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佛教知识

 六道轮回、人生八苦


   日期:2015/5/15 11:34: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六道轮回

  生命不因死亡的降临而消失,而是会受业力的牵引,投生到地狱、饿鬼、畜生、阿修罗、人、天等六种境界中继续生活。如此循环往复,有如回旋的车轮,流转不息,这就是佛所说的“六道轮回”。

  世间众生因无明(无有智慧,不明真实)遮蔽,依妄心对尘境生出种种分别而造十恶,又因根性善良、遵从礼教而行十善。所有的善恶业因都潜藏在心识中,即使生命完结,不灭的心识也能带着善恶业种投入到下一期生死。

  善恶的轻重,是根据造业的心力加以判断的:

  以十足的勇气和力量造作业因,则为上品。

  以中庸的心态造作业因,则为中品。

  以懈怠、被动、不甚要紧的心态造作业因,则为下品。

  大体上说,依据作善、作恶的心力品位,可以招感六道的苦乐果报:

  上品十善感天道,中品十善感人道,下品十善感修罗道。这三种境界合称三善道。

  上品十恶感地狱道,中品十恶感饿鬼道,下品十恶感畜生道。这三种境界合称三恶道。

  1.天道:生活快乐,寿命绵长,衣食、宫殿皆是自然化成;天眼通(能见一切众生、事物,能见自他来生境界),天耳通(能闻一切音声,能懂一切语言),他心通(能知众生心中所想、品行善恶),神足通(随意变现,无远不至,不受时空障碍),宿命通(能知自他过去多生多世所行之事);随心所欲,逍遥自在。

  转生天道之因:勤行十善,孝养父母,广行布施,作大福田;皈依正法,信佛因果,斋僧(设食以供僧众)供佛(设香、花、果蔬供养佛陀),修塔造庵,转诵大乘,庄严佛像等。

  2.人道:苦多乐少,烦恼炽盛;有复杂的思维活动,善于发明创造;有较强的意志力,有能力造作善恶业因,有寻求解脱的内心需要。

  转生人道之因:孝养父母,心行公道,恭敬三宝(佛、法、僧),严持五戒(戒杀生、戒偷盗、戒邪YIN、戒妄语、戒饮酒)。

  3.阿修罗道:虽有天福,神通自在,却多怀诈伪,骄慢嗔嫉,常好斗争,面目丑陋,受劳不息。

  转生阿修罗道之因:以不净心修十善业,不能忍辱,争强好胜,生性易怒。

  4.畜生道:生性愚钝,常怀惊畏,或被驱使,或相吞啖(dàn,吃)。

  转生畜生道之因:贪食酒肉,寻欢作乐;借债不还,偷骗他人;恼害众生,毁辱他人;生性邪僻,愚痴难化。

  5.饿鬼道:依他为食,饥渴逼迫,形容鄙恶,虚怯(qiè,胆小;害怕)多畏,孤寒凄苦,终日迷乱。

  转生饿鬼道之因:悭贪嫉妒,邪佞(nìng,惯用花言巧语谄媚人)谄(chǎn,谄媚)曲,背公取私,不济乞化,只图自己饱暖,不惜他人饿冻。

  6.地狱道:身受极刑,心受剧苦。或猛火烧炙(zhì,烤),或严寒相逼,或刀斫(zhuó,用刀斧砍)锯解,或铁床灼身,或镬(huò,锅)汤煎煮,或众相残杀……死而复生,欲出无期。

  转生地狱道之因:不信因果,杀害众生;遵命邪教,蛊惑人心;五逆十恶,诽谤正法(五逆:杀父、杀母、杀阿罗汉、出佛身血、破和合僧)。

  (四)轮回的证据

  我们往往对死后的生命保留着模棱两可的观念,拒绝对轮回进行深入的关注。我们也许有充足的理由这样做,因为没有证据的东西很难令人相信。我们会说:“如果有前世的话,为什么我们都不记得?”

  应该承认,发生在我们身上的往事是不可能一一记得的。三岁以前的事我们一件也记不起来,我们甚至会忘记昨天所发生的事,尽管当时都那么鲜活,但记忆几乎完全消失,就好像未曾发生过一般。如果连几天前所做、所想的事都不记得,我们有可能记忆前世吗?

  即使没有所谓的“具体证据”在,我们不妨这样简单地问自己:为什么有亿万人,包括很多伟大的圣哲、天才都相信轮回?难道他们都是傻瓜吗?如果不以否定的信念限制自己,至少不反对轮回的存在,难道不是更合理些吗?万一我们死后发现果然有轮回,我们该怎样处理这个状况呢?

  在美洲大陆被“发现”以前,有哪个欧洲人相信美洲的存在呢?即使在它被发现之后,人们还在争论它是否存在。

  我们傲慢地只相信“眼见为实”,岂不知我们所看到的,是我们自己的业力所提供的景象。我们往往认为在此认知范围之外,不可能有其他的任何存在方式,这种狭隘的生命观使我们不能接受、也无法严肃思考轮回的可能性。

  幸好,轮回并不是完全不可知:人类积累了大量文献,讨论那些自称能记忆前世者的证词;世界各地有很多非常动人的濒死经验的见证人,他们绝大多数都确信死后还有生命的继续;从事佛法修行的人,当接触到浩瀚和不容置疑的心性时,生死轮回的教法就成了真实的体验。

  1956年出生于土耳其亚达那的男孩伊士迈记忆前生的奇闻,曾一度轰动世界。

  事件的经过大略是:当伊士迈一岁半时,一天忽然以大人的口吻对父亲说:“我不愿再在这个家住下去了,我要回去和我的子女们团聚。”他自称是两年前被人杀害、家住一公里以外的五十岁的男子阿比,并说出阿比被害的情况及原配妻子、第二个妻子、一儿一女的名字,一再恳求回到儿女们身边。其父怒叱而不许。嗣后,每当父母喊他“伊士迈”时,他拒不应声,只有叫他“阿比”,他才答应。

  他表现出阿比嗜酒的习惯,常瞒着父母偷喝“辣忌”酒。一次,被其叔父马哈默特撞见,受到斥责。他顶撞说:“小子!你在我果园当园工时,曾偷喝我的辣忌酒,被我发觉,我默不作声。如今竟忘恩负义,胆敢骂我,连畜生也不如!”马哈默特被揭出隐私,终于折服。

  一天,伊士迈见到一个卖冰淇淋的小贩,以大人的口吻与其打招呼,道出那人从前卖西瓜、蔬菜,自称曾为那人行过割礼。那人惊愕之余,不得不承认他是阿比再世。

  伊士迈对阿比遗族的眷恋之情与日俱增,常在就寝时梦呓般呼唤阿比子女的名字;有好吃的东西,便要求父亲送给阿比的妻儿。

  伊士迈3岁时,双亲带他去阿比家。他从未去过那个地方,却领头在前面走。同行者故意指示错路,伊士迈不予理睬,径自走到阿比家。看到阿比的妻子,他跑过去喊她的名字,拥抱她,淌着眼泪(这情景拍有照片)。他向阿比的亲属一一问安,领着人们观看阿比被杀害的马厩和阿比的墓地。他能说出只有阿比本人知道、别人不可能向他灌输的知识,还能说出与阿比有借贷关系的人。他走路时经常围着一条围巾,当地人无此习惯,这是阿比生前爱好的独特服饰。

  1962年,伊士迈6岁时,印度拉查斯坦大学教授、超心理学家巴奈尔吉博士专程赴亚达那,实地调查了阿比再世的情况,并印行了调查报告。

  (五)地狱是必堕之处

  《观经》云:

  以恶业故,应堕地狱,

  命欲终时,地狱众火,一时俱至。

  这即是“火车来现”:将堕地狱的众生,在临终时会看到载着地狱之火的车向自己逼来。

  火车来现和此后的地狱之苦,都是由众生各自的业力所产生,所谓:

  虽无工匠,制造火车,

  自己制造,自己乘往。

  当我们用佛教的善恶标准评价自己的行为,禁不住会惊出一身冷汗。以前很多自以为是的行为,竟然全是恶业:我们每天要吃饭,使无数众生付出生命,如此犯下杀生之罪;我们曾经因不理解父母的管教而嗔恨父母,如此犯下五逆之罪;我们曾经因不了解佛法而肆意歪曲,如此犯下谤法之罪;我们曾经有意无意将公共用品挪为己用,如此犯下偷盗之罪;我们为了立足社会,也许还要逢场作戏,如此即是妄语、绮语……再搜寻一下自己妄念纷陈的大脑,可曾有一秒钟离开过贪嗔痴?

  地藏菩萨说:

  我观是阎浮众生,

  举止动念,无不是罪。

  (阎浮:阎浮提,地球)

  别看平时所犯多为小恶,小恶聚集可充塞虚空。

  我们此前对自己有一个共同的评价:我是好人。可是,认真反省自身,还要到哪里去找五逆十恶之人呢?在佛法这面高悬的明镜之下,我们真的是无地自容了。

  可见,此生若不觉醒,地狱之苦终难逃脱。

  世尊在经中提醒我们:

  一切众生,必堕无间。

  “无间”是指受苦无有间歇的意思。无间地狱也叫阿鼻地狱,是最残酷的地狱。

  那么,地狱中是哪种程度之苦呢?

  世尊对请教此事的弟子们说:“早晨、中午、晚上各受一百支枪所刺,骨肉碎裂,那样的苦,你们以为如何?”

  弟子们回答:“仅仅受一枪所刺,其苦已难想象了。”

  世尊捡起一块小石头,告诉大家:“每日受三百枪所刺之苦,若比喻为这小石头,则真正受地狱之苦,便犹如喜马拉雅山那么大了。”

  大多数众生在堕入地狱、身受极苦之时,才后悔在人世间未曾用心听闻佛法,犹如善导大师的偈语所述:

  一入地狱受长苦,

  始忆人间善知识。

  (善知识:引导众生入菩提之道的人)

  佛的弟弟难陀出家之后,仍一心想回家与爱妻聚首。于是,佛便带他到天上。只见天女纯洁艳丽,光彩照人。

  佛问:“你的妻子能比得上这些天女吗?”

  难陀答道:“不可为比。”

  佛带难陀遍游天界,忽然发现一座宫殿有很多天女,却无天子。难陀就问:“为什么宫中没有天子?”

  天女答道:“佛的弟弟难陀因出家功德,命终生此天宫。”

  鉴于天上之乐,难陀不再留恋人间荣华,一心持戒修行,求生天上。

  佛为使难陀生起出离六道之心,又带他到镬汤地狱。镬汤地狱里沸汤煮人,惨不忍睹。其中有一锅汤热气腾腾,却没煮人。难陀奇怪,询问狱卒。

  狱卒答道:“佛弟难陀以出家功德,得生天上;但又因贪恋五欲,天福享尽之后,堕此地狱。我们烧开了锅正等着他呢。”

  难陀这才明白,不了生死终不得究竟安乐,于是祈求佛陀慈悲救度。

  【人生八苦】

  人生八苦,即是:生苦、老苦、病苦、死苦、爱别离苦、怨憎会苦、求不得苦、五阴炽盛苦。

  一、生苦:生之苦,人多不复记忆,事实上,十月胎狱之苦,且不必说,即出生之际,一个六磅八磅重的婴儿,通过狭窄的生门,这痛苦已非言语所可形容。脱离母体之后,为外界灼热或寒冷的空气所剌激,被接生者巨大的手掌抓来提去,这对婴儿细嫩的肌肤而言,其痛苦较皮鞭抽体尤有过之。婴儿出生后呱呱大哭,实是肉体上的痛苦所引起的。

  二、老苦:唐人诗云:“公道人间惟白发,贵人头上不会饶。”老,是任何人无以避免的。韩愈祭十二郎文云:“吾年未四十,而视茫茫,而发苍苍,而齿牙动摇”四十如此,未免早衰。但即使天赋过人,或摄生有术,到了七十岁八十岁,上述现象总会发生。又何况一般人在苦苦奔波了数十年之后,除了生理机能衰退外,因过去劳苦积累而贻留的腰酸背痛风湿胃病等等,都是使人难以忍受的痛苦,至于衰老对于女人,则更为残酷,因为除了生理的痛苦外,女人更有着青春消逝的心理的痛苦。由明眉皓齿,倾城倾国而鸡皮鹤发,老态龙钟,固然使人感慨,但谁又能逃出这个老的公例?

  三、病苦:人自呱呱堕地之日起,就与病结下不解之缘。少年的病如天花麻疹,中年的病如胃溃疡肺结核,老年的病如高血压心脏病,也许有人说,科学进步,新药日出,只要有钱,何愁治不好病?其实不然,特效药固然层出不穷,新的疾病也日有所见,如小儿麻痹症,癌症,在近年来日渐增多。进一步说,即是药物能治愈身体上的疾患,但由于社会竞争剧烈而致精神紧张憔虑所引起的神经衰弱,精神分裂,妄想狂,躁郁狂等心理上的疾病,又岂是药石所能奏效的?

  本来四大假合之身,难免有寒热失调的时候,病了,就要躺在病榻上挨受痛患,短时间还好受,倘长年缠绵病榻,日与药物为伍,这种痛苦,岂可言喻?

  四、死苦:一部钢铁铸成的机器,其寿命也不过由数年到数十年,一个血肉之躯的人,到底能支持多久?秦皇汉武求长生之药,只留下千古笑柄。盖宇宙万象,生住异灭,周而复始。有生就有死,有成就有坏,法尔如是,安有例外?佛经上说,非想非非想天,寿长八万四千大劫,但报终仍当堕落,不出六道轮回。

  既然如此,则死之于人,也就不足为异了!无奈“壮志未酬身先死”,每一个死者都有他尚末完成的壮志,因之世界就有多少死不瞑目之人,同时死前肉体上和精神上的痛苦,四大分离,呼吸困难,心里有千言万语,一句也说不出来。这时娇姿稚子,环绕榻前,生死离别,凄惨无比,尤以将死未死之际,这一生所作所为,善善恶恶,一一自脑海映过。对于那些善的,无愧于心的,会感到欣慰宁静,但对那些恶的,有背天理良心的,将会感到懊悔,痛苦和恐怖。这时因痛苦恐怖而感召地狱相见,神识受业力牵引,堕入恶道,所谓“万般带不去,唯有业随身”人之痛苦,尚有甚于此者乎?

  五、爱别离苦:语云:“乐莫乐兮新相知,悲莫悲兮生别离,”生死离别,人间惨事,青春丧偶,中年丧子,固然悲痛万分,即使不是死别,或为谋求衣食,或因迫于形势,与相亲相爱的人生离,也将感到痛苦。然而,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亲如父子,近如夫妇,亦难得终身相守,又何况其他呢?万法无常,爱别离之苦,是谁也无可避免的。

  六、怨憎会苦:和爱别离苦相对的,是怨憎会苦。意气相投的朋友,海誓山盟的爱人,恩爱情深的夫妻,或膝下承欢的子女,或生离,或死别,一切不能自主。但相反的,那些面目可憎,语言乏味;或利害冲突,两不相容的人,偏又聚会在一起。像这些可厌可憎的人,能够终身不见,岂不眼前清净?无奈社会上人事问题,繁杂万端,“不是怨家不聚头”,在某些形势下,愈是互相怨憎的人,愈被安排在一起,如影随形,好像再也没有分散的时间,这岂不是令人苦恼万分?

  七、求不得苦:想获得某一件东西,经济力量达不到;想谋求某一个位置,僧多粥少谋不到。甲男爱上了乙女,乙女却属意于丙男。自己的志趣是做计算机行业精英,但为了吃饭却不得不委曲在网吧做侍应生。这些都是求不得苦。莫说求不得,即使第一个愿望求得,第二个愿望又立即生出来。山谷易满,人欲难平,谁会感觉到自己一切都满足了呢?不满足,即有所求,求而不得,岂不苦恼?

  八、五阴炽盛苦:五阴即是五蕴,五阴集聚成身,如火炽燃,前七苦皆由此而生。色阴炽盛,四大不调,而有疾病之苦。受阴炽盛,领纳分别,使诸苦转本加极:想阴炽盛,想相追求,而有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诸苦。行阴炽盛,起造诸业,又为后来得报之因,且因行而迁流不停,而有老衰之苦。识阴炽盛,起惑造业,三世流转,而有生死之苦。

  佛教中有时又把苦分为苦苦、坏苦、行苦的三类。

  苦苦:是我们生活中感受到的痛苦,佛经中既使没有指出,我们也是认为是

  苦的,这有生理上引起的出生的痛苦、衰老的痛苦、病变的痛苦、死亡的痛苦;

  由社会环境引起的爱别离苦:即亲爱的人不能厮守在一起;求不得苦:是所求不

  能如愿;怨憎会苦:是怨家路窄,低头不见抬头见。以及五蕴炽盛苦:即五蕴身

  心不平衡的痛苦。

  坏苦:是指我们通常快乐的感受。以佛法的智慧来看,我们所谓的快乐受并

  非真正的快乐,其实质也是痛苦的。例如我们饥饿时想吃,吃饱了就觉得快乐,

  但如果继续吃下去,还会觉得快乐吗?身体脏了,洗澡觉得快乐,但长时间在水

  里泡着觉得快乐吗?无聊时看电视觉得快乐,但没日没夜的看下去觉得快乐吗?

  由此可见我们的所谓快乐,是因为我们有了某种欲望之后,通过外境的刺激得到

  满足心理上出现暂时的平衡,于是我们觉得快乐,然而吃饭的实质并非快乐,倘

  若吃饭的实质是快乐的话,无论吃多少都应该觉得快乐,然而事实不然,当我们

  带着强烈的欲望吃馒头时,吃一个、两个、三个感到快乐,吃到四个、五个、六

  个时,你会发现此时已由原来的快乐转变为痛苦了。吃饭是这样,世间上一切通

  过欲望得到的快乐莫不如此,因为这种乐受能变坏,因此称为坏苦。

  行苦:行,是迁流变化义。世间一切都是无常变化,这乃是宇宙人生之规律。

  但世人不识这种规律,追求永恒:希望身体永恒、家庭永恒、婚姻永恒、事业永

  恒、人际关系永恒、爱情永恒,事实上世间没有一样永恒的东西,世事无常,美

  好的事物往往是昙花一现,转瞬即逝。由于我们的认识与世间的事实——行,相

  违背,因而就有了行苦。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六道轮回       人生八苦)(五明学佛网:六道轮回       人生八苦)  

 陈兵教授:“六道轮回”在心理学中怎么解释? 

 大安法师·开示问答:因果观念、六道轮回是真有其事?圣人为 

 常福法师:六道轮回是不存在的 

 常福法师:法海撷英——常福法师谈法纪要(续十)我们为什么 

 体慧法师:众生为什么一直在六道轮回 

 大安法师:明“三世因果、六道轮回”之理可救人 

 大安法师:三世因果、六道轮回的理念是先决前提 

 南怀瑾:三世因果、六道轮回是佛学建立的基础 

 净土法门法师:佛菩萨看到六道轮回不是真的 

 净土法门法师:六道轮回从哪裡来的? 

 净土法门法师:你为什么搞六道轮回?为什么离不开六道?问题 

 净土法门法师:碰到鬼了,才相信六道轮回是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