常常发生的。由于我们没有宿命通,若有宿命通的人,他看到这样的前因后果的相互来历,他都不好意思看,很羞耻。有天眼通的人看到了会很可笑,也会很可怜。我们就在这可羞可耻、可笑可怜当中一概不知道,还活的很滋润。

有一个公案,就谈这个事:有一个很富裕的家庭,夫妇两人生了一个儿子,这个儿子生下不久,做丈夫的去世了。这个儿子非常聪明、伶俐,这母亲就爱得不得了,百般的照料。但是不久这个做母亲的也去世了。这个母亲由于很爱她的儿子,也就投生在同一个村庄里面,又在另外一个富人家做女儿了,也就是比她原来的儿子小那么几岁。她也投生了。投生以后长大,长大一配配在一起,正好配到前生的儿子家做妻子去了。这两个人碰在一起,由于前生有一种母子的恩爱,这一下做夫妻也很恩爱,爱得不得了。两个人又生了个儿子,对这个儿子也是爱得如掌上明珠,这下小日子过得很红火了。有一天他们杀了鸡,杀鸡烹食,夫妇俩有说有笑,在那里对酌吃鸡肉。怀抱着他们疼爱的儿子,夫妇俩一口一口的给他们的儿子喂鸡肉。这种小家庭的场景不是其乐也融融吗?

正在很快乐的时候,有一个云水僧出家人,忽然闯进来了。人家小两口那么亲亲爱爱的时候,你一个出家人来了真是大煞风景啊。所以这个男的就有点不高兴,说:你怎么回事啊?我们在这里过小日子,你怎么推门就进,你太不讲道理了。就对他很生气。这位云水僧说:是我不讲道理,还是你不讲道理啊?就和他辩起来了。他说,这是我的家,你跑进来,怎么说我没有道理啊?这个出家人说:你就没有道理。你杀父、娶母、养怨家,你还有道理吗?哎呀,这基本上是诽谤了。这个男的很气愤,就把家里人召集来,要打这个出家人。这个出家人说:你慢点打,现在我可以把我的天眼和宿命通借给你看一看。这个男的心想,我看就看看嘛。

一看,果然碗里的鸡就是他前生的父亲,他的妻子就是他前生的母亲,他怀里抱着的那个宝贝儿子就是他前生的怨家。讲得一点都没有错。哎呀,当下翻然悔悟。赶紧给这个出家人顶礼,跟着这个出家人学道去了,以免宿世的怨仇再继续下去。所以我们是没有宿命通,如果有宿命通一看,你还敢结婚吗?还敢吃鸡吗?都是很麻烦的。只是不知道,才很有滋味。所以“宿命知之,则可羞可耻。天眼视之,则可笑可怜。”我们就是这样的众生,颠倒的众生。这是指人与人之间这样一种宿缘的关系——颠倒。
      ......

“四海波涛,孰计别离之泪。”在每一次这样迁徙的生命过程当中,都要经历爱别离的苦,亲爱的人要离别就会流眼泪,在这个轮转过程当中,跟自己亲人离别的泪,把它加起来超过四大海的波涛。在轮转的过程当中,我们的身体死亡的骨头,把它堆起来超过须弥山:“峨峨积骨,过彼崇山。莽莽横尸,多于大地。”我们死亡的尸体,把它一具一具摆起来,那整个娑婆世界三千大千世界都摆不下。你说这种事情若不是佛跟我们说,我们哪会知道啊!所以我们看:“大千尘点,难穷往返之身。四海波涛,孰计别离之泪。峨峨积骨,过彼崇山。莽莽横尸,多于大地。”你说苦不苦啊!

如果不是一向闻到佛的语言,这桩轮回的事情我们凡夫谁能见到?谁能听到?如果今生不是侥幸读到佛经,这种轮回的道理我们怎么能够知觉?庆幸我们得人生,庆幸我们信佛法,能够知道这个理和事。知道理和事怎么办呢?“其或依前贪恋,仍旧痴迷。只恐万劫千生,一错百错”。我们知道了经过这么多生死,也知道生死全由贪欲、愚痴所导致。贪欲、愚痴不断,生死轮回不能了断。所以在这里要加以警觉。以前不知道去造业,轮回还有情可原。现在已经知道了,还像原来一样贪恋五欲六尘,还像原来一样愚痴迷惑颠倒,那就不应该了。如果还是像原来一样去起惑造业,那只怕万劫千生,就不知道多少时间了,由于今生这一错,没有抓住机会,就永远的错下去了。因为我们得人身很难,得人身就像盲龟值木,得人身的概率非常非常小,但失去人身的概率又非常容易、非常多。所以“人身难得而易失,良时易往而难追。”什么叫良时?良时就是得到人身,六根完备,又闻到佛法,这就叫“良时”。你碰到这个千载难逢的良时,你没有抓住这个机缘,它就容易交臂而过。你再要得到这个良缘、良时就很难。

今生大家闻到净土法门,今生若不能往生,意味着什么?那非常可怕,前面讲的地狱、畜生轮转就是我们要去的家,要到那里注册报到,不可能到其它地方去。你观察自己的念头是什么,就知道一定到哪去。所以在这轮转过程当中,三恶道里黑暗冥冥,跟你的家亲眷属别离,以后是长劫可能再难以碰面。你自作自受,到畜生饿鬼地狱得到那样的恶报,你是自因自果,你造了这个因一定自己受这个果。这里面的痛苦是无法用语言来描述的,这样的痛苦也只有自己去担当,就是父子至亲也不可能相代。我们谈到这里,怎么能不惊心动魄,怎么能不胆颤心惊,怎么能不把菩提种子激活出来啊!

“是故宜应断生死流,出爱欲海。自他兼济,彼岸同登。旷劫殊勋,在此一举。是为发菩提心第六因缘也。”“是故”,就是承上面所描述的生死的种种苦况,是这样的可畏。由于这个因缘,我们当下就应当发出一种心,要断绝生死的长流,要超出爱欲的苦海。我们轮转的根源就是贪爱,爱是生死根本,由爱就生起了欲望,由欲望就有这个身体。我们投生是什么?就是我们一念的贪爱过来的,才感得这样一个业报的身体。由这个生就有苦,生老病死就一起来了,十二因缘的三世轮回,一个一个的就接连不断了。爱欲是生死流的根源,所以我们要断爱欲。怎么断?就要有般若智慧的宝剑。

所以为什么要持戒,为什么要观察YIN欲如火坑,这样斩断了生死的源头,自然就可以出离爱欲海的苦。所以无量劫以来莫大的功勋,莫大的功勋是什么?世间的五欲六尘、功名利禄都不是什么功勋。生死是大事,你把生死的这桩事情解决了就是你最大的功勋。今生我们明白了这个道理,最大的功勋就看这一世能不能成就,在此一举。怎么在此一举?就是念生死苦,发菩提心。要生死心切,才能够渡过生死的苦海,借助般若的航船,到达涅槃的彼岸。一个生死心切的人,他自然就会远离这种爱欲的诱惑。

对一个死刑犯你可以做个试验:如果看一台戏,唱得非常精彩,这时候你让他端一碗油端在那里,说如果这碗油顶在头上,没有滴下一滴,就给你免除死刑;如果滴下一滴,就要斩你的头。这时候你让他看那些花花绿绿的美女、场景什么的,他只会注意他的油不要滴下来。等到演完了,你问:你看到了什么?他会说不懂。听到什么?不懂。为什么?他全心贯注在那个油上。所以自然而然,生死心切的人,对这种五欲六尘,他能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所以修行为什么生死心不切?我们生死心为什么不切,就是由于我们对前面讨论的东西没有感觉。所以“旷劫殊勋”就在这一生,就在当下发菩提心。念生死苦,发菩提心。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宿缘       大安法师)(五明学佛网:宿缘       大安法师)  

 大安法师:一函遍复讲记 第四部分 结语 

 大安法师:一函遍复讲记 第三部分 修行中需要注意的十二条 

 大安法师:一函遍复讲记 第二部分 略述信愿行 

 大安法师:一函遍复讲记 第一部分 背景资料的介绍 

 大安法师:净业行人要有真诚心 

 大安法师:以“都摄六根、净念相继”的方法念佛 

 大安法师:简单才美 

 大安法师:凡有愿者 终必能满 

 大安法师:大安法师对国学推广志愿者的开示 

 大安法师:通途与净宗菩提心的异同 

 大安法师:庚寅年冬月大安法师与居士谈话 

 大安法师:十八高贤之刘遗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