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佛弟子怎样和父母相处仁然


   日期:2010/4/2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学佛以来,对自己和他人有时也观察。一些同修感到自己的境遇不佳,有的觉得进步慢。他们也不是不精进,为什么还如此呢?后学体会,这就象种树一样,虽然勤恳管理,但若不注重在树根上浇水施肥,仅仅在树枝树叶上下功夫的话,那么一定会事倍功半的。

人的树根是什么呢?人的根本有四种:
1、我们身体的根本,当然是父母。除了孙悟空是从石头缝里蹦出来的,呵呵。
2、我们世间德行学问技能的根本,是老师。从小到现在的老师,包括给予我们教育的长辈们。
3、我们修行解脱道的根本,是佛法僧三宝。
4、我们修行菩萨道乃至成就佛道的根本,是众生。

我们先看看树根有没有伤痕:
 
你有没有顶撞过父母?有,就是一条更深的伤痕。
你有没有在不高兴时,给父母难看的脸色?有,那又是一条伤痕。
父母有病你念念在心吗?是否觉得年老有病是正常的?
父母不肯学佛或者谤佛时你是否生气、着急、发火?
你是否觉得父母没学问、保守、顽固、不开窍?是否因此轻视父母?
父母有过失时你是否善巧方便委婉劝说,使他们醒悟为止?
你是否个性刚强,不良爱好很多,让父母忧虑?
你是否因贫穷就不养父母?
你是否对待爱人、朋友超过对待你的父母?
你有没有向别人讲过父母的短处?
你是否对年老的父母生过厌恶心?
你是否因一些财物使父母伤心?甚至和父母争财?
你有没有对父母生过怨言?
你有没有欺骗过父母?
如果你的父母去世了,你是否诚心为父母念佛诵经礼佛回向了?
你是否在每次吃到美味佳肴时都想到父母?
你是否经常代父母洗衣做饭?
你是否经常打断父母说话?是否嫌他们罗嗦?是否不耐烦地说我知道了?
甚至你是否和兄弟姐妹不睦,乃至夫妻不和,令父母日夜忧虑悬心?
要是打骂父母,那就谈不上伤痕,简直就是截断树根了。
是否在父母让你办一件事时推三阻四?这是伤树根的。
你是否成家后就和父母分家另过了?这是断树根的。

过去错了,改了就好。只在那里后悔也无用,未来还有机会。我们还是实际点,考虑如何恢复、爱护我们的树根吧。我们一层一层来讨论孝顺.

第一层:养身。

勤恳本职工作,节省浮费,使父母衣食不缺,手有闲钱。但如果停留在这个水平上,仅仅能不缺少父母衣食而已。所以仅仅满足物质需要是远远不够的。

第二层:顺心。

 我们平时和父母说话是否和气,面色是否和悦,行为是否恭敬?如果你给父母冷脸子看,父母心里会多么难受啊。让人们觉得“养子不孝不如无”吗?顺心,就不能嫌父母唠叨。父母是怎么想的,你没听完真的知道吗?如果一个人连让父母把话说完都不肯,能算个孝子吗?顺心,还要考虑不能让父母有挂心的事。父母有难处要及时帮助解决,有疾病要赶紧求医问药。我们对众生的苦,还要发慈悲心,何况是父母呢?

如果我们对父母都不慈悲的话,那我们对众生的慈悲就是假的,纯粹为了个人功德而做罢了。我们孝顺不是为了求功德,孝顺是发自内心的真正的爱,是对父母十月怀胎、三年哺乳、辛苦抚育的深切感激。一定要让父母心里顺心和开心。象二十四孝里的老莱子,八十多了还穿彩色衣服唱歌跳舞让父母开心,有时故意慢慢摔倒装婴儿哭,让二老欢笑。这多好啊。但还不够。

第三层:修身。

每日考虑养亲悦亲,还算不得尽孝,还要爱惜精神,不敢随便斲伤(说白了就是不要经常熬夜,不要房事过度等,唉。)不要犯法,还应该种德报亲,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做出保身修身的孝。你要是行为不好,人们会认为你父母不好。这不是给父母丢脸吗?

有人说我父母对我不好,我很难孝顺。父母对自己好,孝顺不难。对自己不好,孝顺才是真的呢。必须要父母对自己好才孝顺的话,那是在做生意。再说还有比大舜更难的吗?大舜的父母和兄弟在他上房修理屋顶时放火烧他,在他下井淘井时拿石头盖他。可是他无怨无悔,只是责备自己不能感动父母而已。

有的说我穷,无法孝顺。可是孝顺不仅仅限于物质啊。以前的孝子们,有的有代父受刑刀斧不避,有的万里寻亲性命不顾。就是遭了最苦境界,也能做出孝顺来。真是令人敬佩。

如果一言一行,总是考虑着是否给父母丢脸,是否对得起父母,方才叫做是孝顺。

但这还不究竟。

第四层:引导入佛

要知道父母和自己一样,也是生死凡夫。尽管我们从身心供养和从自身修养上都做得非常好,但若不把父母拔出生死苦海,百年之后,人天永隔,苦海茫茫,何处相见?要报亲恩,机缘难逢。子欲养而亲不待,这是千古流泪不尽的事。如果劝化父母信佛学佛,能把父母度到西方,永脱生死,直至成佛。这孝可就究竟了。

劝父母学佛,急不得,缓不得;缓不得,急不得。为何急不得?急了容易强按牛头喝水,让父母反感。为何缓不得,父母年纪老迈,时日不久。各人善巧思维,能劝则劝,不能劝,则以礼佛念佛诵经等代父母忏悔,所有功德回向给父母。父母子女天性相关,只要至诚,冥冥中定有转移。父母的看法,一定会转变。众生都会成佛,父母也会,要树立信心。举两个例子:一位师兄的爷爷是老红军。他劝说无效,就代爷爷念200万遍阿弥陀佛,结果念到100万,爷爷就学佛去了。二是我个人,我父亲抽烟四五十年,以前怎么劝也断不了。在后学学佛进步的过程中,去年自动不想抽了。

劝父母学佛一定不要勉强。首先让父母满意你。父母根本不满意你,不喜欢你,还会听你讲大道理?还肯听你说佛法?你确实和父母心意相通,怎么不好劝呢?怕你人为制造心理障碍——比如说指责父母,这最愚蠢的事。孔子说:父子不责善,责善则离。不要对父母指手画脚,这不对,那不行。这会导致心理距离拉大。我们应该和父母打成一片。不是说父母错了也跟着走。至少感情上要融洽。父母让你做一些不如法的事,而你确实不愿做。你可以慢慢解释,一定不要顶撞,不要激烈反驳,特别不要给父母脸色看。

那样父母是很难受的。冷言冷语好说不好听,制造了创伤很难弥补。其后悔于后,何不谨慎于开头呢?算最严重的情形——父母毁谤佛法,也不能生气起憎恨心。我们看《地藏经》上,婆罗门女和光目女的母亲都谤佛,可是婆罗门女和光目女生气了吗?不但没有,而且想方设法超度母亲,让母亲永离恶道,这才放心。所以,父母没学佛,没解脱,问题在于我们修行不到家、方法不得当呀。

一个人孝顺父母,就有了根基了。我们的祖先真是聪明。他们说:求忠臣于孝子之门。是啊。一个人连父母这样的至亲骨肉、罔极之恩都不爱敬报答,他会对别人好?好也是假的,有所图的。如果一个人放弃了根本,一味从事末节修行,把本来往树根上浇的水.施肥用树枝树叶上了,虽短期看有效果,但终究不成气候。

印光大师开示说,人.越过自己的本分去做功德,虽有小益,然而有大祸患埋伏在后面。若说人人都是父母,应该平等对待。话是没错,却理事不圆融,有点呆板,不懂推恩有序。众生固然体性平等,但缘分浅深不同。再说众生也不是都能理解众生平等的。亲人们看你重视外人胜过重视他,他就是要怨恨。我们何苦要招怨呢?还是照顾众生的看法,由亲及疏慢慢感化为是。......南无阿弥陀佛!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佛弟子       父母)(五明学佛网:佛弟子       父母)  

 傅味琴居士:要培养佛弟子爱国爱教和正知正见 

 陈兵教授:佛弟子必爱国论 

 净界法师:身为佛弟子不共外道的地方 

 郑石岩教授:父母之爱 第四篇 孩子的心理卫生 

 郑石岩教授:父母之爱 第三篇 教导的原则 

 郑石岩教授:父母之爱 第二篇 激发孩子的潜能 

 郑石岩教授:父母之爱 第一篇 培养健全的精神力量 

 郑石岩教授:父母之爱 自序 

 仁俊法师:现代的佛弟子应做普世人类的带路者 

 能弘法师:博大精深的佛教 答学佛弟子问 

 仁焕法师:孝顺父母是福德 

 仁焕法师:孝是原谅父母的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