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洛桑成列·确吉坚:开悟见道(或打开中脉)主要是靠菩提心的


   日期:2010/2/11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即使我们只想开悟见道,你也要明白,密法里修空性是怎么修的。密法里认为中脉是智慧之脉,打开中脉就能现证空性,也就是现见智慧法身。那么证得空性,现见法身是一种什么样的境界呢?犹如虚空,无色无相,周遍一切。密法里把它形容为“无云晴空”。因为空性的这种特性,在大手印、大圆满等教法里,都有凝视晴空,引空色进入中脉的特殊修法。这是利用外在的缘起引发内在的智慧。  

  但中脉并不是我们所理解的那样,认为是人体中实实在在的经络一样的东西。中脉代表中观正见,是智慧法身的象征,不是仅仅靠造作的观想就能打开的。最主要的还是依靠菩提心。在菩提心和正见的摄持下来观修,才有迅速打开中脉的可能。当你的心量广如虚空,慈悲遍及一切众生,透发出无缘大慈,同体大悲时,你的我爱执已经斩断,你的“自我”已经消融,妄念泯灭,无云般的晴空顿然显现。这不就是我们所说的法身见吗?此时,先前的世俗菩提心升华为胜义菩提心。

  大家现在也就明白,为什么禅宗不观修中脉也能开悟,他也是主要靠菩提心的力量。当他的菩提心达到一定证量后,再来参话头起疑情,才有开悟见性的可能。但禅宗并没有菩提心的实修方法。他的菩提心是怎么产生的呢?主要是靠往昔的习气熏陶,因为往昔曾经修习过大乘,今生听闻到佛法就能自然发心,这被称之为“因力”发心。然而这样的宿根深厚者,千百万人中能有几人?特别是在这个追求物欲的时代,早已“人心不古”,那就更加寥寥无几了。所以大部分人参禅,参了几十年仍然了无消息。

  开悟就相当于我们所说的证悟空性。在大乘教法里,空性和慈悲是联系在一起的,而不是什么都没有的空无。菩萨最初悟入空性时称为“欢喜地”,欢喜的原因之一正是源于菩提心,源于对众生的慈悲关爱,当看到接近圆满菩提而对众生有所利益时,就生起了极欢喜心。如《十地经论》中说:“成就无上自利利他行,初证圣处多生欢喜,故名欢喜地。”从大乘中观的角度来讲,空性指的是缘起性空,正如我们常讲“慈悲利他无我的菩提心”,从这里你也能体悟出这样一个规律:只有慈悲才能利他,只有利他才能无我。“利他”和“无我”是互为前提和条件的。你只有做到彻底的奉献,才能真正进人无我的状态,也只有进入无我的状态,你才能做到彻底的奉献。所以我们要想实证空性,并不是在那儿冥思苦想,然后悟出一个什么玄机之类,而是通过菩提心来实证,即使修止观双运,也是在菩提心的基础上进行升华。

  虽然通过观修四谛十二因缘等小乘法,配合持戒行善等方法积攒福德资粮,也能领悟无我的空性智慧。但对于大乘来说,修菩提心是最为根本和快捷的。因为空性所要破除的是我执,我执的一个范畴是人我执,也就是执着于自我的意识,执著于有一个永恒的独立的自性。如果断除了这种执著于自我的意识,你也就证悟了无我的空慧,起码也是罗汉的果位。那么如何来断除呢?虽然显教中可以通过观察五蕴无“我”,修持止观双运来破除我执,但最快捷的还是通过前面讲的菩提心。譬如藏传各派都极为重视的“施身法”,就是在大悲心的摄持下,一心一意去利益众生,乃至把自己的身体观为甘露,奉献出去解除众生的饥渴之苦,通过这样的观修来破除我执。这是悟入空性的绝妙法门,是缘起性空正理的实际运用。就是当你全心全意为众生服务,进入“忘我奉献”的状态时,自然就消融了“自我”意识,也就断除了人我执,从而证得“无我”的空慧。从有菩提心的角度来讲,这已经超越了罗汉的果位,进入圣菩萨的行列。

  也许有的人会认为,按照《菩提道次第广论》中的教授,应于禅定中观察五蕴无“我”,才能破除人我执而证空性,因此,修菩提心与证空性没有直接关系,要想实证空性,唯有“寂止”“胜观”才是正途。但是你要知道,这只是显教中的一种修法,而不是证悟空性的唯一途径。不管是观察五蕴无“我”,还是思辨“缘起性空”,都是从概念上进行认知,虽然这是非常必要的,并且也可以通过止观而升华为直觉的观照。但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这是何等的艰难!要知道我们属于欲界众生,经中说“欲界无禅”,对于我们一般人来说,要想把禅定修至圆满,简直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如经论中说:“设有修定轨则,仍假藉头陀苦行……由根羸劣,无学缘觉果尚自难成,何况十地大普贤地。”我们现在所修的定,一般是仿照四禅天而设,没有足够的福德资粮,是难以达到甚深定境的。何况现在是末法时代,那就更难以修定了。宗喀巴大师当初著《菩提道次第广论》,写到止观章节的时候,就不打算继续写下去了,正是考虑到末法时的众生,业障与烦恼深重,难以如实通达真正的止观。后来经过文殊菩萨的现身劝请,说还是能利益少部分人,宗喀巴大师才把后面的止观部分写出来。那时候的人根器是那样好,尚难修定,我们现在就更难修成了吧。所以要想通达空性,就有必要采用一些快捷的方便法门。比如对于密法来说,作为以果为道用的修持,就有多种殊胜的方便法门,通过种种缘起的显现和作用,能使我们快速悟入空性,而这一切,都是建立在菩提心的基础上的。

  密法之所以能够即身成就,重视菩提心的修持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无上密即身成就的殊胜之处,唯有通过菩提心才能得以体现。密法里所讲的空性,与显教不同之处在于大乐中修性空,通过大乐来消融妄念,因此能快速通达空性,乐空不二是整个密法的精粹。而大乐正是来源于菩提心所集的福德资粮。虽然在显现上是通过一些特殊修法,比如修风脉降融明点而产生大乐等等,看起来似乎与菩提心毫无关联,但实际上,若没有菩提心作为摄持,没有菩提心所集的福德资粮,任你再怎么精勤观修风脉明点等法,也不可能真正地生起相应的证德。

  大家不管是想证悟空性,还是即身成佛,或者只想往生净土,都一定要重视菩提心的修持,这是整个大乘道的中心,是取得一切成就的根本。现在许多人都喜欢一些看起来热热闹闹的东西,比如修一些颇瓦法之类的密法,认为仅仅依靠这些就可以“无修成佛”了,却视菩提心为一般性的理论说教,认为没有什么实际用处而舍弃。这是一种错误的想法。虽然大家喜欢修颐瓦法,希望能够迁识往生,但是如果没有五力的配合,没有菩提心的摄持,仅仅修持颇瓦法,对你的死亡也不会有太大益处。即使出现了迁识的征兆,也不一定能保证往生到净土。往生的前提是正常死亡,我们业力这么深重,大多是在各种横祸中死去,你能保证自己有寿终正寝的那一天吗?即使能平平安安活到老,临终时如果业力现前,很多人不等到咽气,就陷入了昏迷,又怎么能想到修法呢?所以,我们一定要注重于菩提心的修持,消除恶业,乃至实证空性,这才是往生的前提和根本之道。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