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灵性生活的18条原则


   日期:2015/4/6 23:45: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当人们把生活的注意力放在灵性上,它会带出责任、归属感、慈悲和对人性的关怀。灵性支持并维系你的生命,它使你活得更坚强和充实。那么灵性的生活都有哪些原则呢?

  1.信心

  在灵性道路上的第一步是对自己要有信心。没有信心,生活上就不能有所成就。怀疑和信心是对立的,当你去除了负面的,你将会发现正面的早已在那里,当怀疑不在,信心就在那里,因此为了获得信心你必须了解怀疑是什么。

  当你观察怀疑的本质时,你会发现人们总是怀疑正面的事情,你从不怀疑负面的事情。你可以从自己的经验了解到这一点。你怀疑别人的诚信,却从不去怀疑别人的不诚信。你怀疑人们的优点而从不怀疑他们的缺点。如果有人对你说“我非常爱你”,你会回答:“真的吗?”但别人说“我恨你”,你却从不说:“你是真的吗?”

  了解你的怀疑总是质疑正面的事物,却对负面的事物拥有信心,因此当你产生怀疑时,那必然有好的事情出现了。以这样的方式来应对,怀疑提供了你向前迈进的管道。我并不是要你把怀疑丢掉,尽可能的去怀疑,百分之百的去怀疑,这将有助于你去超越它。一旦你跨越怀疑的障碍,你便能更进一步的向前迈进。

  2.停止责怪他人和自己

  下一个步骤是停止责怪他人和停止责怪自己。灵性的旅程是一趟回归本我的旅程,然而当你指责自己时,你将不会朝向本我迈进,也不会被本我所吸引。当你的动向非朝向本我、灵性,即会朝向世俗的物质上。从世俗物质得到的快乐会令人疲惫,而从灵性得到的喜悦是令人向上提升。源自智慧之光公众微信zhzg2013

  你会发现自己内在负面的特质,但不要因此而责怪自己。当你责怪自己,你就会责怪别人,因为自责无法持续很久,你将找一个理由来逃避而转向责怪他人,这导致怨恨升起。然而当你责怪他人时也就是准备再次责怪自己,正因今日有如此多的指责,使得全球意识低落。

  3.赞美他人和自己

  第三的法则是赞美自己也去赞美他人。赞美他人让你跨越对别人的责备,赞美可以激发灵性,而灵性的临在可以提升自己、他人和整个环境。当赞美自己和他人时,你就创造出一个充满喜悦的空间。

  当你可以赞美自己,你就不需要别人的称赞。然而我们常认为赞美自己是我执(ego),但事实上,我执是不会赞美它自己的,它只想要别人的赞美。了解到所有赞美不管来自何方最终都归向神!例如你说你拥有一对漂亮的眼睛,而那是谁创造的呢?每一个赞美将回归神—造物主。

  赞美的行为会拓展意识,你的内在也因此绽放;责怪则使意识萎缩。既然在灵性的层面是要让意识,心智去拓展,那就不要让它因责怪而遭受挫败。真诚的去赞美别人并观照自己有何感受。

  4. 凡事都要真诚

  真诚是第四个法则。凡事都要真诚,不要愚弄自己也不要尝试愚弄他人。你并不是为了别人而走在灵修的道路上。灵性的追求若缺少了真诚就会是空洞的,不会带来任何利益。唯有真诚,它带来安详、幸福和喜悦,这些都是你无法从世上其它的管道中获得的。

  5.承担责任

  在灵性道路上的第五个法则是责任感。走在灵修的道路上并不是逃避责任,而是去承担责任。你在生活中承担起多少责任,将决定你的修为有多少。假如你逃避上天所赋予你的责任,则将有更多的事将降临!人们错误的认为灵修就是逃避困难的工作。不是的,灵修的成绩是由效率和积极的行动力来打分的。

  6.放下过去

  灵性生活的第六个法则是放下过去的能力。把过去当成一场梦,然后你就能回到当下,你将发现活在当下是不费力的。当你放下过去,你的心智会自己回到当下。

  当下这一刻,当灵性被激发,即使是小小的火花也会转变成光芒。而当你执迷于过去,火花将被灰烬所覆盖。活在当下并将过去的灰烬吹走。

  7.接受

  你必须了解如何去创造一个和谐的环境。你也许会认为是环境创造了你,但事实上是你创造了自己的环境。了知为何,然后如实接受。接受可分为两个层面:

  第一,接受当下是不可避免的,该发生的就会发生。假如你要它有所改变,唯有在下一刻才有可能。只有当你如实地接受事情的本貌并让心平静下来,如此方可有效的改变任何事情。

  第二个层面:接受别人原本的面貌。无论什么行为表现,都视为是他们在此时此刻最好的呈现。去分析并为他们的行为寻找合理的解释,同时让自己负起完全的责任,如此,接受将转变成动力,环境也变得和谐。

  8.确认人将一死

  灵性生活的第八个法则是确认死亡,了解有一天你将死去。因为内在深处有一些东西是不会死亡的,因此我们无法完全理解死亡的全貌;确认死亡会将你带到当下,让你从带你离开当下的细小诱惑中跳脱出来。一旦你了解终有一死,未来就不再纠缠你。

  9.人生无常

  第九个法则是:目前所有存在的事物都是无常的——周遭的状况、环境、情绪和接触的人都是无常的。了解所有的一切都是无常将提升灵性的层次,你的行动将更具有能量、热忱和活力。我们以为当我们承认一切皆是无常之后,将降低我们的热忱,使我们变得漠不关心。不是的,对无常的正确了解会激发灵性,当灵性被激发,你将感到被提升,热忱和活力也就会出现。

  10.信任

  去信任那至高无上、无限的创造界的智慧,它以基因、原子和分子有秩序的展现和互动,从这宇宙建构这整个创造界。只因电子以不同的排列组合,有些变成花朵,有些变成石头,有些是黄金,而有些是木炭。

  在整个创造界存在着一个基本的实质,一种蕴藏的智能,一种一体性。它是充满着活力。然而,我们却从不把整个宇宙看成是有生命的东西,我们把一切都看成是死的事物,在我们眼里仅有物质实体出现。我们知道在创造界中有一个磁场,但我们经常把它看成是毫无生气的。纯净的意识,是心智的根基,你和每一个人都是它的一部份,它是如此有活力的磁场。去了解、接受和信任这个智慧,它创造及维系万事万物。这便是灵性生活的第十个法则。

  11.创造界的一体性

  当人们的心智充满压力和紧张,就会产生论断、分别、爱这个、不爱那个、造成疆界,如此一来就把自己与这个存在(existence)分开。与这个存在之流分隔开来称之为疏离(separation),但它只是表面的。与存在分离是一件不可能的事。如果圆的一部份被移除,它就不再可能是个圆。了解到你就是这存在的一部份,至高无上智慧显化的一个小区块,有一股合一的力量一直都在整合这个创造界。一切都是一。这便是第十一个法则。

  12.你的本性就是爱和安详

  当你了解创造界的一体性,你将不再费力去爱别人。爱是你的本性,一切都是爱所组成,除了爱没有别的了。去了解爱不是你所做的一个行动,不是你必须实践的道德规范。去了解你是活在爱当中,而每一事物也存活在爱当中。

  了解安详也是你的本性,无论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你只要静坐并随它去,去体会你内在有一个纯净的空间,是如此的巨大和深邃,那内在的空间即是你。当你感觉到它,你即碰触到内在灵性的层面。

  “我来自安详,我正处在安详中,我将回到安详里。安详是我的源头和目标。我是安详,我是空间,我就是爱。”这种内在的体认或经验使你成为一位寻道者。了解你的本性就是爱和安详就是第十二个法则。

  13.平衡

  灵性生活的第十三个法则是在活动与休息之间找一个平衡点,在享受世界与回归本我之间找一个平衡点,在静默与言语之间找一个平衡点。假如你的生活完全禁语,不说一句话,这未必算是过着灵性的生活。说话的能力已给予了你,你具足才华和能力,善用它们并透过静心、对意识的自我观照来平衡它们。

  14.自我探索

  自我探索是下一个灵性生活的法则。从觉知你身体的感受开始、你的皮肤、你衣服底下皮肤的感受,去感觉你的肌肉、神经、接着骨骼。不要对生命毫无觉知,就像动物一般吃、喝和睡。去观照每一个感受,拥有高度的觉知。当你了解你的身体,你将感知那有别于你身体的灵性。

  15.不动心与成熟度

  高度的觉知来自成熟度,或你可以说是来自不动心。成熟度与不动心两者并存;你不可能成熟而不具备不动心,然而不动心常被人们错误的理解为枯燥、乏味的心智状态或是负面的情绪,不动心在字眼上即具有疏离感和不感兴趣,这是错误的。处在不动心时,你是完全的觉知,和本性亲密的在一起。达到一定的成熟度时就不会有狂燥不安的心,反而是有尊贵、自由、谅解和神秘的特质。这就是灵性生活的第十五个法则,拥有不动心和过着成熟的生活。

  16.欣赏美而不是占有美

  灵性生活的第十六个法则是去体认创造界的美、在每个人身上的美、你内在的美,并了解到美是灵性的本质。心智不断的在追求美,欣赏美,但是欣赏和占有美是不一样,当你想要占有美你即失去不动心。

  了解美即是灵性。无论你在何处,当你体会到美的感受时,灵性就在那里;假如某人很美,那是因为有灵性在他里面。一个死人不会是美的。从物质中将美区分出来并将它归因于灵性,将使你在灵性道路上更为提升。

  17.虔诚和崇敬

  欣赏美带出虔诚。你崇拜美,你爱慕美。把创造界里的一切事物视为是创造主的显化并对它们抱以爱慕及虔诚之心是灵性生活的下一个法则。

  崇敬一切事物,崇敬不单单只是情绪上的响应,它更是一种态度,它显示出对生命的平衡感知。当尊敬和爱同时存在时,将带出崇敬;当崇敬出现时,心智就百分之百的处在当下,并带出庄严神圣的感受。你不会对事物感到庄严神圣的同时却没有爱的感觉;亦不会对事物产生爱的同时却没有庄严神圣的感觉。庄严神圣使意识变得机敏,觉知也随之而来。

  18.了解到生命是永恒不朽

  下一个也是最后一个灵性生活的法则是了解到生命是永恒不朽的。了解生命是永恒不朽的法则与凡事都是无常的法则二者是完全对立的。现在我们说生命是永恒不朽,没有任何事物能改变它。真理总是矛盾的。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灵性       信心)(五明学佛网:灵性       信心)  

 妙莲法师:转凡心修佛行 六、灵性清净即佛心 

 净界法师:念佛之前所要具足的信心 

 净界法师:他力信心 

 净慧法师:第三届禅七开示 培养信心 

 净界法师:你要生起三种信心,方能往生 

 净界法师:正确听闻的三要素:专心、信心、恭敬心 

 净界法师:你必须要对你的上师对你的祖师的传承有信心 

 宋智明居士:佛教净土法要 第三卷 回归之路 体验与信心 

 宋智明居士:禅悟的直指 《信心铭》浅讲 

 陈星桥居士:以责任感和自信心开拓人生——读《法华经》一得 

 开愿法师:信心是成就的基础 

 明奘法师:解读《金刚经》“金刚之智 灵性资本”国学高层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