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佛教问答

 如何避免临终往生障碍


   日期:2015/3/14 7:23: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问:“老法师说过,台湾有一居士曾在念佛堂当过维那,可是临终时却不喜欢听佛号,把助念的人赶走,如何防止这种障碍产生?”

答:这是一个很严肃的问题。虽然一生念佛,但是对这个世间有留恋,舍不得离开家亲眷属,不能放下他的财产,所以在临终的时候显示出来是贪生怕死。贪生怕死还是要死,他也没有延年益寿,还是死了。我们一定要提高警觉,这个警觉就是平常对生死这一关要看得淡,对于世缘要看得淡,决定不能够留恋,这个世间什么都是假的。人老的时候,就要想到快要走了,应该如何来处理后事;后事处理完了之后,心就放下了,走得也会很自在,你念佛功夫也会很得力。最怕的是什么?是你有执着,你放不下,这个很糟糕。

弘法利生也不是真的,也不要把它当作一回什么了不起的事情,说放下就放下了,你才得自在。所以佛教导我们“随缘”,这两个字好,绝不攀缘。随缘就是什么?恒顺众生。有机缘,我们会很认真、很努力去做;没有缘,念头都不生。这个多自在!现在有一些人是没有机会要创造条件、创造机会,那是攀缘;佛教我们随缘,随现成的,绝不加一丝毫自己的意思在里头,这叫真随缘。

大家在一起共修、同学,这里头最重要的就是“六和敬”。六和敬里头最重要的是头一条“见和同解”,这一条要用现在的话来讲,就是志同道合。真正志同道合不容易!我们大家在一起共修,同一个方向、同一个目标、同一个原则,同一个看法、同一个想法,这种志同道合,这个团体才是真正六和敬的团体。如果这个团体人数再少,四个人、五个人,各人有各人的想法,各人有各人的看法,这就不是和合僧团。共识怎样建立?放弃自己的成见,共识就建立了;坚持自己的想法、看法,共识就打破了。

我们说话有的时候很含蓄,所以听的人要会听。为什么?说得太露骨了得罪人。古人讲话含蓄,听的人都很细心,能体会;现在人不行,稍微有一点含蓄,听不懂。戒经里面佛的重戒五逆罪,五逆罪是堕阿鼻地狱。五逆罪里头最后一条是破和合僧。“破和合僧”是什么意思?破六和敬。你就想到,我们如果坚持自己的意思、坚持自己的主张,把见和同解给破坏掉,我们就造了这一条罪,这一条罪的果报在阿鼻地狱。将来死了以后堕阿鼻地狱,还不知道怎么堕的,你说冤不冤枉?不容易!非常非常之难。

所以一定要谨慎,经不能不读。我们为什么不能放弃?不明理,不晓得这个道理。真正把道理搞通、搞明白了,自然就放下了,绝不坚持。你来跟我说什么,都好,没有一样不好,只要不妨碍大众修行都好。你说我们的讲堂讲经,你觉得这个位置不好,位子、讲台摆到那边,行,可以。不管摆哪里,反正我们讲经就行了,何必一定要坚持?这是举一个例子。只要不碍大体,什么都好。学诸佛如来恒顺众生,随喜功德,绝对没有自己的意思。大众的意思,我们看得清清楚楚,为什么?都是妄想执着。他是凡夫,他没有办法,妄想执着一定有的。慢慢的帮助他觉悟,帮助他减轻,这样就好。

(《学佛问答》21-90-68)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避免       往生障碍)(五明学佛网:避免       往生障碍)  

 惟觉法师:如何避免人性的猜疑心 

 呷绒多吉上师:我们要避免这些闻法的过患 

 悟道法师:不能让善法念念减少,这样就会避免堕入恶道 

 嘎玛仁波切:只要你好好闻思修佛法,很多的“突然走掉”,是 

 嘎玛仁波切:现在接受戒律的约束,是为了避免以后的灾难,常 

 印光法师:真信愿持佛名号能否避免困苦? 

 养成这个好习惯,可以避免不必要的不愉快 

 祸从口出,口业如山,如何避免造口业? 

 呷绒多吉上师:做生意要避免这些恶业 

 福德的障碍,请避免造恶的言谈 

 圣严法师:避免造口业请牢记六个字 

 净土法门法师:念佛祈求世界和平,避免亿人死亡的核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