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佛陀教诫居家修持指南


   日期:2015/4/1 22:41: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佛陀教诫居家修持指南-一海涛 辑

  1.爱自命者,则不杀生;爱自财者,不盗他物;爱自妻者,不侵他妻。《无字宝箧经》

  2.何故名家?其善男子处于居家,乐则同乐,苦则同苦,在所为作,皆相顺从,故名为家。《杂阿含‧九三经》

  3.于父母、兄弟捶打而骂辱,无有尊卑序,是则堕负门。《杂阿含‧1279经》

  4.居家至狭,尘劳之处;出家学道,发露广大。我今在家,为锁所锁,不得尽形寿修诸梵行。我宁可舍少财物及多财物,舍少亲族及多亲族,剃除须发,着袈裟衣,至信舍家,无家学道。《中阿含•80经》

  5.(世尊告曰:)随其技术,以自存活。或作田业,或行治生,或以学书,或明算术,或知工数,或巧刻印,或作文章,或造手笔,或晓经书,或作勇将,或奉事王。……作如是业,求图钱财。《中阿含.苦阴经》

  6.初当学技术,于后求财物。后求财物已,分别作四分:

  一分作饮食,一分作田业,一分举藏置,急时赴所须,

  耕作商人给,一分出息利,第五为娶妇,第六作屋宅。

  家若具六事,不增快得乐,彼必饶钱财,如海中水流。

  彼如是求财,犹如蜂采花,长夜求钱财,当自受快乐。《中阿含经》

  7.一食知止足,二修业勿怠,三当先储积,以拟于空乏,四耕田商贾,择地而置牧,五当起塔庙,六立僧房舍;在家勤六业,善修勿失时。《长阿含‧16经》

  8.由三事现前方有子息。云何为三?一者,父母有染心;二者,其母腹净,应合有娠;三者,应受生者,中有现前。具此三缘,方有男女。《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卷十九

  9.父母生子,养育哺乳,长大欲令见日月光;父母以天下万物示子,欲令知善恶。《阿遬达经》

  10.父母及长兄,和尚诸师长,及诸尊重者,所不应生慢;应当善恭敬,谦下而问讯,尽心而奉事,兼设诸供养。《杂阿含.92经》

  佛陀教诫居家修持指南-二 海涛 辑

  1.是居士令五种养母养视。何等五?一者,治身母;二者,除垢母;三者,乳母;四者,吉母;五者,戏笑母。

  一、云何治身母?为是儿治头、手、足、耳、鼻、诸指,是名治身母。

  二、云何除垢母?时时为儿洗浴、浣濯,是名除垢母。

  三、云何乳母?时时饮食乳养,是名乳母。

  四、云何吉母?是儿行时,执孔雀拂,持三股叉,侍卫拥护,是名吉母。

  五、云何戏笑母?为儿作机关、木人、象、马、车乘、弓箭种种戏具,随时娱乐之,是名戏笑母。《十诵律》卷二十五

  2.是时真净王(净饭王)闻世尊已达迦毗罗卫城北萨卢园中。是时真净王将诸释众往诣世尊所。是时,世尊复作是念:「若真净王躬自来者,此非我宜。我今当往与共相见。所以然者,父母恩重,育养情深!」《增壹阿含经》卷十五

  3.尊者阿难白曰:「世尊!此大生主瞿昙弥(大爱道)于世尊多所饶益,世尊母命终后乳养世尊。」世尊告曰:「如是,阿难!如是,阿难!大生主瞿昙弥实于我多所饶益,我母命终后乳养于我。」《中阿含‧瞿昙弥经》

  4.发、毛、爪、齿、皮、肉、筋、骨、胆、肝、肺、心、脾、肾、大肠、小肠、白膜、膀胱、屎尿、百叶、仓肠、胃泡、溺、泪、唾、涕、脓、血、肪脂、涎、髑髅、脑,何者是身为?地种是也?水种是也?水种是也?风种是也?为父种、母种所造耶!《增壹阿含经》

  5.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二法与凡夫人,得大功德,成大果报,得甘露味,至无为处。云何为二法?供养父母,是谓二人获大功德,成大果报。若复供养一生补处菩萨,获大功德,得大果报,得甘露味,至无为处。是故诸比丘!常念孝顺供养父母。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增壹阿含经》卷十一

  6.若父母年老,少壮气已谢;不勤加奉养,当知领群特。《杂阿含‧102经》

  佛陀教诫居家修持指南-三 海涛 辑

  1.父母亦以五事善念其子。云何为五?一者,爱念儿子;二者,供给无乏;三者,令子不负债;四者,婚娶称可;五者,父母可意所有财物尽以付子。《中阿含经》

  2.父母及长兄,和尚诸师长,及诸尊重者,所不应生慢;应当善恭敬,谦下而问讯,尽心而奉事,兼设诸供养。《杂阿含•92经》

  3.布施及爱语,或有行利者;同利诸行生,各随其所应;

  以此摄世间,犹车因工运。世无四摄事,母恩子忘养;

  亦无父等尊,谦下之奉事;以有四摄事,随顺之法故;

  是故有大士,德被于世间。《杂阿含•669经》

  4.夫在家者,孝事父母在于膝下,莫以报生长与之等,以生育恩深,故言大也。《舍利弗问经》

  5.世间无善知识者,则无有尊卑之叙--父母、师长、兄弟、宗亲,则与彼猪犬之属与共一类,造诸恶缘,种地狱罪缘。有善知识故,便别有父母、师长、兄尊、宗亲。《增壹阿含经》卷四十

  6.父母还以五事报之(子女);一者,至心爱念;二者,终不欺诳;三者,舍财与之;四者,为娉上族;五者,教以世事。《优婆塞戒经》卷三

  7.世尊告诸比丘:「教二人作善不可得报恩。云何为二?所谓父母也。若复比丘!有人以父着左肩上,以母着右肩上,至千万岁,衣被、饮食、床蓐卧具、病瘦医药即于肩上,放于屎溺,犹不能得报恩。

  8.比丘当知!父母恩重,抱之育之,随时将护,不失时节,得见日月。以此方便知此恩难报。是故诸比丘!当供养父母,常当孝顺,不失时节。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增壹阿含经》卷十二

  9.(天人问世尊:)「云何义利胜,谁为最亲友?众生依何等,而得自济活?修造何事务,而能得聚敛?」尔时世尊以偈答曰:「种田为义利;妻为最亲友;众生依熟苗,而得自济活;若能勤作者,斯业胜聚敛。」《别译杂阿含•231经》

  佛陀教诫居家修持指南-四 海涛 辑

  1.世尊告阿难曰:「自今已后敕诸比丘,不得卿仆相向,大称尊,小称贤,相视当如兄弟。自今已后,不得称父母所作字。」

  2.(佛言):「阿难!若当世间无善知识者,则无有尊卑之叙:父母、师长、兄弟、宗亲,则与彼猪犬之属与共一类,造诸恶缘,种地狱罪缘。有善知识故,识别有父母、师长、兄弟、宗亲。」

  3.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此二法令人生贫贱家。云何为二法?不孝父母、诸尊、师长,亦不承事胜己者。是谓比丘!有此二法令人生贫贱家。诸比丘!复有二法生豪族家。云何为二?恭敬父母、兄弟、宗族,将至己家,惠施所有。是谓比丘!有此二法生豪族家。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增壹阿含经》

  4.世尊告诸比丘:「有二净法能护世间。何等为二?所谓惭、愧。假使世间无此二净法者,世间亦不知有父母、兄弟、姊妹、妻子、宗亲、师长尊卑之序,颠倒浑乱,如畜生趣。以有二种净法,所谓惭、愧,是故世间知有父母乃至师长尊卑之序,则不浑乱,如畜生趣。」《杂阿含•1242经》

  5.父母复以五事敬亲其子。云何为五?一者,制子不听为恶;二者,指授示其善处;三者,慈爱入骨彻髓;四者,为子求善婚娶;五者,随时供给所须。《长阿含•31经》

  6.诸比丘!母或在九个月或十个月间,彼其胎即重担,以大担心拥护于胎宫。诸比丘!于母经九个月或十个月,于大担心之下出产彼重担。彼所生者,以自己血哺育之。《爱尽大经》

  7.于父母所,少作不善,获大苦报;少作供养,得福无量。当作是学,应勤尽心,奉养父母。《杂宝藏经》

  8.人有父母,不可不孝,道不可不学。济神离苦,后得无为,皆由慈孝学道所致。《菩萨睒子经》

  9.具有智慧的人出生在家的话,此雄者(出家修行者)的七代父母可净。……其(出家修行者)兄弟、父母在天界能够享受不尽的欲乐。《长老偈》、《长老尼偈》

  佛陀教诫居家修持指南-五 海涛 辑

  1.尔时佛告亲族:「大王!我们的亲族同志应当相互一致和合。亲族同志一致和合居住在一起的话,敌人就不能趁机而入。人无论什么事,必须如无思树木的和合。昔日在雪山地方,暴风侵袭树林,那时因为沙罗树林的树木、灌木和薮相互的结合,因此风只是从树梢吹过而已,一棵树也没有倒下。」《本生经》

  2.夸耀血统,夸耀财产,夸耀氏姓,而轻视自己的亲族者,这是败亡者之门。《败亡经》

  3.不是由于(人的)出生而成为贱民,不是由于(人的)出生而成为婆罗门;是由于(人的)行为而成为贱民,是由于(人的)行为而成为婆罗门。《经集》

  4.(佛言)诸比丘!子(女)尊敬家中的父母如梵天。诸比丘!子(女)尊重家中的父母如老师;诸比丘!子(女)尊重家中的父母如值得供养者。诸比丘!梵天是对其父母的尊称;诸比丘!老师是对其父母的尊称;值得供养者是对其父母的尊称。何以故?诸比丘!因父母为子(女)施与很多的恩惠,保护他们、养育他们,并且将他们引进社会。《增支部》

  5.自己过着富裕的生活,而不奉养年老、老衰的父母者,应知彼是贱民。自己过着富裕的生活,而不奉养年老、老衰的父母者,这是败亡者之门。《经集》

  6.奉养父母是最上的幸福。《经集》

  7.应当依如法(得财)奉养父母。《经集》

  8.在世孝敬母是快乐的,孝敬父是快乐的。《经集》

  9.奉顺父母的儿子是被赞叹的。《相应部》

  10.若依理法奉养父母者,如此奉侍父母者,现世为诸贤者所称赞,又逝世后升天享乐。《相应部》

  11.观此等五处,父母于族中欲生子。何等为五?一者,子是由我们(父母)养育,其后(子女)会奉养我们;二者,会帮我们劳作;三者,永续家系;四者,继承遗产;五者,为祖先奉祀供物。《增支部》

  佛陀教诫居家修持指南-七 海涛 辑

  1.父母恩者,父有慈恩,母有悲恩。依慈父悲母长养之恩,一切男女皆安乐也。慈父之恩高如山王,悲母之恩深似大海。

  2.若有男女背恩不顺,令其父母生怨念心,母发恶言,子即随坠,或在地狱、饿鬼、畜生。世间之疾莫过猛风,怨念之微复速于彼,一切如来、金刚天等及五通仙不能救护。《心地观经》

  3.(天人问世尊:)「谁是旅人的朋友呢?谁是我家的朋友呢?谁是事情发生时的朋友呢?谁是来世的朋友呢?」(世尊答曰:)「商队之主是旅人的朋友;母亲是我的家的朋友;好朋友在事情发时,再三都是朋友;自己所作的功德是来世的朋友。」《相应部》

  4.母与父也叫为梵天、叫为老师,是孩子们应该供养者,同时是爱孩子者。因此,贤者以食物、饮料、衣服、床坐、涂身、沐浴、洗足(奉侍父母)。如此地礼敬父母的话,在世会被诸贤者所称赞,又逝世后升天享乐。《相应部》

  5.布施、不伤害、自制、克己、于寂静处修梵行、奉侍父母,此等是被智者所称赞的。《增支部》

  6.时彼天子说偈问佛:「何等人之物?何名第一伴?以何而活命?众生何处依?」尔时世尊说偈答言:「田宅众生有;贤妻第一伴;饮食已存命;业为众生依。」《杂阿含•1005经》

  7.(佛语阿难):「有七法是亲友,利益慈愍故。何等七?

  一、难与能与;二、难作能作;三、难忍能忍;

  四、密事相语;五、不相发露;六、遭苦不舍;

  七、贫贱不轻。如是阿难!有此七法名为亲友,利益慈愍,令彼欢喜。」《四分律》

  8.云何于亲友,爱重如己身;不应于亲友,伺觅其过失。亲友心愿同,相念常不忘;如是之亲友,不为他沮坏。应当恒敬念,爱重如己身。《别译杂阿含经》

  9.良家子应以五事来奉侍友人朋辈:

  一、布施;二、爱语;三、利行;

  四、同事;五、不欺骗。《教授尸迦罗越经》

  佛陀教诫居家修持指南-六 海涛 辑

  1.旧的东西不再修缮,饮食不节制,性质恶的男女成为家的支配者,皆不能维持家财的相续。反之,旧的去修理,饮食节制,守戒的男女成为家的支配者,祖业才得以相续不断。《增支部》

  2.智者应该回避非梵行(YIN),犹如回避燃烧的炭火。如果不能修梵行(不YIN),至少不应该侵犯他人之妻。但是在修持一日一夜的八关斋戒时,却须严守不YIN。《经集》

  3.女人不自守,舍主随他行;男子心放荡,舍妻随外色;如是为家者,斯皆堕负门。《杂阿含‧1279经》

  4.假如妻子守持贞节,不屈服于他人之威力,顺从丈夫所欲去作,成为可意之妻;(丈夫)应将责备的事、褒扬的事、秘密的事跟妻子说明。《大隧道本生》

  5.不满足自己的妻子,而非礼游女,非礼他人之妻者,这是败亡者之门。……依暴力或相爱,而非礼亲族、友人等之妻者,要知道彼是贱民。《经集》

  6.夫当以五事来敬爱其妻:

  一、对妻存尊敬;二、不轻视;三、不外遇;

  四、委以权威;五、供给装饰品。《教授尸迦罗越经》

  7.妻当于五事侍奉其夫:

  一者,妥善处理家务;二者,亲切对待仆佣;三者,不外遇;

  四者,守护集财;五者,凡事操持不怠慢。《教授尸迦罗越经》

  8.老妇得少夫,心常怀嫉妒;怀嫉卧不安,是则堕负门;老夫得少妇,堕负处亦然。《杂阿含‧1279经》

  9.(若有人能供给妻子)妻子复以十四事报之:

  一者,所作尽心营之;二者,常作终不懈慢;

  三者,所作必令终竟;四者,疾作不令失时;

  五者,常为瞻视宾客;六者,净其房舍、卧具;

  七者,爱敬言则柔软;八者,僮使软言教诏;

  九者,善能守护财物;十者,晨起夜寐;

  十一者,能设净食;十二者,能忍教诲;

  十三者,能覆恶事;十四者,能瞻病苦。《优婆塞戒经》卷三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