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慈法法师:依五种意分析,观察往生


   日期:2015/5/30 20:08: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上慈下法法师于岁次辛卯二月二十下午华首放光寺戒堂开示

  我们来讲“作意”。为什么有的人的作意,他管不住自己呢?实际不是,是串习的问题。我们就说“业有”这个障碍,把“业有”这个障碍变成一个有意义的东西,我们可以从五个层面来分析。也就是对第一念门,我们用五个层面来分析。“身业礼拜阿弥陀应正遍知,为生彼国意故”,它已经归结到生彼国意这个主体思想上来了,那我们把这个“意”用五个角度来看看。

  第一个就是于我们自身、他人、共业的这种不定业,即不定意中,我们来审视。自业、他业、共业,这个业的意识上,它有习惯性的意识,好比说我们贪图安逸、怕苦。极乐世界但得诸乐,无有众苦,从这个贪图安逸的引导上,我们有“愿生彼国”的意,这个意是最表层的一个意。由于极乐世界但有诸乐,无有众苦,我们从贪图业有的这个意识上,会生出“愿往生”这样一个贪图的愿望。这没有问题,我们先把它放一放。

  再一个,彼国可能不能往生,这种不能生的意识,包括自己、他人、共业,有不能生的意。为什么有“不能往生”的意呢?因为有的人贪图娑婆世界。我听到许多男子跟我这么讲:“哎呀,法师啊,极乐世界虽好,没有女人我不去。”有的人说,极乐世界黄金为地什么什么的,我不喜欢,我喜欢什么什么……,他讲这种不定性。或者有的人说,你这样的业障鬼子,你做这,你做那,你这不修行,那不修行,你不能往生。自己、他人、共业都会有这种“不往生”的认为。在我们的业习中,有这样两种意,就是受自己影响、他人影响、共业影响,受语言、业力的纠缠,有“不往生”的意,不往生的意跟往生也有关系啊。这是第二层意。

  那么第三层意呢?我们说正念所观。我们依止着正念,好比说依止着世尊所说的诸行无常、诸法无我、诸受是苦,或者说法无自性,我们来审观自己愿意生不愿意生?他人能不能生?共有的人能不能生?从这个意念层面上来看,你基本上就能有一个意乐了。什么叫意乐呢?这时候的意识就会偏向于、搁置于大家能生的这样一个善巧上来。所以说这是作意往生,作什么意呢?顺正见而作意。这个作意开始有力量了,这个力就能摧毁世间那种贪图安逸而往生,以及贪图世间的因缘不能往生,或者说由于世俗的分别执着、相互的困惑困扰不能往生,这两种知见,基本上有力对付它们了。但这个地方的对付是飘忽的,是有变异性的,它会不稳定。第三种意识,我们称为正见中所产生的意乐观察,或者作意,就能有往生——自己往生、他人往生、共业往生这样一个引导,能破除前两个作意,或者说两个业的意识。

  后面两个作意特别重要,对我们学习净土法门的人来说,基本上就是主体了。净土法门的主体恰恰就在后两个作意上,或者用意上面,它起一个决定性的作用。前三个作意是比较普遍的,包括一些善知识说阿弥陀佛他利什么的,就涉足到第四个,所谓佛的报德的意、圆满意。我们都知道阿弥陀佛经过二百一十亿佛土的观察、五劫的思维,他就思维了那样一个方法——怎么通过音声令众生有一个圆满心智的缘起,不在轮回上去捕捉亏欠,不在亏欠中去推动自己的轮回,或者是相互的欺辱,而在圆满作意中作为缘起,所谓“果地觉因地心”的回施,这个意是佛报德而成就的圆满意、真实意、究竟意的亲证,他把亲证的东西通过“南无阿弥陀佛”这个圆满意的功德名号入一切众生心意之中,令你的心意正遍觉知、圆满守护、圆满认知、圆满安立、圆满地回归,所以说“毕竟回归”是为往生。那你说有的人还没有回归,还没有听到,还没有抉择,但他毕竟会往生。所以一切佛究竟报德是众生必然之归趣,这就是所谓佛的呼唤。这是第四层意。

  我们要把这个意一层层地揭开来看,我们对自己的修行就不会感觉到困难了,我们就不会贪图自己那一点觉受,好比昏沉、无惭愧、或者放逸,或者说我是个什么人啊,我在世间有多少名多少利啊,或者说没有多少名和利啊等等,我们都会超然的。所以第四个意——圆满意,能使我们不离当下抉择于生死,当然是仰仗弥陀亲证的报德的回施和我们的随顺而得到的。虽然你有无始以来的业习烦恼、执有烦恼,这都不可怕,只要有第四种意的随顺、回归,就是佛陀回施给我们,我们有随顺的愿望,它一定会产生一个事实的力,即从无始以来的生死轮回业障中走出来这种力。

  这要一层一层地去剥离它,因为我们现在是用作意分析的方式,或者说用观察(或说妙观察也好)的方式去一层一层剥离的一种方便。但对我们来说真正解决没解决过我们的问题呢?问题真正彻底地剥脱过没有呢?那这就是第五层意的问题。这个意,我们说本净意、本具意,也就是究竟意。这个意非造作而得,非修非不修而得,这个究竟意才真正是极乐世界。

  你看我们这五步,一步一步走过来了,走到极乐世界了。什么叫极乐世界?阿弥陀佛以他的圆满意引导我们步入极乐世界,得究竟安乐,就是究竟意上的安乐与回归。在究竟意上,我们是没有办法受到伤害的,没有办法迷失的,因为它不是得失,不是修证,不是不修证,不是善恶,不是对待,它是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来不去,不增不减的这样一个真如法则,所以称为究竟意。

  从究竟意、本净意上来观察,我们再看前四重意,我们就知道什么叫往生了,所谓究竟意上谈往生,究竟意上安乐国,究竟意上得利益。什么利益?往生利益。要不然我们就徘徊在所谓的造作——业力烦恼的造作、“有”的障碍的造作,基本上所有的修行人没有出这两个障碍,就是说修行在修障碍!我这话似乎有点难听,菩萨们,你要没有一个法的进趣,没有善知识引导,没有教法的增上引导,你修行业就是业,你所有的修行是自我坚固的方法罢了,是贪图自身名利、享受、放逸的一个机会、一个作为、一个推动,没有第二个东西,这就给你定死了。

  为什么说佛法是一代一代地传承下来呢?历代这些善知识为什么要把教法传播给我们大家?因为我们自己举心动念离不开业,离不开业习,离不开“有”的执着,离不开这两种障碍。如果你离开这两种障碍了,那你现前就成就了,二障一除,人就得成就。你看我们这个色身我们都管不了,意识管不了,作为管不了,你未来怎么管得了呢?但我们还会经常去“帮助”别人,还经常会面对社会,还经常会感觉到自己很修行,还经常感觉自己起码还有个出家形象,起码在释迦法中还做点念诵等作为,但是,根还是安逸,贪图安逸、强化自我。所以一定要从五种意上学会观察、分析。

  大家给我这样一个供养的机会,我很真诚地希望大家能听得进去这五种意。听得进去你就有机会了,你就去思维思维,当然我们念佛的时间也可以思维,那对付你那一点儿业、一点儿感受、一点儿贪图安逸、一点名利,不是太复杂!但你要是不按照这个法则去做,比如有的人就说“我要挣个面子,我来怎么样怎么样修行”,这还是“有”的一个执着,产生不了真正的法益。有的人说:“我才不管你,我该睡就睡,我就这样子,我就这么个业。”那你的去向也就很清楚。我们也只能做一个供养者,也不能做其他的,再苦口婆心也只能真诚,不能用其他东西,强压压不来的,谁也不能把谁自己的意识种到谁的脑壳子里。但是我有一个信心,是什么呢?在弥陀这个教法的传承机制中,是有无量的善知识,有历代的传承支持着这样一个教法,这个我是充满着信心的。我也不管你顽固不顽固,知见不知见,但我有这么个信心,在究竟意上,大家是没有问题的,这个信心是有的。

  在弥陀的圆满回施上,我感到大家也都可以接受。在自己正念的意乐观察上呢?这个地方可能是个弱项,但是我们也可以反复观察的。那么在业习的贪爱往生与贪爱不能往生这个地方,我想若我们是一个真正尊重自己的人(不说尊重其他人),真正尊重教法的人,真正要自己不再沉沦了、不再受苦了,有这样一个心,那这五种意会给大家带来一个殊胜的利益。

  谢谢大家!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往生       无有诸苦)(五明学佛网:往生       无有诸苦)  

 郑振煌居士:净土安心法门——弥陀大愿摄众往生 

 谈锡永居士:生与死的禅法 十六、“往生”的修习与实践—— 

 谈锡永居士:生与死的禅法 十四、临终的解脱与往生——说“ 

 杨云唐居士:无我与往生 

 妙莲法师:往生有分 第二集 朝向西方路 

 妙莲法师:往生有分 第二集 妙莲长老主持佛七弘法 

 妙莲法师:往生有分 第二集 特稿选粹 

 妙莲法师:往生有分 第二集 北部数位法师来访(81、9、 

 妙莲法师:往生有分 第二集 某法师率徒众来山请法(81、 

 妙莲法师:往生有分 第二集 戒期开示节录(81、4、3– 

 妙莲法师:往生有分 第二集 对台北佛教净友参学会开示(8 

 妙莲法师:往生有分 第二集 月是故乡明––上妙下莲老和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