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如孝法师:禅修让我们找回生命的弹性


   日期:2015/6/11 10:23: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如孝法师:禅修让我们找回生命的弹性

  禅修的准备:调整坐姿、呼吸、心

  我们今天系统地讲讲禅修该如何修。

  调整坐姿,调整呼吸,调整心,这是禅修的三个前期准备动作,一定要做到位。接下来把注意力和呼吸合二为一,锻炼专注。这个时候你难免会有念头生起,它切断了你的功夫,所以你要不断地回来,保持着足够的耐心,让心去培养身心的和谐。

  所谓的身,就是中枢神经的反应区(人中),所谓的心就是你的注意力,它们两个合二为一,需要借助呼吸来完成,所以要培养专注力。

  按照平常设计的禅修课程,我们最少需要三天时间。当进行到第三天的时候,你大概就会知道身心合一是什么样的状况了。

  心是有事情做的,虽然还有妄念生起,但是相对来讲已经达到了聚精会神,就是说专注力已经够用了。当专注力够用的时候,你才会去观察感受。大家可以照这个次第练习、修行,观察感受。

  学会观察感受

  观察感受也有细分,感受分三种:苦的感受、乐的感受和不苦不乐的感受(也叫做舍受)。什么叫做苦的感受?比如说坐禅,首先会腿疼,这实际上叫做苦的感受。在你的每一座中,你已经会锻炼专注力了,当你的专注力在人中已经很集中的时候,也就是你有些专注力的时候,上座再温习功课,温习五分钟,观察感受五分钟,再回过头来数呼吸五分钟,然后再观察感受。

  比如说你的右腿疼,你去看一下是右腿的哪个部分疼。你整条腿可能都不舒服,但是你会发现,你仔细去看也看不到具体是哪个点在疼。比如你觉得膝盖疼,或者是腿的根部疼,你仔细去看疼在哪个地方,这个时候就叫做观察。要在专注力的掩护下去观察。

  你去观察感受的时候,还不知道感受的具体情况,这时候你选一个点,大概取指甲盖那么大,把它当做你观察的对境,弄清楚它,心集中在这个点上。

  因为有专注力的原因,所以往这里集中的心是稳定的。你先看清楚这一个点,感觉这个点刚才很疼,而现在去看的时候,这个感受是在发生变化的,好像反应没有那么强烈了。这就是我们从感受当中得到的第一种智慧——无常。

  可是在我们没有观察它之前,我们会认为这个点是一直在痛的,它不是在减少而是在增加,这是什么原因?不是身体痛,是心痛。因为心过度紧张,所以这里痛。这样你就剥离了第一层的有关心的自我执着。当你得到它是变化的这一概念的时候,你就生起来第一个智慧,它叫做“面对面的智慧”、体验的智慧。它不是语言概念上的,它来源于你的体验,说明你的禅修在有秩序地朝着良好的方向往前发展。

  那么你回过头来,再仔细地看它,它还在变化,又疼得厉害,这时候还是要放松,去看看哪个点在疼。内心不断地锁定你的目标,客观地描述它,不要加任何主观的成分,也不要去想如何解决这个疼。当你想要解决它的时候,实际上是在紧张地培养它。你没有客观地看到它,你得到的疼的概念是心在疼,是心里面的感受,也叫做制造出来的感受,不是事实的感受。这个时候你就会获得真实的观智——观察的智慧。

  为心找到一个目标

  所谓的智慧都是客观的、内心平稳的一种真实反应的显现,这个就是功夫。那么你在这个座位上,这时候就有事情可做了。即使让你坐一个小时,也许很疼,可是那个疼正在帮助你的禅修进行深入。反而是没有痛感的时候,你不知道禅修是什么,心无所事事,不是打妄想就是昏昏欲睡,因为心失去目标了,失联了。心不可以没有目标,不可以没有吃的,它吃的就是对境。

  就好像我们把眼睛闭上就很容易昏昏欲睡,为什么?心失去了它的目标。眼睛是心和外界目标建立联系的途径,所以我们在修行的时候,虽然闭着眼,但是我们的心是一直拥有它的食粮,也就是它禅修的对境、它的感受。

  感受这个东西,伴随着我们的一生,可是我们从来没有招呼过它。比如,感受虽然生起来了,但我们的心只是知道这里不舒服,又马上跑到别处去看别的目标了。这个感受永远没有被照顾过,它就像一个小孩一样,从来没有得到过安全感。因此它就会在我们的大脑记忆里面,留下一个标记。

  对于明天的生活我们就会惶恐不安——“不知道什么原因,我总是内心不安。”这是因为昨天有一个潜在的影响,它还在记忆深处保存着,没有消磁。

  这样的人生如果一直累积下去,到最后就像一个房间里面堆满了砖头,没有空间了,生命堆满了种种种种的记忆,脑细胞就报废了,它没有办法恢复弹性,你永远会是紧张的。

  何谓正确的用功

  心的专注正是通过感受获得了对境,获得了成长,这就是正确的用功。

  首先,要懂得去感受它的无常。你会发现这种感受的变化不因你所谓的想控制、想改变而受到左右。感受它是不可主宰的,我们所有的感受都是不可主宰的,它生的因缘成熟,它就会生起来。它生的因缘不成熟,它就会无常。它一直在按照它的轨道进行。

  其次,你就会看到这种内在的苦受,它是不可主宰的,所以我们人就会从另外一个颠倒当中获得解放。就好像你要求医生给你吃片止痛药来改变自己的感受,事实上你不可以控制它,虽然你吃了止痛药,疼的感受是没有了,但是身体发出疼的信号是说明那个地方有病,那个病还在持续地往前发展。

  我们的生命力、免疫力也是如此。当你不干扰它的时候,它会有自动的修复功能。所有的感受,都没有我们临终前的感受强烈,那是全体神经元素大量的爆发、死亡,那是很痛苦的。现在我们作为一个健康的人去禅修,事实上所有的感受都是可以承受的。如果你冷静地看待你的对境,明确地知道你在做什么的时候,你一定会获得进步。

  没有一个人是懦夫,每一个佛陀提供的法都是可以实践的。所以我们要有这个勇气,勇气的前提是你要有正确的方法。很多人没有正确的方法,所以把事情搞得很复杂。当你知道它无常、无我,你就获得了内心的一种智慧——完全了解它是怎么回事,它无法再迷惑你。这就是定力和智慧。

  再一次观察感受

  随着你再一次对感受的观察,这种定力和智慧会更加明确。你的内心会非常满足,因为生命它回归到了最自然的一种纯粹和宁静,这就是法——一种内在的清凉,它可以让你的身心得到活力,得到自信,得到一切正面的情绪。

  这个不叫做空,也不叫做有,而是一种专注的、充满了生机的、充满了灵动的生命的力量,也是心的力量。到最后你会发现,心的力量是一直存在的,只是人一会儿把它拉长,一会儿把它拉短,不断地在消耗它、摩擦它,所以心会萎缩,会变得不完整,会变得充满了概念,就好像水变成了冰一样,它没有办法回归到自己的本体。在变成冰的过程当中,它会掺杂很多东西,木头、石头都被冻在里面的,很多概念就像这样介入到我们的生命中,对我们的生命安全造成了潜在的威胁。

  老年人就是这样的,他们一生有很多的记忆、看法、主意,到最后就活在他们自己的世界当中,没有办法恢复生命的弹性。所以我们可能没有取得成就,可是我们每天保任的这个功夫,拜大自然的所赐,依靠我们自己拥有生命的这种因缘,我们也许没有让这一期生命变得更高贵,但是不失来的时候的那种高贵,至少没有退步。这一生时时刻刻做到对心的保护,这就是对自己负责任。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禅修       找回生命的弹性)(五明学佛网:禅修       找回生命的弹性)  

 大寂尼师:禅修、禅学、禅观、禅定 (禅定波罗蜜) 

 果煜法师:脚跟着地 双溪圣南寺禅修开示 

 果煜法师:脚跟着地 农禅寺禅修干部营讨论题纲 6.外延的 

 果煜法师:脚跟着地 农禅寺禅修干部营讨论题纲 5.观念的 

 果煜法师:脚跟着地 农禅寺禅修干部营讨论题纲 4.观参的 

 果煜法师:脚跟着地 农禅寺禅修干部营讨论题纲 3.气脉的 

 果煜法师:脚跟着地 农禅寺禅修干部营讨论题纲 2.逆障的 

 果煜法师:脚跟着地 农禅寺禅修干部营讨论题纲 1.数息的 

 果煜法师:力挽狂澜 禅修对现代的意义 

 果煜法师:禅林风雨 27.禅修者的心路历程 

 郑振煌居士:二○○二年大圆满禅修营讲词 十 

 郑振煌居士:二○○二年大圆满禅修营讲词 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