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佛教知识

 僧人“释”姓的由来


   日期:2015/7/3 7:23: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僧人统一姓“释”,这在中国佛教发展史上有着划时代的意义。在中国,“姓氏”是标志一个家族的符号,天下僧人通姓“释”,就表明大家都是同一信仰的一家人,这就大大增强了佛教内部的团结与组织的统一。另外,佛教作为外来文化,要在中国立足、传播、发展,必须经过中国人的文化认同,僧人统一姓氏为“释”,可以视为佛教与中国文化相契合的开始,是佛教中国化过程中的一个里程碑式的重大事件。

  佛教初来东土,到汉地传法的多是外国僧人,人们按照中土习惯,并为了方便称呼,往往要给他们起一个简化的音译汉姓。如翻译《四十二章经》的竺法兰、竺摄摩腾,翻译《道行般若经》和《般舟三昧经》的竺佛朔,东晋时与道安法师共同研究禅观的竺法济、竺僧辅和竺道护等,都来自天竺,所以以“竺”为姓。安世高,本是安息国太子,后出家,所以就以“安”为姓。曾在东吴大阐佛法的康僧会来自康居。汉末号称“天下博知,不出三支”的支谶、支亮、支谦三师徒,以及支敏度等,都是来自大月支。又有帛尸梨蜜多法师,“帛”字是西域某国名的略称。这是早期为外来僧人取姓的方法。

  后来,人们对佛教的认识逐渐深入,开始以“佛、法、僧”三字作为僧人的姓氏。如在南北朝时以传习上座部禅定著称的佛驮跋陀,翻译《华严经》的佛度跋陀罗,翻译《四分律》的佛陀耶舍等,都是以“佛”取为姓氏的。法的梵语是“Dharma”,音译为“昙摩”或“昙无”,以“法”取为姓氏的有三国时期到洛阳专弘律藏的昙摩流支,为汉地律学始祖的昙摩迦罗,南朝时期到建康(今南京)译经的昙摩密多,晋武帝时期赴西域求法的昙无竭,北凉时期著名的翻译大师、《优婆塞戒经》的译者昙无谶等,都是以“法”取姓的。以“僧”为姓的则有南朝宋时担任戒师的僧伽跋摩,南朝梁时在杨都译经的僧伽婆罗等,都是取“僧伽”为姓氏。

  佛教在中国的发展,先经过四五百年的民间潜伏期,到南北朝时由佛图澄在北方开创出崭新局面,佛教僧团取得合法地位,汉地出家人数骤增。到了佛图澄弟子道安法师时,开始注意僧团组织的建设工作。据《高僧传》卷五中说,魏晋时期佛门依师为姓,姓各不同;道安发现原来出家人的姓氏太过混乱,不适宜佛教的统一和发展,就提出:“佛以释迦为氏,今为佛子者,宜从佛之氏,即姓释。”从此,佛教对中国的社会生活逐渐有了重大影响,僧人的姓氏通称为“释”也流传了下来。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僧人       姓的由来)(五明学佛网:僧人       姓的由来)  

 仁清法师:给僧人提毛病算不算过错 

 刘先和居士:都市一僧人 

 李富华教授:佛教学 第七章 佛教僧人 

 陈坚教授:当代“文化僧人”与中国文化的传承——以真禅法师 

 陈坚教授:从“闲人”到“忙人” 当代佛教的社会服务及僧人 

 魏德东教授:假僧人现象的挑战与应对 

 高振农教授:上海龙华寺的峨眉山僧人 

 高振农教授:台湾佛教发展得益于大陆僧人的努力 

 宽运法师:以法自严 以戒自律──僧人形象的自我建立 

 明海法师:一个僧人的宗教体验 

 静波法师:弘扬佛法——僧人永恒的使命 

 圣凯法师:佛教僧人的禅七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