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索达吉堪布:用好钱财,积功累德


   日期:2015/7/1 19:20: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⒈积财有方 用财有术

  如果我们把金钱用好,就会产生相应的功德,这个功德每个人都可以得到。因此,学佛人一味看破金钱也没有必要。作为在家人,通过正当途径积累一些财富也是允许的。佛陀在《杂阿含经》和《善生子经》当中都说:金钱可以分为四份,第一份作衣食用,第二份和第三份作投资营利用,第四份作储蓄应急用。可见,佛教并不要求所有农业、商业、工业,乃至正常的生活全部停止。所以,广大在家学佛人也不用害怕。

  当然,有些工作、生活与造恶业有关系,这是需要远离的。若自己从事的行业与造恶业有关系,又不能离开,那就尽量不要亲自去做,比如杀害众生等,心里也不要去随喜,这样自己就不会得到所有罪过,因为杀生等要具足四个条件才会成为究竟的恶业。

  前一段时间,我遇到一些在宾馆工作的人,通过学习佛法,他们很苦恼、很伤心,因为在宾馆里面有时会造恶业。后来大家在探讨的过程中,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若为了自己的生活,以及对员工负责任等,自己不得不在宾馆工作,但自己并没有亲自去杀害等,也没有作随喜,心中还产生怜悯心,也不会得到所有罪过。当然,也不敢说绝对没有罪过,因为因果只有佛陀了知。

  话说回来,在财产这个问题上,佛陀并没有让我们将所有财产或财富全部抛弃,因为我们不可能像蚯蚓一样,天天吃土就可以了。尤其作为在家人,若不赚钱养家糊口,生活就没办法过下去。

  因此,我们一定要清楚,为什么现在很多人对佛教不理解,并不是因为佛教有过失,完全是社会舆论错误引导等原因导致的。比如宗教刚刚开放时,中国有几部比较出名的电影演出家人,说他们在走投无路时被迫出家,还有其他传媒也这样宣传,所以很多人都认为:只有在生活中受到刺激和挫折,实在没办法时才会出家。总之,在钱财这个问题上,我们应该了知,佛教的思想非常广阔,它既赞叹以财富积累资粮的功德,又呵斥用财富造恶业的过患。

  佛陀在《大乘宝云经》中讲:“以财物利益事,摄受众生。”意思是说,我们在有了钱财时,可以承办种种善事,可以摄受很多众生。所以,很多人认为:有了钱财后特别痛苦,要马上放弃,这是需要观察的。当然,在有了这样的因缘后,行持善法、积累资粮很重要。我看到有些人,财富全部没有用在社会上,一辈子都成为钱财的奴隶,这是不合理的。

  ⒉践行慈善 和谐社会

  在《史记》中有范蠡的故事,在座的应该清楚。我认为他是中国第一位慈善家,因为在春秋战国时期,他创下了“三聚三散”的历史佳话。第一次,他放弃高官厚禄,把所有财产布施给穷人,跟妻子一起过隐居生活。因为他有很好的生意头脑,不久又发财了,并成为宰相;之后他归还相印,把全部财产布施给平民百姓,又再次隐去,这是第二次。后来他又从零开始发展,不久就积累了很多财物,并再次施舍出去,这是第三次。

  在世间当中,确实有人能把金钱用在社会上,这是非常值得学习的。我在“慈善论坛”上也讲过:不可能每个人都变成世界首富、亚洲首富、中国首富,就像比尔·盖茨、巴菲特、李嘉诚等那样,因为我们没有这样的福报。但是,每个人都要有行持善法的心,哪怕是一元钱、十元钱,对可怜的人来讲,这也是很珍贵的。

  其实,在我们身边有很多生活贫困的人。前两天汕头智悲爱心成员走访了上百户贫困家庭,他们深深了解到,还有很多人住在破房子里,吃穿等生活标准非常低。所以,我们应该行持布施等善法,不应奢侈、浪费。以前,儒教、道教等中国古文化都是这样强调的,并没有一味否认钱财。但古人说:“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作为君子,对积累财富并不否认,但应用合理的途径来取受。

  前些年有句话说:“不管黑猫白猫,抓到老鼠就是好猫。”(最近人们也说:“不管黑虎白虎,能治小人的就是好虎。”)但很多人都认为:不管是好的途径,还是不好的途径,只要发财就可以。所以很多人都想升官发财,但升官发财也许对你的人生是有害的。如果生活平平淡淡、干干净净,那短暂的人生既不会违背世间法律,也不会违背因果法则。若对钱财无比贪婪,自己就会做许许多多坏事,造相当多的恶业,犯众多法律,在即生中也会感受极其痛苦的果报,来世就更不用说了。

  ⒊知足少欲 积功累德

  因此,作为修行人,对钱财应该一分为二地看待。如果我们能把它用上,就可以积累许多功德。比如我有一百块钱,如果用来买酥油供灯,并在佛前发清净愿,就会像我等大师释迦牟尼佛在燃灯佛前供养发愿一样,终会获得如来的果位。虽然这一百块钱对生活在城市里的人来讲,不算什么,但的确能在阿赖耶[7]上种下对生生世世都有无比意义和价值的金刚种子。如果把这一百块钱买一些活的旁生,跟狐朋狗友一起吃了,或做一些坏事,那这一百块钱乃至今生来世都害了我们。

  所以,对金钱也不能当作上帝那样来崇拜。在法国著名作家小仲马的《茶花女》里面,有一句话说:“钱财是好奴仆、坏主人。”虽然这是世间的语言,但与佛教所讲的内容却是相同的。如果我们把它当作奴隶,就可以用钱来买适当的饮食、衣服等,而过一个平平淡淡的生活;如果把它作为主人,自己成为钱财的奴隶,那就特别痛苦。

  但现在很多人都成了金钱的奴隶,形势已经成了这样。若不变成奴隶就跟不上时代,因为不买房子不行,人人都有房子;不买轿车不行,人人都有轿车。所以,为了房子、轿车,一直需要打工挣钱。甚至有些人一辈子都还不完,心里产生许多痛苦。因此,看到大城市里的生活,我就特别羡慕寂静的地方,因为过寂静的生活,很多城市的烦恼都没有。但也没办法,社会已经变成了这样,逐渐人们就会对金钱产生极大的贪执,继而带来许多方面的不利,尤其对修行不利。

  ⒋高屋建瓴 利世济人

  我想在座的各位,都应该认识金钱的利益和弊端,每一个人不一定要很富裕,但要有正确的金钱观念,不要特别耽著,应该随缘,这样心里就不会有痛苦。在有因缘时,还应把它用在慈善等善法方面。现在社会跟以前不相同,很多人都对慈善事业有兴趣,若我们能将餐饮、交通、通信等方面浪费的钱财用于慈善,那就能够救护很多病人,资助许多没有钱财读书的大学生,以及孤寡老人等。多年以来,基督教等宗教在这方面就做得比较成功。

  其实,从大乘佛教的教义来讲,远远超过他们的精神。通过学习《入菩萨行论》、《般若摄颂》等大乘经论,我们完全能了知佛教是无私的,而且它的无私精神特别宽广,并不仅限于人类,或跟我关系好的,或跟我一个宗教的,等等。大乘佛教帮助的对象是所有人类,乃至所有有生命的众生,而且对不共戴天的敌人,也会全力以赴地帮助。这么伟大的精神,在如今社会当中,从我的观察来讲,确实找不到。虽然人们认为,无私奉献是最崇高的,但与大乘佛教所讲的无私比较起来,还是有一定的距离。

  通过详细观察,我们就会知道,大乘教义最适合帮助他人。当然帮助不一定非要用钱财,但我们有了这样的心以后,就会尽力资助,这样钱财也有真正的价值。有时我会帮助一些贫困大学生,比如一个人几千块钱、两三万块钱,本来他们没有上学的机会,但后来就有这个机会了。所以我觉得,有时钱财对人们确实是有利的。

  而一些富人把钱全部存在银行里,或为了子孙天天都积累,这样一点意义也没有。为什么现在美国等西方国家的人,宁可让孩子贫穷,也不愿意让他们富裕,就是因为这不会给他们带来不利的后果。

  所以在座的各位,对孩童的教育很关键,对待钱财的观念也很重要。因为,当今社会给人们带来了许许多多不良恶习,如果没有及早发现、对治,恐怕在临死时也无法醒悟,最终将一败涂地,非常糟糕!

  因此,在这方面,我们应该以清晰的头脑和高度的智慧来对待。佛陀早就说过:“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虽然世间很多事物,表面上看来绚丽多彩,但真正观察时,就像一片叶子上的一颗露珠一样,在阳光照射下,一瞬间就消失了。所以,如果我们没有将拼命积累的财产,用在上供下施等积累资粮方面,那对自他都没有真实的利益。

  总之,钱财能给人们带来痛苦,也能带来快乐,大家要认识它的本质,并随缘对待。最后我以一句话来作结尾:“微笑是无边的美丽,知足是无尽的财富。”

  ——来源:索达吉堪布《树立正确的金钱观》——于汕头开示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索达吉堪布       积功累德)(五明学佛网:索达吉堪布       积功累德)  

 法闻法师:授三皈依大意 八、如何积功累德 

 法闻法师:如何积功累德? 

 索达吉堪布:济公的另二句话:世人若学我,如同进魔道 

 索达吉堪布:临终注意事项与丧事办理之细节 

 只有断恶修善、积功累德,才能帮助你福慧增长,消灾免难 

 索达吉堪布:爱箭的痛苦 

 索达吉堪布:对学密女众​的忠告 

 索达吉堪布:邪YIN的可怕果报 

 任何一个积功累德的机会都要好好把握住 

 积功累德 无我无相 

 索达吉堪布:所有不幸都是自己所致,而不能怨天尤人 

 索达吉堪布:如何善巧地跟人谈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