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幸福人生 -->财富管理

 如何看待金钱,及如何面对金钱的诱惑


   日期:2015/6/15 8:20: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俗言是民族文化的通俗形式,它浓缩了民族文化的重要成份和内容,无形当中养成国人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并经常决定国人的行为和习惯。俗话是稳定而广泛流传的民俗文化,是民族心理形成的因素和条件,但我们经常忽视它,其实十年说教抵不住一句俗话,政令、法令也够不着它。

  俗话有好的,是民族文化的优良因子在自然流传,也有弊言,决定的民族心理的弱点和缺陷,怎么流传好的,杜绝不好的,我们应该研究一些办法。我没有办法,也常被它征服,这里说上几条,是说明我不敢忽视它,如此而已。

  1.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一句佛理,决定了中国人善行和仁义的基本动机。

  2.出头的椽子先烂(枪打出头鸟)——这句话对形成中国人普遍不为公理出头的心理品质。

  3.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中国人重视教育,这句话的劝诫作用是决定性的。

  4.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教育中国人自己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5.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威慑大多数中国人选择善行,不敢为恶的一句话

  6.量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教导中国男人怎么作男人的一句话。

  7.好男不跟女斗——中国男人们面对厉害的强女人体面撤退的一种方式。

  8.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决定中国人人生价值观的俗话之一。

  9.人不为已,天诛地灭——决定中国人世界观的俗话之一,将将人的自私合法化。

  10.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造成中国人逆来顺受,麻木和被动的俗话之一。

  11.好汉护三邻——指出了江湖侠客和地痞流氓的重大区别之一。

  12.兔子不吃窝边草——对杀亲宰熟小人的蔑视。

  13.朋友妻不可欺,朋友母不可辱——中国做人的基本原则之一。

  14.身正不怕影子歪(脚正不怕鞋歪)——光明正大做人的根由和豪情。

  15.不作亏心事,不怕鬼叫门——明确了踏踏实实过日子和做老实人之间的逻辑关系。

  16.破财免灾——对钱财受到损失的人的一种最好的宽慰,是使中国人豁达的一句良言。

  17.杀人偿命,欠账还钱——言简意赅地说明了社会最基本的规则。

  18.奸情出人命,见财起贪心——中国式的犯罪心理学的通俗描述。

  19.法不责众——点到法制的软肋,具有煽动作用。

  20.好死不如赖活着——是导致中国人最没出息的一句话,即能在最低条件下活下去,由此中国人沦为统治阶级纳税的奴隶和役使的牛马。

  21.笑贫不笑娼——只看金钱的收益,不会在意金钱所来的过程。

  所以形成了13个复杂的缺点:

  1.非常聪明,但非常相信传言和谣言;

  2.凡事喜欢抢,从出生抢床位,到临终抢坟地,从头抢到尾;

  3.在大事上能忍气吞声,但在小事上却斤斤计较;

  4.能通过关系办成的事,绝不通过正当途径解决;

  5.计较的不是不公平,而是自己不是受益者;

  6.动辄批判外界批判他人,却很少反思自己;

  7.自己爽不爽没关系,反正不能让别人爽;

  8.不为朋友的成功欢呼,却愿为陌生人的悲惨捐助;

  9.不为强者的坚持伸手,愿为弱者的妥协流泪;

  10.不愿为执行规则所累,宁愿为适应潜规则受罪;

  11.不为大家的利益奋斗,愿为大家的不幸怒骂;

  12.不为长远未来谋福,愿为眼前小利冒险。

  13.在国内无法无天,走捷径,走后门,占便宜,拉关系;移民到国外后全老实了。


  《左传》经典30句,全是大智慧!

  1、多行不义必自毙。(《左传·隐公元年》)

  [译文]多干坏事,一定会自取灭亡。

  2、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宣公二年》

  [译文]谁能没有过失呢?有了过失而能够改正,那就没有比这再好的了。

  3、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左传·宣公十二年》)

  [译文]百姓的生计全在于勤劳,只要勤劳生计就不会困乏。

  4、《书》曰:“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左传·襄公十一年》)

  [译文]《书经》上说:“处于安乐的环境之中时,要想到可能出现的危难。”想到危难就有所提防,有所提防就没有了祸患。

  5、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左传·襄公二十四年》)

  [译文]最上等的是树立德行,其次是建立功业,再其次是创立学说。即使过了很久也不会被废弃,这就叫做不朽。

  6、我闻忠善以损怨,不闻作威以防怨。(《左传·襄公三十一年》)

  [译文]我听说过用忠心善行来减少怨恨,没听说过用摆出权威来防止怨恨。

  7、临患不忘国,忠也。(《左传·昭公元年》)

  [译文]面临祸患仍不忘国家,这是忠诚的表现。

  8、末大必折,尾大不掉。《左传·昭公十一年》

  [译文]树冠大了必然折断,尾巴大了必然不能摆动。(旧时常以“尾大不掉”比喻部下势力强大,不听从上级的指挥调遣。)

  9、为政者不赏私劳,不罚私怨。《左传·阳公五年》

  [译文]当权执政者不能无故奖赏对自己有恩惠的人,不能借故惩罚与自己有私仇的人。

  10、无德而禄,殃也。《左传·闵公二年》

  [译文]没有道德而享受俸禄,就是祸害。(说明享受国家俸禄的人必须在品格上作人的表率。)

  11、我无尔诈,尔无我虞。《左传·宣公十五年》

  [译文]我不诈骗你,你不欺骗我。真诚相待,互不欺诈。

  12、宴安鸩毒,不可怀也。《左传·闵公元年》

  [译文]贪图安逸享乐等于饮毒酒自杀,不可怀恋。

  13、弈者举棋不定,不胜其耦(ǒu)。《左传·襄公二十五年》

  [译文]下棋的人拿着棋子而决定不了下在什么地方,这样的人必定胜不了对手

  14、众怒难犯,专欲难成。《左传·襄公十年》

  [译文]众人的愤怒不可以触犯,个人专权的欲望难以成功。

  15、川泽纳污,山薮(sǒu)藏疾,瑾瑜匿瑕。《左传·宣公十八年》

  [译文]河流大泽中也容纳污水,深山草野中也会藏瘴疠之气,美玉中也会微有瑕疵。

  16、过而不悛(quān),亡之本也。《左传·襄公七年》

  [译文]有过错而不改正,这是败亡的根源。

  17、华而不实,怨之所聚也。《左传·文公五年》

  [译文]空有虚名而无其实,言过其行的人。必然会招来人们的怨恨。

  18、骄奢YIN逸,所自邪也。《左传·隐公三年》

  [译文]骄横、奢侈、荒YIN、放荡,是邪恶发源的处所。

  19、善不可失,恶不可长。《左传·隐公六年》

  [译文]好事不能放弃,坏事不可任其发展。

  20、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左传·庄公二十四年》

  [译文]节俭是有德之人共有的品质,奢侈是邪恶中的大恶。

  21、兄弟虽有小忿,不废雠亲。《左传·僖公二十四年》

  [译文]兄弟之间即使有小小的怨恨,也不妨碍他们的至亲关系。

  22、祸福无门,唯人所召。《左传·襄公二十三年》

  [译文]灾祸或福分没有别的来路,全由人们自己感召来的。

  23、量力而动,其过鲜矣。《左传·僖公二十年》

  [译文]根据自己的实际能力去办事,过失就会少些了。

  24、辅车相依,唇亡齿寒。《左传·僖公五年》

  [译文]面颊骨和牙床互相依靠,紧密相连;嘴唇没有了,牙齿就会感到寒冷。两个邻近国家(或政党、团体)利害相关、互相依存的关系。

  25、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左传·襄公二十五年》

  [译文]言辞没有文采,流行得不会很远。

  26、树德莫如滋,击疾莫如尽。《左传·哀公元年》

  [译文]修养道德的最好方法就是促使它不断增长,消除疾病的最好方法治得彻底干净。

  27、不以一眚(shěng)掩大德。 —— 左传名言语录《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译文]不能因为一次过失而掩盖了平素的高尚品德和过去的功绩。

  28、从善如流。《左传·成公八年》

  [译文]听从正确的意见象流水一样快。比喻能很快地接受别人好的意见,虚心听取他人的批评和建议。

  29、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左传·宣公十二年》

  [译文]人民的生计贵在勤劳,勤劳就不会贫乏。

  30、国之兴也,视民如伤,是其福也;其亡也,以民为土芥,是其祸也。《左传·哀公元年》

  [译文]国家兴盛时,当政者看待平民百姓如对受伤的人一样关心爱护,这是它的洪福;国家衰亡时,当政者看待平民百姓如粪土草芥一样微不足道,这是它的祸根。

  

左传记事本末


  千古奇文《钱本草》

  唐代文学家张说曾经历仕四朝、三秉大政,掌文学之任三十年,而且著作很多张说文笔锋健、才思敏捷,堪称叱咤风云的一代英豪,但是他仕途坎坷,曾经因为得罪武则天的面首而被流放和贬谪,三起三落的坎坷经历使得张说的诗文中充满着看破红尘的沧桑感,对于张说的散文《钱本草》,文章不长,通俗易懂,全篇录于下:

  “钱,味甘,大热,有毒。偏能驻颜,采泽流润,善疗饥,解困厄之患立验。能利邦国,亏贤达,畏清廉。贪者服之,以均平为良;如不均平,则冷热相激令人霍乱。其药采无时,采之非礼则伤神。此既流行,能召神灵,通鬼气。如积而不散,则有水火盗贼之灾生;如散而不积,则有饥寒困厄之患至。一积一散谓之道,不以为珍谓之德,取与合宜谓之义,无求非分谓之礼,博施济众谓之仁,出不失期谓之信,人不妨己谓之智。以此七术精炼,方可久而服之,令人长寿。若服之非理,则弱志伤神,切须忌之。”

人性特征、金钱诱惑和左传经典

  全文不足200字,却把钱写活了,说透了。

  “味甘、大热、有毒。”寥寥几字,就给“钱”这味特殊草药的药性定了位,真可谓言简意赅,字字千钧,准确生动,入木三分。它是盘中餐,身上衣遮风挡雨的房子,随心所欲的日子,所以“味甘”,人人都喜欢它、亲近它,追求它。但是它的性子“大热”,容易让人上瘾,痴迷,一心只钻钱眼,更无世间其他。为它疯,为它狂,为它哐哐撞大墙。热的结果就是“中毒”,严重者还会被它带进坟墓。

  它的药效很神奇,只要“吃”了它,往往就能立竿见影。双目炯炯,脸上有光,昂首挺胸,声若洪钟。解人于倒悬,出人于水火,一如雨中伞,雪中炭国家有了它,还能利民,能强国,让外邦敬服。但它也能使聪明、干练的“贤达”受到玷污,拖累,甚至万劫不复。不过,它也有克星,那就是对于“清廉”之人它是无可奈何的。

  他谆谆告诫,拥有巨量钱财的富豪们,最好能将多余的部分舍出去,以之回馈给嗷嗷待哺的贫者、弱者,造福社会。否则,不仅不会有恒久的发展,真正的快乐,甚至还会祸患无穷。“如不均平,则冷热相激,令人霍乱。”另外钱财要取之有道,不谋非分,不巧取豪夺,不然一切都看得清清楚楚的神灵定会降罪惩罚的。攒钱是没有过失的,但也要在该花的时候花出去,钱本身职能就是流通,都捂住不动,社会还怎么运转?因此,早晚必有水、火、盗贼等灾难发生。而如果只花钱不挣钱,那又走向另一个极端,饥寒交迫必定找上门来

  看来,要驾驭好金钱这个“怪兽”,并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而是要费些心神的。张说先生给了我们七件法宝。就是:一、道:用钱有度;二、德:不把钱当宝贝;三、义:付出与所得相应;四、礼:不贪非分之财;五、仁:乐善好施,有扶危济困之心;六、信:一诺千金,绝不违约;七、智:不让钱伤害自己。

人性特征、金钱诱惑和左传经典

  只要牢记这七件驭财法宝,钱这味特殊的草药就会成为人的忠实奴仆,大可放心使用,“久而服之,令人长寿”;反之,则会伤痕累累,身败名裂,一定要引起特别注意。

  古今中外,“钱”似乎是个永恒的话题。关于它的说法也是五花八门,或神之“无翼而飞,无足而走。无远不往,无幽不至。无德而尊,无势而热。危可使安,死可使活,贵可使贱,生可使杀。”;或惧之:“骨肉缘之启衅,缙绅因以败名,商贾因以损躯,市井乘而斗戮;其笼络一世者,大抵福于人少,而祸于人多。真杀人之物,而人不悟也。”;或詈之:“骂金钱:狗畜生!纲常伦理被你坏,朝廷王法被你弄,杀人仗你不偿命,贤才没你不得用。思想起,把钱财刀剁、斧砍、油煎、笼蒸!”等等,不可胜数。然而,却有一人以药喻之以之为药,深邃精警,堪称千古奇文。此文乃作者总结人生七十年之阅历,苦心孤诣而成,区区200余字便把钱的性质、利弊、积散之道描写得淋漓尽致,以钱喻药,诊治时弊,利害之论,颇富哲理,寓教深刻,堪称奇文。

人性特征、金钱诱惑和左传经典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