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净土法门法师:流水有情


   日期:2010/3/29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净土法门法师:流水有情


作者:温任平 

净土法门法师的分量在于他的智慧。他对欧美及许多先进国家的教育方式感到忧虑,大多数国家都鼓励学生竞争,甚至是不择手段地竞争……

听净土法门法师谈多元教育的重要,他把“佛教”解读成“佛陀的教育”,令我耳目一新。法师受人尊崇不必笔者在此赘述,他访问90%是回教徒的印尼一样受到副总统的接见。法师还亲手送过好多观音菩萨的雕像给世界各地的基督教主教呢,由此可知法师在大家心目中的分量。当然用世俗的所谓分量、地位估衡净空,不免有些不伦不类。

法师的分量在于他的智慧。他对欧美及许多先进国家的教育方式感到忧虑,大多数国家都鼓励学生竞争,甚至是不择手段地竞争,这些在竞争教育下长大的孩子一旦当权主事,即可以竞胜之名发动战争,而不断升级的战争只会导致世界末日。 

没有谁比谁强的竞争意念
净土法门法师回顾中国过去的教育传统,他说:“中国古代只有小学,没有中学,中学是一个耳提面授的过渡期,学问有成即进入太学,太学就是今日的大学。中学阶段的少年或青年学子,随着老师或吟诗作对,或研讨学识,老师带着学生游山玩水,从大自然那儿得到知识与体悟。树荫底下讲课,自由自在地学习,其间洋溢的不是‘谁比谁强’的竞争意念,而是教学相长的和乐气氛。”

法师诠解“十法界”,他说不要执着于“十”这数字,宇宙并非只有十法界,“十”代表的是“无量”,其意义是“圆满”,故“十法界”是“无量法界”。净空赴中国弘法,接待他的是国家宗教局负责人叶小文,叶先表明中国共产党服膺无神论,法师心平气和地和叶小文说:“神”字拆开便成“示”与“申”,根据篆书“二”是天,“示”的指意是“上天垂相”;至于“申”中间那股力量要冲破3个关卡,才能一以贯之,领悟宇宙人间诸现象,能有这种领悟通达的圣人既即是“神”。叶笑而回应,这样看来我们共产党也不必口口声声主张无神了。
 
情与无情同尔一体
就我的领会,净空对“有情”与“无情”的诠释能见出其睿智。他说天下万物皆是有情的,因为“情与无情,同尔一体”。笔者这些年来浸YIN于各类宝石与其他矿物的研究,深感硬崩崩的石头都各有各的能量,这些能量既能用仪器精确地衡量,亦可用身体的穴道感应之,宝石(半宝石)置放于身体各主要神经系统的反应区有十分神奇的疗效。我很早就明了不能视石头为无情物,而这是理性的认知,而非早年读曹雪芹《红楼梦》,受到通灵宝玉的熏陶影响。

古往今来许多人都视流水无情,孔子临川乃有“逝者如斯乎不舍昼夜”的感喟,诗人墨客更多“落花有意,流水无情”的各种说法。净土法门法师引日本科学家江本胜博士对水的研究,发觉水亦有情,它会听、会看、会感觉(植物也能,但是这发明年载较早)。这位日本科学家经过逾10年的不断研索,终于发现原来水是懂得感应的。一杯洁净的水,如果有人写了“杀戮”、“伤亡”这些字眼在一张纸上,把这张纸覆盖在杯口,半小时后把纸移开,然后在显微镜下细察水的分子结构,它的图案结构紊乱不堪,不成形状;又用另一张纸写着“和平”、“快乐”等字眼的白纸覆盖杯口,水的分子在显微镜底下竟然出现整齐有序的雪花图案。啊!原来水是有灵性的。

笔者目前正在研究着晨露的形成(Dew Formation),与其储存天地能量的道理,如果能有所发现,当写成文章就教于净土法门法师与江本胜博士。

( 南洋商报-南洋副刊2004年7月5日 )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净土法门       佛教)(五明学佛网:净土法门       佛教)  

 任杰居士:略讲观修三宝功德及其意义 第五、爱国爱教与人间 

 大寂尼师:佛教「学戒」的意义 戒有世间戒与出世间戒之分 

 大寂尼师:佛教「学戒」的意义 菩萨优婆塞戒(在家菩萨戒) 

 大寂尼师:佛教「学戒」的意义 优婆塞五戒义 5、不饮酒戒 

 大寂尼师:佛教「学戒」的意义 优婆塞五戒义 4、不妄语戒 

 大寂尼师:佛教「学戒」的意义 优婆塞五戒义 3、不邪YIN戒 

 大寂尼师:佛教「学戒」的意义 优婆塞五戒义 2、不偷盗戒 

 大寂尼师:佛教「学戒」的意义 优婆塞五戒义 1、不杀生戒 

 大寂尼师:佛教「学戒」的意义 优婆塞五戒义 受持菩萨优婆 

 大寂尼师:佛教「学戒」的意义 优婆塞五戒义 不持五戒的果 

 大寂尼师:佛教「学忍辱」的意义 

 其它:从「须弥藏芥子,芥子纳须弥」看中、印佛教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