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索达吉堪布:苦才是人生,感谢揭露你过失的人


   日期:2015/7/22 11:27: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当别人提出好的意见,或者揭露你的过失时,自己应当虚心接受,并把他当做最好的朋友、最好的善知识。为什么呢?因为谁也不愿轻易得罪别人,倘若不是出于好心,人家不可能故意挑你的毛病。

  世间的朋友,分损友与益友。

  按照《论语》的说法,损友有三种:“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友便辟,指逢迎谄媚的朋友;友善柔,指表面奉承而背后诽谤的朋友;友便佞,指善于花言巧语的朋友。

  益友也有三种:“友直、友谅、友多闻。”友直,指正直的朋友,不会有狡诈心和欺骗行,让人有安全感、信任感;友谅,指诚实守信的朋友;友多闻,指广闻博学的朋友。

  一个人能否远离损友、交到益友,关键在于自己。倘若别人指出你的过失,你非但不生气,还愿意认真改正,就能交到益友。反之,假如你冥顽不灵、顽固不化,不肯虚心接受,甚至还暴跳如雷,益友就会慢慢疏远你,终有一天离你而去。

  这里有一则故事:

  孔子最初在鲁国时,做过大司寇,摄行丞相事。虽然时间不久,只做了三个月,可是鲁国大治。

  大治到什么程度呢?“路不拾遗,夜不闭户;枪刀入库,马放南山。”路上丢失的东西没人去捡,晚上睡觉不需要关门;刀枪都收到仓库里了,战马也被赶到南山上喂草。举国上下一幅太平景象。

  孔子把鲁国治理得这么好,这让齐国君王特别害怕。因为齐国跟鲁国时邻国,为阻止鲁国继续强大,以免把齐国给占领了,他们想办法破坏鲁国的政治。

  齐国想出什么方法呢?就是训练一班擅长歌舞的美女献给鲁国,其实意思是想令鲁国君王沉迷于声色,不再治理国家。

  鲁国君王一得到这些美女,果真什么都不顾了,一天到晚欣赏歌舞、饮酒作乐,甚至三日不上朝。

  孔子见此,便向鲁国君王苦苦进谏,劝他不要贪恋女色。可君王不肯接纳孔子的意见,认为自己没有过失,倒埋怨孔子多事。

  孔子一看这种情形,觉得鲁国没有可为了,就辞官不做,开始周游列国,从一个国家到另一个国家,施展他一生的抱负。

  所以,当别人提出好的意见,或者揭露你的过失时,自己应当虚心接受,并把他当做最好的朋友、最好的善知识。为什么呢?因为谁也不愿轻易得罪别人,倘若不是出于好心,人家不可能故意挑你的毛病。

  其实,即便是再完美的人,也难免会有发现不了的过失,需要经常有人在旁提醒,就像唐太宗以魏征为镜。如果听到说自己过失就生气、赞扬自己就欢喜,那永远都无法改正错误,言行举止也会越来越不如法。这样一来,损友将日益亲近你,益友则会渐渐远离你。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过失       虚心)(五明学佛网:过失       虚心)  

 净界法师:我们不求生净土,会产生二种过失 

 妙祥法师:睡眠的二十种过失 

 卢志丹居士:佛陀告诉你饮酒的若干过失 

 蔡礼旭老师:如何对治自己的过失? 

 月悟法师:真修行人,于他过失不生分别 

 界定法师:漫说《杂阿含》(卷三十二)~C 907经的重点 

 界定法师:漫说《杂阿含》(卷二十二)~F 第591经:本 

 宽运法师:虚心学习 体现人生──世间上哪有绝对的完美? 

 传喜法师:闻法时的三种过失 

 净土法门法师:开悟是什么?就是能找到自己毛病过失! 

 净土法门法师:不会说别人过失,这叫积德 

 过年饭桌须谨记:佛说饮酒醉酒的三十六种过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