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佛教知识

 为什么会有山河大地—世界的成因


   日期:2015/8/9 7:44: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 白话节选

  经文 佛言:富楼那!如汝所言,清净本然,云何忽生山河大地?汝常不闻:如来宣说,性觉妙明,本觉明妙。富楼那言:唯然世尊。我常闻佛宣说斯义。佛言:汝称觉明。为复性明,称名为觉。为觉不明,称为明觉?富楼那言:若此不明,名为觉者,则无所明。

  译文 佛说:富楼那!如你所说,清净本来,为什麽会出生山河大地?你难道不曾听如来常说,性觉即妙而明,本觉即明而妙吗?富楼那说:是的,世尊!我常听见佛宣讲这个道理。佛说:你说觉明,到底是性本来是明,称它为觉呢?还是觉本来不明,我们要明它,称为明觉呢?富楼那说:若觉是这样的不明,要说它是觉的话,那就完全无所明了。解性觉即是本觉,妙明即是即寂而照,明妙即是即照而寂。寂照在本觉体上具备了互融的作用。

  经文 佛言:若无所明,则无明觉。有所非觉,无所非明。无明又非觉湛明性。

  译文 佛说:若是无所明,那明觉就不存在。有所明则不存在觉的作用,无所明则明又不存在。无明即是痴暗,痴暗当然不是湛然明觉的本性。

  经文 性觉必明,妄为明觉。

  译文 性觉必然是明的,自已不知,起一念妄心欲明觉体。解众生因为一念妄动,本明的觉体便被浑浊所遮掩。自此以下,在马鸣菩萨所著的大乘起信论上阐述得最为详细。起信论上说:无明不觉生三细:三细就是三种细微现象。属于根本无明,其实三种现象几乎同时发生,因为很细微,所以根据发生的次第分为三:第一是动相,就是最初一念无明妄动,本来光明的性体被摇动而浑浊。第二是转相,本来无分别的自性因妄动而妄分为能所两部分,能的部分在唯识论上称为见分,所的部分称为相分。相分和见分都是依靠自证分而起,自证分即是本来无分别的如来藏心。有了主观的能知能觉以後,和它相对而生的所知所觉就成为客观存在而产生。这就是第三现相。这三种相都是从根本无明因迷妄不觉而产生,自此以後更由枝末无明继续迷妄而产生六种粗相,称为六粗。後文当续谈。

  经文 觉非所明。因明立所。所既妄立,生汝妄能。无同异中,炽然成异。异彼所异,因异立同;同异发明,因此复立,无同无异。

  译文 觉体并不是你妄心所能明的,因为你妄想觉体,觉体成了所明的对象,于是在妄想中又产生妄能。这样一来,在本来无同异的觉体上,就分成了能所两方面。于是能就成了主观的自我,所成了客观存在,客观存在中,又产生了种种不同的现象和这些现象相对,从而产生了共同无异的虚空,在这个有和空相对之中,又产生了无同无异的众生。解众生与虚空和世界各异,故称为无同。众生的性原无异,故称为无异。

  经文 如是扰乱,相待生劳。劳久发尘,自相浑浊。由是引起,尘劳烦恼。起为世界,静成虚空,虚空为同,世界为异。彼无同异,真有为法。

  译文 就在这样相对的境界中,互相扰乱,如目瞪睛空,因劳而发狂花,劳久而产生的尘相,自相浑浊,由此引起尘劳烦恼,起为世界,静成虚空。虚空是同,世界是异,这当中无同无异的众生,是真正的有为法。解尘劳和烦恼有两重意义,尘是染污,劳是扰乱,染污和扰乱成为烦恼。起信论上认为枝末无明发生为六粗。粗是对三细的细而言,这六种现象较三细为粗,故称六粗。六粗中第一是智相,起信论上说:依于境界,起分别爱与不爱等,这就是说在妄境中产生了爱与不爱两种分别心。第二是相续相,即是依于智相,相续不断,产生苦和乐两种感觉。这就是本文中所说的劳久发尘自相浑浊。第三是执取相,因为心生染著,生执取之想。第囱为计名字相,困为妄执分别,假名言相。执著转深,这就是本文所说的由是引起尘劳烦恼。第五为业相,身口已起行为称为业,身口未起行为称为惑。意中只能称为惑,惑为见惑〈注一〉,思惑〈注二〉;一定要身口有行为才能算是业,有了业就有业力,业力为因,业力所产生的果为业果,有了因就必然有果。这就是第六业系苦相,因为身口这一切业,业因一成,果报随至,从此不得自由。业力一起成有相处即为世界,静而无相处与世界相对而成虚空,在有同有异的卢空和世界之间,又产生了无同无异的众生。虚空和世界虽属有为,然所依无众生,仍属无为。产生了众生之後,众生为业力所系,染净胜劣,不得自由,各各受报,故为真有为法。此即业系苦相。注一见惑为邪见妄见边见等所生之惑,又称理惑。注二思惑为由贪嗔痴慢等所生之惑,又称事惑。

  经文 觉明空昧,相待成摇,故有风轮,执持世界。因空生摇,坚明立碍,彼金宝者,明觉立坚,故有金轮,保持国土。坚觉宝成,摇明风出,风金相摩,故有火光,为变化性。宝明生润,火光上蒸,故有水轮,含十方界。

  译文 觉明空昧〈注〉,相对而有动摇,由此产生风轮,执持世界。因空而产生动摇,坚执欲明之心凝固而成有碍之相,金宝就从明觉坚凝之中成为金输保持国土。因而成为地大。坚依于觉而成宝,动摇之性而成风,风金相摩擦而成火大,故有火光变化而生。宝体因明极而生冷,火光遇冷而上蒸,周此而产生水轮含十方界。注性觉本来是明,而妄想坚执欲明,于是本来之明晦昧不显。晦昧与虚空相对面成动摇,是故产生风轮。解这一段经文详述世界成因,和近代天文学家所说星体成因基本相同,天文学家认为星体最初为星云旋转于太空中,这就是风轮旋转而生地大,後来星云逐渐凝成星体,这就是最初的恒星。此时星晨的温度极高,而旋转不已,这就是风金相摩而成火光。恒星逐渐冷却凝固而成为现在的世界。再继续看下文。

  经文 火腾水降,交发立坚,湿为巨海,乾为洲潬。以是义故,彼大海中,火光常起,彼洲潬中江河常注。水势劣火,结为高山。是故山石,击则成焰,融则成水。土势劣水,抽为草木,是故林薮,遇烧成土,因绞成水。

  译文 火性上腾,水势下降,两种性质交错发明而产生地大。湿就成为大海,干就成为洲潬〈注〉。因为这个缘故,大海当中,火光常起,洲潬之中;江河常常流注。水势弱于火,就结为高山。所以山石,相击则发火,融化就成水。土势弱于水,就抽为草木。所以林木还火就成为土,因绞就成为水。注浮土可栖名为洲。聚沙可住名为潬。解这段经文继上文而谈世界的成因。水火两种性质,交互发明而生地大,现在也承认,星球逐渐冷却而成地壳表面。水性和火性本来是一样,今天也知道水是两个氢原子,一个氧原子结成的。氢本来可燃,氧是助燃的。当然完全同于火性,山石击则成焰,古人是知道的。融则成水,今天的地质学家,研究地壳里面的溶崖,才知道此事,古人却不知道。其实,最先成为世界的元素是氢。氢本身就具备了地水火风四种性质,氢本来是气体,这就是风大;氢本来可燃,这就是火大。氢可以凝为液体,这就是水大,氢也可以凝为固体,这就是地大。如来说:四大之性,清净本然,周遍法界,随众生心,应所知量,循业发现。完全可以用科学证明其真实性。

  经文 交妄发生,递相为种。以是因缘,世界相续。

  译文 都是从妄想交替而发生,递相为种,生灭不已,就是这个缘因,世界从中,成就毁灭,相续不断。

  经文 复次富楼那!明妄非他,觉明为咎。所妄既立,明理不踰;以是因缘,听不出声,见不超色。色、香、味、触,六妄成就,由是分开,见觉闻知。

  译文 再说,富楼那!要明白妄想发生的根元,没有别的,就是你不明白性觉的妙明,妄想去明它,一念妄动,建立了所知的妄相。所妄既然建立了。当然,相对的能也就产生了。能受了所的局限,因此听不能超越声的局限。见也不能超越色的局限,其它色香味触,六种妄能也同样产生,从这里就分开了见闻觉知。

  经文 同业相缠,合离成化。见明色发,明见想成。异见成憎,同想成爱,流爱为种,纳想为胎。交遘发生,吸引同业。故有因缘,生羯罗蓝,遏蒲昙等。胎、卵、湿、化,随其所应。卵唯想生,胎因情有。湿以合感。化以离应。

  译文 同业相缠而受生〈注一〉,合离而成化〈注二〉见明〈注三〉色发,明见想成。异见成憎〈注四〉,同想成爱〈注五〉,流爱为种,纳想成胎〈注六〉。交遘发生,吸引同业〈注七〉。故有因缘,生羯罗蓝〈注八〉遏蒲昙〈注九〉等胎卵湿化,都是随其所感而应之。卵唯想生〈注十〉,胎因情有〈注十一〉,湿以合感〈注十二〉,化以离应〈注十三〉。注一父母和自己三者业力相同,互相牵缠而受胎。注二不因父母,但由己业,或合润成形而受湿生,或离此化彼而受化生。按文义此句当为合成离化比较恰当。注三中阴身(即是灵魂),在入胎之前,在无缘处唯见一片黑暗,在有缘处即发现一点明色。注四男子中阴身在入胎时,一心寻找异性,看见父亲就生憎恨心。注五见著母亲就作妻子想,生爱心。女子入胎时则与此相反。注六流爱心于父母,所以受生。纳想心于根门,所以入胎。注七以自已的业力为因,以所投父母为缘而入胎。注八入胎一七日为羯罗蓝,一名歌罗逻,一翻凝滑,亦名凝酥,义为杂秽,谓父精母血,相和名杂。自体不净名秽。注九受胎二七日名安部昙,又名遏蒲昙,意为孢,如疮孢之形,表里如酥,未生肉;受胎三七日名闭尸,意为凝结,又意为软肉。即是凝结如软肉。四七日名健南,意为凝厚,又意为坚肉。五七日名钵罗奢意为形位,又意为肢节。诸根形已成。六七日,毛爪齿位渐生。七七日名具根位,意为诸根已具。注十卵生众生受生时,妄见有胜妙境,心生悬想故受生。注十一胎生众生受生时,妄见有欲乐境,心生亲爱,因此感而入胎。注十二湿生众生受生时,妄见有新境可托,急欲往附,以此感而受生。注十三化生众生受生时,见旧境可憎,急欲厌离,以此感而受生。

  经文 情想合离,更相变易。所有受业,逐其飞沈,以是因缘,众生相续。

  译文 情想合离,四种不同的形式受生,更相变易,所有众生,受自已各人不同的业力,或飞或沉,各往受报之处受生,以此因缘,众生相续不断。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世界成因       山河大地)(五明学佛网:世界成因       山河大地)  

 圣轮法师:山光水色尽演清净禅 溪河大地阐示微妙谛─「山河 

 呷绒多吉上师:修大圆满的人,山河大地都要观成佛 

 净土法门法师:诸佛菩萨能现花草树木、山河大地 

 净土法门法师:你成佛了,看到整个山河大地所有一切现象真的 

 净土法门法师:把一切众生、山河大地​都看成阿 

 净土法门法师:水知道答案,表示什么?山河大地、矿物也知道 

 佛为什么说山河大地虚空​都是你心的一部分? 

 呷绒多吉上师:在生活中我们要把山河大地观成佛,这样观不容 

 净土法门法师:人的思想行为影响山河大地 

 净土法门法师:人的思想行为影响山河大地 

 净土法门法师:花草树木、山河大地都有神灵,灵从哪里来的? 

 净土法门法师:人的思想行为影响山河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