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不要被幻化的物质所迷惑


   日期:2015/2/28 19:42: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我要告诉你,在你眼前的是现象,并非事物的本质,你要渐渐建立这样的信念,不要被幻化的物质所迷惑。你要知道,这样的情景、这样的状态不是永恒不变的,所有呈现在你眼前的,都是变动不居的,所谓无常,就是它不是永恆不变的。 

即使你现在处在地球这样的一个星球、这样的行星上面,但是它也不是永恆不变的,所以要有一种认知,就是没有什么东西是不会改变的,这样你才比较能够接受所谓的“日日新、又日新”。包括你的物质身体也是一样的,身体的每一个部分都在逐渐、逐渐的,每天的更换、每天的更换,或多或少,就在你不知不觉之间,组成你这物质身体的成份已经不一样了,但是你却毫无所觉,你还是觉得,你的身体是一个完完整整的整体。 

所以,要发展出这样一种觉知,要很仔细地去思索它、很仔细地去考虑它,首先从理智上,认知到这样一种状态;再进一步从修练上,去确实地了解它,这是我希望你能够了解的事。 

每个时代有它适合的教法、适合的开展方式,并不一定要追寻古老的传统,原则不变,但是体现的方法却可以改变,随着时代不同,我们要用不同的方式去呈现它,并不一定要拘泥在一种特定的仪式或形式之下,但是必须小心误入歧途,这是我对你的教言,对你的谈话。 

我们都是同样的,我们都来自同样的地方,我向你诉说,你是珍贵的,这个世界是珍贵的,但是这个世界也是容易消失的,就像露水,树枝草间的露水,朝阳一出就融化了,这个世界是变动不居的,在这样一个变动不居的世界中,有没有什么是不变的呢?有,这就是你的本然之性——你的本性(佛性),当你能擦亮你被遮蔽的部分,你就能够直接体会到你的本然、本具的智慧,本具的光明仍然在那里闪耀发光。 

但是要达到这样的状态,必须你在日常生活中,每一天、每一分、每一秒,时时刻刻去提醒自己,要保持这样的一种态度,什么态度?就是要谦虚、要自信、要充满爱心,知道自己也是芸芸众生之一,同时也是受到佛菩萨的关爱的众生之一,既是独特、又是平凡,以不一不二的方式去思考它,这样你就能够逐渐迈入一个很稳定的进步状态。 

苦行不一定是好事,每一个人都有他适合的方式,不要过度拘泥在经典上、在方法上,但是我并不是说经典不要看、方法不要学,我并不是这个意思。我只是告诉你不要拘泥在上面,当你抓著一个东西不放的时候,很容易就引起一种“我执”的心态,认为自己所学的方法是超越其他的,认为自己所读的经典是最棒的,这样的方式、这样的形式不是我们该有的。万事万物都有它存在的理由,同样的,每部经典之存在、每样方法之存在,都有它存在的理由,不应该去轻视任何的修行方法、也不应该去偏执任何的经典,这是我要向你诉说的。你应该能够轻易地了解,其实万法只有一法、一法万象纷呈,唯智者明辨。

应该这样说,就是不同的教法、不同的方式,都有它存在的历史背景和地理背景的因素,并没有哪一种方法是唯一正确的,就好像你对讲英语的人,你要对他说英语;对讲拉丁文的人,你要对他讲拉丁话,所以对什么样的人,他能够接受什么样的指引、什么样的教导,你就要对他这样说,其实这就是一种所谓的因材施教。 

那为什么会有历史的因素、有地理的因素?嗯,应该这么说,不同的地理环境,它会培育出具有某一种特质的性格。就拿你所知道的中国,中国的不同的地区,譬如说北方,北方的人个性是比较直爽的,虽然不是各个都如此,但是它有这个趋势;南方人就比较温柔婉约,但是也多了一些拐弯抹角等等,诸如此类,不同的地理环境、不同的天候环境之下,培养出来的、孕育出来的这些人,他们具有某些共通的特性。这样的特性就促使我们……决定了他适合接受什么样的教导、什么样的方式。所以,不要执著于某一种方法才是最好的,其实没有、没有,就是选择一种你最适合的方式就好了。 

我再举一个例子,譬如说,就以现在你所知道的佛教的系统,有些人要披这个颜色的袈裟、有些人要披那个颜色的袈裟,是非要如此不可吗?不,它之所以产生,是有一些历史的缘由,所以你说,是穿红色的袈裟、还是黃色的袈裟比较对呢?比较正确呢?这只是代表一种传承,传承本身的意义何在?传承本身的意义……我们可以把它说,这是一种……嗯,感激之情、是一种尊师之情,就是感谢谁教导你、谁引导你进入这个解脫之门、解脫之路,一种深切的感激,所以你追随他的方式、追随他的步伐,去实现这样的事情,慢慢地就形成了一个历史的传承。 

当然,一旦形成了一种约定俗成的方式,往往就流于形式了,这流于形式就是,可能我们表面上穿了某一种形式的袈裟、或者制服,但是,他的內心却不是这个样子,所以我们要了解,形式不只是形式,形式背后的意义才是真正重要的,要能够以这样的思维去看它。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无常       佛性)(五明学佛网:无常       佛性)  

 其它:佛陀说无常(张家提) 

 其它:坦然面对人生的无常(张家提) 

 惟觉法师:八大人觉经 第一觉悟 无常无我觉 

 惟觉法师:无常经 

 惟觉法师:佛性与法性 

 周贵华博士:印度佛性思想特质简论 

 魏道儒教授:四《阿含》中的“缘起”和“无常”学说 

 赖永海教授:佛性·本心·良知——陆王心学与佛学 

 赖永海教授:佛性学说与中国传统文化 

 赖永海教授:性具与性起——天台、华严二宗佛性思想比较研究 

 洪修平教授:人心,佛性与解脱——中国禅宗心性论探源 

 体悟世间无常 珍惜出家暇满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