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学佛人年轻时要立志,不同俗辈


   日期:2015/5/29 20:48: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学佛要进步很困难,要退心却很容易。就单单一个例子,好不容易吃素一段时间,又想着吃肉,想着红尘事情。退道心是很简单的,修行要立志。弘一大师有讲过学佛要注意几点,一个是惜福,习劳,还有个要自尊。这个自尊不是一般理解的自尊心,现在人讲的自尊心都是面子问题,这点不算。自尊就是要做出个榜样,不能含糊,见贤思齐,这样才能进步。

我也录一下宋朝的翠岩禅师的《警僧铭》,

凡一披缁,便非庸类。岂可泛常,仅同俗辈。

立志立心,宜勇宜锐。进道进德,克精克励。

处众处独,宜韬宜晦。埋光埋名,养智养慧。

随动随静,忘外忘内。离圣离凡,拔群拔萃。

一粥一饭,信施信馈。饱享饱餐,须惭须愧。

勿效庸僧,成群逐队。说张说李,杂痴杂秽。

争是争非,夸能夸会。本性本真,尽盲尽昧。

凡戒凡律,或犯或背。虚朝虚暮,丧月丧岁。

可悲可怜,必沉必坠。常警常惺,灭殃灭罪。

《警僧铭》很好。中国的祖师很伟大,写了许多语录,文采飞扬,义理深刻,发人深省。他们不仅道德好,修持好,而且文采也很好。这点很不简单。能做祖师的,鬼神钦佩的,都是很了不得的。好比近代弘一大师,持戒清净是一点,而他的文字功,也是了不得。持戒好的人,应该是不多,但也会有。但能达到弘一大师这样子持戒好,文字好的人,却非常少。这篇《警僧铭》,大家可以念一念。背一背,按现在话来讲,就是很有正能量。虽然他对僧众讲的,但对在家弟子仍然有很积极作用。

这个开篇就说,不要把自己当成庸俗之类。学佛的目的是完善我们的人格。人成即佛成。儒家也讲要止于至善,要有立志,有目标。就要向圣贤看齐,向善知识学习。善知识的功德很大,超过佛,因为佛已经入灭了,他只有留下法,这些法要如何活起来,生动起来,就要寻找善知识。

如果作为在家人,要看《佛说吉祥经》。开篇就讲,“勿近愚痴人,应与智者交,亲近有德者,是为最吉祥。”人要多亲近善知识,所有善知识中,以修行人为尊贵。你要亲近善知识,也要有资粮,过去曾经结过这个缘分。才是可以。大家不要小看出家,好像出家很简单,你没有缘分,没有人肯收,那就是福报不够了。要亲近善知识不容易。

走江湖这个名字其实是来自禅宗。江是江西,湖是湖南。唐朝时,百丈禅师,马祖道一都在江西湖南两地弘法。天下的禅和子都羡慕而来,来参禅学习。所以叫做走江湖。赵州八十尤行脚,讲的赵州古佛到了八十岁,仍然到处去参访。禅宗非常注重参访善知识,近代虚云老和尚就是走遍了大半个中国。所以天下名山中,如天台山国清寺,是天台宗道场,学《法华经》的,都往天台山。学《华严经》的,都往五台山显通寺。学禅宗的,就往高旻寺等大丛林。这些都是大善知识住持的地方。

到要参访善知识,是要有条件的。现在人去寺院拜拜,游山玩水的,不算参访。以前人去参访,都是带着疑情去的。他有了一定的境界,然后再去求验证,找善知识验证。但如果我们还没有境界时,先要培养好福德资粮,然后善知识一点拨,就好了。善知识就是给你点拨作用的。

这时代仍有许多大善知识住世,你能否亲近到,看到善知识的光芒,就需要你的福报。我就特别有感觉。见到一个人僧人,你看到他面貌平平,举止也一般,你会忽略他,看不到他的功德。为什么,因为有业障就看不到他的功德。就像买宝贝,首先要识宝一样。你没有功德时,你怎么能看到他的功德呢。这就是一种感应。

修行要立志,一个人志和肾气足不足有关。小孩肾气足,你问他长大要做什么?他会说当科学家,当天文学家,他不会说,我长大了去当普通工人就好了。为什么,他肾气足,所以志向高远。越长大,肾气不足了,他志气就没了,到了老年,肾气虚弱,就想着晒晒太阳,回忆一下往事就好了。

在中医上看,人耳朵高的人,志气就比较高,心也比较高。心高是可以,但气不能傲,气要收敛起来。这就是了不得了。像赵州八十能行脚,走着去参访善知识,虚云禅师114岁还能上云居山,把云居山兴旺起来,这可见他们的志气之高,非同俗辈。

修行要立志,意志力也特别关键。比如鉴真大师他东渡日本,前面五次都去不了,最后一次,眼睛都瞎了,他最亲爱的徒弟也死了,他还是凭着坚强的意志到了日本。人能立志,他的潜能是无限的。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尤其是肾精,从先天时父母给的。身体垮了以后,精神上也就垮了。像年轻人,为什么要立大志,多学习,尤其是关于智慧的,佛经,《道德经》,《黄帝内经》,都可以学一学。现在精力好,记忆力也好。佛悟道是在三十五岁,六祖得法是在二三十岁,弘一大师出家时是三十九岁,但他出家前,已经很有名气,二十文章惊海内。年轻时文章已经很有名气了,他功底已经非常好了。不要等到了老年来学,除非你老了身体还特别好。

转自:福安观音寺 新浪博客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学佛人       立志)(五明学佛网:学佛人       立志)  

 圣轮法师:念彼观音力 波浪不能没─ 学佛人的「口德」修养 

 开愿法师:学佛人应有正确的修学态度 

 王骧陆居士:近廿年学佛人 

 仁焕法师:怎样才算学佛人 

 仁焕法师:怎样才算是学佛人 

 仁焕法师:学佛人的本分 

 药师山·紫雲居士:一个居士学佛人应有的认知 

 常福法师:给净土学佛人的信件 

 为什么有的学佛人从早到晚不停念佛,却没有任何感应? 

 超定法师:立志做个佛化的新人 

 万行法师:学佛人的气质 

 学佛人要坚定自己的信念,要学会忍耐、忍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