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大德居士

 刘素云:鞠躬尽瘁终不悔 懿德堪厚普天钦,三谈我所认识的老法师


   日期:2015/8/12 9:51: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一、慈悲喜舍一长者可亲可敬一老人

  (一)、与师结缘绝地逢生

  二OOO年前后,是我人生的最低谷,同时面临两个绝境,即生活的绝境、生命的绝境。身体上病痛的折磨尚可忍受,精神上的折磨更让人痛苦不堪。那时我真的想一死了之,可是不该你死的时候,你想死都死不了,可能是命不该绝吧,就在我活不起死不了走投无路的时候,真的柳暗花明又一村了。

  二OOO年年初,我得到了一本《无量寿经》会集本,是我姐姐刘素青老居士结缘给我的,就在这之后不久,我又得到了一套《无量寿经》光碟。这套光碟是老法师一九九四年在台湾第三次宣讲《无量寿经》,这套光碟一共七十片,每片一小时。刚刚得到这套光碟时,我是用来消磨时间的,身体上的痛,精神上的苦,真是痛苦交加,无处诉说,无人替代,特别是那漫漫长夜实在难熬。得到这套光碟我日夜为伴,那时我亲切的称老法师老爷子,我的感觉是这个老爷子说得真好,他知道我心里想的啥,他能回答我的为什么。这个时候我想死的念头愈来愈淡了,想听光碟的念头愈来愈强烈了,我迫不及待的想听听老爷子还讲些什么,因为我还有那么多个为什么,我要在老爷子那里找到答案。我就是这样和老法师结缘的,是光碟结的缘,那一年是二OOO年,所以我说二OOO年是我人生的转折之年。到现在十五个年头过去了,回首过去的十五年,我感概万千,深深感受到,幸遇恩师迷茫不再,学佛路上勇往直前,听经明理心有所悟,极乐世界就在眼前。生命恩师救,慧命恩师给,今生不成佛,无以报师恩。

  (二)、初见恩师面犹如慈父般

  二O一O年四月四日,受恩师之邀,我第一次来到香港,第一次见到了老法师。就在见老法师的那一瞬间,一股暖流流入心田,老人家看我的那种眼神,让我刻骨铭心,那是慈父般的眼神,眼神里是满满的慈爱,让你有一种游子归来见亲人的感动。记得父亲在世时,我是父亲眼里的宝,可能由於我是老姑娘的缘故,父亲对我是百般疼爱、万般呵护,那种浓浓的父爱,让我终生难忘。一九八六年,父亲离我而去了,那种生离死别的痛,人类的语言难以言表,我感到天都塌下来了,从那以后,再也没有谁像父亲那样疼我爱我了,见到老法师后,我找到了那种久违的父爱,真的好温馨、好幸福。下面,我给大家讲几个小故事,这是我第一次见老法师亲身经历的真人真事。

  关於讲课的故事

  二O一O年四月四日,我第一次来香港,人生地不熟,一个没有见过任何世面的东北老太太,像刘姥姥进大观园一样,看什么都新鲜,看什么都好奇。记得那天用完晚餐后,有协会同修对我说,刘老师,今天晚上七点到九点给您安排一节课好不好?突如其来的问题,我一点思想准备没有,但因为和谁都不熟悉,也没好意思拒绝,只好硬著头皮说,行。协会同修问我讲课的题目,我说没题目,又问有提纲吗?我说没提纲,再问我有没有讲稿,我说没有讲稿。那位同修说,什么都没有,那讲什么?我说,不知道,问师父去吧。於是协会同修就向师父报告,说刘老师没题目、没提纲、没讲稿,那讲什么?当时我就在师父跟前,只听师父慢慢悠悠的说了两句话:她是称性而谈,坐那儿就会说。说实在的,师父说的两句话,我就听懂了一句,第一句没听懂,不知道什么叫称性而谈,头一回听说这个词;第二句话听懂了,坐那儿就会说,我当时想就这一句够了,不是坐那儿就会说嘛。那一天我就是三无两空(无讲题、无提纲、无讲稿、大脑空空、两手空空)走进录影室的。录影师告诉我四个程序,一是出现几朵小花,二是出音乐,三是出现两行字,四是出我个人的图像,告诉我一看见自己的图像就开始讲。我坐在凳子上,那是师父讲经时坐的那种没有靠背的凳子,我一点也不紧张,为什么?因为我认为这是一个神奇的魔凳,坐上去就知道说什么。说来也怪,那一天两个小时,我滔滔不绝讲下来了。那一次协会一共给我安排了七节课,那七节课就是这么讲下来的。我还好奇的问师父,那些话我是怎么说出来的?师父只是笑呵呵的说,好好好,好好好。我心里想,师父说,好好好就好好好呗,师父说坐那儿就会说,我就去坐著说呗。后来,当我知道那个凳子不是什么神奇的魔凳时,真的吓出了一身冷汗,现在回想起来,那七节课我是怎么讲出来的?完全是佛力加持,如果不是佛力加持,我哪有那个本事!

  关於用餐的故事

  二O一O年,我第一次去香港时,是我牙周炎最厉害的时候,满口牙都疼,而且还东倒西歪的,吃不了饭,吃不了菜,只能喝稀粥。用餐时我的座位和师父的座位邻近,师父吃的菜是用几个小碟盛著,放在师父面前,因为我只能喝粥,所以我面前就是一碗粥,没有菜。吃了一会儿,师父开始把他的几碟菜往我这边挪,并示意让我吃菜,我告诉师父,我牙疼,不能吃菜。师父默默无语,从他慈祥的眼神里,可以读出老人家对你的那种怜爱,让你从内心深处感受到那种温暖。

  说到用餐的故事,不能不说最让我感动的是,我八次去香港,每次离港的前一天,师父都要单独邀请我们去他的住地共同用餐。记得第一次去香港,师父那时住在一个叫跑马地的地方,在我们回哈尔滨的头一天,师父请我们过去用餐,那一顿饭菜,完全是东北风味,最典型的是酸菜炖粉条。在师父那里作客,一点儿不觉得陌生,完全是一种回家的感觉。用完餐后,老人家兴致勃勃的领著我们参观他的住地,每个房间都带我们去看了,就连储存物品的储藏间,老人家都带我们看了,一边看还一边给我们做讲解。在师父身边让你感受到那种浓浓的亲情,这种亲情又远不是世俗间的那种亲情。

  关於挂坠的故事

  有一天在师父的休息室里,有华藏卫视总裁陈彩琼女士在场,师父从怀里掏出一个挂坠,递到彩琼总裁手里说,你给刘老师戴上。彩琼总裁把挂坠戴到我的脖子上。从休息室出来后,傅冲问我,刘老师,师父给您挂坠了吗?我说,给了。她说,让我看看。我把挂坠拿下来给她看,她说,哎呀,刘老师,师父给您的挂坠和我们的不一样。我说,怎么不一样?傅冲说,给您的是阿弥陀佛,给我们的是观音菩萨。我说,都一样,如果你喜欢,把这个给你。傅冲说,那可不行,那是师父给您的,我可不敢要。

  上面给大家说的,就是我第一次去香港见师父几个真实的小故事,虽然已经过去五年时间了,可我却感到就好像是昨天一样,每当我想起当时的场景,就会感到心里暖暖的,一切都是那么的亲切,那么的自然。在我眼里,在我心中,师父就是一位慈悲的长者,一位可亲可敬的老人。初见恩师面,犹如慈父般,浓浓的父爱,温暖我心怀。

  (三)、师父是人不是神

  有人把师父神化了,说得神乎其神,我不这样看,我的亲身感受是,师父就是生活在我们中间的一个平常人,如果说师父和我们有什么区别和不同,那就是他老人家有著无以伦比的大智慧,跟师父在一起,会让你感受到生活的乐趣和生命的活力,时时感受到老人家的睿智和豁达。下面,再给大家讲几个小故事。

  关於油条的故事

  有一次和师父一起用餐,记得当时上了一盘切成段的油条,炸得焦黄的,让人看著就很有食欲。开始用餐了,师父拿筷子去夹这个油条,还没等夹起来,胡居士对师父说,师父,这个您不能吃。师父口里说,哦,哦,就把筷子拿开了。正在这时,胡居士接了一个电话,就在她转身接电话的一瞬间,师父迅速的夹了一块油条放进嘴里,并用一种非常顽皮的眼神看著我们,彷佛在说,她没看见,我吃完了。等胡居士接完电话转回身来,我们再看师父的样子,老人家若无其事,彷佛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过。这个场面真是让人忍俊不住,就像一幅美丽的画面,深深的印在我的脑海里,多么可爱的老人!

  关於锻炼身体的故事

  师父每天锻炼身体,还有几个绝招!譬如说在跑马地,师父告诉我们,爬楼梯是很好的锻炼方法,就地取材,既方便效果又好,那一次师父还做给我们看,真让人打心眼里佩服。师父还有一招,叫做拉筋锻炼法,这种方法看似简单,做起来并不容易。记得有一次在山顶花园,中午用餐前,师父给我们表演,老人家连续做了十次,非常轻松。我对师父说,师父,我想做几个。师父说,好好好,做吧。我学著师父的样子做了一个,好费劲啊,师父说,动作不标准,没做到位。当我做第二个时,连不标准不到位的动作都做不出来了,胳膊疼腿酸的,我服了,这可不是一日之功,老人家的功夫真的了得。

  关於蒙古包的故事

  在师父现在住的六和园,有两座蒙古包,师父告诉我,这个东西造价很低,比盖房子便宜多了,而且是冬暖夏凉。我去过蒙古包两次,真的很好,别有一种蒙古风味,蒙古包里有蒙古袍、蒙古帽、蒙古靴,还有五颜六色的哈达等等,让你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那一次我们感到温馨的是,师父和我们都穿上蒙古服装,照了很多相,玩得特别开心。我们彷佛回到了孩提时代,围绕在父母身边尽情的玩耍,真的好幸福。师父有个小相机,他老人家给我们抢拍的照片技术满高的,师父把他给我们抢拍的照片一张一张的翻给我看,因为是抢拍的,所以特别自然、真实,一点也不呆板,真的好棒。

  关於头等舱的故事

  记得我两次随同师父一起出国,第一次去了新加坡、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第二次去了澳洲。去澳洲那一次,我们一行十几个人。让我没有想到的是,那一次我坐的是头等舱,定弘师等人坐的都是普通舱,我非常过意不去,我跟师父说,我干嘛这么特殊,别人都坐普通舱,为什么我坐头等舱?师父说,你有讲课任务,不要搞得太疲劳。老人家想得太周到了,他就像一尊保护神,时时处处在保护著你。

  关於红包的故事

  我八次去香港见师父,没有供养师父一个红包,反倒是师父给我发了五次红包。让我最难忘的是,我第一次去香港,临回来时,师父给我拿了一万块钱,我不要。师父说,拿著吧,让家里人多理解你,少一些障碍。我既莫名其妙,又心中感动,师父怎么知道我的难处?还有那一次,我跟随师父去澳洲参加澳洲净宗学院十周年庆,有一天师父叫我去他那里,递给我一个红包,我告诉师父,我不需要钱,师父说,出门在外,兜里要有点钱,等需要用的时候方便点。我不好不拿,回到屋里,我把红包给刁居士,那一次师父给我五千美元。刁居士说,大姐,在国内,师父给你人民币,在国外,师父给你发美元。

  曾经有人提醒我,别傻乎乎的,师父给你钱,你干嘛往外说?我说,在我这里,没有秘密可言,一切都是公开透明的,况且师父给我的钱,我不会乱花一分的,这个钱我一定会用到该用的地方。说到这里,我想要告诉大家的是:慈悲喜舍一长者,可亲可敬一老人,莫把恩师当神看,他是你我中一员。

  二、讲经说法度众生当今世界第一人

  (一)、遵师教诲不走样一生弘法学释迦

  老法师一生遇到了三位好老师,方东美先生、章嘉大师、李炳南老师。一位好老师都难得一遇,老法师竟遇到了三位,如果不是大福报之人,如果不是极其殊胜的因缘,怎能有这样的事情?感恩老法师的三位老师慧眼识才,培养成就出了这样一位佛门高僧。

  方东美先生的三句话引导老法师入了佛门,这三句话是:释迦牟尼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哲学家,佛经哲学是哲学的最高峰,学佛是人生的最高享受。老法师在讲经过程中曾经多次说过,如果没有方东美先生这三句话,他是不会入佛门的。因为老法师对方东美先生充满了尊敬与信任,老师的话让他对佛教有了新的认识,这是老法师入佛门的开始。

  章嘉大师是老法师的第二位老师。是章嘉大师让老法师出家学释迦佛、走释迦路的,这给老法师一生学释迦佛走释迦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章嘉大师给老法师上的第一堂课,就是六个字:看得破,放得下,就是这六个字,让老法师终身受用,成就了一代高僧。

  李炳南老师是老法师的第三位老师。李炳南老师对於老法师近乎苛刻的约法三章,常人是难以理解和接受的,老法师却欣然接受,并多亲近李老师五年。正是看似苛刻的约法三章,成就了难得一遇的圣僧,成就了一位指导末法众生成佛的导师。

  怎样才能遇到好老师?要具备三个条件:真诚心、清净心、恭敬心,不具备这个条件,老师不教你,不是老师不教你,是你不学。如果你有真诚心、清净心、恭敬心,你老实、听话、真干,你一定会遇到好老师,而且这个好老师一定会全心全力教导你、帮助你,因为老师知道,你是佛门法器。一个好老师,遇到一个佛门法器也不容易,老师怎能不教你,怎能放弃你呢?没有哪一个老师不爱自己的学生,老师对学生的关爱甚至超过对子女的关爱。

  老法师遵师教诲不走样,一生弘法学释迦,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他老人家是在用行动践行著三位老师的教诲。至今,老法师已经讲经说法五十六年,坚持一生不做经忏佛事,身体力行,要把宗教的佛教回归到教育的佛教,这是老法师对佛教不可磨灭的重大贡献,它将永载史册。

  (二)、鞠躬尽瘁终不悔懿德堪厚普天钦

  尊敬的师父上人,有这样一段话,他老人家说,无论怎样艰难,无论怎样痛苦都要忍受,要发大菩提心,要发大慈悲心,哑巴吃黄连,有苦不要说,一直忍下去,一切屈辱都是考验我们的,关关都要通过,了了分明是智慧,如如不动是禅定。

  老人家还说,於人无争,於世无求,在这个世界我们不和任何人争,不争不求,这样学佛,你就顺顺利利,功力增长。无论顺境逆境都帮助你成就,这是真实智慧。要甘心情愿接受别人对你的侮辱,不但不怨恨,还要感谢,因为他成就了你的忍辱波罗蜜。真佛弟子,要忍人所不能忍,让人所不能让,行人所不能行,对侮辱你的人不恨、不怨、不报复,要命我都给你,这里头有大学问,这里头有真功夫。他老人家还告诉我们,不要批评人,佛菩萨教人赞叹,不教人批评,我们只赞叹善不批评恶,障碍我们的人、毁谤我们的人、陷害我们的人,他们也是本性本善的,我们要原谅他们,相信他们总有一天会良心发现的,原谅别人,快乐自己,这是正能量。

  老人家是何等的心量!如果问我从二O一O年第一次见师父到现在,我最大的收获是什么?是师父博大的胸怀让我受益最大,使我懂得了佛门弟子永远不和任何人对立,他和我对立,我不和他对立,他不爱我,我爱他,真情无限,大爱无疆,一辈子修忍辱。过去我曾经说过,世界上没有我恨的人,世界上没有我不爱的人,世界上没有我不能原谅的人,现在我再加上一句,世界上没有我不能忍受的屈辱。这些都是我从师父那里学来的。大家都知道,我有个「四不」原则,不争论、不讨论、不辩论、不解释。实践证明,这个四不原则真的挺好的。

  大家知道,二十多年来,对《无量寿经》会集本的批评,对老法师的批评,都是中国佛教史上前所未有的,面对如此恶劣的环境,老人家如如不动,用真心对待一切人事物,没有名闻利养,念念想的是苦难众生,全心全意为众生服务,帮助众生离苦得乐,帮助众生成贤成圣。老法师说,佛门弟子要帮助人间帝王把这个世界打造成极乐世界,让世界和平,人民安宁。老人家用他的德行感召著虚空法界一切有缘众生,这正是他老人家的人格魅力之所在,鞠躬尽瘁终不悔,懿德堪厚普天钦。孰是孰非,留与后人评说,历史是最好的见证。我要尽我所能,把一个真实的老法师介绍给一切有缘众生,让这些有缘众生普沾法益,这可能就是我来到这个人世间的使命。这正是:八十九岁老人家,六十几载弘正法,艰难险阻愿不改,度众无量早回家。我为众生来,一切为众生,众生就是我,我就是众生。

  (三)、书传后世惠利末法悲愿弘深法雨遍洒

  近期有净宗同修发心,将《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净土大经科注》、《净土大经科注讲义》、《净土大经科注参考资料》合订,用宣纸印刷,以期久远流通后世,恩师将此定名为《净土大经科注讲义》。这部书流通后世意义之重大,影响之深远,用语言和文字难以表达,它是末法众生苦海慈舟,茫茫业海明灯一盏。

  我们时值乱世,世界之乱前所未有,实乃是我们的不幸,但是不幸中的万幸,就是我们闻到了佛法,而且是闻到了殊胜无比的净土念佛法门,尤其是我们遇到了可遇不可求的、引导我们回归自性的导师,尊敬的老法师。《净土大经科注讲义》的印刷流通,可以向世人庄严宣告,净土念佛法门信解行证圆满具足,从此净宗学人有了一部完美无缺的教科书,它将惠利末法九千年的苦难众生,足以彰显老法师的悲愿弘深,足以彰显弥陀本愿的庄严,愿法雨遍洒,浇灌美丽的菩提花。

  末法修行亿亿人,罕一得道何原因,不信自己不信佛,障深业重难出离。唯依念佛出生死,几人明白几人知,佛留救众易行法,惠利末法九千年。信者回归去极乐,不信六道苦沉沦,究竟要走哪条路,奉劝诸君快抉择。

  惭愧弟子刘素云顶礼。

  老法师:我们听了刘素云居士的报告,她叙说她这一生学佛的经历,很难得。我们的确有缘,这个缘无比的殊胜,我说的是跟阿弥陀佛有缘。我们在这个世间,六道轮回里面打转,真是无数次,这是真的不是假的,从迷失自性以来,堕落在轮回,无量劫不能超越。这一生我们遇到了净宗,学习净土,在这么多年当中,我们体会到了,我们认识清楚了,这个法门千真万确,叫做易行难信的法门。易行难信,是一切诸佛菩萨所说的,不是一尊佛两尊佛说的,十方三世无量诸佛异口同音都这么说。是不是真难信?真难信。易行,易行到什么程度?我们听了之后没人相信,蕅益大师告诉我们的,信愿持名就能往生,而且在《要解》里头,郑重给我们宣说,能不能往生极乐世界,全在信愿之有无,没提念佛,真信真愿,你就具备往生的条件,那你命终时,一念十念就能往生。这一句话真难得,这我们的福报不小。

  大概是两个月前,谢总的父亲往生,证明这是真的。谢总的父亲,人是个善人,大善人、大好人,对佛没什么兴趣,儿子学佛,劝他学佛,他都摇头,不能接受。临终的时候儿子著急,这怎么办?如果不能往生,肯定就六道轮回。好事多,心肠好,那天道。天道不能解决问题,天还是有寿命的,寿命完了还是要堕落。想到这个地方就害怕了,他真是求三宝加持,儿子求三宝加持。在最后的两个小时,到他爸爸面前,劝他爸爸,西方真有极乐世界,你相不相信?没想到他爸爸点点头,没说话,点点头。他很高兴,难得,又告诉他爸爸,真有阿弥陀佛,你能相信吗?他爸爸也点头。他说这好了,我念佛,你跟著我念。他爸爸就跟著他念佛,念了一个多小时走了,跟四十八愿的第十八愿所说的完全相应。走的时候全身柔软,面色比活的时候还好看,一直到第三天给他入殓的时候,全身柔软,比活的时候还软。那一天有一千多人,有人闻到异香,有人看到光,有人看到莲花。这表演给我们看的,把十八愿,把蕅益大师给我们说的,信愿持名四个字,做出来给我们看。你说往生极乐世界容不容易?它真容易。你不相信,摇头,那就没办法,肯点头的没有一个不往生。

  蕅益大师说得好,有人向他请教,你老人家将来往生极乐世界,什么样的品位你就满足了?他告诉别人,下下品往生我就满足了,这还有什么话说,下下品往生。真能满足吗?真的,你读读《无量寿经》,读读《观无量寿经》,四十八愿讲得多清楚、多明白,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皆作阿惟越致菩萨,这句话就是蕅益大师,下下品往生满足的依据。西方极乐世界有没有品位?有,品位不重要。什么重要?生到那边一切享受这个重要,是有品位,但是到极乐世界的享受,智慧平等、受用平等、道力平等、神通平等,没有一样不平等。跟谁平等?跟阿弥陀佛平等,你这还有什么话说?这世界太特殊了,太不可思议了。

  我们一生遇不到这个法门,真的凭自己断烦恼,往生极乐世界,难!这烦恼你怎么断得掉?这个法门不要断烦恼,烦恼放在一边,别去理它,只要这一句佛号,临终时候最后断气,是在阿弥陀佛一声佛号当中,就成功了。平常你念到功夫成片,念到一心不乱,念到理一心不乱,当然好。但是达不到这个标准,也能往生,往生到极乐世界,也作阿惟越致菩萨,这没人相信,不是普通人不相信,声闻不相信,阿罗汉不相信,菩萨不相信。谁相信?法身菩萨相信。法身菩萨太少了,不是法身菩萨不能相信,没有理由相信。但这个话是阿弥陀佛说的,亲口说的,四十八愿阿弥陀佛亲口说的,释迦牟尼佛为我们转述的,世尊转述就等於阿弥陀佛亲自给我们说,没两样。

  净宗无比殊胜就在这一招,只要有信有愿,强烈的信愿,没有丝毫怀疑,我们就成功了,你到哪里去找这个法门。而这个法门就在眼前,祖师大德们注经,注明白了,我们看注解没有看出来,粗心大意;老师给我们讲经也讲出来了,没留意,所以没有得到真实利益。好在只要我们一口气还没断,都有分,都有救;一口气断了,那就没法子。所以我说这一句话,信愿就能往生,这是净宗无比殊胜重要的一句开示。当然平常念佛念得愈多愈好,把你的烦恼、把你的习气用念佛的方法控制住,不念佛就胡思乱想,每一个念头都是业。念头言语造作有善有恶,善业,人天福报,恶业,三途受苦。这个业(造业)念念不停,晚上睡觉,身没有造,口没有造,还在作梦,那就是说意它还在造,你没办法控制。念佛功夫得力,就是把这个控制住,他只念佛号,他不造业了,这个品位高。品位高下别去理它,不相干,我们生到极乐世界,神通、道力、智慧跟佛是平等的,这个重要。

  往生到极乐世界,见了阿弥陀佛,就有能力到十方世界去普度众生,凭什么?阿弥陀佛四十八愿的加持。阿弥陀佛有神通、有道力,分无量无边身,干什么?到十方世界接引往生的人,没有佛接引,你不知道极乐世界在哪里,你找不到。佛发愿,往生的人他统统去接引,化身去的。每天到极乐世界往生多少人,数不尽,太多太多了,十方无量无边诸佛刹土,有无量无边众生念佛往生。我们去到极乐世界的人,只要到极乐世界,花开见佛就得到佛的加持,我们也有像阿弥陀佛一样的能力,分身化身无量无边,干什么?到十方世界去供养佛,听佛讲经说法,福慧双修,供佛是修福,听经闻法是修慧。你看每一天,十方三世一切诸佛给你说法,你能不开悟吗?你能不见性吗?开悟见性,那很快的事情,一点都不难,这地方能不去吗?

  所以历代,你看看这些祖师大德,华严宗的、天台宗的、法相宗的、三论宗的,到最后统统念佛求生净土。我们要把这些事情看清楚、看明白,他为什么求生净土?求生净土就是大圆满,就是大彻大悟。大彻大悟,自性里面的智慧、德能、相好才能现前,到极乐世界,极乐世界就全现前了。那是什么?那是阿弥陀佛的功德,我们在那里享受阿弥陀佛的功德。自己有没有能力?有能力现,不是自己修的,是阿弥陀佛加持的。得到阿弥陀佛加持,所以神通道力、智慧功德跟阿弥陀佛没有两样,不能不知道,不能不感恩。

  我们遇人就劝人,最重要的劝信,决定不怀疑。怀疑就产生障碍,不是小障碍,障碍你往生,把你这生的机会断掉了。谁障碍?有因有缘,因是自己怀疑,缘是冤亲债主。所以我们每天念佛,每天讲经教学,把功德都回向给冤亲债主,这些冤亲债主就不障碍了。我们到极乐世界去了之后,冤亲债主无论在哪一道,我看到了,我听到了,我都会去度化他。所以我们自己分无量无边身,供佛、听经,附带的就是要度这些众生,度一切有缘众生,无论是善缘恶缘,普度,一个都不漏。得阿弥陀佛本愿威神加持,智慧能力跟阿弥陀佛相同。不能不发这个愿,不能不发这个心,全身依靠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是我们的靠山,决定靠得住的。再不能依靠别的,依靠别的靠不住,它没这么大的能量、没有这么大的智慧、没有这么大的福报。我们要相信,诸佛赞叹「光中极尊,佛中之王」,阿弥陀佛。

  所以刘素云这篇报告,可以给我们同学们做参考。她说得很公平,没有夸张。我们学佛应该是这种态度,住在这个世间不为自己,一切为众生,养成这样一个习惯,有这种心态,念念帮助苦难众生,我们离苦得乐了,希望大家都能离苦得乐。

  无量寿经科注第四回学习班  刘素云、开吉法师、开示法师  (第一五O集)  2015/7/2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鞠躬尽瘁       刘素云)(五明学佛网:鞠躬尽瘁       刘素云)  

 宽运法师:鞠躬尽瘁为佛教 终生护法忘躯劳──缅怀爱国高僧 

 传喜法师:鞠躬尽瘁 生命弘法——阿弥陀佛圣诞法堂开示 

 传喜法师: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刘素云:真正的修行人,一定是少言寡语 

 刘素云老师:知道自己的过失、习气就是开悟 

 刘素云:对任何人都要谦虚恭敬,不得傲慢无礼 

 刘素云:我们念佛了吗?没念佛呀! 

 刘素云:一个人一生最快乐的是没有冤家,没有对头,没有对立 

 刘素云:佛教讲的“八风”是什么? 

 刘素云:愿力要是超过业力,业力就不起作用 

 刘素云:有些同修在日常生活中面对境界时,不知道该怎么办 

 刘素云:老实念佛,念佛成佛