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佛教问答

 大虚法师:如果一切都是如梦如幻,还需发菩提心吗?


   日期:2015/4/23 17:54: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无须:请问师父,如果一切真的都是如梦如幻,都是假的,那我还发菩提心做啥?

  师父:注意,大乘佛法里面强调的发菩提心,所谓“发大心、发大愿”,它是建立在“空、无相、无愿”,是建立在对众生、对万法”空性无我“这个实相的洞察,是建立在“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这个基础之上的。菩萨因此而发愿,发愿的同时又了无发愿者、了无四相、了无退转。就是因为众生是如梦如幻的,但是众生不觉醒啊,因此才要发愿去唤醒他们;但是你去唤醒众生的时候,心里面要同时非常清清楚楚、非常明了地洞察到众生如梦如幻、了不可得的真相。

  大乘佛法它是双向的思维,很多人就是在这个地方,被自己的这种单向思维的脑筋给弄拧了、纠结了。它强调无愿的同时,又强调发大愿;强调真空的同时,又强调妙有……这种思维上的、知见上的突破,需要你自己去慎思明辨,自己去依法继续修学。

  当年我们都经历过这个阶段,就是要注意随时破斥和否定自己的这种知见、发愿,同时在破的当下又要立,破立不二!要建立,立的同时你也要破。要在自己的每个起心动念上去观察,自己去把握,不要堕入两边。我们的思维很容易不是偏空,就是偏有。发愿的时候往往带着很强烈的无明,很强烈的自我状态,带着当真的状态;但是一旦有修行者他念念观空之后,念念契入空性无我的时候,他心相续的习气里面有可能又会冒出“偏空”的一些知见,这个时候就要注意觉察了,一定要把它破除掉!知道这个妄念、这个知见仍然是空性的,仍然是无我的,仍然是缘起的,不要当真,不要跟它产生错误的认同就OK了。

  如果实在是做不到很精微精细地在每一个念头上用功,那么最聪明的办法就是一刀切。这个乱麻既然已经是千头万绪了,我们已经很难把它理顺、理清楚,很难把它解开了,那就干脆“快刀斩乱麻”,一刀切断——一句佛号就把这些统统斩断!之所以之前一直提醒你们:除了这句“南无阿弥陀佛”外,其它的念头统统都是妄念!道理就在这里!

  我们内心潜藏的——对生命也好,对人生也好,对万事万法也好——潜藏的这些所有问题,你如果想要一一去找到对应答案的话,那可能花个十万大劫都不够。要想把这团乱麻完全解开理顺,找到所有问题的答案,那是不可能的!最聪明的办法就是一刀切断,所有的问题让它统统消失,不要再随着我们的念头去追寻那些所谓的答案。还在追寻答案的心啊,说实话仍然是处于自我、处于二元分别状态的一颗无明的心!当你的心停止追逐,停止妄求的时候,所谓“狂心顿歇”,歇即怎样?狂心顿歇的当下,即是菩提!这个菩提,所谓的觉悟、觉知、觉醒,离我们是这样的近距离,从来没有远离过我们,只不过我们一直追逐着自己的妄念,追逐着自己永远也追不完的这些问题,向外驰求,所以才错过了!很多修行者有时候在这个方面,就是因为太聪明了,所以变得特别不聪明。是不是这个道理?这个话题其实讲过的,讲过的话题怎么还会冒出来这些问题呢?嗯,自己好好反思反思,反省一下!阿弥陀佛!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菩提心       大虚法师)(五明学佛网:菩提心       大虚法师)  

 傅味琴居士:不退菩提心为解救众生倒悬之苦 

 傅味琴居士:学习释迦佛,祈请善知识为胜为导,不退菩提心( 

 普献法师:宝积经讲记 不失菩提心的正行 

 普献法师:宝积经讲记 退失菩提心的邪行 

 傅味琴居士:初发菩提心修行观法(100~104) 

 傅味琴居士:初发菩提心修行观法(90~99) 

 傅味琴居士:初发菩提心修行观法(70~79) 

 傅味琴居士:初发菩提心修行观法(60~69) 

 傅味琴居士:初发菩提心修行观法(50~59) 

 傅味琴居士:初发菩提心修行观法(40~49) 

 傅味琴居士:初发菩提心修行观法(30~39) 

 傅味琴居士:初发菩提心修行观法(2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