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幸福人生 -->为人处事

 记着他人好


   日期:2015/7/3 7:42: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每个人从小到大,在不同时期都会得到来自各个方面的关爱与照顾。在小的时候,我们会得到父母无微不至的关怀;到上学的年龄,我们又会得到老师的教育与引导;工作之后,常有领导与同事的关怀;到了老年,又会得到晚辈的赡养与照顾。正是有了来自不同方面对我们的关爱,我们才能够从小学会明白事理,长大之后学会为人处世,学会善待他人。我们接受了太多人的爱,我们应当时时记住别人的好,尽己所能地回报别人对我们的恩德。 有则阿拉伯故事说,两个朋友出门做生意,他们要经过广阔无垠的沙漠、石滩。有一天,两个人在旅途中争论起来。其中的一个还打了另一个人一记耳光。被打的觉得受辱,一声不响地在沙子上写下:“今天我的好朋友打了我一巴掌。” 他们继续往前走。到了深更半夜,暴风夹着流沙吹来了,他的朋友先醒了,赶紧推醒他说,咱俩赶紧逃生。两个人跑到了个温暖安全的地方,躲在一块大石头后面。这个人拿出小刀,在石头上刻了一句话: “今天我的好朋友救了我一命。” 朋友在一旁好奇地问道: “为什么我打了你以后你要写在沙子上,我叫了你这么一声你怎么就刻在石头上了?” 这个人说,在这个世界上,我们难免受到伤害,被伤害了就要宣泄一下,不过要写在沙子上, 反正风一过, 流沙就平了。这些伤害就会被遗忘。但是,别人对你的好,你要铭刻在心,刻在石头上,它就永远留在心里。

  对于别人给我们造成的伤害,我们不要记在心上,要尽快淡忘掉;对于别人给予我们的恩惠,我们要时刻记在心上, 并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回报别人的恩德。如果我们能够以宽容的心来对待别人对我们的伤害, 以感恩的心来对待别人对自己的恩惠,则人世间就会减少许多仇恨,增加更多的人间真情。

  《菜根谭》云: “我有功于人不可念,而过则不可不念; 人有恩于我不可忘,而怨则不可不忘。”当我做了有恩于人的事情的时候,不要念念不忘, 当对人有过错的时候,应当时时提醒自己以后不要犯类似的错误; 当人对我们有恩情的时候,我们应当时刻记在心上, 当别人做过伤害我们的事时,应当尽快;忘掉他人的不是。所以, 作为—个有情有义的人,应当经常记住别人对你的好,这样你就会永远生活在感恩的世界里。如果总是揪住别人的过错不放, 不仅会增加你的嗔恨心, 还会因嗔恨别人进而去伤害别人, 酿成不好的结果。

  不忘—记别人对自己的奸, 不只是记住那些能够给自己巨大帮助的大恩大德, 即使是微薄帮助,诸如在饥饿时给人一顿饭吃,我们也不应忘怀。 《菜根谭》又云:“千金难结一时之欢, 一饭竟致终身之感,盖爱重反为仇,薄极反成喜也。 ”这段警句告诉我们,对并不需要帮助的人来说, 有时候, 你即使给他很多金银珠宝,也难以博得他们的欢欣。而在人真正衣食无着之时,你施舍给他一碗饭,也能够令他终生对你感恩。当两人相爱达到极点时, —不小心,感情处置不当就可能会翻脸成仇;还有一些平常不受重视或者淡泊至极的人,只要给予—点小惠,就会受宠若惊,对你表示好感成为好事。

  不忘人对自己好的事例,历史上不胜枚举。据《史记·淮阴侯列传》记载,韩信穷困的时候,没有人瞧得起他,他经常到处流浪,居无定所, 常是吃了上顿就没有了下顿。有一次,他在河边钓鱼时, 因为饥饿昏倒了,这时,一个洗衣服的妇女见到处于昏迷中的韩信, 生起怜悯之心,回到家里给韩信盛来了热气腾腾的饭菜。韩信吃过之后,很快恢复了体力。他很感激洗衣服的妇女的救命之恩,表示自己以后——定会重重报答这位妇女的恩情。这位妇女生气地说: “大丈夫不能自食其力,我不过是同情你、可怜你, 谁指望你报答?” 此后,韩信一直记得洗衣服妇女的恩德。成年之后,他成为刘邦手下的指挥千军万马的大将,成为当朝的显贵。这时,他想起了当年洗衣服的妇女的一饭之恩,就派人找到当年救他的妇女家中, 以重金相谢。回报了洗衣妇女对自己的恩德。

  在春秋战国时期, 郑国曾经派子濯孺子去攻打卫国,不幸兵败而逃。卫国随即派庾公之斯追击,子濯孺子说: “今天我的病发作了, 拉不了弓, 我活不成了。 ”又问给他驾车的人说: “追击我的是谁呀?”驾车的人回答: “庾公之斯。”子濯孺子便说: “我死不了啦。 ”驾车的不明白: “庾公之斯是卫国的名射手,他追击您, 您反说您死不了啦, 这是什么道理呢?子濯孺子回答说: “庾公之斯跟尹公之他学的射箭,尹公之他又是跟我学的射箭,尹公之他是个正派人,他所选择-的学生、朋友一定也正派。”不一会,庾公之之斯追了上来。他见子濯孺子端坐不动,便问道: “老师为什么不拿弓呢?”子濯孺子说:“我今天病了,拿不了弓。”庾公之期说:“我跟尹公之他学射,尹公之他又跟您学射,我不忍心拿您的技巧反过来害您。但是,今天我追杀您,是国家的公事,我也不能完全放弃。”于是,庾公之斯抽出箭,在车轮上敲了几下,把箭头敲掉,用没有箭头的箭向子濯孺子射了四下然后回去了。庾公之斯知道,没有子濯孺子当年对自己师父传授箭术,也不会有他今天在箭术上的成就。

  曾经有一个女孩因为生活琐事与母亲发生了口角,独自冲出家门,到了晚饭时间,早就感觉饿了,却碍于面子,不愿意回家。路边一位卖面的老婆婆看出了她的窘态,好心地送她一碗面吃,小女孩感激不尽,向老婆婆诉说了事情的原委。老婆婆说: “对于我这样一个陌生人的一碗面你都如此感谢,而对于生养你这么多年父母你又该怎样感谢呢?”然后就劝她赶快回家,免得母亲牵挂。小女孩心里顿时一惊, 于是便听从老婆婆的话,往家走,刚走到家的巷口,远远就望见了妈妈焦急的目光…… 见到女儿平安回到家中, 女孩母亲那颗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此时的女儿泪流满面,她从内心深处感觉到母亲是真正的爱着自己, 即使自己与母亲吵了嘴,母亲不会计较自己的无礼, 依然对自己很好。从此,她彻底改变了对母亲的态度,变得十分尊重和孝敬母亲。

  其实,人生道路充满了曲折坎坷,我们经常会遭遇挫折和失败。我们之所以能够在充满艰难险阻的人生中克服困难,顺利成长,都是因为有人在我们困难之时,向我们伸出温暖的双手,帮助我们解除生活的困顿;在我们迷惑困苦时,有人为我们指点迷津,让我们明白前进的方向;甚至还会有人甘愿为你作垫脚石,帮你战胜苦难,扬帆远航,驶向光明幸福的彼岸。

  朋友间,记住别人的好,就会拥有更多的朋友。夫妻间,记住对方的好,关系会更加融洽恩爱。家庭成员,记住别人的好,这个家庭一定会其乐融融。记住别人的好,拥有一颗感恩的心,远比记住别人的缺点、毛病,怀着一颗怨恨之心痛苦地生活要强一万倍。既然如此,我们为什么不去记住别人的好呢? 因此,我们始终要怀有一颗知恩图报的心,永远记住别人对我们的好。并在适当的时机回报别人对我们的恩惠。同时,我们也应当学会拥有一颗仁爱之心,尽己所能地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让更多的人因为我们的帮助而过得更为快乐。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记着他人好       关怀)(五明学佛网:记着他人好       关怀)  

 其它:佛教的慈善事业和生命关怀(李海波) 

 净界法师:阿弥陀佛临终关怀 

 洪修平教授:佛教的人心关怀及其现代意义 

 陈永革博士:从大乘菩萨道看人间佛教的社会关怀 

 林克智居士:临终关怀手册 

 仁焕法师:关于临终关怀的开示 

 严耀中教授:佛教的现实关怀与僧侣使命 

 林克智居士:生活中的佛教 净土宗与终极关怀 

 高明道老师:从「阿伽陀药」看佛法的健康关怀 

 道坚法师:“林妹妹”之死,佛教“临终关怀”浮出水面 

 王孺童居士:略述“临终关怀”与“临终助念” 

 佛恩居士:走近佛教 第九章 终极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